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肾阳虚型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肾阳虚型RIF、拟再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激素替代方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月经第2天行温针灸治疗,针刺取关元、归来、气海、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地机、太冲,其中关元、足三里予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血流及内膜形态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治疗前后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分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治疗组子宫内膜血流指数PI、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和常规激素替代方案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内膜血流参数,改善肾阳虚症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张瑾  赵虎斌  陈琳  张星星  滑玮 《陕西中医》2022,(8):1106-110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透药疗法在薄型子宫内膜(TE)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06例TE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加阴道用雌二醇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透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血液流变学、转化日性激素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 治疗组PI、RI、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移植周期所占比例、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透药疗法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内膜容受性和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及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和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同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分型中A型比例较治疗前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PI、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为33.3%,对照组临床妊娠率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改善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薄型子宫内膜排卵障碍患者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薄型子宫内膜排卵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对照组予戊酸雌二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经周期,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观察临床妊娠率,比较排卵日子宫动脉厚度及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对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比例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I、RI降低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3)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3%、26.7%;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中,补肾活血方联合戊酸雌二醇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针灸、艾灸联合蜡疗应用于冻融胚胎移植(Freeze-thaw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生殖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治疗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于月经干净后第2天开始口服补佳乐建内膜,不进行中医三联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解冻移植当月月经干净后即开始行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即针灸、艾灸、蜡疗联合治疗。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8~15 mm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血流脉搏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内膜C型血流比例以及内膜穿支血管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采用针灸、艾灸联合蜡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妊娠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优质冻融胚胎移植(FET)失败者宫腔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提高再次移植临床妊娠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优质FET失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月经干净后开始行温针灸治疗,腹部穴位选取气海、关元、中极、曲骨等,腰骶部穴位选取肾俞、命门、腰阳关等,每次50 min,每天1次,4 d后休息1 d,休息后继续治疗至排卵期停止;对照组月经干净后连续口服暖宫孕子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至排卵期停止。两组均1个月经周期治疗10d,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内膜厚度、内膜类型、宫腔血流灌注情况、宫腔血流恢复充足所需治疗时间、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ER)比例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内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PI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型、A型内膜比例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宫腔血流灌注充足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3.3%(30/36)vs69.4%(25/36),P0.05];治疗后,两组种植窗期优质ER比例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2.2%(26/36)vs 50.0%(18/36),P0.05];观察组宫腔血流恢复充足所需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47.2%(17/36)vs33.3%(12/36),P0.05]。结论:温针灸可增强优质冻融胚胎移植失败者宫腔血流灌注,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再次移植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苍附导痰汤联合温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苍附导痰汤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素(T)、治疗后妊娠及排卵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PI、RI及FSH、LH、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治疗组排卵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苍附导痰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确切,能明显提高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维持性激素的正常水平,使患者更易受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反复移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RI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月经干净后开始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于排卵后停止刺激。检测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子宫内膜血流分型情况。结果:治疗组子宫内膜的血流分型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PI、RI值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血流分型改善较多,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PI、RI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八髎穴可以改善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血流情况,从而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利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滋肾调周法对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70例RI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滋肾调周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35例。滋肾调周治疗组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温肾养血颗粒,第10天改为培育颗粒,连用15天。空白对照组不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中医证候,检测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子宫螺旋动脉的平均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及进入体外受精(IVF)周期后的临床妊娠率。结果滋肾调周治疗组临床妊娠率虽较空白对照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调周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分型A型显著增加,C型呈下降趋势,子宫螺旋动脉PI和RI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肾调周法可改善RIF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就诊病人中,通过B超监测有成熟卵泡并顺利排出,但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不孕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治疗组20例,在月经第7日至排卵后2周在子宫穴及地机穴给予温针灸。对照组20例,在月经第7日至排卵后2周给予补佳乐(2片bid早晚口服)。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最后对比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前增加。治疗组(温针灸)由治疗前的平均内膜为5.23±1.57 mm提高到8.31±2.80 mm,而对照组(补佳乐)治疗前的平均内膜为5.27±0.99 mm提高到8.32±1.9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温针灸)子宫内膜治疗后增加幅度略高于对照组(补佳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经统计治疗组(温针灸)的妊娠率为25%,而对照组(补佳乐)的妊娠率是15%。结论:温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着床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针灸预处理对冷冻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反复胚胎移植(ET)失败、B超提示卵泡期子宫内膜为C型、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炎、准备行FET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在胚胎移植前3个月,于月经期用抗生素,月经干净后开始进行温针灸治疗,穴取中脘、天枢、关元、中极、子宫、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每日1次,直到排卵前停止,排卵后开始口服地屈孕酮;对照组在胚胎移植前3个月,于月经期用抗生素,排卵后开始口服地屈孕酮,两组均按各自方案连续进行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和子宫内膜下血流的变化及FET临床结局。