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镜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6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2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腔镜组与常规手术组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组长[(112.00±12.96)min vs(60.33±7.12)min,P=0.04)]。腔镜组住院时间较常规手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两组在甲状旁腺的保留、引流量、引流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在局部并发症如出血,血肿,声带麻痹,损伤邻近器官如气管、食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且美容效果佳,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罗振峰  杨航  李恒 《海南医学》2021,32(3):312-315
目的 比较腔镜和开放式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术+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石泉县医院收治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开放式手术者作为开放组,43例行腔镜手术者作为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3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对侧甲状腺叶切除或大部分切除,同时行中央组(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中央组淋巴结转移者26例,双侧甲状腺癌10例。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术后出血,3例声音嘶哑,均在术后3个月发音恢复;4例患者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表现为术后出现手足麻木和抽搐,其中3例为一过性,3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虽然预后良好仍有发生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可能,初次手术应宜清扫中央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潘钢  韩志江  张煜  丁金旺  彭友  张卧  罗定存 《浙江医学》2017,39(10):786-789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数量及总直径对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7例多灶性PTMC与653例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按照瘤体个数(以单发、2-、3-、≥4-表示)及多发瘤体总直径(TTD)或单发瘤体直径(UTD)的大小分组,比较各组CLNM的差异;分析CLNM阳性和TTD大小的关系。结果2-PTMC组、3-PTMC组和≥4-PTMC组CLN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发PTM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PTMC组、3-PTMC组CLNM阳性率均明显低于≥4-PTM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PTMC组和3-PTMC组CLN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D≤1.0cm组CLNM阳性率明显高于UTD≤1.0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D>1.0cm组和UTD>1.0cm组、TTD≤1.0cm组CLNM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TD大小与CLNM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UTD≤1.0cm组比较,TTD≤1.0cm组更容易出现CLNM阳性,且CLNM阳性与TTD大小无关;与单发PTMC比较,多发PTMC更容易出现CLNM阳性,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多灶性PTMC患者时,应更积极地进行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口腔前庭入路、腋窝入路3种腔镜甲状腺入路术式在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118例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乳入路46例,口腔前庭入路32例,腋窝入路40例.结果:3组患者均成功实施腔镜手术.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救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应用的意义。方法两组患者麻醉后,均采用半卧位,于颈部取约为4.5 cm的领式切口,游离皮瓣。实验组患者采用micoli腔镜辅助小切口术,术后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低位领式切口术,术后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以及总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和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0.01)、血清钙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血清磷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暂时性喉上神经损伤、术后创面出血以及术后淋巴漏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和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采用micoli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同时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取得的良好的疗效,减少的术后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腔镜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30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30例患者均于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 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腔镜技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方法 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美容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与常规手术相当,但其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且美容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结阴性(cervical lymph node-negative,cN0)甲状腺微小癌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2月顺德桂州医院普外科行腔镜手术治疗的cN0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 carcinoma,TMC)患者15例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无明显增加,疼痛时间短,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平均随访55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4例患者术后出现同侧V区淋巴结转移,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1.7%。3、5午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4%、59.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cN0甲状腺微小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央区淋巴结的状态对于确定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手术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开发用于预测中央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CLNM)的Nomogram。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甲状腺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中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CLNM的危险因素。开发了用于预测CLNM的Nomogram,并对其进行了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Nomogram中纳入与CLNM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瘤体最大直径、病灶数目、纵横比、边缘)。校正曲线显示Nomogram与实际临床观察的CLNM具有较好的一致性。Nomogram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和0.757。结论:Nomogram可以在术前客观量化CLNM的风险。临床医生可以用此来评估PTMC患者的淋巴结状态,并考虑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探讨cN0期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91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由术中冰冻确诊,未见腺体外侵犯及腺体内多发癌灶,均行患侧叶加峡叶切除,联合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例见淋巴结转移,癌灶直径〉0.5cm及腺体表面浸润者阳性率明显升高,分别为18/39、15/23,而癌灶直径〈0.5cm且无腺体表面浸润者转移率明显下降,仅为1/43。结论癌灶直径〉0.5cm及有腺体表面浸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清扫Ⅵ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充气经腋窝入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其中行腔镜手术35例(腔镜组),开放手术45例(开放组),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资料、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腔镜组平均年龄较开放组年轻(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第1天引流液量均较开放组多(P<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比开放组少(P<0.01);术后第3天颈部VAS评分腔镜组较开放组低(P<0.05);中央区清扫后平均淋巴结数目腔镜组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美容满意度较高(P<0.01);随访3个月以上,均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安全可行,与开放手术相当,并具有较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方法对54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作回顾分析。