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前后肠镜改变的观察,来评析健脾清热化湿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排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健脾清热化湿方;对照组30例,予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疗程均为3个月,结束后复查肠镜.结果:健脾清热化湿方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的作用,总有效率达90%,其临床疗效与SASP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腹痛、粘液便等单项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部分病例前后肠镜复查结果发现,健脾清热化湿方对改善肠道炎症,修复肠粘膜有较好的作用;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方能明显改善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肠道炎症、修复肠粘膜溃疡的作用;该方为中药汤剂,服用方便,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3.
近3年来笔者采用健脾清热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80例均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58岁;病程4个月~20年。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7~59岁;病程2个月~3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级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选用疏肝健脾方加味口服结合中药灌肠;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结合西药灌肠。两组均治疗3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1.7%,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冯玉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4)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清热方治疗脾虚湿热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健脾化湿清热方,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86%,与对照组比较其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和总有效率(76%)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湿清热方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化湿宣肺清肠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予自拟方化湿宣肺清肠饮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28例予柳氮磺胺嘧啶(SASP),发作期1.0g/次,1天4次;缓解期0.5g/次,1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无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也均较对照组缩短,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自拟化湿宣肺清肠饮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能迅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理气健脾化瘀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以理气健脾化瘀清肠法为治则的中药汤剂口服及保留灌肠,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腹泻、便血、腹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患者诱导缓解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患者生存质量各单项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诱导缓解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理气健脾化瘀清肠法能有效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且诱导缓解率和临床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理气清肠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溃疡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每次1 g,每日4次,疗程4周;治疗组采用以理气健脾化瘀清肠法为治则的理气清肠方加减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每日2次,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便次数、便血情况、腹痛情况、IBDQ量表评分等情况及临床有效率、诱导缓解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排便次数,便血、腹痛等症状评分,以及IB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 05);治疗组治疗后的相关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 05)。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诱导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理气清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道病变黏膜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主要方法随证加减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确诊UC病人30例,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主随证加减中医药治疗,治疗期间停服所有西药,以6周和12周为治疗周期,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周,治愈率46.67%,有效率90.00%;治疗12周,治愈率70.00%,有效率93.33%。均无恶化病例。结论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主要方法随证加减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11.
<正>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zehronic non-specificulcerative colitis,C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常累及结直肠多段,甚至全段结肠,西医予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副作用多,治疗后易反复发作。中药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以清热除湿,健脾理气,活血止泻为治则取得较好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多途径给药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58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中医急症》2017,(1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解痉止痛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营养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清热利湿、解痉止痛灌肠方配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0.2%甲硝唑溶液100 m L加地塞米松5 mg加谷氨酰胺颗粒1包加锡类散1.5 g溶于100 m 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30 d为1疗程;1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疾病活动度指数总积分和血清IL-6、CRP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和8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疾病活动度指数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IL-6水平一致(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清热利湿、解痉止痛灌肠方通过保留灌肠使药物直达病灶,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致炎因子水平,促进病变组织修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16.
17.
卢鑫;朱梓铭;江水玉;覃靖燊;李清梅;周旋;张馨月;张涛 《中成药》2024,(6):1942-194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难治性肠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UC病位虽在肠道,但与脾肾有密切联系,中医认为“脾肾两虚为本,湿热淤毒为标”为其发病关键,故健脾清热活血法为中医治疗UC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健脾清热活血方治疗UC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其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UC中医药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结果显示,健脾清热活血方治疗UC疗效较佳,甚至结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佳,主要涉及PI3K-Akt、mTOR、NF-κB、IL-17、JAK-STAT等通路。健脾清热活血方等中药复方在防治UC方面表现出多靶点、多机制、多通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健脾温肾清化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将72例U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在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健脾温肾清化方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栓纳肛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诱导缓解率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缓解率为56.8%,对照组为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泻单项症状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血便、腹痛、腹胀单项症状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清化方治疗UC与柳氮磺吡啶栓疗效相当,但对于腹泻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治疗缓解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健脾益气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D-木糖排泄率、胰功肽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汤口服配合灌肠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的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及地塞米松和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组口服健脾化湿汤及灌肠方保留灌肠。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0%、对照组8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ESR,血清NO,BPC,D-二聚体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CRP、ESR、BPC、D-二聚体、血清NO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1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结论:健脾化湿汤方口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