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包干责任制和床边工作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0年7月开始在全院各临床科室推行护士管床、管患者的"大包干责任制",将护士站前移,建立治疗、护理、记录为一体的多功能护理车为流动护理工作站,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比较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指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指标各种不良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配对的实验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7月住院的病人660设为对照组,2010年8月~2011年7月住院的病人66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实行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病人疾病知识知晓率均较传统责任制模式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融洽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床边护理工作制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4月实施传统分组护理工作制的病人1205例设为对照组,2010年5月~2011年4月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的病人120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工作制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被点名表扬数、病人不良意见数、护理不良事件数、基础护理完成率及护理工作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后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被点名表扬数、基础护理完成率、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分组护理工作制,而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及病人不良意见数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病房应用床边护理工作制,能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士床边工作制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改革临床护理模式,配置流动的护理工作车,实行护士管床“责任制大包干”的床边工作制,观察和对比实施床边工作制前后365 d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件时间、患者每天呼叫次数、护士每天完成基础护理时间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施前护士每天文件书写时间(85.77±13.776) min、呼叫次数(89.51±6.785)次、基础护理时间(21.51±3.401)h、护理服务满意度(92.92±4.801);实施后护士每天文件书写时间(40.22±7.665)min、呼叫次数(25.30±3.944)次、基础护理时间(69.06± 6.582)h、护理服务满意度(99.13 ±0.5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能有效地减少护理文件书写时间和患者的呼叫次数,保证基础护理完成的质量,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普通外科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根据大包干责任制的要求,将护理人员按层级分组管理病人和一对一管理病人,实行护理人员床边工作制,比较实施前后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开展大包干责任制后,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达95%以上,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明显提高。结论:大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可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增进护患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院推行床边工作制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推行床边工作制的专项工作内容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0 ~2011年前后入院患者321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60例与观察组1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使用新型多功能护理车的情况下,采用“将护士责任落实到床边”的床边工作制度进行患者各项护理工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满意度、医生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调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贯彻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能对责任制护理起到确切具体的实际作用,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水平及患者住院期间各项满意度指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护士实行床边工作制的护理模式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中的成效.方法 通过更新护理用具、使用流动多功能护理车、完善各班职责、细化工作流程、简化护理文书等一系列的护理改革,积极推行床边工作制,通过床边工作制落实护士分管病人、对病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使护士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实行护士分管病人的床边工作制可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充分的前期准备,完善、有序的管理是开展床边工作制的基础.不断完善护理支持系统,把护士从繁琐的非专业性、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  相似文献   

8.
江雅  周小香  陈华丽 《全科护理》2012,10(10):938-939
[目的]探讨床边工作制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床边工作制前,改革护士管床方法,将病房按区域分3组或4组,每组护士人员按层级配备,同时调整班次、各班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护士护理病人实行床边工作制:床边交接班,直接、快速交接病人情况;组长进行床边查房,指导护士工作,质量控制本组护理质量;将工作站前移至病房,护士在病人身边工作,为病人提供全程护理服务;参与医生床边查房;床边实时记录护理过程。[结果]实施床边工作制后,病房红灯减少,节省了护士走动时间,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护士对床边工作制的满意度达9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施床边工作制,转变了护士的服务观念,拓宽了护理内涵;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供连续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层级管理提升了护理质量;护士贴近临床,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深化小组责任制,提高护士积极性与责任感,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2010年11月在原小组责任制基础上,小组内护士实施管床“大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比开展前后的护士、病人及医生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得分的变化.结果 实施小组责任制结合护士管床大包干护理模式后患者、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各项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组责任制结合护士管床大包干护理模式,能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和病人及医务人员满意度,能提升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护士床边工作制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护士床边工作制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作用及不足之处。方法将2010年3—6月在乳甲外科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分为实施护士床边工作制之前患者75例(对照组)和实施后患者75例(实验组)通过问卷方式对实施护士床边工作制前后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实施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3.3%和96.0%,较实施前80.0%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结论护士床边工作制的实施,能够体现护理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生管床责任制教学模式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4月妇一科实习护生作为实验组,实行护生管床责任制,固定班次与床位,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所管床位病人护理工作;选择同期妇二科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护生不具体管床,每天班次不同工作任务不同。实习结束时比较两组护生对病人病情掌握情况及病人对护生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及病人对护生工作满意度比较,均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生管床责任制带教模式能增强护生工作责任心,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我院护理人员绩效工资改革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定并落实公平、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按劳取酬、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方法成立“护理服务中心”,根据护理质量、科室开支比例、岗位系数、科室绩效等内容对全院各护理单元的绩效工资进行评定,并指导、审核各护理单元二级分配方案及其落实情况。结果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病人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人员绩效工资改革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责护士负责制"(简称"主护制")临床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为配合我院"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实施,护理部在全院大部分病区实施了"主护制"临床护理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我们随机抽取实施"主护制"的10个病区作为试验组,另外10个未实施"主护制"的病区作为对照组,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关内容的比较,如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医师对护士的评价、护理质量以及护士职业认同感等。结果:试验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实施"主护制"优化了临床护理模式,调动了护士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了医师对护士行为的满意度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HE排班法在急诊科护士排班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层级制护理小组排班模式为基础,6组倒班,每组4人。将护士根据职能分为预检分诊组,I、Ⅱ类病人救护组,Ⅲ、Ⅳ类病人救护组,总务组。实行白天6人“弹”班,晚上7人“备”班,明确各班岗位职责,赋予晚夜间责任组长调配权限。结果:按照SHE排班法进行人力资源调配,护士能够迅速到位,职责明确,急诊病人的急诊就诊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医生对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护士对排班调配模式的满意度较前有所提高。结论:SHE排班法可有效应用于急诊护士排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对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6月同科室的120例病人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护理,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护理工作模式对病人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日均输液呼叫铃声次数、护士到位时间、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日均输液呼叫铃声少于对照组,护士到位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推行责任制护理和开展床边工作制,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绩效考评在县级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绩效考评在本院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科室考评小组。制订考评细则及计分标准,当月底由科室考评小组进行综合评定,下月初公布各人累积分值,无异议后将考评结果报院财务室核算发放个人绩效工资。结果实施绩效考评后患者满意度、护理部质量检查得分、科室自评得分均高于实施考评前水平(均P〈0.05)。实施绩效考评后科室年均收入及年人均绩效工资均较实施前增长了30.5%。结论将绩效考评纳入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在改进护理服务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成为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15个科室实行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即每个科室根据床位多少分为2~3组,每组由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组成,采取"扁平化"管理,每人负责5~8例患者,实行8 h在岗、24 h负责制.统计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后7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并与实施前(2009年7月~2010年6月)的相应指标作对照分析.结果: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试点病区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提高,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P<0.01).结论: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可转变护理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密切护患关系,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5个科室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建立责任小组,确立不同级别人员的职责。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认同感等。结果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护士职业认同感均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分层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改变护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全院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设立专科护士(N4)一责任组长(N3)一高级责任护士(N2)一初级责任护士(N1)一助理护士(N0)五层分层级管理模式,做好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职责明确,实行责任包干制,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层级的工作权限与绩效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等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护士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明显增加(P〈0.01),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及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提高了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