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常规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白细胞波动规律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肿瘤外科采用多西他赛常规剂量化疗后白细胞低于1.0×10^9/L的28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8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波动呈现“U”型变化,在化疗后5~8d出现低谷,化疗后6—8d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中性粒细胞计数低谷抑制持续时间为1~4d。结论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波动呈“U”型变化,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加强无菌观念,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应基础护理,联合抗感染、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是患者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异环磷酰胺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血常规波动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肿瘤科采用异环磷酰胺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3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病人化疗后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U”型变化,均在化疗后3 d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化疗后5 d逐渐开始回升;21例病人血小板计数出现异常,12例Ⅰ度骨髓抑制,4例Ⅱ度骨髓抑制,4例Ⅲ度骨髓抑制,1例Ⅳ度骨髓抑制;31例病人血红蛋白计数出现异常,9例Ⅰ度骨髓抑制,12例Ⅱ度骨髓抑制,6例Ⅲ度骨髓抑制,4例Ⅳ度骨髓抑制;经过治疗均平稳度过危险期。结论:做好观察、保护性隔离、营养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联合抗感染及升白细胞、血小板、铁剂等药物治疗是病人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方案全身联合化疗至少3周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了解化疗期间出现的骨髓抑制对远期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0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99 d,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81 d,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65 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骨髓抑制组(G 1-4)和无骨髓抑制组(G 0)比较,中位生存时间(558 d vs 299 d)、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化疗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与远期生存时间的延长明显相关,而未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可能提示药物剂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时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4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过程.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康复出院,3例并发感染性休克、呼吸或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对化疗后致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做好心理及基础护理,联合抗感染、升白细胞药物的治疗,多数患者能安全、平稳的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癌症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江苏省徐州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符合标准的癌症患者70例,最终完成试验的患者有65例,艾灸预处理组(n=20)、艾灸组(n=22)、对照组(n=23)。3组患者均进行正规化疗,艾灸预处理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7 d进行艾灸,每天1次,共14 d;艾灸组患者于化疗开始时进行艾灸,每天1次,共7 d;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比较3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骨髓抑制的发生及分度情况、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情况。结果3组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组间、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化疗后7、14 d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组间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组间=6.628,P=0.036;Waldχ2时间=43.018,P<0.001);化疗后7、14 d,3组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预处理能稳定癌症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正常剂量联合多次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正常剂量联合多次化疗后(4级)骨髓抑制6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精心的治疗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为(52.31±10.85)分,与干预前的(69.06±13.52)分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状况,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穴位治疗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EC方案化疗的同时给予艾灸足三里穴位,对照组单纯采用EC方案化疗。对比2组在化疗开始后第7、10天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情况及骨髓抑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化疗开始后第7天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计数也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化疗开始后第10天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化疗后第7、10天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可明显降低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 ,化学治疗为最佳方案 ,但骨髓抑制 ,特别是 度抑制仍为棘手问题 ,1983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问世以来 ,为治疗骨髓抑制开辟了前景。现将我院 1999~ 2 0 0 0年接受化疗的骨髓 度抑制患者 7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年龄 2 3~ 5 2岁 ,平均 38岁。化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 ,WBC最低 0 .3× 10 9/ L 2例 ,嗜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最低值 0× 10 9/ L 3例 ;PL T2 .4× 10 6 / L 1例 ;血红蛋白 6 8g/ L 1例。出现发热 5例 ,口腔溃疡 2例 ,腹泻 1例 ,鼻出血 1例。骨髓抑制分度按 197…  相似文献   

9.
<正>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等,后三者为恶性,合称滋养细胞肿瘤,易发生血管转移和远处转移~[1]。滋养细胞肿瘤是所有肿瘤中对化疗最为敏感的一种,但化疗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最严重的是重度骨髓抑制。本研究对9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行静脉化疗,共55个疗程,出现骨髓抑制30例次,其中骨髓抑制Ⅲ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EMA-CO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7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采用EMA-CO方案化疗,同时加强了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12例;发生不良反应:脱发37例,骨髓抑制19例,消化道反应15例,静脉炎9例,肝功能损害12例,口腔溃疡6例及肾功能损害2例.[结论]加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病人护理可预防和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小檗胺片、利血生等药物,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后第5天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5 mg/d,连续3 d。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采用简明疲乏量表( BFI)、食欲视觉类比量表( VAS)比较两组疲乏及食欲情况。结果化疗后7 d研究组血常规WBC、NE、HB指标分别为(4.73±2.11)×10^9/L,(2.13±0.61)×10^9/L,(112.20±5.76)g/L,均优于对照组的(3.21±0.85)×10^9/L,(1.66±0.42)×10^9/L,(107.90±5.7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212,4.026,3.349;P<0.01);研究组WBC计数在化疗后7 d呈上升趋势,后缓慢下降,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发展趋势存在差异(F=53.19,P<0.05);研究组在化疗后7 d疲乏程度和骨髓抑制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分别为-2.795,-3.307;P<0.01);两组患者化疗后食欲逐渐恢复正常,化疗后疲乏与骨髓抑制程度变化存在正相关( r分别为0.656,0.682;P<0.05);患者骨髓抑制程度≥Ⅲ度时,研究组有6例、对照组有15例给予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减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因此而造成的疲乏症状,从而提高乳腺癌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β地中海贫血伴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细胞形态特点其及诊断,对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用细针抽吸活组织行细胞学检测(FNAC),并与骨髓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纵隔肿块的细针抽吸活组织的细胞学涂片显示粒系细胞中可见中性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中性杆状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红系细胞中可见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并可见颗粒巨核细胞、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散在血小板及成熟淋巴细胞;细胞形态及各期细胞分布与骨髓片相似,为髓外造血组织。结论:β地中海贫血伴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为罕见病,细针穿刺活检方法为一种快速、方便、有效诊断该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卢萍  宋容  吴立翔  林一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124-2125,2127
