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剂量阈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方法尚未建立。当病、证、方、药确定后,其方药的"量"是决定"效"的关键因素,并有其最佳的剂量范围。作用复杂的中药复方的量效关系参数可以用剂量阈表述,包括半饱和剂量,或中位剂量([D]0.5),最佳剂量阈范围([D]0.8~[D]0.2),剂量阈([D]0.2)。当病、证、方、药确定后,中药复方药的效仍然是个复杂性问题。中药复方效应有整体效、器官效、分子效等,并有其相应的剂量阈。 相似文献
2.
3.
王明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8):50-51
目的:分析芎姜复方不同提取部位缩宫效应的时-效关系.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按照离体子宫实验法测定正常小鼠离体子宫肌活动力.结果:该方的水提部位、水提醇沉部位及醇提部位的灌胃给药血清有促进宫缩的作用,而挥发油部位则有抑制宫缩的趋势,且各部位的药峰时间均不同.结论:同一处方的不同提取部位具有不同的药效和时效性,其产生的效应是成分多样化、作用多重性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刊自去年第二期登载周克家同志《“气增而久,天之由也”之我见》一文以来,先后收到褚玄仁、王天如、姚一航、金庆雷、薛文贤、王旭等同志的来稿,共三篇。均对周文提出了不同看法,这种认真研讨中医学术的精神值得学习。鉴于来稿的意见大致类同,拟选最先来稿的本文予以刊登,对其他同志给予本刊的支持,我们表示衷心感谢。有关周文的商榷,不再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5.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天之由也”,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兹将对其理解和运用略述于下,不妥之处,以就正于诸前辈和同道。“久”,系指长期服用或长久偏食。“增气”,即产生偏亢之气。“物化”,乃物质之变化。“常”,为一般规律或必然现象。“夭”,夭折、短命,此处指疾病形成。全句意即在治疗或饮食上,如果长期服用某一种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则必然会引起人体之气 相似文献
6.
“象数-形神-气”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研究提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并从模式构建、认识深化规律、实践运用等方面探讨了象数-形神-气三要素间的关系,认为象数-形神-气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呈现模式要素的构建关系,认识渐次深化的递进关系以及实践运用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7.
"形气"效理是中医在自然整体层面,探究药物作用机理和功效的一种理论模式;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以"象"为切入点,考察药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呈现出的形象和气象,推理药物的性能与功效。内容包括:①审形:观其色、听其声、嗅其气、嚼其味、察其形、验其体;②求气:从外在气化环境及物性之殊能,求其禀气和禀性。形不违气,气不违理。药有以形气为用者,皆可据之为辨。 相似文献
8.
9.
阴道炎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复发率相对较高的特点。中药复方治疗阴道炎疗效突出、复发率较低,然而其治疗阴道炎的机制复杂,成分、靶点间关系尚不清楚。通过从中、西医角度对阴道炎病因、病机、治则进行对比,对中药复方辨证论治阴道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对清热利湿、健脾利湿、滋阴补肾型中药复方治疗阴道炎的成分、靶点进行收集,说明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特点,解释了中医分证型治疗阴道炎的合理性,为中药复方治疗阴道炎的潜在药物发现及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素问·至真要大论》首先提及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五味入于人体,各归相应脏气,使脏腑阴阳平衡,即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但若服用过量、过久,超过一定的限度,则易引起相应脏气偏胜,日久致变生他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寻求健康长寿之道,但盲目的长期服用一些食物、药物及保健品,殊不知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11.
