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功能低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各证型与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_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DOR)或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的患者共72例,其中DOR共54例,POF共18例。对其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统计,并分析各证型与E_2、bFSH、bLH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按中医证候进行分型,72例卵巢功能低下患者中,按照比例由大到小排列为:肝肾阴虚33例(45.83%)肾虚肝郁24例(33.33%)脾肾阳虚10例(13.89%)肾虚血瘀3例(4.17%)其他证型2例(2.78%)。②治疗前肝肾阴虚型卵巢功能低下患者E_2水平较肾虚肝郁型、脾肾阳虚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各证型患者的FSH、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卵巢功能低下肝肾阴虚型与非肝肾阴虚型患者治疗前E_2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卵巢功能低下患者中医证型中,肝肾阴虚占大多数,此证型患者治疗前E_2水平较其他各项证型患者显著下降,各证型病例FSH、LH水平在治疗前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卵巢早衰患者血清性激素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雌二醇(E2)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卵巢早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n=36)、肾虚肝郁型(n=12)、脾肾阳虚型(n=25)、气血两虚型(n=13)、肾虚血瘀型(n=16)。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FSH、E2、促黄体素(LH)、抗苗勒管激素(AMH)、睾酮(T)、泌乳素(PRL)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卵巢早衰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初潮年龄和孕产史的关系。结果:不同中医证型年龄、BMI分布具有差异(P<0.05),其中肾虚肝郁型患者BMI明显小于其他中医证型(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孕产次数和初潮年龄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FSH和L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E2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患者血清AMH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中医证型(P...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DOR患者临床特征及证型分布进行分析,以期为治疗DOR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1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OR患者就诊原因及证型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中医证型与性激素的关系。结果(1)152例DOR患者就诊原因按降序排列为:不孕、闭经、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2)152例DOR患者中,肾虚肝郁型52例(34.2%)、肝肾阴虚型37例(24.3%)、脾肾阳虚型28例(18.5%)、肾虚血瘀型11例(14.5%)、其他13例(8.5%)。(3)E2在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2例DOR患者中,肾虚肝郁为主要证型;肝肾阴虚型DOR患者E2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收集的532例功血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化热证、肾虚血瘀证、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证、阴虚血热证共10种证型,并测定其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性激素六项指标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功血患者中医疾病从高到低分布依次为崩漏、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证型的分布依次为阴虚血热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肝郁化热证、脾虚证、肾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PRL与肝郁化热证呈正相关(P0.05),发生比为1.117;FSH与肾阴虚证呈正相关(P0.05),发生比为1.327;LH与脾肾两虚证呈正相关(P0.05),发生比为1.342。结论功血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其性激素变化水平不同,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分别为肝郁化热证与PRL、肾阴虚证与FSH、脾肾两虚证与L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西医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提供依据。方法由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共纳入PCOS患者506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分为Ⅰ型(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和/或生化特征+卵巢多囊样改变)、Ⅱ型(稀发/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Ⅲ型(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和/或生化特征)3个亚型,根据中医证候特点分为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4个中医证型,比较分析不同亚型及证型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506例PCOS患者中,西医亚型Ⅰ型258例、Ⅱ型123例、Ⅲ型125例,中医证型脾虚痰湿证203例、肾虚肝郁证146例、痰瘀互结证55例、肾虚血瘀证102例;各西医亚型中中医证型所占比,Ⅰ型中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P均0.05),Ⅱ型中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均0.05),Ⅲ型中肾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P均0.05)。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2的发生率,Ⅰ型和肾虚肝郁证接近,Ⅱ型与痰瘀互结证接近;睾酮(T)60 ng/dL的发生率,Ⅰ型和肾虚血瘀证相近;高雄烯二酮(AND)发生率,Ⅲ型和肾虚血瘀证相近;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发生率,Ⅱ型与痰瘀互结证接近。