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与血尿酸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老年血压与尿酸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例老年高血压且近两周未服利尿剂等影响血尿酸水平药物的患者和100例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高血压受检者,用尿酸-POD法测定其血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为346.6±87.7μmol/L,较非高血压组的290.73±95.2μmol/L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1)。高血压组伴血高尿酸症者41例,占20.5%,非高血压伴高尿酸症者仅6例,占6.0%,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应常规监测酸水平,高血尿酸者应注意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2.
3.
从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女性,以及女性绝经后、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高的现象,发现性激素水平变化与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当前,国内外对此项研究颇为重视。本文旨在探索冠心病与性激素有何内在联系。现报告106例冠心病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体检的168例绝经后的老年女性,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健康组(78例)和MS组(90例),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脱氢表雄酮(DHEA)、血脂、血糖,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结果健康组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水平和血压远远低于M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远远高于MS组(P>0.05);健康组E2、LH、FSH、SHBG和E2/TT显著高于MS组,而TT显著低于MS组(P<0.05);E2、SHBG与MS及组分间呈负相关(P<0.05),TT与MS及组分呈正相关(P<0.05),且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雌激素为MS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绝经后性激素急剧降低,增加MS的危险,适当补充雌激素,调节SHBG水平,对于降低MS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性激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择60~90岁老年男性400例,分为MS组(137例)和非MS组(263例)。测定血清睾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雌二醇、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和血脂、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结果MS组睾酮、SHBG、游离睾酮(FT)水平分别为4.0、37.8和0.21 nmol/L,显著低于非MS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睾酮与MS呈负相关。睾酮增加1 SD,MS的危险度下降58%(OR=0.42),睾酮与腰围、三酰甘油、FBG呈负相关,睾酮增加1SD,大腰围的危险度下降39%(OR=0.61),高三酰甘油的危险度下降20%(OR=0.80),高FBG的危险度下降22%(OR=0.78)。结论老年男性内源性睾酮水平降低,增加了发生MS的危险,睾酮可能在MS的发展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性激素与多种疾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红  王树春 《山东医药》1996,36(12):40-41
性激素与多种疾病发病的关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贺红,王树春人类有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着性别差异,这说明性激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明性激素与多种疾病发病的关系,现将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1性激素与冠心病冠心病发病的...  相似文献   

7.
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尿酸水平关系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测定 89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尿酸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 (TG)水平 ,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 ,比较各组间尿酸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异常患者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统计颈总动脉IMT和尿酸、空腹血糖、TG之间的关系。 结果 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血尿酸水平依次为(2 76± 5 0 )、(313± 4 4 )、(36 5± 4 7)、(42 7± 5 2 ) μmol/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 <0 0 1)。动脉硬化组中颈总动脉IMT与尿酸、TG呈正相关 (R =0 6 4 32 ,均为P <0 0 1)。 结论 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与尿酸呈正相关 ,提示老年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通过影响脂质代谢活动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已成为共识.绝经后妇女在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时,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并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内环境的紊乱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在非脂质代谢机制作用下女性性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总结了我院1991~1995年4月124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间的关系。方法:中老年男性分为有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两组,年轻男性构成对照组,测定血浆总睾酮、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老年男性血睾酮水平显著降低,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显著升高(P均〈0.05),雌二醇水平无差异,但中老年男性动脉硬化组血睾酮与雌二醇之比值较无动脉硬化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动脉硬化发病与血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230例(高血压组)及健康体检者202例(对照组)。根据血尿酸水平,按四分位法,将所有入选者分为≤288 μmol/L分位108例、289~333 μmol/L分位109例、334~386 μmol/L分位108例、≥387 μmol/L分位107例。分析血尿酸与高血压患病率及部分高血压危险因素是否有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切相关(P0.01);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与血尿酸水平同步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和体重指数是老年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006.95% CI:1.002~1.009,P0.05;OR=1.1 66,95% CI:1.047~1.298,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多种高血压危险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男性843例,根据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556例)和非高血压组(287例)。