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8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观察不同PEW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及血清HGF水平差异,分析血HGF水平与患者年龄、透析时间、血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oalbumin,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67例发生PEW,占52.34%。PEW组患者血清HGF、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PEW组,BMI、上臂肌围及血Alb、PA、Hb、TC水平明显低于非PEW组(P0.05)。血液透析患者血HGF水平与BMI、上臂肌围、血Alb、PA、Hb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血CRP、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上臂肌围和血Alb、PA、CRP、IL-6、HGF水平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时血清HGF水平显著升高,HGF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HGF可作为判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同时选取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三组血清TGF-β_1、HGF水平,炎症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差别,同时分析冠心病患者TGF-β_1、HGF水平与炎症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三组血清TGF-β_1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照组、UAP组和AMI组,HGF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AMI组、U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AMI组、U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AMI组、UAP组和对照组,HDL-C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照组、UAP组和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的TGF-β_1水平与IL-18、IL-6、hs-CRP、TG、TC、LDL-C水平负相关,与HDL-C水平正相关;HGF水平与IL-18、IL-6、hs-CRP、TG、TC、LDL-C水平正相关,与HDL-C水平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GF-β_1水平较低,HGF水平较高,且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系统炎症反应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系统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分为两组:Alb<40g/L组和Alb≥40g/L组,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b<40g/L组IL-6、hs-CRP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Alb≥40g/L组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多元回归分析在矫正了年龄的影响后,IL-6是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系统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提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存在的系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胃癌(GC)患者中表达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泌阳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G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IL-4、HGF水平,行胃镜检查与胃组织病理学活检并记录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血清IL-4、HGF水平与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Ⅲ-Ⅳ期的GC患者入院时血清IL-4、HGF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IL-4、H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GC患者入院时血清IL-4、HGF水平单独及联合评估TNM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0.836、0.845,均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联合评估的价值更高。结论 GC患者血清IL-4、HGF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中TNM病理分期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6与急性时相反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时相反应的关系.方法无临床炎症反应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3例,以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时相蛋白(Acut Phase Proteins,APPs)铜蓝蛋白(CER)和a1酸性糖蛋白(AAG).hs-CRP>10mg/L的20例为观察组,hs-CRP<10mg/L的20例为对照组;血液透析前采血,以RIA法测血清IL-6水平.结果观察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L-6水平与CRP、CER、AA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72、0.59、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急性时相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这类患者急性时相反应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趋化因子-9(CXCL-9)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于该院诊治的106例UC患者作为UC组,检测其血清IL-8、MCP-1、CXCL-9及HGF的表达水平,并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组间各指标的表达差异及各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UC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8、MCP-1、CXCL-9及HGF水平预测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组患者血清IL-8、MCP-1、CXCL-9及HGF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C组患者血清IL-8、MCP-1、CXCL-9及HGF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范围及疾病活动性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清IL-8、MCP-1、CXCL-9及HGF水平是UC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IL-8、MCP-1、CXCL-9、HGF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6、0.726、0.674、0.802及0.891,四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68%,联合检测对预测UC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结论 UC患者血清IL-8、MCP-1、CXCL-9及HGF水平升高,并且与U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有可能成为反映UC患者病情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该实验旨在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分布水平,为进一步对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ELISA法测定膀胱癌术前患者血清HGF水平,同时选取正常对照同步测定.结果 高、中、低分化组和对照组血清HGF水平分别为(4.32士0.58)×10-6,(5.67士0.63)×10-6,(6.81士0.42)×10-6,(1.96士0.23)×10-6mol/L.结论 该实验表明,血清HGF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分化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γ、IL-6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MHD治疗的168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作为MHD组(n=168)。另选取4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45)。根据右跟骨骨密度T值将MHD组患者分为正常骨密度组(n=33),骨密度降低组(n=90)和骨质疏松组(n=45)。