目的分析和探讨化疗对非霍杰金淋巴瘤患者骨髓的影响。方法对188例非霍杰金淋巴瘤患者经CHOP方案化疗前后的骨髓象各系细胞比例及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化疗对患者骨髓的影响较大,18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79例白细胞、115例血小板、103例巨核细胞比例降低明显;63例红细胞、123例淋巴细胞、45例单核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降低或增高,1例患者发生再障、1例患者出现骨髓纤维化;细胞形态也发生变化,186例患者渡过了危险期,骨髓系统得以恢复。结论 CHOP方案的化疗对患者骨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在化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骨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开始后每5天进行一次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比率(RET%)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检测,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化疗开始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第15天下降到最低点,化疗后20d指标回升。网织红细胞比率在化疗后的第15天回升,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在第10天开始回升。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在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上比白细胞和血小板早,因此网织红参数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末梢血与静脉血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检测结果有无差别。方法采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血液科层流病房96名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用XT-2000i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手段的差异。结果末梢血的白细胞(WBC)检测结果为:1.106±0.684×10^9/L,静脉血检测结果为:0.918±0.780×10^9/L,末梢血白细胞检测值高于静脉血结果,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中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检测结果分别为:69.875±15.437g/L,70.646±20.737×10^9/L,静脉血检测结果分别为:70.177±15.225g/L,70.583±20.625×10^9/L,两组血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准确的判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程度,血常规检测应以静脉血为佳,而不能采用末梢血检测以代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动员后的同胞骨髓联合脐血混合移植治疗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效果.方法;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儿科2005-01/2009-03行同胞骨髓+脐血混合移植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0~7.5岁,按Pesaro标准进行地中海贫血临床分度,Ⅰ~Ⅱ度7例,Ⅲ度1例.供者年龄1~4岁,预处理前4 d开始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 μg/(kg·d),共5 d,第5天抽取骨髓以及输注脐带血至患儿体内.结果:所有患儿均在移植后4周内恢复造血.8例患儿中有7例发生感染,4例患儿出现Ⅰ度肝静脉闭塞,2例患儿出现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患儿发生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32 d因肺部感染和心脏衰竭1例死亡,7例存活.结论:动员后的同胞骨髓联合脐血混合移植治疗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安全可靠,初步结果满意,但移植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何倩  ) 《全科护理》2010,8(28):2547-2548
[目的]总结EMA-CO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7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采用EMA-CO方案化疗,同时加强了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12例;发生不良反应:脱发37例,骨髓抑制19例,消化道反应15例,静脉炎9例,肝功能损害12例,口腔溃疡6例及肾功能损害2例。[结论]加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病人护理可预防和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和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1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化疗后第3天, IRF和Ret%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Р〈0.01),IRF第6天降到最低,第10天有所回升,Ret%第10天降到最低,第15天IRF和Ret%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Р〈0.01);WBC和PLT在化疗后第6天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Р〈0.01),第15天降到最低,第20天较第15天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Р〈0.05)。结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及相关参数可作为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恢复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Bone marrow was collected from adult patients with various solid tumors who consented to participate in a study of myelo-ablativ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bone marrow rescue. Twenty marrow suspensions were processed by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 3 (PRO-3) for lymphocytapheresis without modification. A modified Procedure 1 (M-PRO-1) for plateletpheresis was employed for processing 34 marrow suspensions. For PRO-3, mononuclear cell (MNC) recovery was 68 +/- 22% of the starting marrow suspension (baseline), in a concentrate volume of 234 +/- 53 ml. MNC represented 59 +/- 27% of the total WBC count of the concentrate. The residual volume of RBC was 49 +/- 47 ml. For M-PRO-1, MNC recovery was 63 +/- 22% of the baseline in a concentrate volume of 200 +/- 8 ml. MNC comprised 94 +/- 7% of the total WBC count of the concentrate. RBC contamination was 7 +/- 3 ml. Hematopoietic recovery, defined as the post-transplant days when a sustained granulocyte count of 500/microL and a platelet count of 50,000/microL were achieved, was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and comparable to other reports utilizing other methods and equipment for bone marrow concentration. Personnel tim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other procedures for bone marrow concentration due to increased automation. 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NC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greater than 0.5), M-PRO-1 was clearly superior to PRO-3 because of the consistently high degree of purity of the MNC in the concentrate and minimal RBC contamination.(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