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慢性胃炎发病的过程中,生物因子的改变可影响胃黏膜的生理屏障,增加细胞间连接的损伤风险,导致黏膜上皮屏障破坏。目的:探讨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在慢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于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82例,根据内镜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occludin、ZO-1表达。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给予Hp根除治疗,转阴者复查occludin、ZO-1表达。结果:CNAG、CAG组occludin、ZO-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5); CNAG组occludin、ZO-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AG组(P 0. 05)。CNAG Hp阳性组occludin、ZO-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Hp阴性组(P 0. 05); CAG Hp阳性组ZO-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Hp阴性组(P 0. 05)。Occludin、ZO-1蛋白表达与胃黏膜炎症活动度呈线性趋势关系(P 0. 05),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增加,两者表达显著减弱。CNAG Hp阳性患者转阴后,occludin、ZO-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根除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结论:Occludin、ZO-1在慢性胃炎组织尤其是CAG中表达减弱。两者表达与Hp感染以及胃炎活动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胃泌素(G)-17在参与介导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老年CAG患者9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诊断为老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患者92例为对照组,可通过13C呼气试验检测H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CT、G-17水平,分析Hp感染及血清PCT、G-17在老年CAG病理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Hp阳性感染率与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G-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患者Hp感染阳性者血清PCT水平高于Hp感染阴性者,Hp感染阳性者血清G-17水平低于Hp感染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比较,中度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最高,重度次之,组内Hp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血清PCT、G-17水平比较,随着胃黏膜萎缩程度加重,血清PCT水平逐渐上升,血清G-17水平逐渐下降,各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与血...  相似文献   

3.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血清胃泌素-17(G-17)诊断CAG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推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Hp感染对血清G-17水平的影响,以及在不同Hp感染状态下血清G-17诊断CAG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5月—2015年5月三家不同医院的204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和81例CAG患者。行胃镜检查,以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G-17、餐后血清G-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Ig G(Hp-Ig G)。结果:Hp阳性组空腹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01),CAG组餐后血清G-17水平显著低于非萎缩组(P=0.002)。空腹血清G-17诊断Hp阳性和Hp阴性CAG的AUC分别为0.634(95%CI:0.537~0.732)和0.576(95%CI:0.478~0.675),准确率分别为62.6%和54.9%。餐后血清G-17诊断Hp阳性和Hp阴性CAG的AUC分别为0.675(95%CI:0.581~0.769)和0.595(95%CI:0.495~0.694),准确率分别为61.8%和53.1%。结论:Hp感染对血清G-17水平有一定影响,因而在不同Hp感染状态下血清G-17诊断CAG的价值存在差异。空腹和餐后血清G-17诊断Hp阳性CAG的价值高于Hp阴性CAG。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老年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缺氧诱导因子(HIF)-1α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老年Hp相关性CAG患者按1: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分别脱落9例、6例.对照组191例给予常规...  相似文献   

5.
背景:慢性炎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IL-1β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目的:检测不同胃黏膜病变患者的血清IL-18、IL-1β水平,初步探讨两者在胃癌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4例胃癌、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CAG/IM)、20例轻-中度异型增生患者的血清IL-18、IL-1β水平,胃癌患者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分析血清IL-18、IL-1β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Hp感染状态的关系,以ROC曲线评估两者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从CNAG、CAG/IM、异型增生至胃癌,血清IL-18、IL-1β水平逐渐升高,除CNAG与CAG/IM组间IL-1β水平外,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3、T4、TNM分期Ⅲ、Ⅳ期和Hp感染阳性的胃癌患者,血清IL-18、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8、IL-1β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项检测(0.867对0.837和0.795)。结论:血清IL-18、IL-1β水平在胃癌演进过程中呈动态升高趋势,且与胃癌生长、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能有助于胃癌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清胃祛湿颗粒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证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脾胃湿热型Hp阳性CNAG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清胃祛湿颗粒联合铋剂四联(艾普拉唑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口服,对照组予铋剂四联口服,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4周后,观察2组患者Hp根除率、临床症状疗效、半年后Hp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Hp根除率:治疗组(95%)高于对照组(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总体症状疗效及主要症状单项积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随访Hp复发率,治疗组(0)明显低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2例、睡眠障碍1例。[结论]清胃祛湿颗粒联合铋剂四联用于脾胃湿热型Hp阳性CNAG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期病变的关系.方法693例胃病患者,分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GU)及十二指球部溃疡(DU)等四组,胃镜下观察粘膜病变、溃疡部位及性质,胃镜下取材,常规HE染色后观察组织学改变、Giemsa染色后观察Hp感染程度,统计分析Hp感染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的关系.结果四组胃疾病中,Hp感染程度与肠化尘程度差异显著(P<0.01),DU组的Hp感染率高于其它组(P<0.01),CAG组的胃肠化生率最高(P<0.05);Hp阳性标本中,CAG组的胃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最高(P<0.01)Hp阴性标本中,CAG组的胃肠本的胃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与Hp阴性标本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p与CAG并存时,癌前病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GU;建议在临床上,抗Hp治疗和对CAG、GU的治疗同时进行,并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S100蛋白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胃炎患者92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53例。