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地区沙门菌的检出及耐药性,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治和抗菌药物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番禺中心医院2008年到2012年分离到的112株沙门菌株及临床资料,对沙门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株沙门菌以婴幼儿肠炎分离数最多(79.4%),以鼠伤寒沙门菌(36.6%)和肠炎沙门菌(20.5%)多见;沙门菌的耐药率依次为氨苄西林(45.45%),复方新诺明(23.76%),环丙沙星(8.74%),左旋氧氟沙星(3.6%);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为氨苄西林(75.76%),复方新诺明(57.14%),环丙沙星(24.32%),左旋氧氟沙星(9.7%).结论 临床治疗时,应及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细菌对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25日15时52分,本中心值班室接本辖区某医院报告,该医院收治分布在本辖区四所高校66名患者出现高热、腹泻、呕吐、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疑似食物中毒.本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呕吐物、腹泻物及剩余食物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综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判定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污染糕点制品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一起食物中毒所检出4株肠炎沙门菌的鉴定结果,探讨沙门菌的病原学特征以及检测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分析,确认这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所导致的。这次食物中毒所分离的4株菌为肠炎沙门菌。目前,沙门菌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细菌之一,检测部门应该探索先进的检测方法,力求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尽可能杜绝沙门菌的传染源(尤其是人源),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2009年对武汉市卤制熟食食品卫生状况进行调查,自40份熟食品分离出肠道致病菌新加坡沙门菌1株,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沙门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门菌属肠杆菌科,包括那些可引起食物中毒、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  相似文献   

6.
用PCR技术通过两对引物扩增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基因VI区一段特异性DNA片段,并用非伤寒沙门菌作对照,结果仅伤寒沙门菌为阳性。实验表明,经二次扩增,当反应体系中达1011/ml个伤寒沙门菌时,即可检出。检查伤寒患者血液标本7份,粪便标本6份,PCR阳性分别为6份和5份,而血培养阳性仅为3份和4份,肥达反应均为阴性的发热患者血液标本12份,健康成人粪便标本60份,PCR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可同时检测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食品样品的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上下载的沙门菌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的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并优化双重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应用于食品标本...  相似文献   

8.
<正>据统计,国内报道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菌引起的占70%~80%[1-2],其中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中,超过90%是肉类等动物性产品。2014年8月,广州市发生一起因为食用蛋糕店被污染的蛋糕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认这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对有关标本的病原检测与同源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8月下午10点广州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市某小区数人出现腹痛、腹泻并伴有发热症状到医院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LAMP)方法特异检测伤寒沙门菌。 方法 针对伤寒沙门菌 fliC-d 基因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该靶基因的RT-LAMP方法,利用48个血清型的纯培养伤寒和非伤寒沙门菌菌株、常见非沙门致腹泻病原菌以及发热为主要症状的8种常见病原菌RNA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时对伤寒沙门菌全血模拟标本进行敏感性检测,并与rRT-PCR方法的敏感性进行比较。 结果 等温65 ℃条件下,30~60 min内可完成RT-LAMP检测反应,利用该方法检测44株伤寒沙门菌均阳性,除4种少见的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扩增阳性外,其余30种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致腹泻的其他5种肠道致病菌以及发热为主要症状的8种常见非沙门菌也均扩增阴性。在对纯菌总RNA检测中,RT-LAMP的最低检测限为0.5 pg/反应,即97个拷贝/反应。在以全血模拟样品提取核酸为模板的检测中,敏感性达1 cfu/ml,比rRT-PCR检测低限高100倍。 结论 建立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RT-LAMP检测血液中伤寒沙门菌的方法,为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快速诊断及不明原因发热症状的病原初步鉴别提供了简便的手段,可用于对伤寒的早期诊断、预防控制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162株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检测杨华富,程淑芹(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南京210009)关键词:伤寒沙门菌,耐药性为了解我省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我们从本省扬州、苏州、无锡、南通、镇江、淮阴、南京等地区选择近年来分离的162株伤寒沙门菌临床株(或流行株)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核酸提取试剂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适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流感病毒H3亚型、乙型Yamagata系细胞株和甲型H1N1型鸡胚株各1株,对其倍比稀释液及2015年北京市流感病原学监测阳性的67份咽拭子样本,同时采用快速提取法及离心柱提取法提取病毒核酸,经实时荧光PCR法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检测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快速提取法提取细胞培养液、鸡胚培养液中流感病毒核酸的最低检测限高于离心柱法10倍,咽拭子样本则高100倍;快速提取法提取核酸后检测到的病毒载量均低于离心柱法,其中对含有病毒量较高的毒株检测到的病毒载量低于离心柱法10倍,而对病毒量较少的咽拭子样本,则低100倍;快速提取法稳定性优于离心柱法;提取后的核酸-80℃保存10 d后冻融复测,快速提取法核酸损失量大于离心柱法。