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24(1):32-33
目的:探讨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上下颌牙量不调的发生率,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择 325例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牙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均大于安氏Ⅱ类,而全牙Bolton值及Bolton不调发生率则为Ⅰ类 >Ⅱ类 >Ⅲ类(P<0. 05)。结论:Bolton指数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存在差异,正畸治疗前须进行Bolton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改良型差动直丝弓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排齐下牙列矫治时间和牙移动特征.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以上两种托槽进行矫治.统计分析排齐下牙列矫治时间和牙移动特征.结果 (1)Tip-Edge Plus与传统直丝弓两种托槽在解除下前牙轻度拥挤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ip-Edge Plus托槽解除中度拥挤和重度拥挤比传统直丝弓托槽快,且无论哪种托槽,拥挤度越大,排齐时间越长.(2)随着拥挤解除,尖牙间宽度和磨牙间宽度均增加.Tip-EdgePlus托槽组磨牙间宽度增加更大.(3)随着拥挤解除,下前牙唇倾度增加.两组问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相比,Tip-Edge Plus托槽可以更快地解除中、重度拥挤,临床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选用最佳的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分析患者颅面、牙颌特征的改变,探讨Tip-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机制.方法 临床病例中选取6例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病例,应用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对矫治前后的侧住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6例病例前牙反(牙合)均解除,磨牙达到中性关系,下前牙舌倾,面型外观有所改变.结论 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持续轻力能有效远中向直立下颌磨牙,纠正反(牙合),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颌牙量及其异常的分布.方法 随机抽取352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测量上下颌牙量宽度,计算Bok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2例患者Bolton前牙比及全牙比无性别差异.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不调率分别为38.06%和42.05%,男、女患者Bolton不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州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异常者比例较高,正畸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安氏Ⅲ类错病人Bolton指数的测量,分析上下颌牙量的差异,探讨上下颌牙量关系对正畸诊断和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男50例,女50例)安氏Ⅲ类错病人的初始模型,分别测量其Bolton指数,并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安氏Ⅲ类错病人Bolton指数前牙比平均值为(79.70±2.73)%,全牙比平均值为(92.21±2.31)%,均较正常参考值增大,差异有显著性(u=3.29、3.72,P<0.05)。100例病人中前牙比和全牙比在正常范围内者分别占55%和54%,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安氏Ⅲ类错病人Bolton指数过大可能是引起错的原因之一,Bolton指数分析应成为诊断和制定正畸治疗计划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量上下颌牙齿是否协调常用的方法是Bolton指数法,通过该方法测量分析白银地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及其异常的分布比例,预测矫治后的咬合关系。方法:对白银地区20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对Bolton指数及其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Bolton指数前牙比异常者占39.93%,偏大者占27.31%,偏小者占12.62%。全牙比异常者占46.13%,偏大者占28.44%,偏小者占17.69%。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男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白银地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且偏大者发生率高于偏小者,且全牙比异常者多于前牙比异常者。  相似文献   

7.
王岚  王雅玲  陶李明 《安徽医学》2006,27(6):502-504
目的探讨Bolton指数在合肥地区的错[牙合]患者中分布情况,有无性别及应用于各类错[牙合]畸形中的差异。方法筛选319副模型,其中安氏Ⅰ类125副、安氏Ⅱ类109副、安氏Ⅲ类85副,分别按Bolton正常值和一个标准差分为过小,正常,过大三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Bohon前牙比过大组安氏Ⅲ类均数显著大于安氏Ⅰ类、安氏Ⅱ类;全牙比过小的男性患者安氏Ⅱ类均数显著大于安氏Ⅲ类;Bolton前牙比无性别差异,全牙比存在性别差异。结论Bolton指数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因单颗下切牙先天性缺失 ,引起 Bolton指数不调 ,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 10 (男 6 ,女 4 )例 ;年龄 12~ 2 1(平均 16 .5 )岁 .疗程 6~ 14 (平均 10 ) mo.安氏 I类 7例 ,II类 3例 .患者拒绝拔牙矫治 ,同意配合邻面去釉方丝弓矫正器矫治者 ;牙齿发育完全 ,牙齿磨耗量低 ,口腔卫生好 ,不易患龋者 .矫治前常规模型分析 ,头影测量 ,照像 ,计算 Bolton指数 .由于患者下颌均缺失 1颗切牙 ,致 Bolton指数前牙比或全牙比均小于正常值 ,故计算时 ,先算出与目前下颌前牙量或全牙量相匹配的上颌牙量 ,其与实际值间的差 ,即为上颌相对过…  相似文献   