接受碳13尿酸呼气试验,并结合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分为Hp感染阳性(阳性组)、Hp感染阴性(阴性组)。胃镜下随机采集胃窦部黏膜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S100A8、S100A9阳性表达情况;RT-PCR检测S100A8、S100A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S100A8、S100A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S100A8、S100A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S100A8、S100A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1)。Hp感染阳性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S100A8、S100A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的患者(P<0.01)。Hp感染阳性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S100A8、S100A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的患者(P<0.01)。慢性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245例胃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887例,女358例;年龄12岁~84岁,平均36.4岁;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20例,胃溃疡(GU)152例,十二指肠溃疡(DU)43例,复合性溃疡(CPU)45例.结果 Hp阳性检出率为34.1%.CSG,CAG,GU,DU和CP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36%,34.9%,32.6%和55.6%.其中伴胆汁反流者Hp阳性检出率为25.7%,伴肠化者Hp阳性检出率为31.4%.结论 Hp的存在与否与CG和PU无明显相关性,其相关性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0.
王宏  李岩 《山东医药》2003,43(7):68-68
为探讨 1 4 C-尿素酶呼气试验 ( 1 4 C- UBT)方法定量检测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62例 Hp感染的患者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为 Hp感染的 62例患者 ,男性 3 3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8~ 79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 CSG组 ) 16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组 ) 14例 ,胃溃疡 ( GU组 ) 17例 ,十二指肠溃疡 ( DU组 ) 15例。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用 1 4 C- UBT方法进行 Hp感染的定量检测。清晨空腹以约 2 0 m l凉开水送服 0 .75微居里 (μci) 1 4 C-尿素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血清胃泌素-17(G-17),分析胃肠肽类激素与幽门螺杆菌(Hp)引起的DU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镜检查确诊的患者306例,分成Hp阳性、Hp阴性DU组,Hp阳性、Hp阴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Hp阴性萎缩性胃炎组,以ELISA检测血清PG和G-17含量。结果 Hp阳性DU组血清PGⅠ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阴性DU组血清PGⅠ较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U各组PGⅠ/PGⅡ比值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阳性DU患者血清PGⅠ和G-17升高;血清PGⅠ和G-17含量对分析胃肠肽类激素与Hp引起的DU以及症状程度和疗效评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胃蛋白酶原、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萎缩性胃炎组(胃炎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40例为健康组。根据是否感染Hp将胃炎组患者分为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观察比较萎缩性胃炎组患者与健康组老年人、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胃蛋白酶原、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胃蛋白酶原、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Hp阳性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Hp阴性组(P0.05),胃蛋白酶原、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胃蛋白酶原、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通过检测分析这几项指标,对判断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90和HSP70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6例(轻度21例、中度30例、重度15例)和胃癌患者40例.中位年龄分别为47.8、56.1和59.4岁.幽门螺杆菌(Hp)阳性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者中分别为12例和28例.HSP70和HSP90的定性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基因和蛋白检测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结果 HSP70基因表达在萎缩性胃炎(1.41±0.80)中高于浅表性胃炎(1.31±0.80)和胃癌(1.1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轻、中度萎缩者中呈低表达.分别为1.32±0.70和1.34±0.60,而在重度萎缩者中明显升高(2.20±0.80,P<0.05),HSP90的基因表达从浅表性胃炎(1.27±0.60)、萎缩性胃炎(1.53±O.80)至胃癌(1.84±0.70)呈逐步升高趋势;且在轻度(1.33±0.60)、中度(1.47±0.90)、重度(2.75±0.70)萎缩性胃炎中亦呈逐步升高趋势(P<0.05).HSP90表达在Hp阳性(1.63±0.80)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高于阴性患者(1.35±0.5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70和HSP90同步升高预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程度加重,而当HSP70下降而HSP90上升时提示胃癌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Hp)能引起胃黏膜细胞的慢性炎症,促使血液中胃蛋白酶原(PG)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反映胃黏膜萎缩状态,为诊断萎缩性胃炎提供依据。~(13)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Hp感染检测方法。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PG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上海电力医院行胃镜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164例患者,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以病理学结果评估Hp感染情况。比较慢性胃炎Hp阳性和阴性亚组中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PGR)以及肠化生情况,并评估~(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感染的准确性。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和阴性亚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阳性和Hp阴性亚组(P0.05);而PG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亚组血清PGⅠ、PGⅡ显著高于Hp阴性亚组(P0.05),PGR显著降低(P0.05),肠化生率显著升高(P0.05)。~(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Hp阳性的总体准确率为96.3%,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96.1%。结论:Hp感染与血清PG含量变化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肠化生率。~(13)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有效的Hp感染检测方法。~(13)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PG检测可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四联疗法根除Hp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旨在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在根除Hp后的变化,从而为根除Hp预防早期胃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90例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根除前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补体受体1和CD44),然后给予四联疗...  相似文献   

16.
