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 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病情评估及与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首次诊断为ACI患者100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相应年龄段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NIHSS<7 分为轻度组,NIHSS 7~15分为中度组,NIHSS>15分为重度组,检测患者入院 24 h及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ACI 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水平差异;分析轻、中、重度组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变化情况;比较ACI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与 Alberta 卒中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ASPECT)评分及NIHSS 评分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在发病第90 d和第180 d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的 Rankin(mRS)评分判断其神经功能受损结局,分析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ACI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轻度组IL-18分别为(526.36±26.82)、(439.24±26.45)、(385±34.26)n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24 h血清IL-18水平与入院时ASPECT评分及NIHSS 评分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SPECT评分、NIHSS 评分、IL-18水平为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对ACI患者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与NIHSS及ASP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I患者急性期血清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其24 h血清IL-18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L-18水平对ACI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caspase切割的细胞角蛋白18(CCCK-18)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将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HICH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对预后质量进行评估;检测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预后质量患者血清中Hcy、TIMP-1、CCCK-18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y、TIMP-1、CCCK-18水平与HICH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TIMP-1、CCCK-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IC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患者血清中Hcy、TIMP-1、CCCK-18水平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佳组患者血清中Hcy、TIMP-1、CCCK-18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中Hcy、TIMP-1及CCCK-18水平升高是影响HIC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cy、TIMP-1、CCCK-18水平与HICH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且均为影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200c(miR-200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67例为ACI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67例为对照组。对ACI患者随访3个月,依据生活能力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22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45例);比较ACI组、对照组血清miR-200c、ox-LD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ACI患者血清miR-200c与ox-LDL的相关性;对不同预后的ACI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miR-200c、ox-LDL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0c、ox-LDL水平对ACI的早期诊断及AC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ACI组患者血清miR-200c、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miR-200c:1.86±0.63 vs.1.03±0.35,ox-LDL(mg/L):513.76±172.25 vs.325.48±110.49,P<0.05];ACI患者血清miR-200c与ox-LDL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ACI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岁:70.14±9.22 vs.65.06±8.37,P<0.05),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h:5.97±0.75 vs.2.60±0.54,P<0.05),血清miR-200c、ox-L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NIHSS评分、miR-200c、ox-LDL、发病至治疗时间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200c、ox-LDL早期诊断A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0.850,截断值分别为1.44、431.09 mg/L,敏感度分别为77.2%、74.3%,特异度分别为88.6%、89.8%;血清miR-200c、ox-LDL评估ACI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74、0.868,截断值分别为2.13、582.06 mg/L,敏感度分别为75.6%、77.8%,特异度均为89.3%;血清miR-200c、ox-LDL联合早期诊断ACI、评估ACI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936、0.957,敏感度分别为91.0%、95.6%,特异度分别为86.2%、82.0%。结论血清miR-200c、ox-LDL均可早期诊断ACI、评估ACI患者预后,且miR-200c与ox-LDL联合可更好地早期诊断ACI、评估AC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水平及其对ACI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211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YR61、MDA、SOD、MBP水平。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随访90 d的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CI患者血清CYR61水平对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CI组血清CYR61、MDA、M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血清CYR61水平与MDA、MBP水平均呈正相关,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447、0.605、-0.551,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及对溶栓治疗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行溶栓治疗的ACI 120例,检测溶栓前和溶栓1 d、溶栓5 d时中性粒细胞和NLR,均于溶栓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评估预后,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6分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剩余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NLR与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及对溶栓治疗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行溶栓治疗的ACI 120例中,27例预后不良。溶栓前,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溶栓前和溶栓1 d、溶栓5 d,预后不良组中性粒细胞和N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和中性粒细胞、NLR水平与溶栓治疗预后有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和NLR单独及联合对溶栓治疗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联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分拣蛋白(Sortilin)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关系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55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其分为IMT正常组、增厚组与斑块组,另选取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NE、Sortilin水平并分析其与IMT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后将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NE、Sortilin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后的预测效能分析。结果 血清NE、Sortilin水平在对照组、IMT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中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E、Sortilin水平与IMT均呈正相关(r=0.509、0.483,P<0.05)。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9.35%,预后不良组合并糖尿病占比及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改善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1-2019-01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85例AIS患者,根据rt-PA治疗7 d后NIHSS评分较溶栓前的差值分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ΔNIHSS≥4分)和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ΔNIHSS<4分),比较两组基本信息、血液生化指标和入院时NIHSS评分等。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可能影响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NIHSS评分较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和骨桥蛋白水平高是影响神经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90 d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对患者情况分别评定。