比较MHD组与对照组血清IL-32γ、IL-6水平及T值,不同骨密度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骨密度降低的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研究血清IL-32γ、IL-6水平与T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HD组血清IL-32γ水平、T值低于对照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骨密度组年龄、MHD治疗时间、甲状旁腺激素、血清IL-32γ、血清IL-6水平、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T值降低年龄、MHD治疗时间、甲状旁腺激素、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IL-32γ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MHD治疗时间、血清IL-32γ水平、血清IL-6水平是影响MHD患者骨密度降低的相关因素(OR=1.781,6.514,2.440,P0.05);血清IL-32γ水平与T值正相关(r=0.653,P0.05);血清IL-6水平与T值负相关(r=-0.379,P0.05)。结论 MHD患者骨密度降低,血清IL-32γ、IL-6水平是MHD患者骨密度降低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观察血液透析前后IL-6、TNF-α的变化.方法检测22例健康人、22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以及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IL-6、TNF-α的水平,采用心脏超声测定22例健康人和22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和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以及两者的比值(E/A).结果①22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以及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透析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后血清IL-6、TNF-α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22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中有11例(50.0%)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有8例(36.7%) 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有4例 (18.2%) 同时合并有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不全 (P < 0.05);③尿毒症患者未透析组血清IL-6、TNF-α水平与E/A值、EF%呈负相关(P<0.05),IL-6与TNF-α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6与TNF-α可能参与了尿毒症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两者协同作用可加速心功能的恶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主要是由尿毒症本身免疫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所致而不是由透析膜影响体内的炎症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与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经医院伦理学批准,选择医院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诊治的MHD患者80例。检测血清IL-6、IL-1β和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水平,统计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预后情况。比较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及非感染患者的血清IL-6、IL-1β和IgA、IgM、IgG水平,分析不同预后患者血清IL-6、IL-1β和IgA、IgM、IgG水平,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IL-6(58.26±3.06)ng/L、IL-1β(44.26±2.05)ng/L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IgA(0.89±0.12)g/L、IgM(1.13±0.14)...  相似文献   

11.
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炎症和营养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的影响,探讨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将武汉大学医学院同仁医院肾内科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次口服羟苯磺酸钙0.5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健康对照组无治疗。时间为12周。分别在实验开始、4周、12周检测患者血清hs-CRP、IL-6、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结果和实验开始时相比,实验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s-CRP、IL-6均明显降低,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转铁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且除了对照组前白蛋白以外其他指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明显(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实验前各项指标分别与治疗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hs-CRP、IL-6浓度,显著升高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改善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作用越明显,临床疗效与阿托伐他汀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马兜铃酸肾病导致的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特点.方法 分析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选取同期在解放军总医院肾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的透析患者20例作为配对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患者同等肌酐水平下规律透析前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肾炎组.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水平、CRP水平、营养指标、透析充分性、PTH值等差异均无显著性,马兜铃酸肾病组转铁蛋白饱和度较慢性肾炎组低,说明存在铁缺乏.马兜铃酸肾病中服用冠心苏合丸组较服用龙胆泻肝丸组比较年龄偏大,性别倾向不同.结论 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患者规律透析前贫血程度较重,规律透析后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营养状态、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PTH值等与其他慢性肾炎引起的肾衰竭透析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但存在铁缺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院诊治的MHD患者105例,根据使用透析膜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采用B-16H型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透析,B组采用F15型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透析,C组采用CA-HP-150型血液透析器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抑郁评分测定,比较三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磷(P)、钙(Ca)及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三组治疗前SAS、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A、B组(P<0.05);C组治疗后CRP、IL-6、AGEs及PTH、P水平显著低于A、B组(P<0.05);C组治疗后Ca及ALb和Hb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 MHD患者采用CA-HP-150型血液透析器治疗效果理想,其能改善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探讨MHD患者饮食蛋白质、能量摄入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由专职营养师对106例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并采取SGA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同时对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SGA评价:营养状况正常69例,占65.09%;中度营养不良28例,占26.41%;重度营养不良9例,占8.49%。