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4,他引:7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复方大鼠给药后的解痉活性成分。方法:在建立芍药甘草体内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芍药甘草各效应组分8组不同配比给药后大鼠血清的胃底肌条解痉实验,获得各组抑制率,将药效学信息与各组血清HPLC指纹图谱化学信息进行相关性研究。并采用HPLCESIMS/MS分析芍药甘草效应组分给药后血清样品。结果:谱效相关性研究发现,芍药甘草效应组分给药后体内4个色谱峰与药效相关性较大,与药效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大于04,分别为0774,0678,0566,0472,其保留时间分别为803,517,5459,7243 min;经质谱分析,主要为效应组分代谢成分。结论:通过谱效研究直接获得体内活性物质,建立了体内活性物质谱效研究的一种新方法,是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确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阎晓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6):43-44
内经提出久服药物会产生由“物化之常”到“夭”的不同药物作用效应。“物化之常”为正常的机体生理功能 ,而“夭”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1 “夭”的概念阐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 :“夫五味入胃 ,各归所喜 ,酸先入肝 ,喜先入心 ,甘先入脾 ,辛先入肺 ,咸先入肾 ,久而增气 ,物化之常也 ,气增而久 ,夭之由也。”而“夭”的本义有这样几种 :1 草木茂盛 ;2 初生的禽兽 ;3 艳丽 ;4 夭折。《内经》一书中提到“夭”共有 4 0处 ,其大意一则为不得终寿而死。如《天元纪大论》 :“阴精所奉其人寿 ,阳精所降其人夭”。一则为枯萎无华 ,如“…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以雌激素样作用中药为例,探究中药药性、功效、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 以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作为信息来源筛选雌激素样作用中药及复方,通过频数统计分析其药性、功效、来源、主治疾病的分布规律,筛选核心药性组合;从药性组合-功效-作用靶标-功能模块-病理变化-疾病的角度诠释雌激素样作用与中药药性、功效、主治的内在关联。结果 共筛选得到82味雌激素样作用中药,主要分布在补虚药与活血化瘀药中,多具有活血、补肾的功效,其核心药性组合为温甘肾、温甘肝、平甘肾、寒苦肝和温辛肝。高频药性组合温甘肾包含了研究频次较高的淫羊藿与人参等中药,其活性成分淫羊藿苷、人参皂苷等可通过调控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级联激活与钙离子的转运从而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结论 核心药性组合温甘肾通过参与细胞自噬与凋亡、腺体发育、免疫调节、糖代谢、骨代谢等生物过程发挥雌激素样作用,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卵巢早衰、2型糖尿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从分子网络水平阐释了雌激素样作用中药的性-效-理-病... 相似文献
15.
中药的毒与效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药效显著的大毒中药中,毒和效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毒与效的物质基础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附子是著名的有毒中药,不仅药效显著,而且毒性明显,一直是研究热点。虽然目前已从附子中获得90余个化学成分,但附子起效和致毒的根本原因仍然有待进一步揭示。其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附子的毒与效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附子既可以强心,也可以导致心脏毒性;既有镇痛效果,又会产生神经毒性。而且同一组分、成分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挥完全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剂量因素、模型因素、炮制因素、配伍因素、使用方法因素、代谢因素等。本文将结合课题组近年来对附子的研究结果以及文献报道,从附子化学成分、附子化学成分的药效和毒理、附子毒-效作用的转化方面进行毒-效整合分析,探讨附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探讨中药复方效应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ity Network,NEI)是二十世纪对生物体自身调控机制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作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疾病主要工具的中药复方在产生特定效应过程中必然遵循一种对机体独特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Neuro -endocrine -immunityNetwork ,NEI)是二十世纪对生物体自身调控机制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 ,作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疾病主要工具的中药复方在产生特定效应过程中必然遵循一种对机体独特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中药复方量效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前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自建库至2022年9月16日与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相关的文献,通过Note Express V3.6进行文献数据整合并建立中药复方量效关系数据库,以文献计量学为理论支持,利用Cite Space6.1.R3 Advanced最新版本绘制3D图谱,微软Excel 2016列表,对发文趋势、作者、机构、关键词、爆发词、术语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656篇。年度发文量整体呈波动型上升,并在2010年达到顶峰。共有7606名学者参与了该领域的研究,其中仝小林院士、傅延龄教授发文量与平均被引次数较高,为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领域的核心学者,具有较高影响力。涉及690个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为领头机构。经关键词、术语等综合分析显示,“经方”“药对”“实验研究”“数据挖掘”为研究热点,而“药对”“数据挖掘”“半夏”近几年呈现较高爆发强度,预计成为该领域的前沿。另外,建议以中药配伍“十八反”中功效-剂量-毒性拐点的研究为切入点,拓展该领... 相似文献
19.
20.
中药谱效关系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关于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药效相关性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该方法揭示了药效相关峰,阐明了药效活性成分,为探索建立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评价方法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和思路.该文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有关中药谱效关系研究的工作,对中药谱效关系研究中指纹图谱的建立、药效评价和谱效关系数据处理3个重要部分进行了系统综述,阐明了其关键问题,并作了相应探讨,以期为中药谱效关系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同时还对中药谱效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