其中8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者为14例,预后良好者71例,后者的骨桥蛋白显著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可能可以作为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患者血清硫氧还原蛋白(Trx)、总tau蛋白(T-tau)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3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HT,将ACI患者分为HT组34例和非HT组98例。收集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血清Trx、T-tau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rx、T-tau对HT的预测效能。结果 HT组的梗死体积、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血清Trx、T-tau水平明显高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体积增大、NIHSS评分升高及血清Trx、T-tau水平升高是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rx、T-tau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预测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R)-134、miR-451表达水平与脑损伤标志物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陕西省宝鸡高新医院收治的23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将所有ACI患者按照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差异分为预后良好组(143例)和预后不良组(8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4、miR-451及二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及VILIP-1、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4、miR-45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评分与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β-防御素2(HBD-2)联合检测对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该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3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96例和预后不良组36例。选取同期行HRCT检查的1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REM-1、HBD-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CT评分及血清sTREM-1、HBD-2水平对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HRCT评分及血清sTREM-1、HBD-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2、6个月,预后良好组HRCT评分及血清sTREM-1、HBD-2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后2、6个月,预后不良组HRCT评分及血清sTREM-1、HBD-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时间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HRCT评分及血清sTREM-1、HB...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房颤、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和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任丘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日连续入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 252例,按患者发病1年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 912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4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文化程度、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胱抑素C、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是发病1年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关注预后不良人群,采取积极预防,可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时间<24小时)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CI患者109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选择同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H-FABP及NSE,进行NIHSS评分、测量梗死体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FABP、NSE差异,观察ACI组血清H-FABP、NSE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 ①ACI组、TIA组血清H-FABP、NSE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②治疗前ACI组血清H-FABP高于T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CI组轻、中、重3个亚组血清H-FABP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④ACI组血清H-FABP与NIHSS评分、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s=0.338、0.246,P<0.01),血清NSE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s=0.203,P<0.05);梗死体积与治疗前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265,P<0.01);⑤治疗后ACI组血清H-FABP、NSE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治疗前后血清H-FABP、NSE的差值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s=0.665、0.512,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H-FABP、NSE异常升高,并与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ACI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D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同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入院时,采用NIHSS量表评估脑梗死梗死严重程度,检测血清DD、hs-CRP和IL-6水平。出院后随访12个月,采用MRS量表评估预后。分析DD、hs-CRP和IL-6水平与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重度组DD、hs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q分别为5.736、7.772、4.757,P0.05)和轻度组(q分别为11.094、16.920、12.255,P0.05),而中度组又明显高于轻度组(q分别为5.783、9.870、8.049,P0.05)。Pearson分析显示,DD、hs-CRP和IL-6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603、0.457、0.394,P0.05)。随访12个月,预后良好组DD、hs-CRP和IL-6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t分别为4.775、3.101、2.910,P0.05)。Pearson分析显示,DD、hs-CRP和IL-6水平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84、0.513、0.432,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体积、NIHSS评分、DD、hs-CRP和IL-6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梗死体积、NIHSS评分、DD、hs-CRP和IL-6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X40配体(OX40L)、闭合蛋白(Occludin)的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OX40L、Occl...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中Caspase酶切割细胞角蛋白18的裂解产物CCCK-18与单纯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CCCK-18对继发性脑梗死的早期预测能力及临床决策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单纯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术前血清CCCK-18浓度与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占位体积的潜在关系。结果:术后继发脑梗死49例(23.78%),其中占位体积>20 mL 32例(15.53%)纳入大面积脑梗死组;占位体积<20 mL 17例(8.25%)纳入小面积脑梗死组,无脑梗死157例(76.21%)纳入无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术前CCCK-18浓度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均P<0.001)。术前血清CCCK-18水平与继发性脑梗死的占位体积呈线性相关(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提示术前血清CCCK-18水平对术后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P<0.001),以241 U/L为预测界值的准确度达到8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CCK-18>241 U/L是单纯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血清CCCK-18>241 U/L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明显低于CCCK-18<241 U/L的患者(P<0.001)。结论:术前血清CCCK-18增高与单纯硬膜外血肿致脑疝患者术后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决策此类患者去骨瓣减压手术模式并预估长期神经功能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本研究对Hcy与LAA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LAA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轻度NIHSS≤5分,中重度NIHSS>5分);24小时内检测空腹血清Hcy水平,将患者分为高Hcy组(Hcy≥10 μmol/L)和正常Hcy组(Hcy<10 μmol/L);随访90天记录预后情况,分析血清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P<0.01);预后不良患者较预后良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再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较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1.387, 95%Cl:1.245-1.545)同时也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1.478, 95%Cl:1.312-1.666)。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可能是LAA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