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葛根素联合稳心颗粒对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对102例急性心肌梗死通过溶栓而出现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心电监护判定电生理的稳定性.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效率分别为70.6%和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葛根素联合稳心颗粒对再灌注损伤并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能减轻患者症状,增强其依从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稳心颗粒组,(B组)比索洛尔组,(C组)稳心颗粒+比索洛尔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早搏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B,C组分别为30,30,40。结论3组临床治疗接近,稳心颗粒是一种有效的心律失常药物,与比索洛尔联用可提高效率,降低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药物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8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治疗4周,对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轻、中度的心律失常患者单用稳心颗粒改善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单用心律平相近,但步长稳心颗粒对心电图ST—T改变及一些临床症状改善的作用优于心律平。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尤其对功能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及其它心脏检查指标来评价稳心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加服稳心颗粒,对照组:仅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结果稳心颗粒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及其它心脏检查指标。结论稳心颗粒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70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行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情况及临床表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2.8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情况及临床表现,具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对于治疗慢性心衰具有很好的效果。最近,巴西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功能的机制。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有氧运动能够消除心肌细胞中那些功能出现问题的线粒体。之前的一项研究已经发现,心衰患者的心肌细胞中蛋白酶的活性降低50%左右,因此许多蛋白质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它们会破坏细胞结构,造成细胞死亡。而大鼠在接受有氧运动后,其蛋白酶能够重  相似文献   

7.
徐向玲 《现代保健》2010,(11):93-94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30例,加服步长稳心颗粒,每次一袋(9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仅给予ACEI或ARB、B受体阻滞剂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结果治疗组在4周疗程结束后,快速性心律失常显著减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步长稳心颗粒缓解症状和减少心律失常的有效率明显,特别适用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66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组(胺碘酮)和联合组(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常规指标变化(静息心率、QT间期及左心室EF)、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静息心率低于单纯组(P<0.05),QT间期(P<0.05)和左心室EF(P<0.01)均高于单纯组;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组(P<0.05),显效例数多于单纯组(P<0.01),无效例数少于单纯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6.25mg-25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g,每日三次冲服。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47%和83.33%,优于对照组的71.42%和64.28%(P<0.05)。结论稳心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与美托洛尔合用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本院1994年~1998年,共收治资料完整的 AMI181例,住院期死亡29例,病死率为16%。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65.5岁。2 讨论2.1 29例 AMI 病人死亡原因心衰、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是AMI 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则是梗塞面积大,死亡高,而前壁及广泛前壁梗塞亦有较高的病死率。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细胞电生理不稳定是心肌梗塞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其猝死发生率高,其原因可能与持久的心肌缺血不能恢复;再灌注及急性心肌缺血的再发作甚至再次心  相似文献   

11.
钟军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1):154-155
目的 探讨合并房颤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方法 以“合并房颤的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等为关键词,查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网等网络资料库,对符合搜索条件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探讨合并房颤的慢性心理衰竭的治疗进展.结果 共搜索得到相关文献资料114篇,排除重复、年代久远的文献,共筛选近五年之内的7篇参考文献进行重点分析.结论 合并房颤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因实施抗心律失常治疗和抗凝治疗.而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非药物治疗是解决持续性房颤合并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73例并发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均按心衰常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伴心功能Ⅱ-Ⅲ级者均应用美托洛尔,心功能Ⅳ级或肺源性心脏病用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则用利多卡因或电击复律。结果: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93%。无效5例(7%)均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结论:CHF发生VA与心肌肥厚相关。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功能恶化程度相关。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CHF发生VA的一级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不良反应。方法择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成2组,一组44例患者应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44例患者应用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的设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3.18%(41/44)远远大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甚佳,并且不良反应较轻,可在今后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用穗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羡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具有协同作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肯定,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肖谋东 《现代保健》2011,(18):51-52
目的探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3月~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5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发AMI患者与48例单纯AMI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在室性早搏及传导阻滞方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较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均P〈0.05;在并发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方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P〈0.05;两组患者在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突发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时,应高度重视伴发AMI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7.
Atrial fibrillation is a frequent cardiac arrhythmia in the elderly, which can be treated either by rate control, or by rhythm control through chemical or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Rate control is easily achieved, but leaves the arrhythmia with its inherent risk of heart failure and stroke intact. Although rhythm control is logistically more complex to obtain, it does restore normal sinus rhythm. However, dangerous antiarrhythmics are then needed to maintain this. Recently, two randomised trials showed that rate control is not inferior to rhythm control. Resto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inus rhythm was accompanied by a higher incidence of dea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heart failure, stroke and the need for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Recurrent atrial fibrillation can be treated optimally by rate control through digitalis, beta-blockers or calcium antagonists, accompanied by oral anticoagulation. Once the sinus rhythm has been restored, oral anticoagulation should be continu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其中预后情况包括住院治疗期间和出院后1年内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的发生率。方法将某院2009.01.01~2010.10.01入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0例(否认既往糖尿病史),并依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值(FBG)情况分组。规定FBG≤5.6mmol/L为A组;5.6mmol/L﹤FBG≤7.8mmol/L为B组;7.8mmol/L﹤FBG≤11.1mmol/L为C组;FBG﹥11.1mmol/L为D组。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分别统计其发病入院系统治疗期间和病情控制后出院1年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系统治疗期间和病情控制后出院1年内各组的主要MACE事件发生率随空腹血糖水平升高而提高。结论空腹血糖水平越高,系统治疗期间和病情控制后出院1年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主要MACE事件发生率越大,提示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朱连秀 《中国卫生产业》2013,(32):110-110,112
目的 针对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的药物,以及胺碘酮片.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厄贝沙坦,并观察效果,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10周.结果 经过治疗,虽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有所好转,通过总有效率的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活动耐量和静息心率情况皆比对照组的情况好.两组进行对照明显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纵向变化轨迹群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预后存在的潜在价值。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9年1月在山西省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并符合标准的277例患者,利用多次住院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建立基于群组的多轨迹模型,识别具有相似轨迹变化的患者群体。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轨迹群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共识别轨迹指标变化各异、基线特征分布存在差异的3组轨迹群组。其中轨迹群1中患者男女均衡,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集中于Ⅱ~Ⅲ级,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整体较稳定并高于另外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较多;轨迹群2中男性、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占比高,EF稳定下降;轨迹群3中男性、NYH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的患者比例高,EF呈现波动下降状态,患缺血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和房颤的患者多。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轨迹群组在单独纳入、校正基线特征和校正共病影响三种情况下均为CHF患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  基于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纵向变化识别的轨迹群能够对CHF患者的死亡风险进行分层,有助于帮助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