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牖五部分刺法治疗。治疗后通过彩超观察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缩长度,从而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通过彩超观察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缩长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三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患侧胸锁乳突肌(SCM)处肿块厚度、体征(颈部活动受限程度、头部歪斜度、SCM硬度、SCM两侧对称情况及面部对称情况)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SCM处肿块厚度小于对照组(P<0.01),头部歪斜度、SCM两侧对称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术结合术后早期推拿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7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手术后行颈托固定矫正,治疗组术后3d即开始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后早期开始中医手法治疗对巩固斜颈手术治疗效果更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部功能训练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方法: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加用颈部功能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部被动旋转度、侧屈活动度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毫针点刺治疗小儿硬结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硬结性斜颈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推揉法、拿捏法、理筋法、牵拉法、旋转法等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单纯推拿治疗基础上进行毫针点刺法,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颈部活动度及胸锁乳突肌硬结肿块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刺法对小儿硬结性斜颈的治疗效果确切,且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指禅手法结合活血柔筋膏治疗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肌性斜颈患儿,根据纳入标准分为对照组(一指禅手法治疗)和观察组(一指禅手法结合活血柔筋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颈部旋转角度、被动侧屈角度、胸锁乳突肌厚度、斜颈严重程度分级。结果:观察组38例,对照组28例,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颈部被动侧屈角度、旋转角度、胸锁乳突肌厚度、斜颈严重程度分级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对照组好转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指禅手法结合活血柔筋膏治疗肌性斜颈可显著改善颈部关节活动度及胸锁乳突肌厚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一指禅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齐熙堃  吕忠礼 《河北中医》2010,32(9):1378-1379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引起患儿颈部歪斜,头偏向患侧,额面旋向健侧,原因多是因为孕期胎位不正,患儿在宫内受到挤压,导致头部向一侧偏斜位置不变,影响颈部肌肉血液循环,发生缺血性纤维病变,进而导致胸锁乳突肌挛缩,或分娩时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侧胸锁乳突肌缺血性挛缩或出血形成肌纤维变性挛缩。若早期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不仅会引起面部畸形、颈部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弯曲、胸廓受累、斜视,给患儿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2008—03—2009—10,我们采用推拿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6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揉捏牵转法联合优化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muscular torticollis,CMT)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用优化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揉捏牵转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耳肩距、健侧颌肩距高于对照组(P<0.05),患侧颌肩距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块厚度、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立位、颈部旋转、颈部牵伸等肌电均方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揉捏牵转法联合优化推拿手法治疗CMT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肌内效贴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CMT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CMT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患儿予以肌内效贴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差异,观察治疗前后颈部被动旋转度、侧屈活动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患侧胸锁乳突肌(SCM)肌肉紧张消退率和治疗天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SCM肌肉紧张消退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颈部被动旋转度、侧屈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推拿手法可有效改善CMT患儿的颈部活动度,消除肌肉紧张,缩短治疗时间,比单纯推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理学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与传统推拿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2月于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康复门诊就诊的7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年龄20~90天,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牵伸、姿势控制和运动学习等方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诱发患儿主动运动,扩大颈部活动范围,锻炼颈部周围肌群力量;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按揉和牵伸被动手法,软化结节,改善颈部活动范围;两组均同时给予环境适应性策略家庭指导。治疗方案为一对一医院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连续治疗5日,总疗程12周;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制定的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评分标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颈部旋转及侧屈活动度、胸锁乳突肌肿块及肌肉紧张度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疗效优良者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理学疗法与传统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均有效;传统推拿以被动方法为主,而理学疗法内容符合ICF框架下活动和参与、个人和环境及运动学习原理,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挛缩所致头部向患侧偏斜,并随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引起面部及头颅畸形的一种常见病。若早期得不到合理治疗,随年龄增长畸形将逐渐加重。笔者自1987~2001年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热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斜颈1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所致,导致头部向患侧偏斜,颈部活动受限.发病率为0.3~1.9%.传统的开放胸锁乳突肌及周围短缩的筋膜切断松解是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是有颈部永久性疤痕及其表情有异常活动、伤口疼痛等并发症.近年来我院采用腔镜技术治疗1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微创效果明显.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4~11岁,平均7.5岁.其中左侧8例,右侧3例.均头部向患侧倾斜,颈部活动受限,面部发育不对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悬吊运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悬吊运动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侧胸锁乳突肌彩超影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治疗组患儿胸锁乳突肌厚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悬吊运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诊断为肌性斜颈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经过6个月推拿治疗,进行超声声像图前后对比。结果:推拿治疗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超声声像图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效。  相似文献   

15.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核心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铭  指导:傅瑞阳 《新中医》2020,52(10):121-124
小儿肌性斜颈(CMT)属先天性疾病,是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的三大先天性疾病之一,在小儿外科矫形手术中占5.2%~12.4%。其主要特点是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导致头颈向患侧歪斜,且患侧颈部常伴或不伴大小不等的肿块。笔者筛选近十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推拿治疗CMT的文献资料,对其中的推拿手法进行归类,并分析其操作部位、操作时间、操作力度及疗效。认为CMT推拿治疗的核心手法主要为形变类和放松类,具体包括被动牵伸法、旋转扳法、按揉、推揉、拿捏、弹拨等手法。操作部位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肿块为主。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手法力度轻柔适度。2类手法结合治疗CMT,疗效确切,依从性好,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以下简称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使头部受到牵拉致颈部侧斜、活动受限的一种畸形。早期无任何不适及严重的机能障碍,不易引起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颈部不对称畸形逐渐加重,甚至发生颈椎侧弯。对此,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效果不甚满意。笔者采用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结合临床资料和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范晓典  李江华  董梦薇  王智 《河北中医》2022,(11):1884-1887+1893
目的 观察以伸筋液为介质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后剔除2例)以婴儿润肤油为按摩介质,治疗组30例(后剔除1例)以伸筋液为按摩介质。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胸锁乳突肌厚度及肌肉厚度比值,并统计2组优良率。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89.66%(26/29),对照组优良率53.57%(15/28),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组(P<0.05)。2组治疗后胸锁乳突肌厚度及肌肉厚度比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伸筋液为介质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能缓解胸锁乳突肌局部挛缩,增加颈部活动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针刀治疗小儿肌性斜颈(CMT)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确诊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每次15 min,1次/d,1疗程/周,共治疗4周;观察组给予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治疗,1次/周,共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患儿接受治疗时间早晚对治疗程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愈44人,有效2人,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治愈30人,有效4人,总有效率70.83%,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差异有显著性(P<0.05)。彩色超声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经治疗后胸锁乳突肌肿块直径均较治疗前缩短,观察组肿块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越长差异越大,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刀治疗CMT在临床上疗效确定,有更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须重视促进颈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笑 《江苏中医药》2005,26(12):51-51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以单侧胸锁乳突肌为主的颈部肌肉挛缩或发育不良所致的小儿畸形,1岁以内者以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部分医生的治疗仅停留在按摩胸锁乳突肌挛缩的包块上,忽视对除胸锁乳突肌以外的其他发育不良的肌肉进行治疗,从而使治疗不彻底,甚至劳而无功.故笔者认为,在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时,不仅要重视对病变胸锁乳突肌本身的治疗,还要有效地促进周围相邻肌肉的发育,二者并重,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小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或发育不良而致头颈部向一侧倾斜,颜面部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并常伴有患侧面颊部及眼睛较健侧变小的一种先天性肌性的颈部畸形疾病。临床中,斜颈除了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者外,一般是指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形成包块而致头歪所引起的包块型肌性斜颈,以及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发育不良而致头歪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型肌性斜颈。西医采用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