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甘肃省平凉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3年平凉市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分析流行因素。结果 2010—2013年平凉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 646例,年均发病率44.98/10万;重症22例,死亡10例,死亡率0.11/10万;崆峒区发病最多,崇信县发病最少;0~3岁儿童发病最多,20岁以上发病最少;7月份发病例数最多,2月份最少;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成年人发病最少;地区(χ2=740.07)、年龄(χ2=238.96)、职业(χ2=150.91)、月分布(χ2=5.88)、年分布(χ2=18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ox A16为主要流行型。结论甘肃省平凉市手足口病发病率与气象因素、免疫学因素和病原学因素密切相关,加强防控是预防手足口病高发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3年甘肃省平凉市重点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数据来源于2013年平凉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重点分析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2013年平凉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5 951例,发病率265.95/10万,死亡11例,死亡率0.49/10万,病死率0.18%;发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结核病、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乙型肝炎,合计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3.30%;2013年平凉市发病率低于甘肃省同期水平29.03%,亦低于全国的44.46%。结论甘肃省平凉市传染病发病总体呈常态水平,乙型肝炎、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呈下降趋势,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数创历史新高;建议各级政府在提高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认识高度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客观的评价甘肃省平凉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制定符合平凉市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回顾与现况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对1971~2011年平凉市布鲁氏菌病流行与防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调研。结果平凉市布鲁氏菌病经过20多年的防治,人间布鲁氏菌病由1971年的3.8‰下降到1985年的0.016‰,下降99%,至1993年没有检出现患和血清阳性者,经省级考核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2004年按上级要求,各县(区)在重点地区和人群中设立固定或流动监测点,无临床和血清学检测阳性者。但2008年开始逐年均检出临床患者和血清学阳性者,2008~2011年监测点调查重点人群14966人,发现患者14例,年均发病率9.4/万,血清学检测1456人,阳性41人,年均阳性检出率2.8%。结论平凉市人、畜间布鲁氏菌病传染源未得到彻底净化,病区范围逐年扩大,感染率逐年上升,新发患者逐年增加;各级政府重视不够、经费欠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重点人群防治知识缺乏等是平凉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和回升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控制对策,使快速回升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城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人民健康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达到11.13%,与"八五"期间相比,全疆甲乙类传染病已下降到了不足200人/10万以下,自治区的孕产妇死亡率也已下降至80人/10万以下. 相似文献
6.
《地方病通报》2015,(5)
目的分析2010—2014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10—2014年平凉市崆峒区法定传染病资料。结果 5年崆峒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和丙类共报告24种6 955例,发病前七位的传染病(以下称重点传染病)分别是手足口病1 983例、平均年发病率0.39%,其次为乙型肝炎1 675例、平均年发病率0.33%,肺结核病1 045例、平均年发病率0.20%,流行性腮腺炎778例、平均年发病率0.15%,丙型肝炎283例、平均年发病率0.06%,梅毒280例、平均年发病率0.06%,痢疾270例、平均年发病率0.05%;各年份不同传染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68.73,P0.05);7种传染病各职业患者6 314例,散居儿童、学生、农民是发病的主要人群,乙型肝炎、肺结核病、丙型肝炎发病集中于农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生发病为主,不同职业、病种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0.000,P0.05);农村乙型肝炎发病1 328例、发病率3.90‰,城区手足口病发病866例、发病率5.07‰,农村和城区各类传染病的发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3,P0.05)。结论乙型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病等7种传染病是崆峒区重点防治的法定传染病,今后应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克山病病区居民心脏健康状况及病情消长趋势,探讨最佳的防治方法与管理模式。方法1979~1980年选历史重病区硒综合防治点泾川县罗汉洞村、灵台县万宝川农场和病情监测点泾川县向明村。2007~2009年按克山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在崆峒、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和庄浪6个县区的9个病情调查点,对上述点区3岁以上常住农村人口均进行临床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描记,按克山病诊断标准、临床心电图学予以诊断和分析。结果1979~1980年描记2977例,检出异常心电图861例,检出率28.92%。2007~2009年描记5632例,检出异常心电图780例,检出率13.85%,两次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77, P<0.005)。