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7、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泼尼松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血与对照组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浆中IL-37、IL-6及TGF-β水平;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检测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L-37、IL-6及TGF-β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单个核细胞中的IL-37、IL-6、TGF-β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浆IL-37、IL-6及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观察组IL-37、IL-6及TGF-β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观察组单个核细胞中IL-37、IL-6、TGF-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IL-37、IL-6、TGF-β在ITP患者中明显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抑制,这些指标可能对于ITP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IL-6R)、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8例,根据DS分期将患者分为3组:Ⅰ期27例,Ⅱ期34例,Ⅲ期37例。比较不同DS分期患者的IL-6、IL-6R及MCL-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3组患者IL-6及MCL-1表达水平随着DS分期升高而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IL-6R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不同IL-6及MCL-1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结果显示,IL-6≥80 pg/ml的患者(41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0个月,<80 pg/ml的患者(57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L-1≥200 pg/ml的患者(45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5个月,<200 pg/ml患者(53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7.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β2-MG及Hb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DS分期、IL-6及MCL-1与预后相关(r=0.857,r=0.764,r=0.802)。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L-6及MCL-1水平与患者的DS分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IMN通常起病隐匿,预后差异大,虽然有1/3的患者可自发缓解,但仍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务工作者们研究的深入,IMN在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已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2、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ITP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免疫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ITP患者CD3、CD4、IL-2、IFN-γ的水平明显减少,IL-4、CD8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TP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即CD4/CD8比例降低,IFN-γ和IL-2降低,IL-4升高,使机体体液免疫亢进,抗血小板抗体(PAIg)增多,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牛忆军 《检验医学》2006,21(4):427-428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2、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ITP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免疫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IM、CD8),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CD3、CIM、IL-2、IFN-γ的水平明显减少,IL-4、CD8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ITP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即CD4/CD8比例降低,IFN-γ和IL-2降低,IL-4升高,使机体体液免疫亢进,抗血小板抗体(PAIg)增多,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中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中老年IMN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根据病理分期、24 h尿蛋白(24 h UP)水平及清蛋白(ALB)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胱抑素C(CysC)、肌酐(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ALB及24 h UP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25(OH)D和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r、CysC、β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中,Ⅰ期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Ⅱ期组和Ⅲ~Ⅳ期组,Ⅱ期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Ⅲ~Ⅳ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Cr、BUN、CysC、β2-MG、24 h UP及ALB...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8)、C-X-C Motif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联合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30例为纤维组,细菌性肺炎患者30例为肺炎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中IL-8、CXCL14、IGFBP-2的表达量。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析IL-8、CXCL14、IGFBP-2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中IL-8、CXCL14和IGFBP-2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与细菌性肺炎患者IL-8、CXCL14、IGFBP-2的灵敏度分别为80%、77%、70%,特异度为80%、87%、87%;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与体检健康人群IL-8、CXCL14、IGFBP-2的灵敏度分别为83%、97%、83%,特异度为83%、87%、87%;IL-8、CXCL14、IGFBP-2联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诊断的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84.44%。结论 IL-8、CXCL14、IGFBP-2可作为联合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检测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1(IL-31)水平,探讨IL-31与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6例IMN患者作为IMN组,同时将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L-31水平,并收集IM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尿微量白蛋白(尿MA)、尿α1微球蛋白(尿α1-M)、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白蛋白(ALB)、血肌酐(Cr)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IMN患者血清IL-31水平与尿蛋白及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IMN组与对照组血清IL-31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IMN患者血清IL-31水平与尿MA(r=0. 721)、尿α1-M(r=0. 743)、ACR(r=0. 487)、NAG(r=0. 501)呈正相关,与血清Cr及e GFR无相关性。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尿α1-M是IMN患者血清IL-3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1)。结论 IMN患者外周血IL-31水平增高,且与尿蛋白呈正相关,提示IL-31可能参与IMN患者尿蛋白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基本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62例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占比69.4%,患者均以肾病综合征、浮肿、血尿等为主要表现;在病理分期上,各年龄段患者均以Ⅰ、Ⅱ期为主;老年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小动脉透明变性发生率与中年组、青年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或者伴高血压等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肾小管受损发生率较高,需要做好基础疾病的控制,减少肾小管损伤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8例,其中48例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34例、女14例,年龄19 ̄58岁;52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41例、女11例,年龄23 ̄69岁;38例为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21 ̄70岁。