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实质是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后引起的子宫内膜纤维化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月经改变、不孕及妊娠丢失、反复的胚胎种植失败等,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妇女的生殖健康。IUA发生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多样,是由多因素、多环节综合控制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为一类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参与了人体多种疾病病理进展的重要环节。目前认为该细胞因子与组织纤维化密切相关,其过度表达会促进子宫内膜纤维化,加重IUA的程度。综述TGF-β1及其相关通路在IUA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β-catenin、Smad3及TGF-β1在宫腔粘连(IUA)患者粘连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UA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的IUA患者 60 例为实验组,常规行宫腔镜检查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实验组 IUA 患者的粘连组织、靠近粘连的子宫内膜和对照组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β-catenin mRNA、Smad3mRNA及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与实验组轻度、中度、重度IUA患者粘连组织中的β-catenin mRNA、Smad3 mRNA、TGF-β1 mRNA的表达比较,从低到高依次排序:对照组<实验组轻度粘连<实验组中度粘连<实验组重度粘连,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35、19.62、22.32,均P<0.05),β-catenin mRNA、Smad3 mRNA、TGF-β1 mRNA在实验组IUA 患者粘连组织、靠近粘连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8、0.003、0.004);β-catenin mRNA、Smad3 mRNA、TGF-β1 mRNA在粘连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靠近粘连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01、0.008).在IUA患者粘连组织中TGF-β1与Smad3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4,P=0.01);TGF-β1与β-catenin 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s=0.42,P=0.02);Smad3与β-catenin的达无相关性(rs=0.037,P=0.85).结论 在 IUA 中 β-catenin 、TGF-β1及Smad3的高表达可能与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密切相关;β-catenin和TGF-β1/Smad通路可能协同参与子宫内膜纤维化及促进宫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解剖结构的内层,即子宫内膜,对正常的生殖周期、母体对妊娠的识别及母体与胚胎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作用[1]。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的严重损伤通常伴随着薄型子宫、内膜纤维化或宫腔粘连(interuterine adhension,IUA)的形成[2],表现为无症状的条索状粘连、月经减少及闭经。研究表明IUA患者中大约50%有继发性不孕或习惯性流产史[3]。目前IUA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对于轻中度患者疗效尚可,但部分重度IUA则难以修复且容易发生再次粘连,导致胚胎移植不易着床、再次自然流产、胚胎停育等。因此,需要寻找一个治疗IUA的新的、可行有效的方法。文献查询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有向子宫内膜迁移、分化的潜能,这为受损子宫内膜修复提供了新思路。因此,笔者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近10年的MSCs治疗IUA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一类细胞外囊泡, 是近年来子宫内膜损伤后再生与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释放, 能通过miRNA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受体细胞功能, 从而有效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是一种常见的由于子宫创伤、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 常因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而引起月经异常、不孕或反复流产等临床问题, 是女性生育困难原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并且现有的治疗措施无法实现满意的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效果。因此, 近年来有研究对外泌体促进IUA中内膜修复、生育力恢复的作用进行新探索, 证明了外泌体修复内膜损伤的有效性, 并逐渐摸索出其中的作用机制。外泌体凭借抑制细胞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及纤维化、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参与免疫调控等作用, 可增加受损内膜的厚度和腺体数量, 并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生育力, 将来有望成为IUA的新型治疗手段。本文将对外泌体治疗IU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子宫局部移植修复宫腔粘连(IUA)子宫内膜损伤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模型为IUA新西兰大白兔,使用刮宫和感染双重损伤法建立模型,为实验组(模型组和移植组),将行假手术的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移植组在建模1周后采用PKH26标记的BMSCs进行局部移植到双侧子宫。成功移植后4周,观察并记录子宫内膜形态变化;计算所有模型的腺体计数和纤维化面积比;采用免疫组化(IHC)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的CK和VIM蛋白表达进行检测;采用荧光显微镜定位BMSCs。结果实验组在移植4周后的子宫内膜腺体计数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模型)=0.00,P_(移植)=0.01),模型组与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明显大于模型组(P=0.00),而较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各组C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VIM蛋白表达情况,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模型)=0.00),对照组与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移植组在移植4周后的宫颈、阴道及卵巢组织中均可观察到少量红色荧光,其余两组均未发现红色荧光存在。结论 BMSCs子宫局部移植可使IUA新西兰大白兔获得较正常子宫内膜相似的子宫内膜形态学和细胞表型,对临床BMSCs移植治疗IUA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由于创伤、感染等因素造成宫腔内粘连组织形成,引起宫腔变形甚至形态消失。临床上多表现为月经量少、腹痛、不孕等。正常子宫内膜功能层受激素调节周期性脱落,基底层能够再生并修复内膜创面,当基底层修复障碍时多继发IUA。IUA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IUA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干细胞损伤相关,子宫内膜修复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子宫内膜中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ysyl oxidase like 2,LOXL 2)、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的表达,并分析上述因子的表达与IU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中、重度IUA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中获取IUA周围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组(增殖期9例,分泌期11例);选择同期因输卵管性不孕、子宫纵隔的患者20例,宫腔镜术中获取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LOX、LOXL 2及TGF-β_1的表达情况。