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IgG0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我们以往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31例不明原因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gG0进行检测。随访6个月~2年。结果:IgG0阳性的15例中,最终被确诊为RA的有13例(84.6%),而IgG0阴性组16例中,仅有5例发展为RA(31.2%),明显低于IgG0阳性组(P<0.001);IgG0与类风湿因子(RF)指标结合,诊断早期RA阳性率可达86.6%。结论:IgG0可存在于早期RA患者血清中,对RA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IgG0与RF两指标结合可提高早期RA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抗CCP、抗RA33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CCP抗体 )、抗RA 3 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 (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抗CCP抗体及抗RA3 3抗体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类风湿因子 (RF)。共检测 10 5例RA病人、40例非RA弥慢性结缔组织病、3 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抗RA3 3抗体及RF的分布。比较三者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 :抗CCP抗体、抗RA3 3抗体及RF对RA的敏感性分别为 42 9%、2 8 6%、47 6% ,特异性分别为 96%、92 %、5 6 0 %。RF与抗CCP抗体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 ,与抗RA3 3抗体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5 )。抗CCP抗体和抗RA3 3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结论 :抗CCP抗体和RA 3 3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可视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 ,和RF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CCP抗体和抗RA3 3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对称性、滑膜炎的急性期改变和病变进入慢性期关节改变为特征,最后造成关节畸形.近年来提出了RA诊断新标准,并提出了治疗指南及达标治疗的概念.1诊断RA的诊断:目前仍按ACR 198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1)关节内或周围晨僵持续至少1 h;(2)至少同时有3个关节区软组织肿或积液;(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中,至少1个关节区肿胀;(4)对称性关节炎;(5)有类风湿结节;(6)血清RF阳性(所用方法正常人群中不超过5%阳性率);(7)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符合以上7项中4项者可诊断为RA(第1~4项病程至少持续6周)[1].  相似文献   

4.
Poncet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Poncet综合征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因对其认识不足 ,易误诊误治。我院近年来遇到 1 2例 Poncet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 RA)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1 6~ 6 3岁 ,平均 33岁。误诊时间 3个月~ 5a。不规则发热 6例 ,低热 3例。全部病例皆有游走性多关节痛 ,病程中出现指、趾小关节痛 7例 ,关节僵硬 6例。咳嗽、咳痰 5例 ,乏力、盗汗 4例 ,皮肤红斑 1例 ,既往有结核病史 2例。1 .2 辅助检查 血沉增快 8例 ,C反应蛋白阳性 7例 ,类风湿因子 ( RF)阳性 (乳胶凝集法 ) 7例 ,RF滴度皆小于 1∶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分别对正常健康对照、非自身免疫病、SLE患者、RA患者共15 6例,进行APF和AKA检测,同时用乳胶凝集法检测RF。结果 APF、AKA、RF在96例RA疾病中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 ,37. 5 % ,6 0 % ;该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以上检测阳性者占全部RA病例的82 % ,与其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KA与APF是诊断RA的一种比较特异的血标志物,可以作为RA的早期诊断指标,AKA和APF的检出与RF浓度无关系,三项指标同时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RF对RA的诊断不足,大幅度提高RA的阳性诊断率,而且有助于疾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两种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惠芳  刘凤珍  邵福灵  高丽霞 《临床荟萃》2003,18(18):1036-1038
目的 探讨同时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 (AKA)和抗Ⅱ型胶原抗体 (抗 CⅡ抗体 )对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的价值。方法 使用间接免疫荧光 (IIF)法检测 6 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 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AKA ,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抗 CⅡ抗体。结果 AKA、抗 CⅡ抗体、类风湿因子 (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5 0 .0 %和 95 .0 % ,31.7%和 96 .7% ,6 8.3%和 85 .0 %。 1/3RF阴性的RA患者AKA阳性或抗 CⅡ抗体阳性。依抗体阳性数目分组 ,组间比较在血沉或C 反应蛋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抗体阳性数目与X线分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AKA和抗 CⅡ抗体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二者可弥补RF阴性患者的漏诊 ;两种抗体阳性时 ,骨质破坏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观察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6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研究组)展开研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6名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接受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RF、抗CCP的指标水平以及炎性检出率进行评价。