丁慧  陈胜良  李吉  杨华 《胃肠病学》2013,18(1):11-15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内胆汁反流与胃黏膜肠化生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胃液总胆汁酸(TBA)和Hp感染与肠化生指标CDX2、MUC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1例有胃内胆汁反流且无腹部手术史者和40例无胆汁反流对照者的胃液标本检测TBA浓度,于胃窦部取活检标本行HE染色、HID—AB—PAS染色肠化生分型和CDX2、MUC2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血清HpIgG抗体检测。结果:胆汁反流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4例(均伴完全型肠化生),对照组40例均为CNAG。胆汁反流组胃液TBA浓度和胃黏膜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CAG组显著高于CNAG组(P〈0.01)。胆汁反流组与对照组间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胆汁反流组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随TBA浓度的增高呈上升趋势(P〈0.01),Hp感染阳性者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5)。TBA〉3000μmol/L者的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感染阳性者(91.2%对63.0%和91.2%对60.9%,P〈0.01)。结论:除Hp感染外,高浓度胆汁酸亦为引起胃黏膜肠化生和CDX2、MUC2表达的重要因素且其作用可能大于Hp感染。  相似文献   

17.
胃液CEA,β2mG测定与癌前病变关系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患者胃液CEA(癌胚抗原)、β_2mG(β_2微球蛋白)含量,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作对照,结果表明:CAG伴肠化组胃液CEA浓度较CAG不伴肠化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和P<0.01),胃液β_2mG浓度在CAG伴肠化组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提示胃液CEA、β_2mG与肠化等癌前病变可能有一定关系,测定胃液CEA、β_2mG浓度对癌前病变的诊断和随访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芪夏连棱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自拟中药方芪夏连棱汤治疗(治疗组)40例,用中成药三九胃泰冲剂治疗(对照组)40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疗效,治疗前后萎缩、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萎缩、IM、ATP的有效率分别为.77.5%,75.0%,8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芪夏连棱汤对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异型增生及胃癌]中c—Myc和端粒酶的活性,分析c—Myc和端粒酶两者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与胃癌危险因子Hp之间的关系。方法 117例组织标本中c-Myc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端粒酶活性采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结果 胃癌组中,端粒酶阳性率和c-Myc表达率(分别为87.7%和61.5%)高于非癌组;CAG伴有中、重度肠化组,端粒酶阳性率和c-Myc表达率(分别为52.4%和47.6%)显著高于CAG伴轻度肠化组(分别为13.3%和16.7%);有中、重度肠化的CAG组,伴有Hp感染者其端粒酶阳性率和c—Myc表达率(分别为67.9%和67.9%)显著高于无Hp感染者(分别为21.4%和7.1%);CSG组中无端粒酶阳性者。在胃癌及有中、重度肠化的CAG组,伴有Hp感染者其端粒酶阳性率和c—Myc表达率呈协同性增高(协同表达率分别为89.5%和100.0%)。结论 Hp感染可诱导慢性胃病、尤其是CAG中c-Myc和端粒酶的表达。在胃癌及CAG伴中、重度肠化的患者c-Myc和端粒酶协同表达。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重要病因,几乎所有胃部Hp感染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胃部炎症改变,少数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甚至胃癌[1-11].关于Hp感染导致CAG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现就CAG与Hp感染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