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在冠心病肝素治疗中特别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监测中尤为重要。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凝、抗血栓药物,皮下给药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量效关系明确,预期浓度和疗效准确等优点。近年来,LMWH越来越多地用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由于LMWH的疗效评价指标为血浆抗-Ⅹa活性,但此指标的临床检测却不便,从而使LMWH的临床检测较为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达肝素钠(商品名:法安明)后血浆中ACT水平,以及抗-Ⅱa,抗-Ⅹa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肝素浓度(活性)检测是指导抗凝用药的金标准[1],血浆抗Ⅹa水平在0.5~1.8IU/ml之间是比较理想的依诺肝素在PCI术中的抗凝强度[2-3]。依诺肝素是低分子肝素的一种,具有异质性的葡糖胺聚糖。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抗Ⅹa因子作用强、诱发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对减少、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3.
抗凝治疗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基础治疗,是PTE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循证医学已经证实PTE患者经过充分抗凝总死亡率可以从30%下降到2%~8%,合理的药物使用及和规范化抗凝能够改善预后。目前治疗深静脉血栓和PTE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磺达肝葵钠,而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也逐步加入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队伍。  相似文献   

4.
王兰  朱海艳 《天津护理》2016,24(6):516-517
正依诺肝素钠是一种低分子肝素,它将标准肝素的抗血栓和抗凝活性分开,主要特点是相对于抗凝血因子Ⅱa即抗凝血酶活性,其抗Ⅹa活性更高。经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能迅速并几乎完全被吸收,血浆活性峰值是在给药后3~4 h,重复给药后半衰期约为7 h。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中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74%~12.10%,和非肿瘤患者相比,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抗因子Ⅹa活性,分析两天指标在检测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效果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规律使用LMWH的深静脉血栓患者56例,分别检测患者用药前后的APTT和抗因子Ⅹa活性,同时对二者进行应用分析。结果APTT在LMWH使用前为(41.1±8.1)s,使用后为(45.5±7.3)s;抗因子Ⅹa在LMWH使用前为(0.03±0.02)IU/mL,使用后为(0.52±0.07)IU/mL;APTT与抗因子Ⅹa使用后都较使用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99、46.494,P0.05)。APTT监测与抗因子Ⅹa监测的结果相比较,落在目标剂量范围内(APTT为1.5~2.5倍参考值上限,为64.5~107.5s;抗因子Ⅹa为0.5~1.0IU/mL)的患者,以抗因子Ⅹa法所测得结果比例更高。结论 DVT患者使用LMWH抗凝时,通过检测抗因子Ⅹa活性调整用药剂量比APTT检测更有利于临床对患者使用LMWH效果的监测。临床上经验性使用LMWH后抗因子Ⅹa活性基本在安全范围内,提示临床的经验性用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药物,具有抗凝血酶Ⅲ依赖性抗Xa因子活性,但与血浆蛋白及血小板的结合率低,延长活性部分凝血时间的作用很弱,药物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对血小板影响不大,出血的风险较小,无需实验室监测[1]。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血栓形成、稀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肾衰竭诱导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在诱导性血液透析中抗凝的作用和对出血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急性肾衰竭首次血液透析的108例患者,普通肝素(UFH)组52例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56例。对透析器和管路凝血、颈静脉置管处伤口出血情况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抗因子Ⅹa活性(AFⅩa)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导性血液透析中合适的LMWH抗凝与UF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LWMH后手术置管伤口出血较UFH组明显减少(P〈0.01),透析前、透析开始0.5h、2h、3h、4h、和透析结束1h,UFH组aPTT,TT显著长于LWMH组(P〈0.01),LWMH组抗FⅩa活性较UFH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产生相同抗凝效果时对出血影响较小,更适用于手术后诱导性血液透析的抗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目前是中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也极高。而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是很重要的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LMWH )为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1-2]。但是由于其抗凝作用、在皮下注射时刺破血管、血液渗入皮下组织等原因,低分子肝素会引起局部出血和疼痛,甚至是皮下血肿,还会造成患者以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改进肝素注射的护理措施,现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进针部位、进针方式、推药速度、注射后部位压迫方式、注射前后局部皮肤的处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阐述,研究各种改进的注射方法在减少注射后的局部出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丽江 《全科护理》2014,(12):1122-1123
正低分子肝素具有选择性抗凝血Ⅹa活性,较普通肝素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反应少,目前广泛用于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注射部位通常首选腹部,皮下注射后常常会出现皮下出血,而出血会阻碍药物被有效吸收,降低临床疗效[1,2]。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避免和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正确的注射方法、适度地按压手法、合理的按压时间是预防发生皮下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临床中各种疾病伴随血栓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注射用抗凝剂,其中普通肝素的半衰期短、无肾毒性、有拮抗剂;低分子量肝素半衰期较长,需在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人中进行监测.口服抗凝剂中,除华法林等传统药物外,靶向活化凝血因子Ⅹa的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亦越来越多地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抗-Xa活性、普通肝素(UFH)抗-Xa活性检测的方法学性能验证和临床应用。【方法】参照国内卫生行业标准、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1)发布的指南文件和试剂说明书,分别对UFH抗-Xa、LMWH抗-Xa活性检测标本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和携带污染率进行性能验证,并对抗-Xa活性检测在肝素抗凝监测的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结果】LMWH抗-Xa活性和UFH抗-Xa活性检测两个浓度水平的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和携带污染率均符合厂家及行业要求。40例肝素抗凝治疗患者UFH抗-Xa活性达有效抗凝范围为40.0%,未达抗凝范围为52.5%,用抗UFH抗-Xa活性校正得到APTT达标监测范围为1.9~2.6。【结论】LMWH抗-Xa活性和UFH抗-Xa活性的性能能够满足相关卫生行业、指南和厂家要求,性能验证的研究有助于临床实验室LMWH和UFH抗凝治疗监测规范化,有助于临床参考用药。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LMWH)为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它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近年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普遍应用的抗凝剂之一,临床常通过抗Xa因子活性来监测其抗凝效应以及评估出血风险,合理的抗Xa因子活性区间在临床指南也都有相应推荐。而具体到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LMWH抗凝时抗Xa因子的监测目标范围尚未形成共识,本综述主要论述抗Xa因子活性检测在血液透析LMWH抗凝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具体监测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由普通肝素分解强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或钠盐,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新药。其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Ⅲ对Xa因子的灭活而起抗血栓的作用。它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检测,2次/d,每12小时皮下注射给药1次,即可完全发挥抑制血栓、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快速而持续地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此类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半衰期长,出血危险性低^[1]。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凝药物,桥联抗凝是指在停用口服抗凝药物期间给予短效抗凝药物的过渡治疗策略,从而降低围手术期血栓栓塞发生风险的同时避免抗凝相关的不良出血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ACS患者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 若未及时干预和治疗, 待病情迁延很容易形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 。本文报道1例低分子肝素致皮肤瘀斑伴血小板减少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提示医护工作者在低分子肝素用药期间注意提醒患者如有新发皮肤瘀斑瘀点或较前加重、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等出血症状时及时告知医生,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有出血倾向即刻停药,包括临床常用的低分子肝素留置针封管液,尽量卧床,减少活动避免碰撞造成出血,为预防复发性血栓形成应改用其他抗凝药物 。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处理,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低分子肝素钙(0.4 ml注射剂)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解聚而成。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血栓性栓塞性疾病,特别是预防普通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1 ml:4万  相似文献   

