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医临床研究》2020,(16)
目的:分析乌头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以4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调查,患者均在2015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入院,采用数字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常规组给予西医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头薏苡仁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83%(23/24),比常规组更高(P 0.05,χ~2=6.700 9);中医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指数为(4.37±0.28)分,关节肿胀指数为(4.02±0.18)分,关节疼痛指数为(4.41±0.46)分,晨僵时间为(72.36±7.26)min,各项数据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2.255 4/13.907 1/9.020 3/8.499 0);中医组及常规组治疗一个月后血沉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8.125/4.153/34.356/26.593),中医组治疗一个月后血沉水平为(11.20±1.26)mm/h,C反应蛋白水平为(21.12±2.60)mg/L,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3.727/6.309)。结论:乌头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关节疼痛、晨僵等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对照组为7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克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满足条件的该病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克痹汤,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及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44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31%(95%CI=86.4%~98.2%);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6.92%(95%CI=66.7%~87.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3.6530,P<0.0005).结论:克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与地塞米松,其收益为OR=0.28(但95%CI跨过1),NNT=6(95%CI=3.7~26.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乌头微乳剂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次,1次/d;和白芍总苷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按照痛处面积大小,适量外用,3次/d。观察组采用复方乌头微乳剂,根据痛处面积大小,适量外用,3次/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和关节压痛评分,肿胀、关节僵硬、关节活动不利等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疾病活动程度(DAS28)评分,简化的疾病活动性指数(SDAI),健康评价问卷评分(HAQ);检测血沉(ESR),CRP,类风湿因子(RF),TNF-α,IL-1和IL-6水平;进行皮肤刺激和毒副反应观察。结果:观察组ACR20,ACR50分别为91.67%,56.6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8.33%,36.67%(P0.05,P0.01),两组患者ACR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僵硬和活动不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DAS28,SDAI,HAQ评分及ESR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RF,IL-1,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两组患者皮肤刺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未发现有关川乌和马钱子的过敏反应和毒副反应。结论:采用复方乌头微乳剂治疗活动期RA患者,能明显控制临床症状和疾病的发展,减轻急性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疗效,且安全,但临床使用仍需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痹痛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痹痛灵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甲氨喋呤10 mg,每周1次;双氯芬酸钠75 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痹痛灵煎剂,3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痹痛灵煎剂安全有效,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方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薏苡仁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予针灸联合口服薏苡仁汤并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薏苡仁汤并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1%,对照组6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CRP、ESR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CRP、ES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薏苡仁汤能够缓解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萆薢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及其对血沉(ESR),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114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0.6 g/次,2次/d;观察组口服萆薢汤加减,1剂/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S28),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健康评估问卷(HAQ)和中医辨证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评分量表(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SR,UA,CRP和SOD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脱落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P0.05);观察组DAS28,ODI,HAQ和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血清指标ESR,UA,CRP和SOD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损伤、口腔溃疡、皮炎、单纯疱疹、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比较,观察组(7.8%)低于对照组(20.4%)(P0.05)。结论:在甲氨蝶呤片治疗基础上,口服萆薢汤加减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症状,ESR,UA,CRP和SOD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药复方数据库,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统计得到药对2508对.结论 采用x2检验对有统计学差异的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特色:祛风湿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补虚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祛风湿药中的祛风寒湿药与补虚药配伍;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的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温里药与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附三藤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麻附三藤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3.3%,研究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附三藤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5例。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通痹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2组临床疗效、安全性、疼痛模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类风湿关节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得分观察组于治疗结束时小于2.6分,2组分差每个月治疗后分差均大于0.6分。DAS28得分及分差治疗1、2、3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出现1例轻度不良反应,但未影响治疗。VAS评分治疗后1、2、3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痛贴膏辅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方法:将 104 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2 例。对照组服用美洛昔康片,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观察组服用美洛昔康片,外用消痛贴膏。2 组均给予心理护理、生活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用药护理等护理措施。疗程均为 2 周。治疗前后评定主观疼痛、关节压痛、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及关节僵硬评分,评价 28 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指数 (DAS28) 和健康评价问卷 (HAQ)评分,观察治疗期间皮肤刺激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 20%缓解标准 (ACR20) 及 ACR50 的患者比例。结 果:经 2 周的治疗,观察组达到 ACR20 的比例为 57.69%,高于对照组的 3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达到ACR50 的比例为 38.46%,高于对照组的 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主观疼痛、关节压痛、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和关节僵硬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1),观察组以上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1)。2 组 HAQ 评分及DAS28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 HAQ 评分及 DAS28 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皮肤刺激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服用美洛昔康片的基础上加用消痛贴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体 征,控制疾病活动情况,改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低浓度样本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CMIA、TRFIA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32例肝病门诊和脾胃病科病人血清HBsAg,并对其中HBsAg 低浓度标本25 例用三种方法测定.结果:①232 例标本中HBsAg 阳性:CMIA法106例,TRFIA 法105 例,ELISA 法93例,CMIA与 ELISA,TRFIA与 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IA 与TRF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分别为94.39%、94.83%和99.14%.②低浓度标本用三法测定HBsAg,CMIA25例阳性、TRFIA 24 例,ELISA 18例,ELISA与CMIA、TRF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A、TRFIA 阳性检出率要高于ELISA.结论:CMIA与TRFIA定量检测HBsAg其灵敏性、准确性都基本相当,但TRFIA操作繁琐,反应时间长,HBsAg低浓度标本采用CMIA 定量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和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RA患者共12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0例;两组均依据《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给予非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片(10 mg/次,1次/周),来氟米特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蠲痹汤加减内服(1剂/d,早晚煎煮口服)和外洗(药渣熏洗病变部位2次/d,30 min/次)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两组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和TIMP-1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患者中医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RF,CRP,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用药基础上,蠲痹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ESR,RF,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下调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水平而上调TIMP-1水平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温痹饮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温痹饮联合甲氨蝶呤片以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DAS评分及证候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分别检测CRP、ESR含量。结果:经治疗后,患者D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ES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痹饮可有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5.
风湿康复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风湿康复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门诊2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治疗组用风湿康复胶囊,对照组用正清风痛宁。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康复胶囊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追风透骨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夹瘀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该药物治疗RA的作用做出客观评价。方法纳入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追风透骨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对照组(甲氨蝶呤)各30例,连续服药两疗程(56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症状、炎症相关指标、总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晨僵、肿胀、疼痛评分(VAS)等关节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RF、ESR、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安全性观察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追风透骨胶囊能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兼血瘀证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药熨贴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5例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以药熨贴外贴患处,对照组以坎离砂外贴患处,用药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药熨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 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 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下降程度、晨僵时间缩短程度、疼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SR、CRP、RF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应用药熨贴治疗寒湿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观察及评价薏苡仁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寒湿闭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寒湿闭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病人采用中药薏苡仁汤辨证加减,结合针灸,辨证选穴、操作.结果:薏苡仁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寒湿闭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临床治愈率为26.7%,总有效率为84.4%,治疗后主要症状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薏苡仁汤加减结合针灸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寒湿闭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