检测血清抵抗素、胱抑素C、C反应蛋白、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脂、血糖和肌酐,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受试者各项指标,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四分位区间抵抗素水平的升高,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抵抗素与收缩压、年龄、ln肌酐、胱抑素C、lnTG、lnC反应蛋白和lnNT-proBNP呈正相关(P<0.05);与舒张压、eGFR、TC、LDL-C和lnH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病史及药物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血清抵抗素水平无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抵抗素水平不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随着抵抗素水平的升高,高血压发生率有升高趋势,提示抵抗素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不同程度时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所有对象(60例)均接受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参照Gensini积分系统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粥样斑块者为对照组(11例),有粥样斑块者为病例组(49例),并且在病例组根据Gensini积分的高低分为A组(21例,Gensini积分<30分)和B组(28例,Gensini积分≥30分)。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比色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结果病例组血清T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组和B组的血清T浓度也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而B组低于A组(P<0.05)。血清HDL-C、TC、TG、UA、Cr、BUN、E2和E2/T在各组间无差异。病例组血清T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286,P<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T浓度显著下降,与CAS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5例双侧或单侧隐睾患儿及15例同龄正常儿童的血浆睾酮(T)、双氢睾酮(DHT)和雌二醇(E_2)水平,旨在探讨隐睾症的内分泌因素。结果显示双侧隐睾组平均DHT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提示DHT是介导睾丸下降的活性雄激素;DHT产生过少是隐睾的内分泌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将探讨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血清尿酸水平是否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在中美心肺血管病合并研究项目的南方队列人群中,选择广州市城乡1987-1988年和1993年-1994年均参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基线血压值低于正常高限(收缩压<130mmHg和舒张压<85mmHg),且两周内未服降压药共3041人(含男性1426人,女性1615人)平均年龄46.4岁(35-64岁,测量血压,血清尿酸浓度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数据处理使用SAS系统,结果:该研究人群血尿酸水平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以四分位数法分层。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男女两性的六年高血压发病率也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人群六年高血压发病率与基线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逐步加入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饮酒,收缩压和舒压等因素后,其相关强度逐步减弱至消失。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尚缺乏足够证据说明血清尿酸水平是影响高血压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踝臂指数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按照血清尿酸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0例(血尿酸≤420μmol/L),B组42例(血尿酸>420μmol/L),分别测定踝臂指数。结果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踝臂指数降低,A组>B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尿酸水平的增高与踝臂指数降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即往关于性激素水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论不一。且就雄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老年女性继后心血管(CVD)事件危险间关系的前瞻研究罕见,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根据10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收缩压(SBP)<140mmHg及/或舒张压(DBP)<90mmHg、140mmHg≤SBP<160mmHg及/或90mmHg≤DBP<100mmHg、SBP≥160mmHg及/或DBP≥100mmHg)依次分为A组(n=31)、B组(n=49)、C组(n=28)。经颅多谱勒超声(TCD)监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及TCD频谱变化特征。结果(1)血压控制欠佳的B、C两组均以SBP、PP(脉压)增高为主,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B、C两组与A组比较及C组与B组比较,MCA、VA和BA的PI、RI明显增高,而MCA、VA的Vm和Vd和BA的Vd均显著降低(均P<0.01)。(3)随着SBP、PP的增高3组频谱形态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P<0.01)。结论血压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宜应积极控制血压,降低收缩压,缩小脉压,减轻脑血管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男性患者230例,年龄65~95岁,分别测定雌二醇(E2)、睾酮、游离睾酮(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脱氢表雄酮(DHEA)、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维生素D3及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等指标,同时利用双能X线分别测定髋关节及腰椎(L1~L4)的骨密度,分析老年男性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血清性激素以及年龄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E2、FT与腰椎及髋关节的骨密度呈正相关,而睾酮、SHBG、DHEA与骨密度无关。血清E2、FT与骨代谢指标NTX、BALP呈负相关,血清E2与25-羟维生素D3呈正相关,而睾酮、SHBG、DHEA与骨代谢指标NTX、BALP无关。年龄与腰椎L1、L2、L4、L1~4及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与腰椎L3骨密度无关。结论: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变化受性激素中FT、E2表达水平的影响,而受E2的影响程度超过雄激素。血清FT及血清E2的水平可作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独立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600例老年患者,其中脑梗死组300例,对照组300例,收集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的血尿酸水平,根据血尿酸水平的高低及危险因素的分析来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将脑梗死患者分成3组: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非药物干预组、高尿酸血症降尿酸治疗组,分析3组在入院及第14天的血尿酸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分析3组在第30天及第90天的血尿酸水平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的差异及相关性。根据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评分的高低及相关性来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非药物干预组及降尿酸治疗组在入院时、第14天、第30天、第90天的尿酸水平及NIHSS评分、 mRS评分均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