17.
<正>抗凝治疗是临床多种疾病的必要干预手段。华法林是目前研究证据最充分、使用最普遍的口服抗凝药物,但因剂量个体差异大、治疗窗窄、易受食物或药物影响、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实际应用~([1])。利伐沙班(C19H18ClN 3O5S,摩尔质量435.9 g/mol)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的高效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其通过特异性阻断Ⅹa因子的活性位点,作用于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  相似文献   

18.
肝素发现于1916年,作为抗凝剂使用只50多年。肝素治疗的并发症有出血、过敏反应、骨质疏松、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小症及血栓栓塞。1976年Johoson等首先发现志愿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时,在血浆中产生的抗活化因子X(抗-X_a),其活性比高分子肝素(HMWH)的抗-X_a活性高。同年,Andersson等报告体外实验用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肝素的抗凝活性,发现LMWH抗凝活性较低,但用抗-X_a测定其抗凝活却性相当高。1978年Lane等也证实了上述发现。本文复习文献对LMWH的抗凝特性、药物动力学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近况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中一种α_2-糖蛋白,含糖约15%。主要由肝脏合成,静脉内皮细胞亦可能参与合成.ATⅢ分子量约58000,平均血浆浓度报道不一,约15—30mg/dl。ATⅢ为天然抗凝物质中最重要的物质,已知ATⅢ通过分子中精氨酸活性中心与凝血酶分子中的丝氨酸活性中心以1:1比例结合成不具有凝血活性的复合物,而使后者失活。肝素能与ATⅢ分子上赖氨酸残基结合,从而导致ATⅢ活性中心暴露,使ATⅢ更易与凝血酶结合,故肝素能增强ATⅢ的抗凝活性。此外,ATⅢ还能使凝血因子Ⅻa,Ⅺa,Ⅹa,Ⅸa,纤溶酶及血管舒缓素等失活。ATⅢ抗凝活性占血浆总抗凝活性的75%,故当ATⅢ活性水平降低,血浆抗凝活性下降时,易发生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20.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 有效的术后抗凝是其最主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低分子肝素、Xa因子抑制剂等抗凝药物是目前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首选药物, 虽然其疗效肯定, 出血风险较低, 但仍存在价格较高、使用及保存不便等问题。近年来, 部分指南及研究认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同样可用于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其与抗凝药物预防效果相似, 安全性好, 具有价格低廉、无须监测、口服方便等优点, 且小剂量阿司匹林即可有足够的预防效果。另有研究认为, 阿司匹林相比于抗凝药物, 围手术期出血风险更低。总之, 阿司匹林用于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 是关节置换术后抗凝药物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