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变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BPH患者80例(2017年12月-2019年1月),按血清PSA水平分为A组28例(<4 ng/mL)、B组26例(4-10 ng/mL)、C组26例(>10 ng/mL),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比三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血清PSA水平变化和复发率。结果三组术后1 d血清PSA水平较术前高,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血清PSA水平均较术后1 d低,且术后1个月血清PSA水平均较术前低(P<0.05);A组、B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血清PSA水平均较C组低,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复发率0.00%(0/26)与B组4.00%(1/25)、C组8.00%(2/2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PH患者术后随恢复时间延长血清PSA水平逐渐降低,且术前血清PSA水平越低复发风险越低,临床可结合患者血清PSA水平明确患者疾病恢复情况,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术前、术后内分泌辅助方法治疗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12年10月,在该院确诊为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患者46例,年龄62.5(37~75)岁;术前PSA 38.7(6.3~96.8)ng/mL。术前所有病例均行为期3~6个月的新辅助治疗,再接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所有病例均再行6个月以上的内分泌辅助治疗。运用SPSS 13.0软件对不同参数(包括术前PSA值、术后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和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生化复发生存率进行分析,采用Log.rank Test对患者Kaplan Meier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Gleason评分7.7(6~10)。术后病理确诊盆腔淋巴结转移(LN+)15例,淋巴结阴性(LN-)31例。术后随访时间37.5(6~63)个月,46例患者中有20例出现生化复发,其中LN(+)组11例出现生化复发,而LN(-)组9例出现生化复发。46例患者5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及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56.5%(26/46)和97.8%(45/46)。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术前、术后内分泌辅助治疗可提高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可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修订的美国生育协会(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r-AFS)分期评分联合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 CA125)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接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EMT患者120例,并根据其术后2年的预后情况分为复发组(31例)、未复发组(89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后r-AFS分期评分、术前血清IL-6和CA125水平等临床就诊资料,探究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高r-AFS分期评分、术前血清IL-6和CA125高水平均为EMT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r-AFS分期评分、术前血清IL-6和CA125水平均对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均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体积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PSA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BP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体积与PSA关系,以及术前、术后1 d、术后5d、术后14 d的血清PSA水平变化。结果患者PSA水平随着手术切除标本体积的增大而升高;术前血清PSA平均值为6.73±3.72 ng/ml,术后1 d为17.39±4.62 ng/ml,术后5 d为9.14±3.85 ng/ml,术后14 d为2.58±1.63 ng/ml,4个时间PSA水平互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PSA与BPH患者前列腺体积密切相关;监测BPH患者术后血清PSA水平的变化,能正确评价手术效果和确定抽血化验血清PSA的适宜时间,也能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睾酮(T)与前列腺癌术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第2d检测血清PSA、T水平。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51例与未转移组(70例)。结果⑴手术前,观察组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手术前,转移组血清PSA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T水平均显著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PSA过表达、T低表达是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后远处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术前血清PSA过表达、T低表达可能是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后远处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在术前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T水平,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改善血清PSA、T水平,降低前列腺癌术后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R)-223-3p和miR-17-5p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分析miR-223-3p和miR-17-5p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并完成3年随访的116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miR-223-3p、miR-17-5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睾酮水平。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37例)和未复发转移组(79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miR-223-3p、miR-17-5p水平,分析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临床资料及血清miR-223-3p、miR-17-5p水平的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前列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223-3p、miR-17-5p、PSA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术前血清miR-223-3p、miR-17-5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转移组临床分期Ⅲ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两种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方法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招募的20例患者的100份血清样本进行研究,分别采用超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法(PS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采用PSA检测法成功对100个样本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重复测量的样本之间具有极强的内相关性(P0.01);使用ELISA法仅在38个样本中检测到了PSA,超敏PSA检测法测得的对应样本的PSA浓度与其具有极强的相关性(P0.01)。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使用ELISA法检测20例患者中有7例符合生化复发标准;另外13例患者血清PSA未显示连续的增高,其中有8例患者在所有随访时间点的PSA浓度均为0 pg/mL(无法测出)。而超敏PSA检测法检测20例患者中有8例符合生化复发标准;另外12例患者血清PSA未显示连续的增高,PSA水平随机波动。此外,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为生化复发患者的Gleason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PSA检测法能够跟踪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血清PSA 0.003 5~1 pg/mL范围内的微小变化,虽比ELISA法灵敏度高,但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随访中ELISA法已足够应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58例)和前列腺其他疾病患者(58例)血清PSA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其他疾病组的PSA水平,并将前列腺癌病人按分期分为A、B、C、D四组,统计各组在PSA正常值区(0~4ng/ml)、PSA值灰区组(4.1~10ng/ml)、PSA值升高区(10.1~20ng/ml)、高危区(>20ng/ml)四个区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组PSA为(72.34±69.87)ng/ml,对照组PSA为(3.47±2.3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和PSA值分布情况:A期7例,2例位于PSA灰区、3例位于PSA升高区、2例位于PSA高危值区;B期12例,2例位于PSA正常值区、1例位于PSA灰区、5例位于PSA升高区、4例位于PSA高危值区;C期9例、1例位于PSA灰区、3例位于PSA升高区,5例位于PSA高危值区;D期30例,2例位于PSA升高区、28例位于PSA高危值区。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SA值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6,P<0.05)。