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希平  赵利 《现代保健》2009,(19):11-13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l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7例,对照组38例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白蛋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39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d。观察两组患者ALT、TBIL、ALB、PTA、HBVDNA定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Child—Pugh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和存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ALT、TBIL、ALB及HBVDNA水平12周后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Child—Pugh评分下降92分者12例(10%),治疗3年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年后肝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累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率87.1%(34/39),明显高于对照组60.5%(23/38)(P〈0.05)。结论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直径,改善门静脉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有关MMP-2/9用于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MMP-2/9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预测肝癌侵袭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按随访结果将64例肝癌患者分为复发组(n=42)与未复发组(n=2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术前血清以及手术切除标本中MMP-2/9的表达情况。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前者血清MMP-2/9的浓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肝癌组织中MMP-2/9表达于胞浆中,复发组阳性率分别为73.8%及59.5%,未复发组分别为40.9%及18.2%(P〈0.05)。MMP-2阴性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0%、60.0%及56.0%,阳性组的分别为48.7%、30.8%及25.6%(P〈0.01);MMP-9阴性组的分别为77.1%、65.8%及57.1%,MMP-9阳性组的分别为37.9%、13.8%及13.8%(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播散结节、微转移灶及MMP-2/9的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后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的变化及其诊断意义。方法病例分组:CHB组53例,LC组58例,PHC组64例,对照组(HC)55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Hcy、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CHB组、LC组和PHC组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LC组、PHC组均高于CHB组(P0.001)。CHB组和LC组患者血清Hcy均与LDH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而HC组和PHC组则无此相关性(P0.05)。CHB组、LC组和PHC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7、0.779、0.850。结论血清Hcy在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显著升高,且随着病变加剧有增加的趋势,对于肝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4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HBVDNA水平(2.14±0.37),对照组HBVDNA水平(3.36±1.0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肝硬化效果显著,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与Pringle法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n=43)和B组(n=37)。A组采用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腹腔镜下Pringle法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低于B组(P <0.05)。术后7 d,两组的ALB水平降低,TBIL、 ALT、 AST水平均升高,但A组ALB水平高于B组,TBIL、ALT、 AST水平低于B组(P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低于B组的35.14%(P <0.05)。结论 与腹腔镜下Pringle法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优势明显,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降低患者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刘永梅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43-184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2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PC-Ⅲ、Ⅳ-C、LN、HA)和血清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ALB)。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PC-Ⅲ、Ⅳ-C、LN、HA)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ALB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上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肝纤维程度和肝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初发性及复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肝癌患者,将初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复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各39例。两组均采用TACE+RFA治疗,术后随访2年。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同随访时间(第6、12、24个月)生存率,对比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变化情况,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2.05%)与对照组(87.1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hild-Pugh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6、12、24个月生存率(92.31%、79.49%、61.54%)与对照组(92.31%、76.92%、6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门静脉侧支循环、Child-Pugh分级、AFP及总胆红素均为肝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联合采用TACE与射频消融治疗初发性及复发性肝癌均可取得显著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生存率,且合并门静脉侧支循环、Child-Pugh分级、AFP及总胆红素均为肝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2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阿德福韦组32例),观察组(恩替卡韦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HBV-DNA阴转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化酶(ATL)、凝血酶原活动度(PTL),ChildPugh分级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6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但是它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阴率12周38.46%,24周76.92%,36周88.46%;观察组转阴率12周88.89%,24周92.59%,36周96.30%。在12周时观察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化酶(ATL)、凝血酶原活动度(PTL)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评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下降,但是两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照组和观察组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评分下降,有利于肝硬化治疗,观察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酯(ADV)、拉米夫定(LAM)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共4组,分别口服ETV、ADV、LAM联合ADV、对照组.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后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结果 4组患者基线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4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下降,白蛋白、PTA上升,A、B、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HBV DNA水平、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降低,白蛋白升高,HBV DNA阴转率比较,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B组(P〈0.05).结论 ETV、ADV、LAM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抑制病毒,改善肝功能,安全性好.治疗48周,ETV、LAM联合ADV治疗疗效相似,均优于单用ADV.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HBV感染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倪  王颖  潘洪洋 《中国医师杂志》2007,9(3):333-334,338