结果:两组子宫内膜形态及内膜下血流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1);观察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早期流产率较低(P0.01)。结论:温针灸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及内膜下血流,从而改善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可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价,并观察中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EMs不孕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于IVF-ET胚胎移植前连续服用中药3个月;对照组20例,不予药物治疗。并以3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于窗口期利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EMs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中药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亦无明显变化(均P0.05);EMs不孕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PI)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型血流分布约23.33%(7/30),对照组Ⅰ型血流分布占25.00%(5/20),正常组为66.67%(20/30),明显高于EMs不孕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I、P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内膜及内膜下血流Ⅰ型分布提高至60.00%(18/30)。治疗组正常妊娠率约46.67%(14/30),对照组正常妊娠率为30.00%(6/20)。结论 EMs可能影响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中药治疗可提高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活血方联合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较治疗前厚(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肾化痰活血方联合针灸能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6,(11):1501-150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健脾法联合低频治疗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低频治疗仪治疗,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健脾法联合低频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分型,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值,随访1年内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厚(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RI及PI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RI及PI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子宫内膜分型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E2、E2/P较治疗前下降、P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E2、E2/P、P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0.00%、94.00%,治疗组再次流产率为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00%(P0.05)。结论:补肾活血健脾法联合低频治疗复发性流产有助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再次发生自然流产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温针灸配合长膜汤对促排卵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长膜汤对克罗米芬(CC)诱导排卵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CC组(A组)、CC+补佳乐组(B组)、CC+长膜汤组(C组)、CC+温针灸+长膜汤组(D组),每组40例。A组单纯使用克罗米芬,B组在A组用药基础上于月经周期第8天联合服用补佳乐,C组是在A组治疗基础上于月经周期第5天配合服用中药长膜汤,D组在C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腹部关元、中极、子宫等穴位温针灸。观察4组患者HCG日(卵泡成熟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S/D比值及临床妊娠率。结果:C、D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RI及S/D明显低于A组、B组(均P0.01);子宫内膜厚度方面,B、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D组分别为(6.45±1.26)mm、(7.70±1.49)mm、(8.28±1.54)mm、(8.96±1.51)mm,均P0.01),且D组与C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A型率比较,D组与其他3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D组分别为27.5%、32.5%、35.0%、65.0%,P0.01),且D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A、B、C、D组分别为12.5%、15.0%、17.5%、30.0%,P0.05);妊娠者子宫内膜厚度、内膜A型率明显高于非妊娠者(均P0.01),PI、RI及S/D明显低于非妊娠者(P0.01,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长膜汤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子宫螺旋动脉血流,从而提高妊娠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克罗米芬、克罗米芬联合补佳乐及克罗米芬配合长膜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方改善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足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温肾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PI值及RI值、血清E2水平及临床妊娠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清E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子宫动脉PI值及R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活血方能改善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198-200
目的研究针灸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对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0月诊治的在该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60例,封闭信封方式单盲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整合素αvβ3水平、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成熟时间,并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LIF和整合素αvβ3水平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R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成熟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可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因子水平以及血流参数水平,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超排卵长方案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穴取中脘、天枢、带脉、关元、气海、中极、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其中子宫及足三里运用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月于月经前10d开始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至月经前1d,月经期不做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两组均在治疗完成或等待之后进行胚胎移植。观察两组患者胚胎移植成功率以及治疗前后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月经情况积分和子宫内膜水平的变化分型。结果:1移植成功率:观察组30例中,14例受孕,临床妊娠率为46.7%(14/30),对照组30例中,7例受孕,临床妊娠率为23.3%(7/30,P0.05)。2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两组患者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5.6±1.8vs 9.6±2.9,P0.05)。3月经症状积分:两组患者月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月经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4.1±0.5vs 5.6±0.9,P0.05)。4子宫内膜水平的变化分型:治疗后两组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可提高其试管婴儿临床妊娠成功率。并且在改善患者肾阳虚症状体征方面及月经情况、内膜水平等均有显著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及内膜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6,(11):1504-150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联合戊酸雌二醇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孕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均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补肾活血汤剂口服,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子宫内膜及卵泡发育、排卵、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流速(Vmax)、平均流速(Vmean),戊酸雌二醇用量,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I及RI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总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联合戊酸雌二醇能明显提高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减少戊酸雌二醇用量。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7,(2):228-229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疗法联合低频治疗对复发性流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有复发性流产史患者50例为研究组,月经规律及有正常生育史的50例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中药周期联合低频疗法治疗,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卵泡期子宫内膜分型、BBT上升后第6天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P值低于对照组(P0.05),RI、PI、E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P值高于治疗前(P0.05),RI、PI、E2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备孕期间给予中药周期疗法联合低频治疗能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