1979~1980年成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39.43%,2007~2009年检出率16.20%(χ2=399.96, P<0.005);1979~1980年儿童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1.6%,2007~2009年检出率4.90%(χ2=33.96, P<0.005)。异常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低电压、ST-T改变、频发室性早搏为主,病区居民和克山病人心电图具有传导失常多、心肌损伤多、异位心律和心律失常多见等特点。结论平凉市病区居民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明显下降,克山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主要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频发室性早搏,病情处于稳定消退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平凉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选定的监测点和采样场所定期随机采样,按样品原有储存温度要求在最短时间内送实验室,按《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检测分离致病菌。结果全年共采集405份样品,从15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3.70%;阪崎杆菌检出率最高为17.78%,七大类食品中婴幼儿食品污染最为严重、阳性率17.78%,街头食品中检出率最高为25.00%;中型餐馆、快餐店和集体食堂采集的食品中未检出;散装食品中检出率为1.97%,定型包装食品中检出率为16.00%。结论甘肃省平凉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象,婴幼儿食品中以阪崎肠杆菌污染为主,街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甘肃省平凉市城区和农村小学生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的差异,探索农村地区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平凉市部分城区和农村小学生,比较他们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对小学生进行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后7天、2个月、4个月再分别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对比知晓率。结果培训前碘缺乏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城区小学生为83.3%,农村学生为66.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培训后7天城区和农村小学生碘缺乏病知识总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其中城区学生为99.2%(χ2=7.53),农村学生为98.6%(χ2=11.0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7天(χ2=1.92)和培训后2个月(χ2=2.81)相比,城区和农村小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4个月与培训后7天比较,农村小学生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下降明显,其中"能否说出一种含碘比较丰富的食品名称"一项知晓率下降最明显,为78.9%(χ2=8.99,P〈0.05);城区和农村小学生碘缺乏病知识获取途径存在差异(χ2=11.33,P〈0.05)。结论应重视定期对城区和农村小学生进行碘缺乏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及其家长对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并促使其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甘肃省平凉市克山病病情现状及消长趋势,评估防控效果,为今后克山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09年,按<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克山病监测技术方案>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 17021-1997),对甘肃省平凉市9个监测点的常住居民进行临床检查并描记心电图,拍摄患者和疑似病例X线胸片;采集儿童、男性成人和妇女的发样及其食用玉米、小麦样品,分别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3年共调查病区居民5846人,检出克山病247例,检出率为4.23%(247/5846).其中潜在型克山病214例,检出率为3.66%(214/5846);慢型克山病33例,检出率为0.56%(33/5846);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检出.检出异常心电图764例,检出率为13.07%(764/5846).对207例患者和疑似病例进行X线胸部摄片检查,心脏增大者80例,检出率为38.6%(80/207).共采集发样262份,发硒为(0.279±0.098)mg/kg.采集玉米样品9份,含硒量为(0.0079±0.0029)mg/kg;小麦31份,含硒量为(0.0104±0.0078)mg/kg.结论 甘肃省平凉市克山病病情总体处于稳定消退趋势,但病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散在新发病例出现,提示病情监测、综合防治和现症病人的治疗管理仍是今后克山病防治的重点.Abstract: Objective To unveil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ends of Keshan disease in Pingliang city of Gansu provinc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rel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he central allowance local public health special funds en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programs grams mountain monitoring programme" and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Keshan disease" (GB 17021-1997), between 2007 and 2009, local residents from nine monitoring points in Pingliang city of Gansu province were clinically examined, and electrocardiography(ECG) tracings and Xray were taken of suspected cases. Corn, wheat samples and hair samples of children, adults and women were collected, and selenium content of these samples was determined by 2.3-2-amino-naphthalene fluorescence