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张性头痛属于原发性头痛,在临床中通过脉诊发现,心理紊乱为导致紧张性头痛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系统辨证脉学"为手段,通过紧张性头痛患者的脉象特征来判断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探讨其与疾病发生的病机关联,以指导疾病的辨证与诊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权春分 《光明中医》2009,24(7):1229-1230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集魏晋以前脉学之大成,书中详细论述了经络系统和辨证取穴的临证经验,尤其重视脉诊与脏腑经络辨证结合、针药并用,对后世针灸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医针灸治疗,达到缓解头痛症状,疏通经络,平肝潜阳,补益气血的目的。方法应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结果头痛患者46例,随访1年,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3例。结论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可以达到缓解头痛症状,疏通经络,平肝潜阳,补益气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舒杨  孙潇  颜晓  马玉侠 《山东中医杂志》2023,(11):1207-1210
高树中教授认为肢体经络病的根本病因在于经络不通,强调针灸治疗时应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以经络辨证为纲,明辨其病位,以“通”字立法,通过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如常。在经络辨证方面,高教授提出部位辨经络、病候辨经络、舌脉辨经络、特殊诊法辨经络四法;在疏通经络方面,高教授创立了“通经二法”和“通络三法”,即本经通经法、巨刺通经法和刺络放血法、缪刺通络法、全息通络法。高教授明辨经络、熟用经络的经验对临床针灸治疗肢体经络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紧张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常见的一种,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紧张性头痛属于中医“头痛”“脑风”等范畴,脏腑经络之气血运行不畅,不能上聚,清窍失养,即可发病。该文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加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紧张性头痛,以缓解头面部和颈部肌肉紧缩,促进气血运行,疗效显著,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紧张性头痛临床验例的分析,对中医药辨证治疗紧张性头痛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药治疗紧张性头痛有着较好的临床基础及疗效。  相似文献   

7.
经络辨证作为中医辨证中极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广泛被应用,其相关理论源于《足臂十一脉灸经》及《阴阳十一脉灸经》,至《难经》时期形成以十二经脉经络辨证和奇经八脉经络辨证为主的经络辨证,后世医家不断发展和完善,将经络辨证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络诊察为经络辨证的依据,主要内容首见于《内经》,现临床以近代医家王居易基于《内经》相关理论所总结的经络诊察法应用较多。王祖红教授在临床中擅长经络辨证,继承和发展了经络诊察相关内容,形成了包括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的经络辨证五步法,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系统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头痛与肝的关系入手,分析紧张性头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总结从肝论治紧张性头痛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收集近10年来中医药文献,总结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近况。紧张性头痛,病变涉及肝肾心脾诸脏,病理属性有虚实之分。辨明脏腑病位,分清证候属性是临床论治紧张性头痛的着眼点。从郁论治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之一,疏郁要在宣畅气机,宣畅气机必用辛散。进一步分析用药规律,并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治疗提出了一些看法,如重视调肝以疏调气血;根据辨证选用引经药;重视寒凉药在紧张性头痛证治中的运用;应关注六经辨证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张吉教授对无脉证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1中药方面: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治疗无脉证的经验方。并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在经验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诸药并用以活血通络、养阴清热、补气养血。2针灸方面:采用经络脏腑辨证取穴法,用针灸以疏通经脉、温补脾肾、补益气血治疗无脉证。  相似文献   

11.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经络循行、生理、病理为主要依据的辨证方法,有关经络辨证的内容自我国古代就有记载,而在各朝各代的针灸专著中,经络辨证理论更是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比较,揭示了从《足臂十一脉灸经》到《阴阳十一脉灸经》再到《灵枢.经脉》篇经络辨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张吉教授对无脉证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1中药方面: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治疗无脉证的经验方。并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在经验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诸药并用以活血通络、养阴清热、补气养血。2针灸方面:采用经络脏腑辨证取穴法,用针灸以疏通经脉、温补脾肾、补益气血治疗无脉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张吉教授对无脉证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1中药方面: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治疗无脉证的经验方。并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在经验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诸药并用以活血通络、养阴清热、补气养血。2针灸方面:采用经络脏腑辨证取穴法,用针灸以疏通经脉、温补脾肾、补益气血治疗无脉证。  相似文献   

