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相珲 《当代医学》2021,27(2):100-102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在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产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确诊并分娩的GDM产妇1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分娩应用Friedman产程标准的9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分娩应用新产程标准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妇产程进展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不同产程阶段的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人工破膜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期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GDM产妇产程中应用新产程标准,能减少产程人为干预,促进自然分娩的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妊娠风险,减少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适用于GDM产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对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自愿于该院分娩的初产妇188例临床资料,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旧产程管理标准的47例初产妇临床资料组成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新产程标准管理的141例初产妇临床资料组成观察组,同时依据第二产程时限将观察组分为A1组(47例,2 h≤第二产程时长2.5 h)、A2组(47例,2.5 h≤第二产程时长3 h)、A3组(47例,第二产程时长≥3 h)。观察各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住院率等。结果对照组与A1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窘迫、新生儿住院率及A2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住院率及A3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相比,A2组剖宫产率(17.02%)、产钳助产率(27.66%)、会阴侧切率(59.57%)、产褥感染发生率(17.02%)及A3组剖宫产率(21.28%)、产钳助产率(38.30%)、会阴侧切率(63.83%)、产褥感染(17.02%)、产后出血(29.79%)、胎儿窘迫(23.40%)、新生儿住院率(23.40%)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2.5 h并未增加母婴危险性,但可减少产时干预,提升阴道顺产率,但针对产程时限≥2.5 h,尤其针对产程时限≥3 h时,将对妊娠结局、母婴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谌雯丽  秦丰江 《安徽医学》2018,39(11):1331-1334
目的 分析新产程标准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分娩的产妇800例临床资料,根据使用的产程标准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取执行新产程标准的产妇400例,对照组选取执行旧产程标准的产妇列4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产时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妇并发症情况(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会阴裂伤、产褥病率),剖宫产原因,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情况(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时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褥病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率、会阴裂伤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旧产程标准相比,新产程标准可放宽产程时限,显著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妊娠28周后实施产前、分娩综合护理对产妇产时认知行为、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产时认知行为、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理认知、心理认知及分娩知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潜伏期、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褥期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孕晚期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产妇产时认知行为,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长对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接受妇产科试产的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26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第二产程时长将其分为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长<2 h)113例和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2 h)156例,其中观察组根据第二产程时长又分为甲组(2~<2.5 h)72例、乙组(2.5~<3 h)44例和丙组(3~h)40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和产妇不良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钳助产率和中转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妇不良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丙组会阴侧切率、产钳助产率和产后发热、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甲组(P<0.05),中转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丙组新生儿窒息、巨大儿、肩难产率和新生儿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甲组(P<0.05);乙组肩难产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480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42)按照新产程标准分娩,对照组(n=238)按照Friedman产程标准管理产程分娩.观察两组孕妇自然分娩产程的时限(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分娩方式(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会阴撕裂)、新生儿窒息,评价新产程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2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阴道分娩过程中的人工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除第二产程外,其余各产程时限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仅在潜伏期和第一产程的时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期并发症主要为产后出血、切口感染和会阴撕裂,观察组的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1%,低于对照组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观察组发生率为7.8%,高于对照组的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可降低剖宫产率及分娩期并发症,且未增加产程中人工干预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7.
杨仪心  许凌珺  张翠润 《当代医学》2021,27(11):153-154
目的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2 h对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300例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为第二产程时间<2 h的初产妇,观察组为第二产程时间≥2 h的初产妇,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初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会阴侧切、产钳助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产程标准下第二产程时间≥2 h对单胎足月头先露产妇及新生儿结局均会造成一定影响,临床还需结合初产妇的具体情况审慎观察整个分娩过程,以达到最好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旧第二产程时间对妊娠结局及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5年月10月31日在该院分娩的产妇153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其第二产程时间,根据新、旧产程标准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102例,观察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围产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软产道损伤、阴道助产及中转剖宫产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胎心异常、新生儿室监护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同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围产儿死亡。结论新的第二产程时间定义合理,可保障母婴安全,提高阴道分娩率,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新产程标准及处理专家共识(2014)》管理模式下,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2 h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第二产程时长超过2 h、病例资料完整的105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分娩、第二产程时长小于2 h的初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时的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长为(144.97±12.19) min,第二产程缩宫素使用率为14.28%,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9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会阴侧切率为42.8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第一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长、阴道助产率、宫颈裂伤率、产褥病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管理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超过2 h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较低,可降低会阴侧切率,不增加胎儿窘迫等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第二产程缩宫素使用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7,(14):82-85