目的研究住院肝硬化病人的HBV感染状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EIA、PCR方法。对158例乙肝肝硬化病人的年龄、性别、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定量、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7:1、HBsAg阳性79.7%、eAg阳性42.9%。DNA检测阳性率84.1%、其中eAg阳性组的血清DNA载量明显高于eAg阴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DNA阳性组呈明显低龄(P〈0.01)、肝功检测ALT、TBIL、ALB明显高值(P〈0.05)。结论住院乙肝肝硬化以男性、HBsAg阳性、eAg阴性、DNA阳性的慢性感染者居多。HBV的活跃复制与肝脏的炎症及进展有关。抗病毒应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包括肝硬化在内的任何阶段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3例于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后出现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减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死亡率、HBV-DNA阴转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I)、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死亡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X2=4.523,P=0.036),HBV-DNA阴转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X2=16.408,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LB、TBIL、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TBIL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ALB、PTA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HBV-DNA阴转率,促进肝脏生化功能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晚孕期应用替比夫定(LdT)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其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于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60例慢性 HBV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用药方式,将其分为LdT组(n=30)和对照组(n=3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T组孕妇自孕龄为28~32孕周开始口服LdT(600 mg/d),对照组孕妇未接受抗HBV感染治疗。检测两组孕妇孕龄为28~32孕周前及分娩时血清 HBV DNA载量,LdT组服药期间肝、肾功能水平,新生儿娩出时脐静脉血 HBV DNA载量,所生婴儿月龄为7个月时血清 HBV表面抗原(HBsAg)情况。观察 LdT组孕妇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孕妇孕龄为28~32孕周前血清 HBV DNA载量比较[(1.12±1.46)×108拷贝/mL vs.(9.01±6.65)×108拷贝/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24);②LdT 组孕妇分娩时(治疗后)HBV DNA载量下降均>102拷贝/mL,其抗病毒治疗有效率达100%,且两组分娩时 HBV DNA载量<5.6×103拷贝/mL孕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P<0.01);③LdT 组出现丙氨转氨酶(ALT)轻度升高孕妇为7例(23.3%),无一例孕妇出现肾功能异常,治疗期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④LdT组脐静脉 HBV DNA载量<5.6×103拷贝/mL 新生儿为30例(100%),对照组为26例(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⑤LdT组月龄为7个月婴儿血清 HBsAg 均呈阴性(100%),对照组呈阴性婴儿为28例(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其他疾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病情活动和应用拉米夫定防治此病情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根据拉米夫定治疗基线时的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血清ALT 正常,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39例(A组);血清 ALT 正常,HBV DNA≥103拷贝/mL, 60例(B组); 血清ALT≥2倍正常值上限, HBV DNA≥104 拷贝/mL, 27例(C组)。每3~6个月观察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一次,观察12~18个月。结果A组和B组中有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用拉米夫定治疗,在随访过程中发生HBV DNA明显升高者29例(61.70%),31例(65.96%) ALT升高,10 例(21.28%) 发生肝功能失代偿;而接受了拉米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随访中仅4例 (7.69%) 发生病情再活动。C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有效率为37.04% (10/27),显著低于在没有肝脏炎症活动时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的有效率(92.31%)(χ2=27.82,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诱导HBV感染的再激活和加重肝损害。拉米夫定能有效防治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且预防应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延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生化指标和血清病毒标志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对132例CHB患者行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同时检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y-GT)、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和血清病毒标记物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血清TBIL,ALT、AST、y—GT、TBA平均值随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ALB则相反,与肝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有明显相关(P〈0.05);HBehg的表达与肝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HBV—DNA水平与肝炎症变化和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轻度74.24%(49例),中度60.38%(32例),重度53.85%(7例)。结论血清TBIL、ALT、AST、γ—GT、TBA可反映CHB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程度;ALB是慢性乙型肝炎病变进展的指标。血清HBeAg的表达和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仅凭血生化指标、血清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判断肝病活动性是不全面的,应将肝组织病理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72周,随访结束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球蛋白、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及胆碱酯酶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病例血清HBV-DNA由阳性转至检测水平以下(HBV-DNA〈103 copies/ml).结论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短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CSHB患者的病历资料:57例采用抗病毒治疗+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组1),26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组2),观察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的好转情况。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组1患者ALT、TBIL、PTA、HBV DNA的下降值等与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的治疗好转率为78.95%(45/57),组2为57.69%(15/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在组1中,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2种药物治疗好转率分别为69.57%(16/23)和68.42%(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CSHB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可改善早、中期CSHB患者的预后;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均可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肝患者(CHB)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HBV DNA载量和白蛋白(ALB)的变化,研究上述指标在监测肝损害的相关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02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根据临床分型分为e--CHB组和e+-CHB组。测定血清RBP、HBV DNA载量和ALB水平关系。结果 1HBV DAN:e--CHB组载量(5.04±1.55)比e+-CHB组载量(6.83±1.48)低(t=11.73,P<0.01),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RBP和ALB水平:e--CHB组(RBP:14.37±11.07;ALB:30.85±8.9)比e+-CHB组(RBP:17.12±8.28;ALB:32.24±4.26)低(t=2.85,P<0.05;t=2.06,P<0.05),有统计学意义。3e--CHB组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血清RBP和ALB水平不断降低,高、中拷贝组与低拷贝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HB组HBV DNA载量变化与血清RBP和ALB水平变化关系不明显。结论根据慢性乙肝患者(CHB)临床分型,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与RBP和ALB水平存在不同的动态变化。对于e+-CHB患者HBV DNA载量变化与上述肝脏损害指标无显著相关性。e--CHB患者HBV DNA载量变化与肝脏损程度明显相关。另外,血清RBP比ALB更能体现肝功能的损害水平,在肝功能损害上RBP优于AL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3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部慢性HBV感染患者190例,其中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慢性重型肝炎(CLF),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25例原发性肝癌(HCC),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ANA、ENA谱、RF。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并常规测定ALT、AST、TBIL、ALB。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的总检出率3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B、CLF、LC、HCC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4%、27.8%、33.3%、44.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阳性与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阳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t年龄=2.37,P=0.019;tALT=4.33,P=0.000;tAST=2.60,P=0.01;tTBIL=3.53,P=0.001;tALB=-2.47,P=0.014)。结论:慢性HBV感染可诱发自身免疫性反应,导致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这种自身免疫性反应与感染者的性别、病毒复制无关,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