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健康献血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IL-12水平。结果三组IL-6、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乙型肝炎组与急性及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IL-6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及重型乙型肝炎组比较,IL-12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6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IL-12则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病向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3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62)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1),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入院第1、3、7天血清MCP-1、IL-6水平,并与同期随机选取的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并分析血清MCP-1、IL-6对AP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MAP组、SAP组入院第1天血清MCP-1、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MAP组、SAP组患者入院第3、7天高于第1天,入院第7天低于入院第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入院第1、3、7天血清MCP-1、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血清MCP-1、IL-6与APACHEⅡ评分呈不同程度正相关(P0.05)。入院第3天,血清MCP-1鉴别诊断AP的最佳临界值为31.6pg/mL,ROC曲线下面积0.85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0.82,准确性为0.85;血清IL-6鉴别诊断AP的最佳临界值为35.9ng/L,ROC曲线下面积0.87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85,准确性为0.87。结论 AP患者血清MCP-1、IL-6异常改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AP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中医认为证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风湿、水湿、湿热、瘀血为标,治以补益脾肾固其本、活血化瘀贯始终、祛风利湿兼通络、急治其标并固卫、中医减毒增其效,辨证辨病相结合,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薛维霞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1):30-30,40
目的探讨尿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病情检测和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前后尿IL-6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0份正常人尿IL-6含量为(134.30±38.01)ng/L。60例患者尿IL-6含量为(159.71±45.79)ng/L,P值<0.01,有显著性的差异,尿IL-6与24h尿蛋白(ALB),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及病程呈正相关。以尿IL-6含量对早期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其IL-6浓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提示尿IL-6检测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病情检测和疗效判断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病情检测和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前后尿IL-6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0份正常人尿IL-6含量为(134.30±38.01)ng/L.60例患者尿IL-6含量为(159.71±45.79)ng/L,P值<0.01,有显著性的差异,尿IL-6与24h尿蛋白(ALB),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及病程呈正相关.以尿IL-6含量对早期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其IL-6浓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提示尿IL-6检测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病情检测和疗效判断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急诊内科及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1例房颤患者,按其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23例和永久性房颤组37例;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心房内径。结果:永久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持续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均大于对照组,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大于持续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相关r=0.26,P0.01;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相关r=0.31,P0.01;白细胞介素-18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成正相关,r=0.34,P0.01。结论:房颤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升高,左心房内径增大;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患者IL-6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5 2例食管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动态检测 ,了解IL 6在食管癌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 )动态检测 5 2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 6值的变化 ,及正常人血清中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者血清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IL 6水平变化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病人血清IL 6水平变化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选取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进行临床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 总计137例IMN患者入选,活检时年龄16~73岁,男性占57.66%.至随访终点估计肾小球滤过滤(eGFR) <30 ml/min的患者18例,占13.14%.生存分析显示:活检时有高血压、年龄≥60岁、血肌酐升高(≥133 μmol/L)及随访过程中蛋白尿未发生缓解的IMN患者预后较差.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R=5.709,95% CI2.173~ 14.998)、年龄≥60岁(HR=18.200,95% CI3.904 ~ 84.869)、活检时血肌酐升高(HR=22.235,95% CI5.586 ~ 89.304)、蛋白尿未缓解(HR =4.681,95% CI1.682~13.060)均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 30 ml/min的高危因素(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12.280,95% CI 1.945~77.540)及活检时血肌酐升高(HR=11.450,95%CI2.230 ~58.783)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 3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30).结论 IMN成人患者预后相对良好,活检时年龄≥60岁及血肌酐升高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 3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的不同时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白细胞介素 8( IL - 8)含量。方法 :采用 ELISA方法测定 30例正常人对照、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中 IL-6和 IL - 8含量。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 IL- 6和 IL- 8的含量在病程监测各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的不同时期进行血清中 IL- 6和 IL- 8含量的测定 ,对病情监测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