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核酸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筛查和确诊的最重要依据,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全自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系统(简称新冠核酸全自动PCR检测系统)集样本识别和转移、核酸提取和纯化、体系构建、基因扩增和检测为一体或组合为一体,实现了核酸检测全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了常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复杂的人工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可适用于急诊、发热门诊、常规以及大规模核酸检测等多种应用场景。然而,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从“手工- -半自动”向“全自动”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为规范新冠核酸全自动PCR检测系统在临床中的使用,该文从实验室的资质要求、人员要求、实验室的设置、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以及检验后过程等方面,对该系统的临床应用提出江苏省检验界的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圆满完成南宁市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工作。方法 2021年1月我院组建核酸检测队伍并在第一时间启动护理应急工作方案,从严密组织、规范流程、调配人力、筹备物资并进行精准化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着手进行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结果 我院采样队伍于工作启动后的15 h内完成了重点区域38 977人的核酸采样,采集标本全部合格,采集速度达到120人/ h·点位,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任务结束后护理部独立编写了医院《大规模人群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采样护理应急工作方案》,并联合医务部、检验科等部门共同编写了医院《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手册》,为全区《新冠肺炎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方案》的出台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大流行是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的依据,因而其检测质量在疫情防控中尤为重要。使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物质以监控检测全过程,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有效手段。该文对常见新冠病毒质量控制物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新冠病毒质量控制物质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冠疫情防控不同时期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评估不同时期献血人群的抗体水平及感染情况,为后续的血液检测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4 768份血浆标本来自于深圳地区不同时期(2022年9月30日—10月3日、11月3—6日、12月27—31日、2023年1月6—18日)的献血者,并且对新冠疫情流行期的献血者(2023年1月17—18日)进行征询是否处于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采用核酸检测方法对4 768份献血者血浆标本进行8混样检测,同时对这些标本1 000倍稀释后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新冠病毒总抗体检测。分析疫情防控的不同时期血液筛查标本、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期标本的抗体反应性率,从性别、年龄、血型分析其抗体水平差异性。结果 4 768份献血者血浆标本核酸检测均为无反应性,抗体检测检出反应性标本2 342份,反应性率49.1%。4个时间段的反应性率分别为21.3%、15.8%、65.9%、93.9%。结论 新冠疫情防控不同时期深圳地区献血人群新冠病毒抗体反应性率差异较大;不同性别、血型人群抗体反应性率无差别,年轻人群抗体反应性率较高;经输血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极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单人份检测模式与汇集检测模式两种血液核酸筛查方式对于血液核酸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先采用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对ELISA筛查合格的标本进行HBV、HCV、HIV(1+2型)核酸筛查(汇集检测模式),再用该试剂盒按照单人份检测模式对汇集检测过的样本进行复检。结果本研究采用单人份检测模式共检测5385例经过汇集检测模式筛查的样本,筛查出HBV DNA核酸阳性标本10例(阳性率1.86‰)。10例核酸阳性标本与汇集检测模式的结果一致,本研究的两种检测模式均未检测到HCV RNA核酸阳性和HIV(1+2型)RNA阳性的标本。结论在酶免检测的基础上应用核酸检测能有效避免HBV、HCV、HIV(1+2型)的漏检,降低输血传播相关病毒的风险。汇集检测和单人份检测两种检测模式对于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冠肺炎患者所在负压病房的物体表面核酸检测实际价值及其消毒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评估某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入住的负压病房物体表面核酸检测及其消毒有效性。结果 消毒前住有新冠肺炎患者的负压病房内多处物体表面检出新冠病毒核酸,经采用有效氯浓度为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所在负压病房物体表面存在病毒污染,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可有效清除污染,提示消毒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9年12月以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社会层面核酸检测能力带来挑战[1]。移动方舱实验室的核酸检测能力强大且机动性强,在大规模核酸检测应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疫情期间,自贡市25家医疗机构抽派人员组成支援队,建立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在川西高原地区开展了大规模人群筛查,历时37 d,共完成核酸检测62 786管,检测690 369人次,将阳性样本信息及时通知当地疾控部门,有效降低了疾病传播风险。援助期间未发生方舱实验室核酸污染和工作人员病毒感染事件。本文结合执行该项任务的疾病防控经验,对病毒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建设及感染防控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便捷有效地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减少医务人员安全隐患和工作量,提高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效率,设计一种核酸便携采样箱装置。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2019-nCoV)基因组不断变异,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1]。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要求[2],实验室应开展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全国32个省市级疾控机构新冠监测网络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变异株核酸检测能力进行室间质评,同时对常规所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制备新冠病毒武汉株及4个关切变异株、人冠状病毒OC43(HCoV-OC43)和H3亚型流感病毒(H3N2)核酸样本,发放给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室间质评。每个实验室的考核样本盘包括两种不同Ct值(~35、~30)的新冠病毒武汉株、关切变异株(α和γ或β和δ)、HCoV-OC43、流感病毒核酸样本共10支。根据反馈结果计算检测符合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收集各考核实验室常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性能验证。结果 全国省市级疾控机构新冠监测网络实验室室间质评总体达标率为100%(32/32),总体优秀率72%(23/32);初测中,新冠病毒、HCoV-OC43核酸样本检测总符合率为99.7%(319/320)、89%(57/64)。