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筛选从知母中分离的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心脏取血,离心分离获得富血小板血浆,分别加入呋甾烷型或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化合物孵育3min后,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甾体皂苷化合物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分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 8个呋甾烷型甾体皂苷均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4个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其中知母皂苷AⅢ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知母皂苷AⅠ、知母皂苷AⅢ异构体和知母皂苷Ⅲ,而萨尔萨皂苷元没有活性;在苷元结构C-3位连接不同类型糖基的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同,其中C-3位糖基为葡萄糖(D-Glc)时能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连接其他糖基如半乳糖(D-Gal)、阿拉伯糖(D-Ara)、核糖(D-Rib)、鼠李糖(L-Rha)或甘露糖(D-Man)时,抑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结论 知母皂苷AⅢ是知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第3、15、22位上的基团类型可影响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从中药重楼中分离的重楼皂苷H(PARG)对血小板聚集的直接诱导效应,并对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机制进行探索.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心脏取血,离心分离获得富血小板血浆,样品中加入不同浓度重楼皂苷H,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血小板膜糖蛋白 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ADP抑制剂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Apyrase)、PKC抑制剂Ro31-8820和TXA2受体阻断剂SQ29548孵育血小板3min,加入重楼皂苷H诱导血小板聚集,观察各抑制剂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PARG能直接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呈现剂量效应,高浓度PARG(30μmol/L)可诱导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1mmol/L RGDS和0.5μmol/L SQ29548几乎完全抑制PAR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Apyrase(0.05~1U/ml)和Ro31-8220(20~50μmol/L)均呈剂量依赖效应抑制PAR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 PARG诱导血小板聚集依赖于血小板激活后ADP的释放和TXA2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甾体皂苷化合物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甾体皂苷化合物(化合物9714)对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测定化合物9714对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比浊法,测定其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大鼠急性血淤模型,测定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化合物971410,20,40mg/kg组均能明显减轻血栓的干重及湿重;可抑制ADP、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降低急性血淤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以及增强红细胞变形性。结论:化合物9714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来发挥其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断血流中断血流皂苷A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测定断血流中主要成分断血流皂苷A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SCOVERY C18(4.6mmx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3:27),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50nm。结果断血流皂苷A在15.0—39.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RSD为1.3%(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抵克利得(Ticlid,噻氯匹定)对高原肺心病(HCP)肺动脉高压(PAHP)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HCP患者随机分为抵克利得治疗组(抵克利得250mg,2/日,n=30)和对照治疗组(常规治疗,n=30),全程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运用多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对60例HCP患者进行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免疫荧光测定和心功能检查;结果:(1)抵克利得治疗后血小板膜结合GF和GPⅢa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2)抵克利得组肺动脉压和肺动脉阻力,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治疗组;(3)抵克利得组呼吸功能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抵克利得组有明显血小板膜保护作用,对降低HCP肺动脉高压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抵克利得 (Ticlid,噻氯匹定 )对高原肺心病 (HCP)肺动脉高压(PAHP)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 :将HCP患者随机分为抵克利得治疗组 (抵克利得2 5 0mg ,2 /日 ,n =3 0 )和对照治疗组 (常规治疗 ,n =3 0 ) ,全程治疗 4周 ,治疗前后均运用多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对 60例HCP患者进行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 (FG)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Ⅲa免疫荧光测定和心功能检查 ;结果 :①抵克利得治疗后血小板膜结合GF和GPⅢa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 ;②抵克利得组肺动脉压和肺动脉阻力 ,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 ,且明显优于对照治疗组 ;③抵克利得组呼吸功能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结论 :抵克利得组有明显血小板膜保护作用 ,对降低HCP肺动脉高压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活化的血小板糖蛋白(GP)Ⅱ_b/Ⅲ_a复合物作为受体能识别并结合纤维蛋白原(Fg)等粘附蛋白所共有的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肽序,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人工合成的RGD肽段能抑制Fg与GP Ⅱb/Ⅲa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为寻找活性更高,半衰期更长的RGD肽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笔者合成了Ac-Arg-GLy-Asp-NHCH_2CH_2PR(AC-RGDPe),进行了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方中两种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和丹参酮ⅡA不同剂量配伍组合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原代培养心肌细胞,采用缺氧-复氧模型造成细胞损伤,通过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渗漏评价保护作用;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价细胞内抗氧化状态。结果人参皂苷Rg1(120μmol/L)和丹参酮ⅡA(4μmol/L)单体,人参皂苷Rg1与丹参酮ⅡA两种单体配伍均可以明显增加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活性,组合效果优于单体单独用药。以人参皂苷Rg160μmol/L+丹参酮ⅡA2μmol/L组合效果最佳。单体组合还可以减轻缺氧-复氧诱导心肌损伤的LDH渗漏,升高SOD活性。结论人参皂苷Rg1与丹参酮ⅡA两种单体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抗氧化损伤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升高SOD酶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重楼甾体总皂苷(TSSP)体外直接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索.方法: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形态学改变.结果:体内外血小板聚集模型研究表明,TSSP体内给药能够增强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体外能够直接诱导血小板聚集,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电镜观察TSSP能够直接激活血小板引起变形释放等反应.肾上腺素能够增强TSS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该增强作用能被酚妥拉明所拮抗.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过钒酸钠能够增强TSSP诱导血小板聚集.结论:本研究表明,TSSP中含有参与止血作用的药理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蛋白结构改变在高原肺心病肺动脉高压中致病作用及机理.方法 运用多克隆抗体,流式细胞计等技术对58例高原肺心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免疫荧光测定,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患者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膜糖蛋白、肺动脉压力和肺动脉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合纤维蛋白原和糖蛋白Ⅲa愈高,肺动脉压升高愈明显.结论 血小板膜蛋白结构改变是高原肺心病肺动脉压增高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CFPS)体外合成芋螺毒素Mu-conotoxin PⅢA(μ-PⅢA).方法 通过PCR扩增芋螺毒素μ-PⅢA肽前体3种肽段(信号肽、前体肽与成熟肽)不同组合的DNA片段,将其分别克隆到pIVEX-2.4d载体中,经NdeⅠ和Xho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克隆.在大肠杆菌CF...  相似文献   

12.