结论 PSA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PSA值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SA值越大,临床分期越晚,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提高预测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与前列腺癌(PCa)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9例PCa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切除前列腺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和血清PS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患者病灶组织中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和血清PS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lncRNA H19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低于低lncRNA H19表达组(P<0.05)。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患者术后OS与病灶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Gleason评分、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术后PFS与病灶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淋巴结转移情况、Gleason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Ca癌组织中存在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上调,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特征和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患者术前血清PSA水平虽与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但与患者的预后缺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脂分布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老年胃癌患者86例,根据术后2年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64)、死亡组(n=2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体脂分布、血清Leptin水平,分析体脂分布[腹部总体脂肪面积(TFA)、内脏脂肪面积(VF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L3骨骼肌指数]、血清Leptin水平与NRS 2002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术后生存情况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FA、Leptin水平预测术后生存情况的价值。结果 两组TNM分期、体重指数、肿瘤最大径、TFA、VFA、SFA、L3骨骼肌指数、Leptin、NRS 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胃癌患者TFA、VFA、SFA、L3骨骼肌指数、Leptin均与NRS 2002评分呈负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SFA、Leptin、NRS 2002评分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相关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SFA、Leptin联合预测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 PSA)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在PKRP 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对90例BPH患者行PKRP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2、6个月患者血清中的 t-PSA和f-PSA水平,并计算f/t PSA比值,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PSA变化差异.结果:术后24 h患者血清t-PSA值平均为(15.5±7.6)ng/mL,明显高于术前患者血清t-PSA值(6.2±5.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t-PSA值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降至最低,随后血清t-PSA趋于稳定;血清f/t PSA比值术前术后任何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P可显著降低BPH患者血清中的PSA,术后2个月PSA稳定至最低水平:与血清中的t-PsA和f-PsA水平相比,血清f/t PsA比值是PKRP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的一个更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基于术前 血清IL-6、前列腺素E2( PGE2)、TNF-a构建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2月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表并以2: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232例)和验证集(11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将发生复发的患者纳入复发组,未发生复发的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比较训练集复发组、未复发组血清IL-6、PGE2、TNF-a水平及一般资料;用Logistie 回归模型分析训练集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用ROC曲线分析术前IL-6 PGE2、TNF-a单独及联合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能;建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与未复发组比较, 复发组血清IL-6、PGE2、TNF-a水平升高,肿瘤直径增大,多发性肿瘤、肿瘤分期T2~T,肿瘤WHO病理学分级1I~川级的构成比升高,术后规律膀胱灌注的构成比降低(P<0.05)。Logistie 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IL-6、PGE2、TNF-a、肿瘤分期、肿瘤WHO病理学分级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Y=1.718X1+2.081X2+ 1.815X3+2.319X.+1.868Xs。ROC曲线显示,术前IL-6、PGE2、TNF-a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60 ng/L、57.13 pg/mL、2. 10 ng/mL,三者单独及联合预测膀胱癌的ROC曲 线下面积(AUCR0C)分别为0.729、0.743 .0.733和0.825。基于训练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构建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该模型预测训练集验证集的敏感性分别为94.12% .90.20% ,特异性分别为90.06%、87.29% ,AUCROG分别为0.940、0.914 ; 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918( 95% CI:0.824~0.987)、0.901 ( 95% CI:0.835~0.957)。结论术前血清IL-6PGE2、TNF-ax水平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并评估其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诊断分为前列腺癌组(34例)和前列腺良性疾病组(25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3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GPR35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比较GPR35在各组血清中的水平变化,进而分析血清GPR35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膀胱精囊腺转移、神经侵犯、TNM分期和Gleason评分等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GPR35单独及联合PSA和f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GPR35水平[1.01(0.72,1.28)ng/mL]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疾病组[0.61(0.36,0.82)ng/mL]和对照组[0.57(0.35,0.94)ng/mL](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精囊腺膀胱转移和神经侵犯情况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GPR3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分泌型蛋白Dikkopf1(DKK1)、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水平与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该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63例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3年的随访,依据随访期间复发、转移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根治术前血清DKK1、TK1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63例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发生复发、转移26例,发生率为41.27%;发生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DKK1、TK1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血清CEA、SCC、DKK1及TK1之间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CEA、SCC、DKK1、TK1异常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各指标异常表达可能是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CEA、SCC、DKK1、TK1水平预测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800,预测价值较理想,且根治术前血清DKK1、TK1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535 ng/mL、3.470 pmol/L时,预测价值最佳。