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严重多发伤是指在事故发生时,同一致伤因素可使人体2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造成较严重损伤[1]。严重多发伤患者通过早期的损失控制外科处理及复苏治疗后,仍可能出现继发器官功能障碍而导致死亡。严重多发伤后患者在没有直接肝胆损伤及胆道梗阻的情况下,可出现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的肝细胞性黄疸,但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淤胆型肝炎极为少见,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2-3]。本科室于2013年7月收治  相似文献   

2.
淤胆型肝炎是肝病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在病毒性肝炎中,淤胆型肝炎约占2%[1]。淤胆型肝炎以"重度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住院费用较高"为特征,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焦虑情绪,给医师治疗带来心理压力。少数患者长期淤胆不缓解甚至可  相似文献   

3.
穴位电刺激在淤胆型肝炎病人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关珍  沈轶群  杨丽 《护理研究》2002,16(8):439-440
为了解穴位电刺激治疗淤胆型肝炎的效果 ,运用传统中医经络学理论与现代电疗技术相结合 ,对 3 0例淤胆型肝炎病人进行穴位电刺激 ,并与传统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治疗前、治疗 15d、3 0d病人客观指标及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胆汁酸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5 )。提示 :电刺激治疗淤胆型肝炎可促进黄疸消退、皮肤瘙痒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4.
淤胆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淤阻为特征的综合征[1]。其病程长,黄疸深,医疗费用高,且现代医学缺乏特效治疗[2]。笔者近4年多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住院患者9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修订淤胆型肝炎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16~68岁,平均42.1岁,黄疸持续时间1~3月,总胆红素(TBiL)128.4~420.8μmol/L,血…  相似文献   

5.
<正>多发伤指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严重多发伤患者由于多伴有开放性损伤,且伤后机体免疫抑制,以及放置腔内置管和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极易诱发细菌感染[1]。严重多发伤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很难控制,易诱发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死亡。据统计,严重多发伤后感染所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78%[2]。2012年10月,本院ICU收治1例多发伤伴3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严重肝损害病人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1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肝损害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的变化。护理重点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确保机器运转良好;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治疗中的并发症。[结果]经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明显缓解,血液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黄疸减轻。[结论]对ICU严重肝损害病人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明显,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对31例重型肝病患者进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凝血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较治疗前下降(P0.05),症状改善。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重型肝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正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器分离后再通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的吸附方法,即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后经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吸附后再回输给患者。同时补充新鲜的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就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科2013年11月应用日本尼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盯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例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附组(13例)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置换组(12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2500±500)m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X、凝血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eukin-1,IL-1)的浓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存活率。结果吸附组及置换组治疗后,胆红素、TNF-α和IL-1β均明显降低(均P〈0.01),吸附组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X轻度下降,置换组凝血因子X无降低。吸附组无一例发生出血、休克、过敏等严重并发症,置换组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1例发热,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血浆胆红素吸附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与血浆置换比较,血浆胆红素吸附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用量限制,无输血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伏永正 《临床医学》2012,32(10):35-36
目的评价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78例淤胆型肝炎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腺苷蛋氨酸150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传统治疗组)给予茵栀黄30 ml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均应用激饲液、前列腺素E及还原性谷胱甘肽。疗程均为2周。结果腺苷蛋氨酸治疗组治疗2周后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肽酶水平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腺苷蛋氨酸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肝病早期使用腺苷蛋氨酸是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重要环节;腺苷蛋氨酸能快速降低胆红素,全面保护肝细胞,有效预防和阻止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1.
胆红素吸附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中积蓄了大量的毒素,将患者的血浆分离后,通过特异性的吸附柱将毒素吸附清除,是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一种方法。该过程是将自体的血液进行净化,故很少有不良反应发生,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尚未见报道。我院于2005年7月19日对1例患者进行胆红素吸附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抢救处理后脱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罗春娥 《现代护理》2007,13(29):2790-2791
目的清除胆汁酸、胆红素、游离脂肪酸及酰胺类等有毒物质,缓解患者的全身中毒和皮肤瘙痒症状。方法以常规血液透析方法建立血管通路,分离血浆,血浆以25~35ml/min速度序贯通过吸附器,经吸附后的血浆与血细胞混合同步回输体内。结果经血浆吸附治疗严重胆汁淤积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各种中毒症状及皮肤瘙痒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血浆吸附能有效清除体内胆汁酸、胆红素、游离脂肪酸及酰胺类等有毒物质,是辅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重症胆汁淤积病患者,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例 1,男 ,2 4岁 ,农民。因反复尿黄 ,间歇性黄疸 15年 ,肝区胀痛 2个月 ,于 2 0 0 0年 11月 10日入院。患者于 1985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尿黄 ,间歇性巩膜及皮肤黄染 ,在本院多次查肝功能除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外 ,其余指标正常。总胆红素最高达 170 μmol/L ,拟诊为“淤胆型肝炎” ,用中西药治疗症状缓解后停药。但黄疸反复发作 ,近 2个月肝区持续胀痛 ,病前无明显的“病毒性肝炎”病史 ,无肝病家族史。入院时查体皮肤及巩膜中深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 ,肝右锁骨中线肋下可触及 4cm ,质中、表面光滑。脾在左肋下可触及 3cm ,质…  相似文献   