结果 (1)研究组LOX的表达(7.00±3.15)低于对照组(10.20±2.42),而LOXL 2、TGF-β_1的表达(9.80±2.75、8.80±2.46)均高于对照组(6.60±2.68、5.00±1.77)(P0.05);(2)LOXL 2与TGF-β_1呈显著正相关(r=0.418,P0.05);(3)研究组患者临床特征与LOX、LOXL 2及TGF-β_1表达的相关性:残留内膜面积50%的患者子宫内膜中LOX的表达降低、LOXL 2和TGF-β_1的表达升高(P0.05);既往流产次数≥3次的患者子宫内膜中LOXL 2的表达升高(P0.05);年龄≥32岁、重度IUA患者子宫内膜中TGF-β_1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IUA子宫内膜中LOX、LOXL 2及TGF-β_1的异常表达与残留内膜面积、AFS评分严重程度、既往流产次数及年龄相关,可能在IUA发生发展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方式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在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因IUA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24例为观察组,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患者2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ER-β和PR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ER-α、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增殖期[(0.653±0.039)、(0.498±0.024)]和分泌期[(0.524±0.014)、(0.387±0.029)]均高于对照组[(0.591±0.013)、(0.449±0.011),(0.476±0.029)、(0.327±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R蛋白表达水平为(2.75±0.97),对照组为(3.21±1.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ER表达水平高于非IUA子宫内膜组织,均表现为月经周期性,PR的表达方式与非IUA子宫内膜组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IU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及与子宫内膜容积、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IUA患者(IUA组)及宫腔正常女性(对照组),根据IUA患者严重程度将IUA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粘连组.比较各组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对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容积和血流变化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行宫腔镜确诊的IUA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宫腔正常的育龄期女性10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3D-TVS检查,通过3D-TVS计算内膜容积和血流参数,比较不同分级的IUA患者子宫内膜容积和血流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容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IUA等级的增加,子宫内膜容积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指数(VI)指数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IUA等级的增加,患者FI和VFI显著降低(P0.05)。结论 3D-TVS可有效评价不同粘连等级患者子宫内膜容积变化和血流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宫腔粘连本质上是损伤或感染等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受损并发生内膜纤维化.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包括上皮-间质转化、过度的炎症反应、血管生成障碍、低雌激素状态及子宫内膜干细胞缺失.现有的临床治疗如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激素治疗、物理屏障植入等,均不能有效改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情况及预防粘连复发.近年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组织及...  相似文献   

12.
成九梅  段华  夏恩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74-2575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表达的研究,探讨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宫腔粘连组(观察组)和非宫腔粘连组(对照组)患者各30名,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子宫内膜MMP-9的表达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0<0.01);在观察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两者间子宫内膜MMP-9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宫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14.
胚胎植入及胎儿发育是母胎相互识别、相互适应的过程,该过程蕴含复杂的分子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胚胎植入失败是不明原因性不孕、早期流产和反复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胚胎植入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胚胎植入过程中机体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可以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效改善妊娠结局。目前研究已发现Notch、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Wnt/β-连环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与胚胎植入息息相关。综述这些胚胎植入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研究进展,探讨胚胎着床机制,并为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宫腔粘连是指由于宫腔操作、炎症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前后壁粘连、宫腔容积缩小等改变.任何可引起子宫内膜破坏的因素均可导致宫腔粘连.目前,临床上重度宫腔粘连并不少见,宫腔镜下常表现为粘连带肥厚,部分宫腔及双侧宫角闭锁,甚至宫腔完全消失.该个案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子宫内膜呈现特殊形态,子宫表面弥漫性肌性条索状组织与其下方的内膜样组织呈交错"桥梁型"结构,以往较少报道.分析其有可能系子宫内膜损伤修复失代偿过程的一种表征模型,而对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也许会为揭示宫腔粘连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供卵途径实现生育,但由于卵源及伦理问题,导致患者面临诸多困难。原始卵泡体外激活(IVA)技术的发展为POI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其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手段,在体外激活Hippo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等卵泡发育相关信号通路,诱导原始卵泡发育后,将含有原始卵泡的卵巢组织重新植入患者体内,最终实现患者的生育目的。就POI患者原始卵泡IVA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POI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对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分离术后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FET的不孕症患者,在进入FET周期前宫腔镜检查确诊IUA,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术,术后复查宫腔镜显示宫腔形态正常行FET,共310例。根据患者是否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对照组)实施激素替代周期FET,共190例;B组(治疗组)为激素替代周期并在患者月经干净后每日阴道给予枸橼酸西地那非50 mg,应用至移植前,共120例。首先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其次将A组及B组患者进一步分为轻度IUA组和中重度IUA组,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B组临床妊娠率[50.83%(61/120)]高于A组[34.74%(6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胚胎种植率[31.17%(72/231)]略高于A组[21.82%(79/3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轻度IUA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重度IUA患者的临床妊娠率[44.78%(30/67)]及胚胎种植率[28.46%(37/130)]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枸橼酸西地那非可提高IUA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尤其对中重度IUA术后患者可显著提高其FET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