人参皂苷Rg1免疫佐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分别将人参皂苷Rg1以及氢氧化铝胶(Alum)作为佐剂和卵清白蛋白(OVA)抗原混合免疫BALB/c小鼠,二次免疫后2周采血和取脾脏,分离血清,观察免疫前后血清OVA诱导特异性抗体及亚类含量变化,以及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的体外细胞增殖反应。结果:Rg1和抗原混合物免疫小鼠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Rg1组小鼠血清抗体IgG,IgG1和IgG2a水平显著高于抗原对照组(P〈0.05);人参皂苷Rg1免疫小鼠受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和OVA刺激产生的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显著高于OVA组(P〈0.05),Rg1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受OVA刺激后培养上清检测细胞因子IL-5和IFN-γ浓度显著高于OVA组。结论:Rg1是一种能同时激活Th1和Th2型免疫反应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宁泌泰联合巴洛沙星对ⅢA型前列腺炎(ⅢA—CP)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率(f-PSAR)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本院诊治的ⅢA-CP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宁泌泰联合巴洛沙星治疗4周,然后单用宁泌泰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进行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检测和前列腺液常规(EPS—Rt)检查,并计算f-PSAR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另设4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的tPS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PSA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第4周、第8周治疗组患者血清tPSA和f-PSAR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f均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EPS—LPS)、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EPS-WBC)和NIH—CPSI症状评分亦有明显差异(均P〈0.01)。结论宁泌泰联合巴洛沙星可显著降低ⅢA—CP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和减轻症状;检测血清PSA的变化可以作为评判ⅢA—CP患者疗效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楼皂苷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0、10、20、30、40、50μmol/L重楼皂苷处理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重楼皂苷组(30μmol/L重楼皂苷处理12 h)、抑制剂组(2μmol/L Ferrostatin-1处理12 h)与重楼皂苷+抑制剂组(2μmol/L Ferrostatin-1处理12 h后,30μmol/L重楼皂苷处理1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转铁蛋白受体1(TFR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p53、p53/溶质运载蛋白7家族成员11(SLC7A11)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存活率随重楼皂苷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组细胞存活率以及CPX4、SLC7A1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率以及TF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志皂苷对阿尔兹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认知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6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18只,随机均分为远志皂苷治疗组(连续8周每天腹腔注射8 mg/kg远志皂苷)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8周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同时选取同月龄野生型小鼠9只作为野生型对照组(连续8周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脑内海马区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硫黄素染色检测海马区老年斑水平,ELISA检测海马区β-淀粉样多肽(Aβ42)含量,Western blotting分析海马区PSD-95表达水平以及tau蛋白Ser231、Ser214、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自第2天起较野生型对照组小鼠明显延长(P<0.05);远志皂苷治疗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自第3天起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远志皂苷治疗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在前4天无明显改变(P>0.05),在第5天时逃避潜伏...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大多数肾病的转归.尤其近年来,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一直是临床医生干扰肾病的措施.前列地尔能直接扩张肾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肾血流速度及肾脏微循环,使肾组织灌注增加.丹参酮ⅡA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降低血液黏滞性、抑制间质纤维化、延缓血液凝固和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我院于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用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抗血栓形成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和因胆道梗阻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BD)或因胆囊炎行胆囊切除后严重出血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该回顾性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络石藤三萜总皂苷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通过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的实验、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实验和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量作用的实验,分别观察小鼠自主活动、入睡潜伏期及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结果络石藤三萜总皂苷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结论络石藤三萜总皂苷对小鼠有一定程度的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小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爆震伤组及爆震伤+丹参酮ⅡA组,每组各10只。爆震伤后48 h收集小鼠肺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爆震伤+丹参酮ⅡA组肺重/体质量及湿重/干重比值显著低于爆震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爆震伤+丹参酮ⅡA组伊文思蓝渗漏量明显少于爆震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爆震伤组相比,爆震伤+丹参酮ⅡA组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44及CD163阳性炎症细胞数量、肺组织p-PI3K及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IL-10、肺组织p-FoxO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肺爆震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活性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