9.
下切牙先天性缺失致错牙合畸形矫治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松  段银钟  刘红 《医学争鸣》2002,23(17):1561-1561
1 临床资料因单颗下切牙先天性缺失,引起Bolton指数不调,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10(男6,女4)例;年龄12~21(平均16.5)岁. 疗程6~14(平均10) mo. 安氏I类7例,II类3例. 患者拒绝拔牙矫治,同意配合邻面去釉方丝弓矫正器矫治者;牙齿发育完全,牙齿磨耗量低,口腔卫生好,不易患龋者. 矫治前常规模型分析,头影测量,照像,计算Bolton指数. 由于患者下颌均缺失1颗切牙,致Bolton指数前牙比或全牙比均小于正常值,故计算时,先算出与目前下颌前牙量或全牙量相匹配的上颌牙量,其与实际值间的差,即为上颌相对过多的量,也就是需去釉的总量.  相似文献   

10.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托槽设计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性改进,兼顾了自锁托槽及Tip-Edge Plus托槽的优点,在正畸临床中有独到之处。本文通过比较其与正畸临床常用的滑动(MBT)直丝弓技术在牙列拥挤病例矫治中的差异,观察其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Bolton指数在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汉族错(牙合)患者中性别、民族差异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副模型按Bolton指数正常和不协调分为正常组和不调组,测量前牙比和全牙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除维吾尔族男、女性患者前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维吾尔族男、女性患者全牙比和汉族男、女性患者前牙比及全牙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汉族男性患者间Bolton正常组和不调组全牙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女性患者全牙比及男女性患者Bolton正常组和不调组前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olton指数在维、汉族错(牙合)患者中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55例安氏Ⅱ~1类错合牙量关系的Bolton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安氏Ⅱ1 类错合患者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55例安氏Ⅱ1 类错合的恒牙合模型上下牙进行Bolton分析。结果 :55例病例中前牙比与全牙比在正常范围内者分别为 32例、 2 6例 ;前牙比与全牙比小于正常值者为 1 5例、 1 7例 ;前牙比与全牙比大于正常值者为 8例、 1 2例。结论 :55例安氏Ⅱ1 类错合中有近 1 /2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内 ,上下牙量关系协调 ;有近 1 /3病例Bolton指数小于正常值 ,上牙相对过宽或下牙相对过窄 ;有近 1 /5病例Bolton指数大于正常值 ,下牙相对过宽或上牙相对过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上下牙量不调的发生率以及各类错(牙合)Bolton分析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错(牙合)合患者的模型,每组男女各50例,共300副模型.测量其Bolton的3个比率以及牙量不调量的统计,并对Bolton3个比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00例病例中Bolton指数不协调的占19.33%,前牙比、后牙比、全牙比均呈ClassⅢ>ClassⅠ>ClassⅡ的趋势,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上下颌牙量关系不调是错(牙合)发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Bolton分析应成为正畸诊断和确定治疗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广西壮族儿童正常(牙合)的Bolton指数和Pont指数正常值.方法:以80名正常(牙合)儿童的牙颌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分析.结果:Bolton前牙指数、Bolton全牙指数和Pont双尖牙指数、Pont磨牙指数分别为78.57、91.30和85.72、65.20.结论:Bolton指数对口腔正畸的临床意义较大,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Pont指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 15例在平均2年的矫治结束后,牙齿都已排齐,前牙覆(牙合)覆盖都已调节到Ⅰ度,磨牙关系也达到了中性。结论: 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矫治技术,对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能有效矫治各种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对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3名安氏Ⅱ类错牙台的患者,用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进行双期治疗,然后应用头影测量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的方法 可以促进下颌生长,增加前牙覆盖(P<0.05),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结论 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对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患者可取得明显的骨骼以及侧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1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3例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采取修复前正畸治疗,排齐牙列、纠正中线、开拓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117例采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正技术,26例采用经典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137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都得以矫治,6例失败.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牙合)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直丝弓矫正器中使用超弹镍钛合金圆丝辅弓配合高刚度主弓丝进行排齐,检验其疗效。方法选择牙列重度拥挤病例48例,其中安氏Ⅰ类错14例,安氏Ⅱ类错26例,安氏Ⅲ类错8例,将各错类型病例再随机分为辅弓组和对照组,其中辅弓组应用超弹镍钛合金圆丝辅弓配合高刚度主弓丝进行排齐,对照组使用镍钛合金丝作为主弓丝排齐牙列,比较各错类型中辅弓组与对照组患者牙列排齐所用时间及弓形变化。结果 3种错类型中辅弓组较对照组排齐时间均显著缩短,未出现牙弓变形,对照组有部分患者出现牙弓变形。结论在直丝弓矫正器排齐阶段,与单纯使用超弹镍钛合金丝作为主弓丝相比,超弹镍钛合金圆丝辅弓配合高刚度主弓丝能快速排齐牙列,且牙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 ANB 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牙反[牙合]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前牙反[牙合]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4例患者在平均16个月的矫治结束后,牙齿都已排齐,前牙覆[牙合]覆盖都已调节到度,磨牙关系也达到了中性。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矫治技术,对安氏Ⅰ、Ⅱ、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能有效矫治前牙反验错验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