结果48例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清扫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全甲状腺切除6例,清扫双侧中央区淋巴结。13例单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4.1%),术后并发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暂时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治疗后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率9.3%。结论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防性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王丹  张颖毅  宋永蔚 《吉林医学》2013,34(15):2983-2984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探讨cN0期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由术中冰冻确诊,未见腺体外侵犯及腺体内多发癌灶,均行患侧叶加峡叶切除,联合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例见淋巴结转移,癌灶直径≥0.5 cm及腺体表面浸润者阳性率明显升高,分别为46.15%、65.21%,而癌灶直径<0.5 cm且无腺体表面浸润者转移率明显下降,仅为2.32%。结论:癌灶直径≥0.5 cm及有腺体表面浸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清扫Ⅵ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彭军  汪彪  沈攀  王林  李天成 《西部医学》2022,34(9):1351-1355+1360
目的 分析经口腔前庭与经乳晕入路腔镜下两种不同方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两种不同的腔镜入路方式分为口腔组(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组)66例和乳晕组(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即刻、术后12、24及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感染等)的发生率;比较术后Vancouver疤痕评定量表(VSS)与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评分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食管旁和气管前喉前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口腔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和时间较乳晕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时间越长口腔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乳晕组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口腔组患者术后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 与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中的观察者部分(OSAS)评分较乳晕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下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较经乳晕入路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且用时短,美观程度也优于经乳晕腔镜治疗,但两者术后疼痛水平变化、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采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方法对11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手术,与同期进行的12例开放性手术作对比分析。结果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长(P〈0.05),但没有延长住院时间(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也未受影响(P〉0.05),手术后引流量较传统手术组少(P〈0.01)。术后腔镜辅助组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暂时性声音嘶哑,其余均未出现出血、声嘶、呛咳和手足抽搐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腔镜辅助组对切口满意度评分较高(P〈0.01)。术后中位随访12(3~22)个月,甲状腺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复发、转移征象。结论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以考虑施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可行性、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术式切除甲状腺微小癌9例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中转行开放手术外,余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皮下积液1例,切缘皮肤烧伤1例,无喉返神经损伤、出血、低血钙、喉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37个月,行甲状腺超声、CT、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无复发、转移。结论对低危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良好,可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检查方法 、 危险因素及手术方法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1例次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分析该81例次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约为88.8%、特异性约为56.5%.有被膜浸润的病灶49例次中转移31例次,无被膜浸润的病灶32例次中转移19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于单灶病变,位于上极的病灶22例次中转移17例次,位于中下极的病灶41例次中转移16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灶癌18例次中转移7例次,单灶癌转移63例次中转移33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男性25例次中转移15例次,女性56例次中转移25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年龄<45岁46例次中转移26例次,年龄≥45岁35例次中转移14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59例次采用颈根部衣领式切口,22例次采用传统的L形切口,前者同样能很好的清扫颈侧区淋巴结,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在外观满意度及颈肩部活动度方面均优于后者.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问题不容忽视,术前超声等检查可以提供较好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足.癌灶浸润甲状腺被膜及位于上极可能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cN。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行预防性清扫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术前诊断为cN。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及患侧Ⅲ、Ⅴ区(+)Ⅱ区淋巴结清扫16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年龄、性别、肿物大小、有无侵及甲状腺被膜情况、原发灶数目、肿瘤单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并发症,探讨临床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162例患者中74例(45.7%)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71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43.8%,45例颈侧区(Ⅲ、Ⅴ区(+)Ⅱ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9.6%。年龄、肿瘤有无浸润包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0.62%(1/162),系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切断喉返神经所致,其中1例(0.62%)术后颈部切口出血,行手术止血,2例(1.23%)皮下淤血,保守治疗治愈。2例(1.23%)术后乳糜漏,均为左侧清扫患者,行持续负压吸引、左颈静脉角局部加压包扎治疗后治愈。59例(36.4%)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血甲状旁腺盯H低于参考值下限,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对~NoPTMC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高危患者行患侧II、V区(+)Ⅱ区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给予经颏下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ETS)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3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PTC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经口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OETVA),研究组实施经颏下前庭入路ETS,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下唇麻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均高于出院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患者给予经颏下前庭入路ETS治疗,能够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88例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漏诊率为15.9%,术中冰冻检查漏诊率为6.6%。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例行治疗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6例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5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口服优甲乐片。随访3~56个月,仅2例复发。结论应重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特点,正确诊断及规范术式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