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对陕西某高校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后期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研问卷方式获得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病程、是否有合并症、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使用种类、剂量、服用时间,安静休息5 min后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及心率并记录。结果该高校高血压病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心率达标率(64.25%)较未使用者高(36.36%),但总体使用率较低(47.48%);单纯高血压病、合并慢性肾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β受体阻滞剂者使用率及达标率较合并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组低,5组心率达标率波动于59.72%~79.03%,根据β受体阻滞剂服用时间分组发现,服用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患者心率达标率可达70%以上。结论为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应增强该校临床医师心率管理意识,加强心率治疗指征、控制范围、药物选择及其不良反应、个体化治疗等的培训,提高该校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住院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达标状况、β-受体阻滞剂使用状况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多中心的观察性研究,连续入组北京24家医院2012年6月~2012年9月的住院冠心病患者,总计1570例。记录入、出院时患者的静息心率及β-受体阻滞剂的状况(种类、频率、剂量)。结果出院时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达标率为35.9%,入、出院静息心率为(71.00±13.61)bpm vs(65.27±9.96)bpm(P0.01),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80.06%vs 81.02%(P=0.16),美托洛尔使用率为60.38%vs 60.70%(P=0.41),入、出院酒石酸美托洛尔平均剂量为(29.55±24.6)mg/d vs(16.38±27.5)mg/d。结论北京市部分医院住院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达标率不高,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及使用剂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β受体阻滞剂是近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大进展,它有利于提高CHF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降低病死率。各种CHF治疗指南相继将其列为心功能稳定时CHF治疗的一线药。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将这一理念应用于临床,通过实践证明,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治疗CHF尤其是并发陕速型房颤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药物治疗的变化。方法整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1980年1月—2008年8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例资料,按住院年代分为Ⅰ(1980—1989年)、Ⅱ(1990—1999年)、Ⅲ(2000—2008年)三组,对患者临床特征、预后、治疗药物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选患者2458例,男性1275例,女性1183例,≥60岁患者占80.5%。冠心病患者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风湿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则主要应用硝酸酯、利尿剂和洋地黄。Ⅰ、Ⅱ、Ⅲ组患者利尿剂应用率均较高,分别为61.2%,71.0%和66.5%(P=0.007),特别是在心功能Ⅳ级(按NYHA分级)、风湿性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随着年代变迁,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洋地黄制剂的应用却呈减少趋势(P〈0.01)。Ⅰ、Ⅱ、Ⅲ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逐渐减少(分别为9.5%,8.9%和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中位数为25、1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F临床治疗仍以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为主,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明显增加。患者住院病死率呈降低趋势,可能与治疗药物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率高,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对交感神经及β受体的研究,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日益受到重视。大量临床实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减少心脏病主要事件的发生。倍他乐克是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无内在交感活性和膜稳定作用。本文观察倍他乐克对各种不同心脏病所致CHF患者的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01年4月-2003年6月各种心脏病所致的CHF患者93例,符合CHF诊断标准,接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新的标准药物治疗"在干部病房老年患者中的实施状况.方法以86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标准药物治疗实施状况作出评价.结果①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64.0%和34.9%,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应用水平.ACEI在Ⅲ、Ⅳ级心功能的患者中使用率较高,β-受体阻滞剂在Ⅱ、Ⅲ级心功能的患者中使用率较高;②37.2%的患者因心脏传导阻滞、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等原因而未使用或停用β-受体阻滞剂,13例患者因Ⅳ级心功能难以改善而未用或停用β-受体阻滞剂;③因医生的因素未使用或停用ACEI者26.7%,未使用或停用β-受体阻滞剂者12.8%.48.8%的患者在作出心力衰竭诊断后仍长期使用钙拮抗剂.结论在干部病房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新的标准药物治疗实施状况总体上较好,但老年患者合并症多,对实施标准药物治疗带来更多的难题.必须进一步在医师中普及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理论和新概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β受体阻滞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死率影响的几个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改变了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的地位,其临床疗效已逐步得到医学界认同.而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络因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对卡维地络治疗CHF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80岁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病因分布和药物治疗现状,为CHF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1日~2011年6月31日住院CHF患者2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CHF病因分布前3位为冠心病、老年性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药物应用情况为利尿药76.8%、硝酸酯类70.5%、β受体阻滞剂67.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0.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37.5%、醛固酮受体阻滞剂18.8%、洋地黄类0.9%.结论 CHF病因变化与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关.在CHF治疗指南指导下,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应用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医院高龄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现状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80例高龄老年H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80例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有60例,药物应用率为75%;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5例,占比8.33%;老年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有3例,占比5.00%;扩张性心肌病有3例,占比5.00%;心律失常有14例,占比23.33%;高血压性心脏病有15例,占比25.00%;冠心病有20例,占比33.33%。治疗后,患者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及B型脑钠肽等临床指标显著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60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包含1例低血压与1例房室传导阻滞,减少2例患者的用药剂量后,不良反应情况得到了明显好转,且不良反应情况均在7 d内消失。