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刚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678-678
对《内经》消渴病与脾胃的关系从病因、病机、症候、传变、治疗、防护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临床从脾胃论治消渴病提供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
消渴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升高,且伴有多种并发症。梳理本病的病因病机框架不仅是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依据。本文以时间轴线为导向,将古代文献中有关消渴病因病机的片断进行串联,梳理出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大略分为四个时期即: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发展于隋唐时代,丰富于宋元时代,完善充实于明清时代。可将其病因病机概括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可分上、中、下三消。希望通过对此病因机框架的梳理,更好地为广大临床同仁们服务。  相似文献   

3.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消渴病的命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金匮要略》有专篇论述消渴病,并立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有效方剂,至今为临床医家所推崇。研究主要根据《金匮要略》的学术理论,结合诸多医家的学术观点及临床实践,从气虚的角度重新解读及辨析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提出"气虚"是消渴病的共性及关键病机,应主要从"补气"方面来治疗消渴病。  相似文献   

4.
姜德友  林静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373-1375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方面对消渴病的源流进行考证。从病症、病性、病因、病位角度将消渴病归纳为4种分类命名。总结了历代医家对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消渴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分析消渴病四大病因与脾胃功能之间的联系,阐述脾虚失健为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介绍古今医家从脾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说明脾为消渴病中医诊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分析消渴病四大病因与脾胃功能之间的联系,阐述脾虚失健为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介绍古今医家从脾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说明脾为消渴病中医诊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徐远 《世界中医药》2007,2(1):27-28
消渴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内经》中将“消渴”、“消瘅”的病因归于五脏“脏脆”,后世医家从七情、饮食、劳倦等方面认识本病的病因,也有一些学者把阴虚燥热归纳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及治疗虽有不同,但唐宋以后,临床上多以上、中、下三消来论治消渴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渴病理论认识及临床辨治方面的发展。印会河教授尊古而不拘泥,在该病的病机及治疗上提出新的见解,介绍如下。1提出热盛是本虚之因,脉络瘀阻贯穿消渴病全过程印教授从数十年的临床观察中得出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有阳热亢盛,气化太过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运用“除陈气”治疗消渴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中医研究》1998,11(3):48-49
《素问·奇病论》在论述消渴病时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这段经文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作了系统而简明扼要的阐述。笔者在临床上以此理论为指导,对于一些...  相似文献   

9.
“除陈气”治疗消渴病验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12):561-562
《素问·奇病论》在论述消渴病时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这段经文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作了系统而简明扼要的阐述。笔者在临床上以此理论为指导,对于一些...  相似文献   

10.
消渴病病住从古至今以上、中、下三消论治消渴病的模式成为定局。笔者引经据典并以现代医学作为佐证来证实“散膏为消渴病发病的核心”观点,消渴病基本病机是“阴虚内热”,其病理变化“一源多支”,消渴病因失治误治发展为消渴病肾病、消渴病水毒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1.
孙孝忠 《光明中医》2011,26(7):1313-1314
《黄帝内经》书中有关消渴病(糖尿病)的记载零星散在于多处,文章辑集梳理有关记录,以系统阐明该书对消渴病的命名与分型、病因与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并发症的发生多与其"瘀血"相关。本文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为"精微不得正化",致瘀原因为"高脂痰浊阻络"。由于高脂痰浊的形成是多病因、多脏腑的共同作用。因而,无论消渴病或消渴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均具有辨证多样性的特点,非传统理论认为的"阴虚燥热"、"津耗血枯"独为之。  相似文献   

13.
《内经》消渴病发病理论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内经>对消渴病的论述虽未设专篇,但在<素问>、<灵枢>约10余篇章中,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证候、传变、治疗、预后等问题均有论述,有些认识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从中医学角度研究消渴病仍很有启迪.就<内经>对消渴病发病理论论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沈浪泳 《中医药学刊》2004,22(2):312-313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内经》对消渴病的论述虽未设专篇,但在《素问》、《灵枢》约10余篇章中,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证候、传变、治疗、预后等问题均有论述,有些认识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从中医学角度研究消渴病仍很有启迪。就《内经》对消渴病发病理论论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不仅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详细的论述,最早提出了消渴病饮食疗法。孙氏治疗消渴病,根据不同症候,用药灵活,所用物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6.
朱丹溪在论述消渴病因、病机、脉诊、治则治法等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并进行系统阐述,其中对于辨证论治理论的贡献尤为突出。朱氏继承并发展前人所论消渴病因;开创"阳有余阴不足""相火妄动"及"六郁致消"学说阐述消渴病机;通过脉诊对消渴病进行辨证,进而提出保护正气、滋阴泻火、三消分证论治等消渴治疗的新理论。朱丹溪独特学术思想在消渴"因、机、证、治"方面的认识,丰富了消渴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中消渴病有不同的病名及机理。文章通过结合相关原文,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等进行阐述及分析。结果表明内经对消渴病的病因认识,主要涉及到饮食偏嗜、情志失调、外感六淫,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心、肺、肾,病理因素有寒、热、湿,病性大多属虚实夹杂,病机有湿热壅滞、肝郁化火、心火乘金、胃热炽盛、肾阴亏损、心脾两虚之区别。内经中消渴病的不同病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阴虚燥热"为总病机的"三消分治"为主流。现代条件下,甘味太过使得机体容易从正常的"平和"状态发展到"阴虚燥热"的状态,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消渴病。文章试图从"甘邪"致病、"甘邪"的特性以及"甘邪"与消渴病的关系阐述"甘邪"是消渴病的主要病因及辨治基础。  相似文献   

19.
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基本病机,有研究提出了阴虚生"瘀"理论,而消渴胸痹为消渴病长期病程中的一变证,瘀证贯穿消渴病始终。文章主要通过探讨阴虚生"瘀"理论在消渴胸痹中的病机变化,为养阴活血法治疗消渴胸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从古至今,各医家学者对消渴病因病机的论述呈多元化,治则方药也颇多。本文试从中焦之脾胃理论来讨论其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