67份离心柱提取法检测阳性咽拭子样本使用快速提取法提取核酸后检测,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总计为92.54%,其中10~102拷贝/ml组,阳性符合率为76.92%,102~103拷贝/ml组,阳性符合率为92.59%,103拷贝/ml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快速提取法具有稳定性高、易于操作、不易污染的优势,适用于细胞培养液、鸡胚培养液等病毒含量较高的大量样本中流感病毒核酸提取,适于检测样本量大、人手不足、设备欠缺的基层实验室使用;但-80℃冻融后核酸损失量较大,不宜反复冻融后使用;传统的离心柱法对于病毒含量较少的咽拭子样本及核酸需被反复冻融使用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检测系统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 Co V)核酸的检测能力差异,为选择2019-n Co V核酸检测试剂提供指导。方法用本实验室在用的提取试剂、扩增试剂及扩增仪组合成8个检测系统,分别对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9-n Co V室间质评发放的12个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纳入统计指标的10个样本中,有5个2019-n Co V阴性样本,8个检测系统对5份阴性样本均为未检出,与预期结果相符,另5份2019-n Co V阳性样本中,8个检测系统均未检出202010(128 copies/m L),均检测出202004、202008、202011。对202002(640 copies/m L)弱阳性样本,只有B及D 2个检测系统检出,其余均未检出。B及D检测系统扩增试剂均为e扩增试剂,检测的符合率总体优于f扩增试剂。N区的阳性率高于ORF区,样本2019-n Co V拷贝数越低,这一现象越显著。A-D检测系统检测到的ORF1ab基因的阳性率高于E-H检测系统,A-D检测系统均使用的是b快速提取试剂,而E-H检测系统使用的是a提取试剂,提取试剂的提取效率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结论...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验证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方法?依据CNAS-GL039《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使用2019-nCoV RNA液体性能验证参考品,依次对实时荧光RT-PCR试剂的符合率、检出限、交叉反应、精密度和抗干扰能力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实时荧光RT-PCR试剂检测2019-nCoV RNA的符合率为100%,检出限为125 copies/mL。该试剂检测人冠状病毒HCoV-OC43、人冠状病毒HCoV-HKU1、人冠状病毒HCoV-229E、人冠状病毒HCoV-NL63、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EB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无交叉反应;2.0×103?copies/mL和2.0×105?copies/mL的精密度参考品N基因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0.70%及1.36%,批间CV为1.17%及1.72%;ORF1ab基因的批内CV为0.48%及0.52%,批间CV为1.36%及2.39%;加入内源性干扰物血红蛋白及清蛋白、外源性干扰物利巴韦林及阿奇霉素对2019-nCoV RNA的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该试剂检测2019-nCoV RNA的符合率、检出限、交叉反应、精密度和抗干扰能力均符合临床分子生物学扩增检验的要求,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罗氏和诺华核酸试剂的核酸检测(NAT)能力。方法同时运用罗氏和诺华系统对26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及10例卫生部室间质评(NCCL)核酸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比较阳性检测率。结果 245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标本中,罗氏和诺华系统分别检出1例和4例NAT阳性,其中仅有诺华1例鉴别实验鉴别为HBV,其余均未能鉴别;17例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中,运用罗氏系统检测,11例HBs Ag阳性的标本检出5例NAT阳性,5例抗-HCV阳性的标本检出3例,1例抗-HIV阳性的标本未检出,10例NCCL标本全部正确检出;运用诺华系统检测,上述ELISA阳性标本分别检出3例、3例和0例,NCCL标本也全部正确检出。结论两种核酸检测系统在检测能力上各有优势,均能较好地胜任日常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和2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检测室间质评样本的结果,进行性能比较.方法收集2020年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共15份,用2种常用核酸提取方法(磁珠法、核酸释放剂法)、2个厂家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扩增检测试剂检测,进行质评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取核酸检测(NAT )技术进行血液筛查,减少由献血者感染“窗口期”及隐匿感染献血引起的疾病传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4358份献血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检测,同时用转录介导扩增技术(TMA)进行 HBV-DNA 、HCV-RNA 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RNA 核酸检测。结果 NAT 检测阳性 ELISA 检测阴性标本共51份。51份标本有鉴别试验结果的33份,其中32份 HBV-DNA 阳性,1份 HIV-1 RNA 阳性,HIV-1 RNA 阳性的献血者经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确认为 HIV-1疑似阳性(gp160和 p24±)。半年后再次回访该献血者,抽取血样送南京市疾控中心经免疫印迹法确认为 HIV-1阳性(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结论 NAT 技术可以减少由献血者感染“窗口期”及隐匿感染献血引起的疾病传播,从而减少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规则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是存在于大多数细菌及古细菌中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因定点编辑工具,CRISPR/Cas系统不仅在基因敲出、基因治疗及基因修饰等领域炙手可热,而且正在发展成为核酸精准检测领域的新利器。随着众多研究者的不断探索,便携、快速、低成本、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CRISPR/Cas核酸精准检测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就CRISPR/Cas技术在核酸快速精准检测领域的最新成果作一概述,并总结展望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TLV核酸筛查,掌握HTLV在无偿献血人群的感染及分布情况,为血液筛查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在现有血液核酸筛查平台(无偿献血血液HBV/HCV/HIV核酸筛查)的基础上,建立HTLV血液核酸筛查平台,对5 368例献血者进行了HTLV(1+2型)的核酸检测,并对筛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蜱虫病病毒(SFTSV)核酸检测体系的检出下限。方法采用第三方(美国CDC)提供的临界浓度梯度稀释血清盘,对不同浓度梯度(10、1、0.1、0.01 pfu/m L)共346份SFTSV病毒血清标本做SFTSV RNA检测(4次/份,合计1 384次检测);统计检出的数目和扩增循环数,通过逻辑回归模型,计算该检测体系的最低检出限。结果所建立的SFTSV RNA检测体系的95%和50%最低检出限浓度(pfu/ml)分别为5.4和0.8。结论系统化评估出了SFTSV RNA体系的最低检出下限,为后续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标本前处理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8份未灭活咽拭子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56℃金属浴30 min、56℃金属浴60 min、56℃水浴30 min、56℃水浴60 min、化学裂解15 min、化学裂解3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