同时对比IgG、补体C3以及补体C4的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中RF、抗CCP以及比IgG、补体C3以及补体C4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RF、抗CCP的阳性检出率为(96.4%、92.8%),高于对照组(3.6%、5.3%),P<0.05。结论将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能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给予辅助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风湿因子(RF)及几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新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相关临床意义介绍如下。1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早在20世纪40年代,Waacer和Rose先后在RA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使致敏羊红细胞凝集的血清因子定名为类风湿因子(RF)。RF的检测方法很多,通常使用的是外源性抗原,临床以胶乳凝集法最为常见。但该方法灵敏度较差,检出率低,为了进一步探讨RF以及其各种类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和62例非风湿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分析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RA组的抗CCP抗体、RF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RA组患者,且RA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的检出率(P<0.05);抗CCP抗体的特异度及阳性检测值显著高于RF(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阴性检测值显著高于抗CCP抗体及RF(P<0.05)。结论抗CCP抗体及RF是RA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RA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与其他结蹄组织疾病的区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检查在膝关节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膝关节积液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显像检查 ,对 10 0例正常人膝关节及 10 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进行检查。结果 ①正常人双膝关节腔内积液无回声区均小于 0 17± 0 0 5cm ;以 >0 3cm为界 ,关节积液阴性与阳性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② 10 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积液多为对称性 ,其左侧和右侧积液发生率分别为 5 2 9%和 6 1 4 % ;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积液程度与炎性指标ESR相关 (P <0 0 1) ,与RF滴度无相关。结论 ①正常人双膝关节腔内积液小于 0 2cm ,超过 0 3cm即可认为有膝关节积液存在 ;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积液发生率较高 ,其积液量的变化与ESR相关 ,可作为病情变化的观察指标之一。因此 ,超声显像检查膝关节积液是一种简单、无创、快捷和优于膝浮膑征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HLA-B27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 ,在临床上长期以来被划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亚型。随着免疫学、遗传学的发展 ,目前认为AS是一种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独立疾病[1] 。白种人的AS发病率为 0 .4 % ,B2 7阳性者AS的发病率为 8%。正常白种人B2 7阳性率为 6 %~ 8% ,AS患者B2 7阳性率为 6 7%~ 96 %。国内人群AS发病率为 0 .3% ,正常人B 2 7阳性率为4 .0 %~ 5 .3% ,而AS患者的B2 7阳性率为 82 %~90 % [2 ,3]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以慢性双侧骶髂关节炎为特征 ,晚期骨突关节融合 ,韧带赘形成 ,脊柱韧带钙…  相似文献   

12.
99mTc-MDP骨显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连生  杨世坚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03-1104
目的 :探讨核素骨关节显像对早期和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R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临床确诊的早期和活动期RA患者行99mTc 亚甲基二膦酸 (MDP)全身及手足局部骨显像 ,同期行关节疼痛部位X线摄片、血清类风湿因子 (RF)定性、血清C反应蛋白 (CRP)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测定。结果 :(1) 3 6例RA骨关节显像阳性3 2例 ,阳性率为 88 9% ,明显高于X线 (3 8 9% )、RF(50 % )、CRP(61 1% )、ESR(69 4% ) ,P值均 <0 0 5;(2 )病程 <1、1~、5~、>10年患者99mTc MDP显像阳性率分别为 78 6%、90 9%、10 0 %、10 0 % ,X线阳性率分别为 7 1%、2 7 3 %、83 3 %、10 0 % (两者比较 ,病程 5年以内P <0 0 1,病程 5年以上P >0 0 5) ;(3 ) 99mTc MDP显像发现骨关节病灶 13 7个 ,对称性病灶 (83 2 % )明显多于单发病灶 (16 8% ) ,最多见于指间、掌指、腕和跖踝关节。结论 :99mTc MDP显像是一种早期、灵敏、客观诊断RA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24例血清(类风湿关节炎组82例、其它自身免疫病组31例及正常人31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浓度,比较两者及联合测定对RA的诊断价值。RA组抗CCP抗体阳性率82.3%和RF阳性率88.7%均明显高于非RA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RF联合敏感性(90.3%)和特异性(96.8%)明显优于单独RF敏感性(88.7%)和特异性(82.3%),同时优于单独抗CCP抗体敏感性(82.3%)及特异性(93.5%)。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检测可用于RA的临床诊断,两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对RA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B 型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方法在膝关节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膝关节积液与类风湿关节炎 (RA)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显像方法 ,对 70例正常人膝关节及 7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膝关节进行检查。