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诸多因素,最终导致子宫腔外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近年来,一系列实验发现可能存在子宫内膜干/祖细胞,这些细胞与骨髓干细胞被认为与子宫内膜周期性更新和一些妇科疾病发病有关.该文分析了子宫内膜干细胞的研究结果 及这些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密切,它们与内膜细胞的种植增生有关,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损,降低了免疫监视、辨认及机体破坏异位细胞,同时可能助长内异细胞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表明 ,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密切 ,它们与内膜细胞的种植增生有关 ,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损 ,降低了免疫监视、辨认及机体破坏异位细胞 ,同时可能助长内异细胞生长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新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伴许多症状,包括慢性盆腔痛、痛经和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认识已研究多年,现总结了近年新的学说,以提高我们对此症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发病机理的认识。从而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新学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伴许多症状,包括慢性盆腔痛、痛经和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认识已研究多年,现总结了近年新的学说,以提高我们对此症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发病机理的认识。从而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与恶性肿瘤有共同的特征,如组织侵袭和损伤、新生血管生成或向远处器官扩散。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组织相连,是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程度的先决条件。组织病理学研究认为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良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癌症之间的过渡,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际上是EAOC的癌前状态,而EAOC常见组织学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现从EAOC的流行病学、发病高危因素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免疫发病机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通过影响异位病灶中的炎症反应、新生血管生成、细胞侵袭、转移以及凋亡等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发展。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密切,Treg细胞数量以及功能的变化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的免疫微环境失调,导致盆腔内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逃逸的发生,因此促进了异位内膜的种植和生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异常表达的HMGB1可促进Treg细胞的分泌、减少Treg细胞凋亡以及增强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生于10%-15%的生育年龄的妇女中,一些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是多基因/多因素的。其中遗传学因素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遗传学的几个角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会阴伤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发病机理,如何避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方法对21例会阴伤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病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1例会阴伤口子宫内膜碎片没有清洗干净,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结论不彻底清除会阴伤口子宫内膜碎片,就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整合素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素是一类细胞粘附分子受体 ,有粘附和信号传递两大功能。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均表达多种整合素 ,且异位内膜表达量较在位内膜为高。整合素在异位内膜的高表达使得异位内膜易于与腹膜建立特异性接触并发生粘连。盆腔内环境中某些整合素的高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机制之一。现对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宫腔粘连本质上是损伤或感染等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受损并发生内膜纤维化.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包括上皮-间质转化、过度的炎症反应、血管生成障碍、低雌激素状态及子宫内膜干细胞缺失.现有的临床治疗如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激素治疗、物理屏障植入等,均不能有效改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情况及预防粘连复发.近年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组织及...  相似文献   

12.
根据薄型子宫内膜的病理病因及其发病机制,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病例报道及相关参考文献,总结了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简单分析了其治疗原理、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基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本文探讨了再生医学应用于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可能性,重点讨论了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子宫内膜干细胞(EDSCs)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3.
14.
涂灵  邬欢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308-33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2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进行内皮型NOS(eNOS)和诱导型NOS(iNOS)表达的半定量检测。结果:eNOS在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和分泌期均有表达,增生期在位内膜为2.47±0.38,异位内膜为2.53±0.51,对照组为1.73±0.50,分泌期在位内膜为3.37±0.41,异位内膜为3.43±0.44,对照组为3.16±0.55,增生期eNOS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分泌期eNOS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64)。iNOS只在子宫内膜的分泌期有微量表达,在位内膜为1.17±0.22,异位内膜为1.33±0.28,对照组为0.86±0.24,分泌期iNOS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eNOS和iNOS的表达在月经各周期相比较均无统汁学意义(P值分别为0.25、0.106、0.073)。结论:NO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上的高表达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激活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激活物(HGF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与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7例异位内膜、27例对应的在位内膜及25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HGF和HGFA的免疫表达水平。结果:HGF和HGFA主要在内膜的腺上皮阳性表达,在间质仅弱阳性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HGF和HGFA阳性表达最强,异位内膜次之,正常对照组在位内膜腺上皮最弱(P均<0.05)。对照组内膜腺上皮HGF和HGFA的表达增殖期强于分泌期(P<0.05)。HGF和HGFA两者在各组内膜腺上皮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HGF和HGFA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感染因素或宫腔手术操作导致的子宫内膜损伤阻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与生育能力。但目前治疗手段有限且效果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在病变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子宫内膜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和人羊膜上皮细胞等多种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损伤已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开展,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干细胞治疗可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再生,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微血管密度,提高受孕率并改善生育结局。干细胞治疗从形态和功能上改善子宫内膜,促进月经和生殖功能的恢复,为治疗子宫内膜损伤提供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內异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难治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知內异症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脂氧素具有抑制炎症的生理功能,已有研究表明脂氧素可导致小鼠子宫内膜腺体增加.本研究分离鉴定并原代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以此为细胞模型,分析脂氧素对內异症的影响.我们分析发现脂氧素受体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表达.用10 ug/mL脂多糖刺激腺上皮细胞产生炎症反应,以此模拟炎症反应模型,分析脂氧素预处理对炎症反应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检测了脂氧素对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MC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结果 显示,脂氧素抑制MCP-1和MMP-9的mRNA表达,降低相应蛋白的分泌量,降低MMP-9的酶活力,而且抑制作用具有脂氧素浓度依赖性,从而可能抑制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并降低侵袭能力,脂氧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参与內异症的发生发展,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內异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及女性健康,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具有侵袭和转移的特性,且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提出的"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中也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分化和增殖的肿瘤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和复发的关键。CD133作为一个公认的新型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同样也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及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郭久柏  张琦 《现代保健》2010,(19):10-12
目的 比较E-cadherin和β-catenin作为细胞间重要的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β-caten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较在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低,和子宫内膜癌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强,β-catenin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β-caten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E-cadherin的低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发展的重要变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不同,有助于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反映内膜功能状态,薄型子宫内膜是指子宫内膜厚度不足以获得胚胎着床及临床妊娠。虽然临床对薄型子宫内膜治疗的方式较多,但总体治疗效果欠佳。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的潜能而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目前有研究诱导干细胞向子宫内膜细胞定向分化并增生,以促进子宫内膜生长,进而用于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现主要就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子宫内膜干细胞(EDSCs)、人胚胎干细胞(hESCs)及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J-MSCs)在薄型子宫内膜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这4种细胞用于临床治疗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