Ⅰ型和Ⅲ型LH、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AND水平和LH/FSH比值均明显高于Ⅱ型(P均0.05);Ⅰ型T水平明显高于Ⅲ型(P0.05),Ⅰ型和Ⅱ型雌二醇(E_2)水平明显低于Ⅲ型(P均0.05)。肾虚肝郁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T水平最高,SHBG水平降低;肾虚血瘀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SHBG水平较高;脾虚痰湿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最低,SHBG水平较高;痰瘀互结证LH、SHBG水平和LH/FSH比值低。结论肾虚肝郁证可能为Ⅰ型的主要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和脾虚痰湿证可能为Ⅱ型的主要中医证型,肾虚血瘀证可能为Ⅲ型的主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中医辨证规律及其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55例更年期妇女,按照中医传统辨证方法,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及正常;检测空腹外周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探讨肾阴虚、肾阳虚、正常各证型与血清E2、FSH、LH的相关性,并与育龄期E2、FSH、LH进行比较。结果:55例中肾阴虚39例占70.90%,肾阳虚9例占16.36%,正常7例占12.72%;更年期妇女E2变化与中医肾阴虚、肾阳虚证型正相关;FSH、LH变化与肾阴虚、肾阳虚证型负相关;更年期妇女女性激素变化与月经关系密切相关。结论:更年期妇女辨证以肾阴虚证型为主;E2下降、FSH、LH上升是更年期生理性“肾虚”的表达,更年期女性激素变化是肾虚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遴选41个中医四诊信息为基本变量,采用横断面、前瞻性现场调查研究方法获得384例卵巢早衰病例资料。使用SAS软件,基于差异矩阵算法聚类分析。结果归纳出384例卵巢早衰病例3类中医证候,即肝肾阴虚证181例(41.74%),肝郁肾虚证112例(29.17%),脾肾阳虚证61例(15.89%);3类证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郁证候。结论肝肾阴虚、肝郁肾虚、脾肾阳虚是卵巢早衰的主要证型,肝郁病机是卵巢早衰重要的兼夹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督脉半灸法治疗肾阳虚型卵巢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卵巢功能低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针刺气海、三阴交、归来、命门、腰阳关,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组采用督脉半灸法治疗,每半月治疗1次。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激素FSH、FSH/LH和E_2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激素FSH、FSH/LH、E_2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有效降低FSH、FSH/LH,提高E_2水平(P0.05),且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脉半灸法对肾阳虚型卵巢功能低下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整激素水平,从而改善卵巢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进一步指导肾癌患者术后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制定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评估量表统计数据,根据肿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判断中医证型,统计分析145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不同中医证型与不同临床症状及发病病因之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56例(38.6%)、肝肾阴虚23例(15.9%)、脾肾阳虚19例(13.1%)、湿热下注14例(9.7%)、脾肾阴虚14例(9.7%)为主。临床症状主要为双腿沉重127例(87.58%),腰酸腰困132例(91.03%),情志不佳119例(82.06%),腰痛49例(33.79%),头晕40例(27.58%)。其中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双腿沉重发生率与肝肾阴虚证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患者饮酒情况与脾肾阴虚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郁肾虚患者吸烟情况与脾肾阴虚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湿热下注、脾肾阳虚患者病程分布与肝肾阴虚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常见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双腿沉重、腰酸腰困腰痛、情志不佳等。饮酒,吸烟为肾癌患者常见的发病病因。肝肾阴虚型患者与湿热下注,脾肾阳虚型患者对比,前者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基础性激素水平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小凤  刘迎 《江苏中医药》2004,25(11):14-16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基础性激素水平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 :10 8例研究对象分为肾阴虚组 37例 ,肾阳虚组 2 9例 ,肝郁组 2 1例与对照组 2 1例 ,测定血雌二醇 (E2 )、促卵泡生成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睾酮 (T)水平。结果 :LH水平肾阴虚组、肾阳虚组及肝郁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E2 、FSH、T、E2 T水平肾阴虚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LH FSH水平肾阳虚组及肝郁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PRL水平肝郁组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肾阴虚、肾阳虚及肝郁是PCOS的基本证型 ,基础性激素E2 、FSH、LH、PRL、T水平的改变与中医辨证具有相关性 ,可作为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医证候分析及致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卵巢早衰发病原因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22例卵巢早衰患者进行病情、病因调查及中医辨证。结果卵巢早衰中医症状临床呈多样趋势。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肝郁。肾虚证33.61%,肝。肾阴虚证18.03%,脾肾阳虚证15.57%,热盛伤津证15.57%,肾虚血瘀证8.20%。肝郁脾虚证7.38%。在68.03%卵巢早衰患者病史中可找到现代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因情致因素致病者占31.15%。因药物、疾病因素致病者占31.97%;因情志及药物、疾病双重因素致病者占4.92%。因情志因素致病组。以肝郁肾虚证比例最高(P〈0.05);因药物、疾病因素致病组,以热盛伤津证、肝郁肾虚证所占比例较高(P〈0.05);无诱因致病组37例,以肝肾阴虚、肝郁肾虚、脾肾阳虚三证为主,3组比较,P〉0.05。