营养正常组与中度营养不良组相比较,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除上述差异外,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摄入、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透析2~3次/w,实验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1月后,再应用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1月,分别观察血液生化指标、血浆蛋白、肾功能以及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浆氨基酸谱显示绝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恢复到与健康人相仿的水平;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肾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电解质及钙、磷没有明显的变化;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转铁蛋白(Trf)等较前无明显变化,但β2微球蛋白(β2-MG)和超敏C反应蛋白(SCRP)则较应用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和P〈0.05)。结论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能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氨基酸丢失,部分改善其体内的氨基酸代谢紊乱,同时有可能减轻体内的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治疗策略,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调查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67例,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结果 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患病率为61%,抑郁患者中独身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抑郁患者,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明显偏低,进一步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文化程度,及透析充分性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患病率高,与婚姻状况,肾性贫血,慢性炎症及营养状态有关,其中婚姻状况,血红蛋白的水平可能是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维持性透析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方法 对10年中本中心所有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并就死亡组和同期维持期透析的存活组进行临床、实验室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本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总死亡率8.8%(167/1 894)。随着透析龄的延长,死亡比例逐渐增高(r=0.367,P<0.05)。从死亡患者的年龄构成上看,60岁以上者居多,占42.5%(71/167);从原发疾病死亡构成上看,糖尿病肾病居多,占31.7%(53/167),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次之,占25.1%(42/167),再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6%(21/167)。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并发症40.7%(68/167),感染36.5%(61/167)和卒中11.9%(20/167)。死亡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透析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Kt/V值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血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每周透析不足8小时者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前平均高收缩压、舒张压,低血清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 Kt/V水平、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高血磷水平、高PTH水平是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透析充分性低、营养不良、高血磷、高PTH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截留量血液透析(HCO-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CRP)、白介素6、白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清除作用。 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0例,对所有患者由普通血液透析改为高截留量血液透析,对其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0例患者分别行单次普通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及高截留量血液透析(HCO-HD组),均为4 h/次,对比3种透析方式对血清H-CRP、白介素6、白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蛋白的清除作用。此外,还比较了血清中尿素氮、肌酐、钙、磷透析前及透析后的变化。 结果(1)HCO-HD组对血清炎性因子的清除率最高,增加了对炎性因子的清除作用。HCO-HD与HDF两种透析方式相比对炎性因子及白蛋白的清除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HCO-HD组对炎性因子及白蛋白的清除率均明显高于HD组[白介素6:67(20~79)vs 17(-5~60),白介素12:15(11.5~22)vs -6(-19.5~19.5),H-CRP:30(22~52)vs 17(4~36),肿瘤坏死因子α:11(5~16.5)vs -16(-19~10.5),白蛋白:31(28~69)vs 1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F与HD两种透析方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透析后HCO-HD组的血清炎性因子、白蛋白及尿素氮、血肌酐、钙浓度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白介素6:(4.6±3.9)ng/L vs(9.0±3.3)ng/L,白介素12:(31.3±21.0)ng/L vs(38.8±22.0)ng/L,肿瘤坏死因子α:(59.9±46.0)ng/L vs(66.0±46.7)ng/L,H-CRP:(15.5±6.6)μg/L vs(20.9±8.0)μg/L;白蛋白(38.6±2.2)g/L vs(46.4±4.4)g/L;尿素氮(7.7±3.4)mmol/L vs(27.7±6.1)mmol/L;血肌酐(236.2±93.3)μmol/L vs(740.5±219.5)μmol/L;血钙(2.0±0.3)mmol/L vs(2.2±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的透析方式相比,HCO-HD可以显著增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清除,同时对小分子的尿毒症毒素也有清除作用,但使用HCO-HD时白蛋白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测定4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静脉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r=-0.251,P<0.05;r=-0.343,P<0.01);白蛋白与前白蛋白、肌酐水平、年龄呈现正相关(r=0.734,P<0.01;r=0.393,P<0.01;r=0.410,P<0.01),与透析龄呈现负相关(r=-0.349,P<0.05),与IL-6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反应蛋白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而微炎症反应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水平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单位室模型尿素指数值(spKt/V)将84例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终末期患者分为血液透析充分组(sp-Kt/V≥1.3)33例以及血液透析不充分组(spKt/V<1.3)51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液透析组 GST、肌酐、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甲状旁腺素(PTH)、白细胞介素-2、6、8(IL-2、6、8)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血液透析不充分组 GST、IL-2、6、8、TNF-a 水平显著高于血液透析充分组(P <0.05)。经 Pearson’s 相关分析可知,GST与 spKt/V、IL-2、IL-6、IL-8、TNF-α 呈正相关(均 P <0.05),而与肌酐、hs-CRP、TSAT、PTH 无相关性(P >0.05)。对51例血液透析不充分患者调整透析方案后有23例患者 spKt/V≥1.3,经调整后患者 GST 水平显著低于调整前,但仍高于充分透析组。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GST 水平与 spKt/V 及相关炎症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测定GST 可有效反映血液透析充分性,对临床调整血液透析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