14.
淤胆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是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胆红素明显增高、肝脏肿大、皮肤瘙痒、粪色变浅为特征。近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病例选自1998 ̄2005年住院和门诊淤胆型肝炎100例,诊断依据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为同期住院、门诊病人,并且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如下标准: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常伴有肝脏明显肿大、皮肤瘙痒、粪便灰白,肝功能检查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全国最大的肝病专科医院血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血浆的应用规律及节约用浆突破点。方法比较2012年用于内科、血浆置换和胆红素吸附、外科手术及肝移植的血浆用量。结果肝病专科医院中内科的血浆用量是外科的两倍多,血浆主要用于内科预防和治疗出血(P〈0.05)。结论肝病专科医院的血浆节约突破点在于内科预防和治疗出血,研究预防和治疗出血的界限值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清除胆汁酸、胆红素、游离脂肪酸及酰胺类等有毒物质,缓解患者的全身中毒和皮肤瘙痒症状.方法 以常规血液透析方法建立血管通路,分离血浆,血浆以25~35ml/min速度序贯通过吸附器,经吸附后的血浆与血细胞混合同步回输体内.结果 经血浆吸附治疗严重胆汁淤积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各种中毒症状及皮肤瘙痒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血浆吸附能有效清除体内胆汁酸、胆红素、游离脂肪酸及酰胺类等有毒物质,是辅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重症胆汁淤积病患者,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护士进修杂志》2010,(6):F0003-F0003
答:肝细胞性黄疸一般以血中酯型胆红素升高为主,但也可伴有非酯型胆红素升高,故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呈双相反应。酯型胆红素可经。肾脏排出,故尿中出现胆红素。由于肝脏分泌酯型胆红素减少,因此,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经肠道回吸收入血的尿胆原随之减少。若肝脏摄取尿胆原能力受损轻而分泌障碍,及肝内胆汗淤滞严重,则进入肠道的胆红素明显减少,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此种情况见于肝病高峰时,反之,尿中尿胆原增加。粪中粪胆原一般减少。  相似文献   

18.
《护士进修杂志》2010,(8):694-694
答:肝细胞性黄疸一般以血中酯型胆红素升高为主,但也可伴有非酯型胆红素升高,故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呈双相反应。酯型胆红素可经肾脏排出,故尿中出现胆红素。由于肝脏分泌酯型胆红素减少,因此,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经肠道回吸收入血的尿胆原随之减少。若肝脏摄取尿胆原能力受损轻而分泌障碍,及肝内胆汁淤滞严重,则进入肠道的胆红索明显减少。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此种情况见于肝病高峰时。反之,尿中尿胆原增加。粪中粪胆原一般减少。  相似文献   

19.
杨爱芳 《临床荟萃》2008,23(15):1122-1123
淤胆型肝炎发生时,由于受损的肝细胞对胆酸摄取、排泄和转运功能发生障碍,使胆红素、胆盐等在血液中潴留而导致黄疸形成,若不及时治疗,可使肝细胞液性和凝固性坏死,演变成慢性重型肝炎而危及生命。我们使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甘利欣联合治疗慢性重度淤胆型肝炎的降黄疗效。方法 将我院同期慢性重度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86例 (用酚妥拉明、甘利欣联合治疗 ) ,对照组 82例 (用复方丹参、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胆红素降低显著 ,总有效率 81.3 6%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酚妥拉明、甘利欣联合治疗慢性重度淤胆型肝炎降黄疗效显著 ,副作用少 ,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