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消萎汤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消萎汤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p根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健脾消萎汤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脾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较对照组的77.7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联合西药可有效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消萎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消萎汤治疗12周,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2周后,停止服用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继续服用埃索美拉唑至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情况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消萎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7,(1):45-46
目的:探讨分析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3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n=15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健脾通络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6周、12周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0.79%)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周叶萍 《新中医》2015,47(12):47-48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健脾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3.33%,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实验组96.67%,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候积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组织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病理变化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逆转病理改变,防治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阳健脾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周、6周、9周及12周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采用温阳健脾汤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胃散寒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温胃散寒汤,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温胃舒颗粒。两组均治疗12周,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分、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病理积分、抗Hp情况和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症状积分、胃镜疗效、胃黏膜病理疗效、病理积分、慢性炎症和萎缩改善、抗Hp方面皆优于对照组(P 0.05),而肠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优于对照组中成药温胃舒颗粒,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还能够改善胃镜及病理表现,初步证明该方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安全性及可靠性均可信赖,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热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中医内科和消化内科诊治的Hp阳性CAG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胃热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丽珠得乐、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80.00%,对照组有效率63.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76.67%,对照组Hp根除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4.35%,对照组复发率31.82%,两组Hp根除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热汤治疗Hp阳性CAG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6例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门诊收治的72例脾胃虚寒型Hp(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中医症候及体征积分及不良反应和随访半年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症状中医症候及体征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中医症候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症状中医症候及体征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肝肾功能、血尿便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1例患者,对照组复发7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应用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候及体征评分,促进胃粘膜的修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陈雪芳 《新中医》2015,47(10):59-60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健脾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44%,对照组75.00%;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治疗组97.22%,对照组63.8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黏膜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病理变化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临床疗效明显,可清除幽门螺杆菌,防止癌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温中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以胃复春片口服治疗,每次4片,3次/d;治疗组给予温中健脾汤颗粒剂每次冲服150mL,2次/d,餐后半小时温服,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结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的病理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腹泻、倦怠乏力、泛吐清水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中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病理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养胃舒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 78%,Hp转阴率为90. 32%,对照组有效率82. 22%,Hp转阴率为70. 00%,观察组有效率、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炎症和胃黏膜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脾胃通络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脾虚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西药+补脾胃通络方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每组34例。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胃镜下各证象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低(P 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脾胃通络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孟祥娣  吕勇焕 《新中医》2019,51(3):146-148
目的:观察香茶花芽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香茶花芽汤煎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6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2.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情况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2组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都具有较好的效果。2组间在改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大便稀溏、纳差、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方面比较,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对于改善患者气短症状方面比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香茶花芽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健脾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使用健脾化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病理结果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胃痛、乏力、嗳气、胃胀反酸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结果积分及胃镜下表现积分分别为(0.89±0.19)分、(0.90±0.2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健脾化瘀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吴新颜  徐磊 《新中医》2019,51(4):218-220
目的:观察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温胃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胃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92%,对照组7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p阳性率,有效减轻胃痛,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赵文  郭师  王同单 《新中医》2020,52(6):14-16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健脾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炎性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炎性指标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5.00%,对照组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联合西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炎性指标水平均得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湿汤治疗脾虚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诊断为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40例)与观察组(三联疗法+健脾清热化湿汤,40例),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转阴率、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病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汤可明显提高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总疗效及Hp转阴率,降低炎性反应,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宁 《光明中医》2022,37(5):831-833
目的 探讨健脾通络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医症状及病理组织积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南阳市中医院的60例C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健脾通络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