结论肝郁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热盛伤津为卵巢早衰常见证候;除患者个体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冲任气血不充或由遗传因素致卵巢早衰外。现代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对卵巢早衰发病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卵巢早衰中医证型及其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卵巢早衰4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肾阳虚弱型、肝郁肾虚型、血虚火旺型,均予以对症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及月经恢复等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45例患者经中医分型辨证论治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而且月经恢复正常,治疗后E2、FSH与LH水平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卵巢早衰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E2、FSH与LH水平,促使月经恢复正常,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受孕结局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PCOS的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候为因变量,以人体、生殖及内分泌等相关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医体质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和痤疮是痰湿质患者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空腹胰岛素(FINS)是痰湿质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初潮年龄、空腹血糖(FPG)和痤疮是湿热质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BMI是血瘀质患者的危险因素,腰臀比(WHR)和FINS是血瘀质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初潮年龄和卵泡刺激素(FSH)是阴虚质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BMI是特禀质患者的危险因素,睾酮(T)是特禀质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中医证候分析结果显示,黄体生成素(LH)是肾虚血瘀证患者的危险因素,FSH是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BMI、FINS、FPG、多毛评分、WHR和LH/FSH3是脾虚痰湿症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FSH和LH/FSH3是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危险因素,垂体泌乳素(PRL)、FINS和痤疮是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雌二醇(E_2)是肾阴虚症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PRL和E_2是气滞血虚证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BMI、FSH、孕酮(PRG)、FINS和痤疮是肝郁血热症患者的危险因素,LH和C-肽是肝郁血热症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患者身体、生殖及内分泌指标与中医体质、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对客观评价患者病症严重程度,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改善受孕结局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嘉  王靖宇 《新中医》2019,51(1):145-148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调经汤联合克龄蒙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肝郁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肝郁肾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从月经第5天起服用克龄蒙,治疗组在克龄蒙基础上加用疏肝补肾调经汤治疗。2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郁肾虚证症状评分、Kupperman评分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_2)水平,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肝郁肾虚证症状(腰骶酸痛、头晕、胸胁胀满、精神不振)评分、Kupperman评分和血清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E_2水平高于治疗前(P 0.01);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Kupperman评分和血清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E2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疏肝补肾调经汤联合克龄蒙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肝郁肾虚证疗效明显,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可能是发挥疗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其与性激素、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8例POP患者,将其分为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非肾虚(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瘀),每半年进行1次辨证分型、骨密度和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测定。结果:POP症状表现出现最多的是腰膝酸痛(63.3%),其次为脱发齿摇(57.8%),耳鸣或耳聋(54.7%);证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密度随非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依次下降,其中肾阳虚较非肾虚和肾气虚显著下降(P<0.05);性激素T、T/E2水平随非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依次降低,其中肾阴虚、肾阳虚较非肾虚显著降低(P<0.05),而E2水平则随之增高。结论:POP证型以肾虚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中医证候调查,研究小卵泡排卵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设计小卵泡排卵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对收集的306例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计算小卵泡排卵中医证候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结果对306例患者51项症状,31项舌、脉进行频率统计,出现频率大于3%的症状有27项,舌、脉有20项。