对32个考核实验室送检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性能验证,66%(33/50)的试剂盒检测限与说明书相符,92%(1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术前筛查应用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择期手术并实施术前筛查的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作为统计对象,将标本分为三份,分别选用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普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法及酶联免疫法对血清内HBV DNA及乙型肝炎五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发现,36例患者标本中,采取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HBV DNA的阳性率为75.0%,较普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显著提升(P<0.05);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的“大三阳”、“小三阳”以及“1、5阳”的阳性率较普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与普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比较,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应用于术前筛查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大规模人群筛查是及时控制疫情的必要措施,大批量样本检测完成后的结果上报是核酸检测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文章结合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队的实际工作经验,从人员配置、标本签收、结果录入和结果上报等方面介绍大规模核酸检测结果上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批量样本检测结果出现错报、漏报和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为达到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定义为"工作".既然是工作必然执行任务以达成目的.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是1项特定工作,它的组织活动就是它的工作模式.病毒核酸检测(NAT)首先在血液制品厂的原料血浆中进行,美国从1997年开始原料血浆HCV和HIV-1 NAT筛查,混浆规模为96~ 1200人份.随着核酸检测技术发展,尤其是病毒多重检测、加之高通量、自动化、封闭式实时荧光检测仪器的运用,为血站开展血液NAT检测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三种核酸提取方法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效果,为优化2019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20年2~3月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咽拭子共50份,作为研究对象。并选阳性标本一例,进行1:2、1:4、1:8、1:16、1:32、1:64、1:128、1:256比例稀释,获得不同浓度的新冠病毒标本。分别以柱提法、磁珠法和浓缩法三种方法提取病毒核酸(包括ORF1ab基因和N基因),并进行荧光RT-PCR扩增,根据扩增结果对三种方法的核酸提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用三种核酸提取方法对新冠病毒核酸ORF1ab基因的提取检出率和对实验室确认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磁珠法最佳(P<0.05),对新冠病毒核酸N基因的提取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稀释倍数为1:64的阳性标本,三种提取方法提取到的ORF1ab基因Ct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提取到的N基因C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稀释倍数为1:128时,浓缩法提取不到ORF1ab基因和N基因,而柱提法和磁珠法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稀释倍数为1:256时,磁珠法仍可以提取到N基因。结论:磁珠法是快捷有效的核酸提取方法,即使在高倍稀释的情况下也能够达到较高的核酸提取率,并能实现自动化,避免了手工提取的误差,能为临床诊治提供一个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能适应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的筛查需求。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广州市内公共场所及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新冠病毒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核酸检测方法,对广州市内公用设施、交通工具、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等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共选择121个采样点采集不同对象标本2 233份,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4份,检出率为0.18%。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均来自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的高频手部接触部位与空调风口。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广州市内公共场所、社区环境物体表面未出现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情况,只在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场所存在新冠病毒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快速检测(快检)的单靶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6日在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采用快检试剂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标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标本采集、送检、保存、检测和结果判读,并采用常规PCR方法进行平行检测。对检出的快检单靶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8例快检单靶标阳性结果中,单靶标N基因阳性有20例,单靶标ORF1ab基因阳性18例;12例为复阳,其中单靶标N阳性10例,单靶标ORF1ab阳性2例;经常规试剂平行检测,有24例为双靶标阳性,14例为单靶标阳性。结论 新冠病毒核酸快检单靶标阳性结果应及时采用灵敏度更高的常规检测试剂进行复检,复核阳性方可报告结果,必要时需重新采样复核。  相似文献   

17.
张妍  朱海峰  孙波  曹磊  陈富强  王静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98-1300
目的 对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探讨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对本中心ELISA检测阴性的91 271份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联合筛查,并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分项定量检测和乙肝5项检测.结果 91 271份标本中共检出核酸阳性标本60例,阳性检出率为0.066%;其中38例定量检测阳性,且均为HBV DNA.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可有效地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上海科华的核酸检测系统对自愿无偿献血者HBV、HCV、HIV核酸检测,评估核酸检测技术应用血液筛查的必要性,统计延边血站2017-2018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的数据,分析核酸检测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重要性。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结果阴性及丙氨酸转氨酶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检测期间对30390份无偿献血者核酸标本进行筛查,检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标本11例,HBV-DNA阳性检出率为0.036%;HIV-DNA阳性NAT检出率为0.01%。结论血液核酸筛查的实施有效防止了病毒经血液传播,进一步保障了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摘要: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治工作需要,为全力支援新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工作,2020年7月17日江苏省紧急组建了第一批省核酸检测医疗队驰援新疆。该文总结第一批核酸检测队在新疆2019-nCoV核酸检测工作的经验,为未来可能出现的COVID-19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规模人群筛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病例数快速攀升。因患者体内病毒核酸的存在是目前唯一的确诊依据,而目前临床上普遍反映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够理想,故对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条件、检验人员及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较高要求。本文着重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各个环节中的检测要点、最新的行业规范及共识内容,同时探讨临床检测中的疑难问题,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