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味八珍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对改善患者颈椎微循环、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中医院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加味八珍止眩汤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症候积分等级情况、氧化应激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左侧和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TAMn)、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症候积分等级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GRP水平及左侧和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PS上升(P0.05),MDA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左侧和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TAMn水平上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症候积分等级情况较优(P0.05);恶心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及眩晕消失时间较短(P0.05);SOD、CGRP水平、左侧和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TAMn、PS水平较高(P0.05),丙二醛(MDA)水平较低(P0.05)。结论:加味八珍止眩汤治疗可加快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改善颈椎微循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针刀和针灸结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近远期疗效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92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小针刀和针灸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应用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眩晕评分、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Vs)、总有效率与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眩晕评分与血清LPA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2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78.26%(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4.34%,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小针刀和针灸结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评分、降低血清LPA水平,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可减少复发,近远期疗效均更佳。  相似文献   

3.
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斜圆刃针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10d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症疗效及对中医症候、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痰浊型眩晕症患者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化痰降逆止晕汤+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观察治疗前后单项眩晕症状积分、血液动力学指标(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收缩期平均峰流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眩晕程度、眩晕发作次数积分、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眩晕持续时间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收缩期平均峰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脑血流流速,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蒙药扎冲十三味丸配合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斜圆刃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对照组单纯用斜圆刃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m)均有提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显著,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药配合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联合水蛭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43例予薄芝糖肽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联合水蛭免煎颗粒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变化情况,包括舒张末期流速(Vd)、收缩期峰流速(Vs)及平均流速(Vm);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结果2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总有效率7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各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左侧椎动脉Vm及右侧椎动脉Vd、V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联合水蛭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辅助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9例给予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观察组79例在此基础上辅以针刀松解治疗,2组均治疗3周。统计2组近期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障碍调查量表评分、左椎动脉血液流速、右椎动脉血液流速、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内皮素-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 05),眩晕障碍调查量表评分及内皮素-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 05)。结论针刀松解辅助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可有效缓解眩晕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率,并有助于调节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  相似文献   

8.
手法结合牵引治疗中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特征,探讨旋转扳法结合牵引和穴位推拿对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64例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结合牵引组(A组,32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2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测手法前后椎基底动脉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改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低流速状态,在手法治疗中旋转扳法结合牵引对椎基底动脉的影响较穴位推拿明显,并可能具有比穴位推拿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天麻钩藤饮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峰流速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通过检查 TCD 观察治疗前后VA、BA 收缩期峰流速的变化。结论:天麻钩藤饮对颈性眩晕患者在 VA、BA 收缩期峰流速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其血流动力学及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59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于治疗前后均接受DARS及DHI量表测评,同时行径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椎基底动脉血液峰流速,并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DARS及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的DARS及DHI评分较对照组低(P均0.05)。2组治疗前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实施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并提高颅脑血液流变学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桂枝葛根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桂枝葛根汤治疗。治疗4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疗效、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变化,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和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水平,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54/58)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0.70%(46/57)(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眩晕、头痛、颈肩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和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和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桂枝葛根汤结合针刺可有效降低老年人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颈性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刃针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4.9%,对照组为6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ESCV)评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评价动脉硬化患者行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8例动脉硬化患者纳入动脉硬化组,同期选取50例经检查无明显动脉狭窄、硬化斑块及高血压病史的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测定2组患者颈椎中立位、左右旋转45°时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等参数。结果:颈椎中立位时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左旋颈时右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右旋颈时左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及颈椎中立位和左右旋颈时基底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旋颈时对照组左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大于动脉硬化组(t=5.944,P=0.000;t=6.571,P=0.000;t=6.665,P=0.000),搏动指数小于动脉硬化组(t=4.802,P=0.001);右侧旋颈时对照组右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大于动脉硬化组(t=4.122,P=0.001;t=4.221,P=0.000;t=11.320,P=0.000),搏动指数小于动脉硬化组(t=2.249,P=0.001)。结论:颈椎旋转手法能改变动脉硬化患者椎动脉的血流参数,而经颅多普勒能够准确反映这些变化,因而可用于颈椎手法前对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进行筛查,以减少由于椎动脉血流改变而引起的临床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失访,对照组出现2例失访。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能改善脑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液理化性质影响。方法 11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眩晕、颈肩痛及头痛积分变化,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TCD)测量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n)、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ELISA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D-二聚体(DD)及内皮素-1(ET-1)含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的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7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及颈肩痛临床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及右侧椎动脉PS,基底动脉TAMn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GRP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上升,DD、ET-1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西药可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血液理化性质异常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络舒筋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交感型颈椎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实施推拿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舒筋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末峰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并评估联合组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眩晕、肩颈痛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头痛、眩晕、肩颈痛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服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络舒筋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相关症状,安全性、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整颈三步九法配合圣愈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清远市中医院诊治的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传统推拿手法配合盐酸氟桂利嗪片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应用整颈三步九法配合中药圣愈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s)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s、Vd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P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8/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颈三步九法配合圣愈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安全、有效,临床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斜圆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ET、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斜圆刃针组和普通针刺组各60例。斜圆刃针组行斜圆刃针疗法,隔1 d针刺1次,10 d为1疗程。普通针刺组行普通针刺疗法,每日1次,10 d为1疗程。治疗后,采用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判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斜圆刃针组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评分均低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斜圆刃针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斜圆刃针组的血浆ET含量低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斜圆刃针组的NO含量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斜圆刃针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ET含量、增加NO含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四虫汤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颈髓功能评分、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8名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葛根四虫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及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患者颈髓功能,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5),颈髓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及颈髓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VA、LVA和BA的Vs、Vm值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葛根四虫汤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提高患者颈髓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在阆中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颈性晕眩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加减以及耳穴埋豆法治疗,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治疗后效果,观察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脑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脑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