因子分析法得出11个证候要素,对306例患者的证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肾阳(气)虚证占14.71%,肾阳(气)虚兼血瘀证占14.38%,肾阳(气)虚兼肝郁证占11.44%,肾阴虚兼肝郁证占11.11%,肝郁血瘀证占10.78%,脾肾阳虚证占10.78%,血瘀证占10.13%,肾阴虚证占9.81%,脾虚痰湿证占6.86%。复合证型以肾虚证、血瘀证最多,从多到少排列顺序依次为:肾虚相关证型、血瘀相关证型、肝郁相关证型、脾虚痰湿相关证型。肾虚证中,肾阳(气)虚相关证型多于肾阴虚相关证型。结论小卵泡排卵的中医证候特点以本虚为主,本虚指肾阳(气)虚,兼有标实,标实包括血瘀、肝郁、痰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性激素水平、糖代谢特点,为临床辨证分析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37例PCOS患者,采集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将其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肝郁型、痰湿型和血瘀型共5型。运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观察不同证型PCOS患者的基本特点及激素水平、糖代谢特点。结果(1)证型分布规律:肾阴虚型46例(19.41%),肾阳虚型61例(25.74%),肝郁型48例(20.25%),痰湿型46例(19.41%),血瘀型36例(15.19%)。(2)性激素水平:与肾阴虚比较,肾阳虚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升高,肝郁型和痰湿型LH水平降低(P0.01,P0.05),痰湿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降低(P0.05),肾阳虚LH/FSH比值升高(P0.01),肝郁型和血瘀型血清雄激素(testosterone,T)水平降低(P0.05,P0.01),肝郁型和痰湿型泌乳素(prolactin,PRL)升高(P0.01,P0.05)。与肾阳虚型比较,肝郁型、痰湿型和血瘀型LH、LH/FSH比值均降低(P0.01),痰湿型血清FSH降低(P0.05),肝郁型和血瘀型血清T亦降低(P0.05,P0.01),肝郁型和痰湿型PRL升高(P0.01,P0.05)。与肝郁型比较,痰湿型和血瘀型PRL降低(P0.01)。与其他4证型比较,血瘀型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均降低(P0.05,P0.01);各组间雌二醇(estradiol,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糖代谢特点:与痰湿型比较,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肝郁型和血瘀型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2 h胰岛素(2 h insulin,INS 2 h)、3 h胰岛素(3 h insulin,INS 3h)、胰岛参数(insulin/glucose,I/G)和葡萄糖稳态模型指数(homeostatic model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均降低(P0.01),肾阳虚型、肝郁型和血瘀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sletβ-cell function index,HOMA-β)均降低(P0.01),肾阴虚、肾阳虚和血瘀型2 h葡萄糖(2 h glucose,GLU 2 h)水平降低(P0.05,P0.01),肾阴虚型3 h葡萄糖(3 h glucose,GLU 3 h)水平降低(P0.05)。与肝郁型比较,肾阴虚型INS 2 h及GLU 2 h亦降低(P0.05,P0.01)。结论 PCOS证型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且不同证型与性激素水平、糖代谢特点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91例SLE患者进行活动性评估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种证型,比较各证型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均在10分以上,占所有病例的60.44%;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热毒炽盛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阴虚内热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LE疾病活动性与中医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其活动程度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春期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对120例青春期PCOS患者进行中医分型(肾虚型、肝郁型、痰湿型、血瘀型),测定其内分泌、代谢指标,分析这些临床指标与4组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4组患者血清FSH、LH、空腹血糖、总胆固醇、AM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血清LH/FS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指数(HOMA-IR)、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ApoB/ApoA1、LDL、HDL、ApoA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血瘀型组、肾虚型组的LH/FSH水平明显高于痰湿组;(2)肝郁型组的睾酮T水平明显高于肾虚型组、血瘀型组;(3)痰湿型组的FINS、HOMA-IR显著高出肾虚型组、血瘀型组,肝郁型组的FINS、HOMA-IR显著高于肾虚型组;(4)痰湿型组的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ApoB/ApoA1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证型组;(5)痰湿型组的LDL水平明显高于肝郁型组;(6)痰湿型组的HDL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个证型组;(7)痰湿型组的ApoA1明显低于肾虚型组。结论: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内分泌、代谢指标与中医证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代谢指标异常主要与痰湿证有关,睾酮T值升高主要与肝郁证有关,LH/FSH值升高主要与血瘀证、肾虚证有关。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文献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进行统计和评价,得出以文献为依据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全文期刊数据库、Medline等数据库,逐篇检索1990~2004年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文献中涉及中医证型的文献,建立文献评价表。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71篇,涉及证型共78种,总病例数10606例。排在前10位的证型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中阻、脾肾阳虚、肝胆湿热、瘀血阻络、阴虚内热、阴虚湿热疫毒、气滞肝郁脾虚,合计占总病例的57.8%。结论:“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的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分型标准,只能部分满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