结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DKK1、TK1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二者异常表达可能是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将二者用于预测患者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风险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前列腺癌患者124例,其中98例为手术组,予以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1周内口服抗雄激素药物,26例作为对照组,予以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及抗雄激素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手术日或第1次注射LHRH-a为起点,定期复查PSA,当PSA≤0.2ng/mL后持续3~6个月停用抗雄激素药物或LHRH-a,以后根据复查PSA结果,决定是否新一轮治疗。治疗期及间歇期检测血清PSA、睾酮、肝肾功能、血常规、骨扫描、盆腔MRI等,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24例患者均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手术组98例患者内分泌治疗(1.5±0.4)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最低值,对照组23例患者在内分泌治疗(3.5±0.8)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最低值,两组前列腺体积均明显缩小,随访时间2.1~7年。生存质量评分显示,患者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体力及精神状态在间歇期得到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对照组较手术组缓解更明显(P<0.05)。结论:手术去势联合间断雄激素药物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已行去势手术、年纪较大或贫困地区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与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总PSA(FP-SA)/游离PSA(TPSA)(F/T)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免疫荧光捕获法检测维族与汉族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FPSA水平及其比值。结果结果显示,维族与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分布构成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维族χ2=51.66,汉族χ2=28.71,P<0.01)。就单检测血清PSA而言,分别有24%(18/75)和23%(22/96)维族和汉族患者PSA<4 ng/mL(χ2=0.02,P>0.05),分别有24%(18/75)和15%(14/96)维族和汉族患者PSA为4~10ng/mL(χ2=2.45,P>0.05)。在血清PSA为4~10 ng/mL和F/T≤0.15条件下,维族患者检出率(24%,18/75)明显高于汉族(6.25%,6/96)(χ2=10.99,P<0.01);在血清PSA>10 ng/mL和F/T≤0.15条件下,维族患者检出率(44%,33/75)与汉族患者检出率(58%,5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5)。结论血清PSA和F/T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氟他胺片联合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氟他胺片联合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前列腺相关指标[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排尿功能[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EORTC QLQ-C30)。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IPSS分值、血清PSA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PVR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Qmax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EORTC QLQ-C30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氟他胺片联合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前列腺症状,降低血清PSA水平,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清颗粒蛋白88(GP88)、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LRP)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该院接受LRP治疗的93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手术前后PLR及血清GP88、PGK-1水平。按照随访结局,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52例及预后不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PLR及血清GP88、PGK-1水平。收集入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R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P88、PGK-1及PLR对LR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93例患者术后PLR及血清GP88、PGK-1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预后不良组PLR及血清GP88、PGK-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血清PSA水平、肿瘤侵犯精囊、切缘阳性均与LRP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leason评分上升、临床T3期、血清P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35(IL-35)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 年3 月~2017 年6 月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零医院泌尿科收治的86 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和60 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检测血清IL-17 和IL-35 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IL-17 和IL-35 水平差异。Kaplan-Meier 生存分析不同血清IL-17,IL-35 水平前列腺癌患者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Cox 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IL-17,IL-35 水平(65.23±14.46pg/ml,132.15±23.65pg/ml)高于对照组(25.12±7.49pg/ml,61.42±10.5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7,21.684,均P < 0.001)。肿瘤分期pT3a,组织学分级Gleason 3-5 级,淋巴结转移和术前PSA ≥ 10 ng/ml 患者血清IL-17,IL-35水平高于肿瘤分期pT1-2,组织学分级Gleason 1-2 级,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前PSA < 10ng/ml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65,24.656,10.057,13.086;21.474,57.937,11.433,14.650,均P < 0.001)。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IL-17 水平组,高血清IL-35 水平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低于低血清IL-17 水平组,低血清IL-35水平组(Log-Rank χ2=7.031,4.701;7.832,5.483,均P < 0.05)。Cox 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 3~5 级、淋巴结转移、高水平IL-17,IL-35 是前列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 < 0.0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L-17,IL-35水平明显升高,IL-17,IL-35 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外照射放疗(EBRT)与近距离放疗(BT)对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性功能以及尿路梗阻和刺激的影响。方法筛选某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入院的前列腺癌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意愿将患者分成3组,其中EBRT组63例,BT组46例,RP组131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Gleason评分,癌症分期,共存疾病指数(ICED)评分以及SF-12评分。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12和24个月时,不同治疗方案对性功能以及尿路梗阻和刺激的影响。结果 3组患者在民族、教育水平、婚姻状态、ICED以及SF-1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P组或BT组相比较,EBRT组年龄较大,治疗前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较高,临床分期较高(P0.05)。治疗前,3组性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始治疗后,各组患者性功能障碍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在治疗后3、12和24个月时,RP组性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高于接受BT组和EBRT组患者,但EBRT组与BT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的尿路梗阻和刺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时,3组患者的尿路梗阻和刺激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12和24个月时,3组患者的尿路梗阻和刺激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RP组最低,BT组最高(P0.05)。结论 EBRT、BT和RP均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EBRT对性功能的影响较小,BT可引起明显的尿路梗阻和刺激症状,RP可明显改善尿路梗阻和刺激症状,但严重影响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