结论:在高龄老年HF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较为广泛,应用率为75%;本研究同时发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的心功能起到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支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探索辽宁省乃至全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对本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259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病因、治疗现状分析,为临床工作和更好地推广适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年内的CHF患者的住院病历。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老年期)和〈60岁(老年前期)两组。结果CHF住院患者中主要病因排在前3位的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和心肌病;心功能在Ⅲ~Ⅳ级的占绝大多数;老年期CHF发病率高于老年前期;规范化治疗率明显偏低,对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与慢性心衰指南有很大差距。结论提高基层医生水平,加强对CHF患者的管理,完善CHF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服务行业重点人群HBsAg携带情况,指导行业卫生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方法2008年对上海市闵行区饮食服务从业者29832人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eAg。结果HBsAg的阳性率为4.58%,HBsAg的阳性率高峰出现在30~39岁和40~49岁,分别为5.51%和5.46%,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为5.25%、女性为3.97%(P0.01);HBsAg携带者15.80%伴有HBeAg阳性,且随年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P0.01),20~29岁及20岁以下分别为18.25%和51.96%,其余年龄组均低于10.00%;男性为16.58%、女性为14.86%(P0.05)。结论闵行区饮食服务人员HBsAg阳性率低于上海市人群的平均水平,有年龄、性别差异;HBeAg阳性率与年龄呈反比,无性别差异;29岁以下人员是行业卫生监督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献血人群的HBsAg感染情况及特点,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经输血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9例严重热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6例;烧伤面积30%98%体表面积,平均(65.5%±23.68%);年龄1998%体表面积,平均(65.5%±23.68%);年龄1972岁,平均(36.8±16.8)岁。观察39名患者心力衰竭情况、血浆NT-proBNP、肌钙蛋白I(cTnT)、心功能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9例出现心力衰竭的烧伤患者NT-proBNP是(1 676.03±2 190.41)pg/L,其中3例患者死亡。30例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的烧伤患者NT-proBNP是(196.97±104.39)pg/L,其中1例患者死亡。心衰组与无心衰组两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合并出现心力衰竭死亡率高,NT-proBNP能很好地评估严重烧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2011年居民的死亡水平与死亡原因,为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区2011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河北区居民死亡5311人,死亡率为840.99/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904.35/10万,女性为776.59/10万;0岁为669.77/10万,1~4岁为37.93/10万,5~9岁为0.oo/10万,10~19岁为15.88/10万,此后逐渐上升,60~69岁迅速上升为1053.19/10万,≥80岁最高为7286.06/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合计死亡数占全部死亡数的92.39%。各种死因的合计减寿率为83.11‰,减寿率最高的是恶性肿瘤(28.17‰)、心脏病(20.28%o)、脑血管病(13.92%。)。结论2011年河北区居民死亡率较高,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了奉贤区1975-2017年居民医学可避免死亡情况,为提升卫生服务的系统绩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CCESS 2013软件和上海市奉贤区居民健康档案生命统计信息系统录入和整理1975-2017年该区户籍人口和医学可避免死亡疾病分年龄组及分性别组数据,并进行趋势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1975-2017年奉贤区标化医学可避免死亡率从每千人2. 20下降到每千人0. 55,下降了75. 0%。男性从2. 38%下降到0. 65%,下降72. 69%;女性从2. 06%下降到0. 42%,下降79. 61%。构成比上升明显的疾病有,缺血性心脏病、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脑血管疾病,2017年分别为24. 88%、8. 52%、42. 15%。构成比下降明显的疾病有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肺炎。2017年,医学可避免死亡率和死亡比例均以65-74岁为各年龄组最高,分别达5. 07%和38. 15%。[结论]奉贤区标化医学可避免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内分泌疾病、构成比上升较快;医学可避免死亡率和死亡比例以65-74岁组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予以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治疗6个月,同时选择20例相似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心功能监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治疗后患者左心室质量(LVM)、舒张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EPFV)、舒张早期血流流速积分(ETW)、A/E、收缩期峰值血流流速积分/总流速积分(ATVI/TTVI)和心功能NYAH分级评分改善程度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他汀组总有效率为82.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奉贤区2010年流感流行的特点,为本地区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进行流感核酸检测。结果:2010年共检测流感样鼻咽拭子标本711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31份,阳性检出率为18.42%。其中检出季节性H11份,占0.14%;季节性H315份,占2.11%;B型流感98份,占13.78%,新甲型H1N117份,占2.39%。1月-3月检出率最高为34.23%,5岁~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占34.35%。结论:监测显示2010年上海市奉贤区流感主要流行株为B型,流感流行呈冬春季高发的特点,5岁~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8.
汤雪蓉 《现代保健》2010,(24):18-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和诱因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10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7例)和非老年组(3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和诱因情况.结果 老年组的前3位病因为冠心病(49.25%)、高血压(31.34%)、慢性肾功能衰竭(8.96%);非老年组的前3位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33.33%)、慢性肾功能衰竭(23.08%)、扩张型心肌病(20.52%).两组患者发病的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老年组为52.24%,非老年组为51.28%.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构成比不同,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最常见;感染是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是否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期食欲减退、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有干预,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9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心可舒片4片,每日3次;对照组加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每日3次。观测两组患者从入院到心衰主要症状(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浮肿等)缓解时所需天数以及上述两个时间点的左室射血分数、食欲减退患者人数、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从入院到心衰主要症状缓解时所需天数分别为(4.5±2.1)d和(4.4±1.9)d;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6.3±23.1)%和(58.4±24.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心衰主要症状缓解时,两组患者的食欲减退人数均较入院时减少,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心衰主要症状缓解时,两组患者的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均较人院时增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可舒较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期食欲减退更具干预作用,且促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