目的:探讨新旧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原因分析及结局。方法:选择本院新产程标准实施后2015年1-12月的有阴道试产指征且自愿要求阴道试产的产妇2106例(新标准组),并与旧产程标准下2013年1-12月有阴道试产指征且自愿要求阴道试产的产妇2043例(旧标准组)作比较,比较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产钳助产及人工破膜发生率,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新旧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观察比较两组的分娩并发症及结局,即比较产妇产后出血率、胎儿宫内窘迫率以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结果:新标准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为15.10%(318/2106)与旧标准组的18.31%(374/2043)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标准组缩宫素使用率7.22%(152/2106)低于旧标准组的15.66%(320/2043),且新标准组人工破膜率3.61%(76/2106)低于旧标准组9.45%(193/2043)(P<0.05);但两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新旧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原因,产程标准是中转剖宫的独立保护因素[β=-1.36,OR=0.213,95%CI(0.128,0.447),P<0.05],两组的社会因素[β=0.614,OR=1.822,95%CI(0.613,4.643),P<0.05],胎儿窘迫[β=0.452,OR=1.608,95%CI(1.072,2.311),P<0.05],头先露异常[β=0.337,OR=1.341,95%CI(1.083,1.742),P<0.05],产程异常[β=0.329,OR=1.294,95%CI(0.724,2.541),P<0.05]均为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胎儿宫内窘迫率以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实施能有效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减少缩宫素使用率及人工破膜率,对母婴分娩结局无影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及头先露异常均与产程中转剖宫产有关,应严密观察产程,对异常产程情况及早识别,实施新产程标准可为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惠州市新产程标准下活跃期不同时限对产妇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1月间在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围产保健并阴道分娩且宫缩正常的孕妇200人,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孕妇进行心理应激状况评估。结果长时限组和短时限组相比,产妇焦虑和抑郁症状加重;长时限组和短时限组相比较,产妇心理弹性包括坚韧、力量和乐观属性均降低。结论惠州市新产程标准下活跃期较长的孕妇心理应激问题突出,应加强对活跃期较长的孕妇心理应激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分娩结局与引产时限的关系,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最佳引产时机.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足月妊娠(≥37周,<42周)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对象,共384例,按宫颈Bishop评分及引产开始时间分为3组:A组宫颈Bishop评分≥6分,破膜12 h未临产予缩宫素引产者,共162例;B组宫颈Bishop评分<6分,破膜12 h未临产予缩宫素引产者,共98例;C组宫颈Bishop评分<6分,破膜24 h未临产予缩宫素引产者,共126例.对3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发生母儿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阴道分娩率为85.8%,B组阴道分娩率为34.7%,C组阴道分娩率为56.7%,阴道分娩率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的阴道分娩率又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儿并发症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具备阴道分娩条件者,可根据宫颈成熟度适时引产,即宫颈成熟,可在破膜12 h引产;宫颈不成熟,可期待至破膜24 h后再引产.  相似文献   

13.
董莉 《中国病案》2014,(1):22-23
目的加强病历书写时限质控,提高病案质量。方法利用电子病历质控系统,对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人院记录和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时限进行检查。结果经过三个月连续检查、反馈、培训、落实扣罚措施,病历书写及时率持续提高。7-9月份首次病程记录的按时完成率分别为95.4%、98%、98.6%;7月-9月份入院记录按时完成率分别为95.7%、96.4%、96.7%。结论应用电子病历质控系统监控病历完成时间,有效地促进了病案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病历书写时限质控,提高病案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对2012年1-12月份10595份运行病历的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医嘱、手术记录的书写时限进行监控。结果经过一年多以来持续不断地周周检查、通报、整改、反馈,并落实奖惩措施,使病历书写及时率从56.25%提高到93.2%,明显改善。结论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有效地监控病历完成时间,从而加强病历质量的环节管理,提高病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按时完成病历纪录的管理,提高病案质量。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对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所有病房科室的入院记录和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时限进行监控。并实施改进措施,如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加强科室管理,进行培训并与奖惩挂钩等。结果 1季度首次病程记录的按时完成率85.19%,入院记录按时完成率89.51%,首次病程记录超时在48小时之内占70.19%,入院记录超时在48小时之内占53.39%。实施改进措施后,3月份首次病程记录按时完成率97.25%,入院记录按时完成率96.56%,1月份与3月份比较,P值<0.01,明显改善。结论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有效的监控病案完成时间,从而加强对病案的管理,改善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分娩会阴标准评分表的设计及在无保护会阴接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无并发症初产妇5600例为观察组,助产士应用会阴标准评分表进行会阴评分,其中>9分可以不做会阴切开。选取2013年1—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无并发症初产妇5100例为对照组,助产士依靠个人经验估计不做会阴切开,两者均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有2850例未行会阴侧切(50.9%);会阴完整、Ⅰ、Ⅱ分别为810(28.4%)、1770(62%)、270(9.6%),对照组1800例未行会阴侧切(35.3%),会阴完整、Ⅰ、Ⅱ裂伤分别为498(27.7%)、965(53.6%)、337(18.7%),两组均无Ⅲ会阴裂伤。两组比较,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会阴Ⅱ裂伤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标准评分后得分越高,会阴裂伤率越少,裂伤程度越轻。结论采用会阴标准评分体系指导无保护会阴接生,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初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设计、观察类似单纯脑缺血模型。作者可逆性夹闭了猫双侧颈总动脉和双侧椎动脉,观察了其病理生理变化,分析了其安全可逆时限和自下而上时限等缺血特点,结果认为猫的双侧颈总动脉并双侧椎动脉可逆性夹闭,可作为研究单纯弥漫性全脑缺血和脑功能衰竭的较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PM)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观察30例特发性PAl和40例健康成人的Pmax及Pd,研究Pmax和Pd对特发性PAl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特发性PM患者的Pmax及Pd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max〉110ms、Pd〉40ms及两者相结合时预测特发性PM的敏感性分别为86%、84.2%和72.2%,特异性分别为78.3%、85.0%和8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6%、85.3%和89.4%。结论 Pmax和Pd在特发性附病人中明显增加,可作为预测特发性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分娩疼痛是造成剖宫产率升高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种疼痛通过干预是可以控制的,分娩镇痛是现行最有效的方法,可维护母婴安全、缓解分娩疼痛、促进自然分娩。现行分娩镇痛方式多种多样,非药物性镇痛的不良反应少但镇痛效果有待证实,药物性镇痛具有一定镇痛效果但存在一定不良反应,现有研究建议非药物与药物分娩镇痛联合使用。药物分娩镇痛中,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时间灵活,但技术要求高、成本大,对母婴结局影响尚存争议。目前,国内分娩镇痛率远低于其他国家,需加强宣传、推广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