14.
卢琪 《四川中医》2011,(12):32-3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增强,紧张性头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呈低龄化,从小学生到中年人都很常见。近10年来中医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报道较多,收集近10年来中医药文献,总结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近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紧张性头痛,病变涉及肝肾心脾诸脏,病理属性有虚实之分。辨明脏腑病位,分清证候属性是临床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着眼点。从郁论证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之一,舒郁要宣畅气机,宣畅气机必用辛散。进一步分析用药规律,并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治疗提出了一些看法,如重视调肝以舒调气血;根据辨证选用引经药;重视寒凉药在紧张性头痛证治中的运用;应关注六经辨证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将中药治疗该病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通调三阳法治疗肌紧张性头痛5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紧张性头痛也称肌收缩性头痛、紧缩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主要表现为头部和颈部因肌肉紧张持续收缩而产生的头部沉重、牵滞及压迫感而疼痛不适。内服镇痛药物多属临时取效,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治疗。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笔者采用通调三阳法为主的头部经络穴位推拿疗法,治疗肌紧张性头痛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汗法是通过发汗以解除外邪的一种治法,临床主要用于表证。汗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汗法是通过八法使阳加于阴,阴阳调和促使正汗出,狭义汗法是使用辛散发汗之品或者针灸熏熨鼓动阳气,驱邪而使汗出。李士懋教授认为不独表证可用,里证亦可用汗法。在诊断寒凝型高血压时注重脉诊,以脉为辨证治疗的依据,脉以沉弦紧滞为主,其次是疼痛、恶寒,再次是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其他症状和体征。常用温阳散寒发汗的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疏通经络的止痉散,使阴阳调和,脉痉得解。  相似文献   

17.
<正>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许多患者或急性起病,难以忍受,或慢性起病,经久不愈,用中西药物屡治不瘥,而求治于中医.笔者运用针刺治疗头痛123例,疗效满意,略述如下:一、一般资料123例中,男51例,女72例;年令15岁以下11例,16岁~25岁9例,26岁~40岁82例,41岁以上41例;病程三个月以内35例,三个月~一年23例,一年~二年42例,二年以上23例.二、辨证分型根据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情况,以经络辨证分型为主,脏腑辨证分型为辅的原则,分为如下几型:(一)太阳头痛(后头痛):后部头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头痛,项背拘急,或发热恶寒,或恶风汗出,舌质红苔薄白,脉浮而紧.  相似文献   

18.
经络诊察法是《黄帝内经》时期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审、切、循、扪、按"是经络诊察的主要手段。而脉诊与经络系统起源和发展直接相关,通过脉诊诊断人体"气"的状态,是针灸医师必备之术,故经络诊察应以脉诊为核心。通过经络诊察可以判断人体脏腑经络的虚实,避免盲目辨证取穴,提高诊疗水平。经络诊察法为针灸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实践方法和理论基础,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传承、创新后形成的独特的脉学体系,与传统脉学相比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过程较为漫长。在系统辨证脉学视角下,将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按传统辨证分型分为痰瘀滞络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3个证型,以及从气机角度出发分为气亢于上证、气郁于中证、气陷于下证3个证型,并运用系统辨证脉学指导辨证论治,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准确辨证、高效论治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初探《脉经》对中医学术的重要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集魏晋以前脉学之大成 ,并对妇科学及针灸经络理论等方面有所发挥。 1.脉学方面 :1完善独取寸口法 ;2寸关尺三部定位诊断 ;3确定了脉象的名称及其脉形指感的标准 ,首开了脉象鉴别的先河。 2 .妇科方面 :1首次提出“避年”、“居经”概念 ;2阐述月经与津液的密切关系 ;3提出逐月分经养胎法。 3.针灸经络方面 :1发挥了经络腧穴理论 ;2详细整理了经脉证候 ;3丰富了针灸操作方法 ;4强调经络辨证、药物针灸治疗与诊脉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