结果 ①正常人双膝关节腔内积液无回声区均小于 (0 17± 0 0 5 )cm ;以 >0 3cm为界 ,关节积液阴性与阳性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② 70例RA病人膝关节积液多为对称性 ,其左侧和右侧积液发生率分别为 5 2 9%和 6 1 4% ;③RA病人膝关节积液程度与炎性指标ESR相关 (P <0 0 0 0 1) ,与RF滴度无相关。结论 ①正常人双膝关节腔内积液无回声区小于 0 2cm ,超过 0 3cm即可认为有膝关节积液存在 ;②RA病人膝关节积液发生率较高 ,其积液量的变化与ESR相关 ,可作为病情变化的观察指标之一。因此 ,超声显像对膝关节积液诊断是一种简单、无创、快捷和优于膝浮膑征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元丽 《护理研究》2004,18(4):289-290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常反复迁延 ,无特异疗法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 。约 5 0 %的病人在诊断确立后 10a可因疾病的进展而被迫停止工作。世界各民族发生率为 0 .3 %~1.5 % [2 ] ,我国发生率为 0 .2 %~ 0 .4%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 1 994- 0 1~ 2 0 0 1 - 0 3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 1 0 3例 ,共有 52例曾误诊为其他疾病 ,误诊率为 50 .5%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5例 ,女 7例。年龄 1 6~ 62岁。城镇居民 1 0例 ,农村居民 42例。误诊时间 7~ 49d。误诊为上感 30例 ,胃炎 7例 ,肝炎 3例 ,急性肾小球肾炎 3例 ,肾病综合征 2例 ,尿毒症 2例 ,类风湿关节炎 3例 ,白血病 2例。本组均有 :1发热 (t37.9~40℃ ) ;2多尿 (32 0 0~ 660 0 ml/ d) ;3发热期均有皮肤充血及球结膜水肿 ,严重者呈酒醉貌 ;4均有尿蛋白 ( ~ ) ,异形淋巴细胞 ,血小板减少 (39~ 85 g/ L)…  相似文献   

17.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对80例健康献血员和96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进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检测,其结果和类风湿因子(RF)免疫透射比浊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比RF高,但敏感性比RF低。抗CCP抗体在RF阳性组的检出率为89 .7% ,显著高于RF阴性组的检出率33. 3% (P <0 . 0 1) ,抗CCP抗体和RF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85 . 4 % ,两者总体的检出率有关联(P <0 . 0 1)。结论 抗CCP抗体是检测RA的一项特异性很高的血清学指标,可以作为RA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其病理改变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性增生、关节软骨和骨质进行不可逆性破坏为特征,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X线检查以及类风湿因子(RF)检查.RF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0%~90%,然而RF在感染性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健康个体中也存在,因此特异性不强[1].近年来,建立的以环瓜氨酸肽(CCP)为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更显示出在RA诊断中的高度特异性[2].另外,有文献报道,抗CCP抗体还与RA患者的骨破坏程度有关,抗CCP抗体阳性患者骨破坏较阴性者严重[3].作者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将150例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结果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回顾,旨在探讨抗CCP抗体、RF与RA的病情活动度、关节侵蚀的相互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CD35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 (CD3 5)在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oidarthritis,RA)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红细胞CD3 5在RA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 37例RA患者 (其中早期 12例、中晚期 2 5例 )和 12名健康对照者血液中红细胞CD3 5的表达水平 ,并同期测定RA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 (IgG、IgA、IgM、C3、C4、RF、α 1 AGP、CRP、ESR、RBC等 ) ,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37例RA患者红细胞CD3 5的表达水平为 (16 .6 7± 13.2 1) % ,健康对照组为 (2 9.94± 2 3.5 3)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7)。早期与中晚期RA患者红细胞CD3 5表达水平分别为 (14 .38± 9.96 ) %、(17.76± 14 .5 7) % ,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红细胞CD3 5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RBC计数、RF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30 1、0 .5 5 5 ,P值分别为 0 .0 4 2、0 .0 0 1) ,而与年龄、病程、IgG、IgA、IgM、C3、C4、RF、α 1 AGP、CRP、ESR的相关性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内源性补体活性调节蛋白水平降低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可作为反映RA病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观察指标 ,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陈芳  高清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827-282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也是最多发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它以多个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点.其特征性表现为关节和系统的炎症,关节的损伤、变形以及功能障碍.如果不对该病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就会导致受影响的关节功能遭到破坏和缺失.据统计,在我国大概有500万人患RA,患病率约为0.41%.因此RA早期、可靠的诊断项目对于采取适当的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不可逆的关节损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现在RA相关的诊断指标做一下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