method. Results A total of 5846 residents were surveyed in 3 years, 247 cases of Keshan patients were detected,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4.23%(247/5846), of which potential cases of Keshan disease 214, the detection rate was 3.66% (214/5846); chronic Keshan disease 33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0.56% (33/5846); no acute type and subacute Keshan disease detected. A total of 764 abnormal ECG cases were detected, and abnormal detection rate was 13.07%(764/5846). Two hundred and seven cases of suspected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chest X-ray, 80 cardiac enlargement cases were detecte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38.6% (80/207). The 262 hair samples of children, adults and women were analyzed, hair selenium was (0.279 ± 0.098)mg/kg. Of the 9 corn and 31 wheat samples collected, corn selenium was (0.0079 ± 0.0029)mg/kg; wheat selenium was (0.0104 ± 0.0078)mg/kg. Conclusions Overall Keshan disease is in a stable and subsided trend in Pingliang city of Gansu province, but there are still a number of potential chronic types, sporadic new cases, suggesting that the disease monitoring,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are the focus.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甘肃省平凉市消除麻疹工作阶段性成效,探讨下一步防控措施。方法根据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资料,结合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3年平凉市麻疹消除情况。结果平凉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52例,年均发病率3.02/10万;每隔3-4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4-7月为高发季节,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整体上仍属小年龄组发病模式,0-4岁婴幼儿和7-8岁学龄儿童形成发病高峰,呈"双峰型"的年龄分布特征;2009年以来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几何滴度(GMT)维持在较高水平,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GMT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现象。结论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措施,变被动接种为主动接种,提高全民接种疫苗的自觉性;为小学一年级、高中或大学新生、育龄期妇女等特殊年龄组人群接种麻疹类疫苗,预防儿童和成人麻疹发病;督促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落实隔离治疗措施,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评估平凉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按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评估方案》和《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考核评估和结果判定。结果全市7县(区)4项综合指标平均得分90.5分,各县(区)得分均在85分以上;居民户碘盐检测2 028份,合格碘盐食用率98.9%,各县(区)均在90%以上;检查8-10岁学生2 800人,触诊检出甲状腺肿大者97人,肿大率3.46%,各县(区)甲肿率均〈5.0%;检测8-10岁儿童尿碘700份,中位数268.8μg/L,〈50μg/L 13份,占1.9%。结论按《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和《评估方案》要求,平凉市7县(区)全部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平凉市是克山病历史重病区之一,流行历史久,病情重,分布范围涉及7县(区),90个乡镇,病区受威胁人口150多万。为了掌握平凉市克山病流行特征及当前病情现状,作者回顾了近50年来平凉市克山病流行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总结防治经验,为今后克山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收集平凉地区历史病情资料,近年现场调查研究资料,对1954-2004年急型克山病、亚急型克山病的发病、死亡和潜、慢型克山病的患病及综合防治措施资料进行分析。环境硒和盐硒监测用荧光光度法。2流行特征2.1发病简史:平凉市自1954年冬灵台县首次报告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平凉市是碘缺乏病的重病区,1984年全市7县(区)已达到“基本控制”病区的标准。为全面评估2000年以来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进展现状,2003年9月对所辖7县(区)进行了考核评估。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在平凉市七县(区)内按经济条件好、中、差,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抽取2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42名8~10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1.2评估内容和方法1.2.1病情:对8~10岁学生进行甲状腺触诊检查,确定甲状腺肿大率。1.2.2尿碘:每个点随机采集8~10岁学生一次性尿样20份,采用酸消化砷铈接触法检测尿碘。1.2.3盐碘:每个点随机采集8~10岁… 相似文献
15.
《地方病通报》2015,(5)
目的了解基层鼠疫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并制定适合甘肃省基层鼠疫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策。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逐一核实各实验室情况,将数据录入Excel表汇总分析。结果 11家基层鼠疫实验室达到二级生物安全、占84.6%,其中经过备案和卫生局验收的有7家、占63.6%,实验室建设布局、流程合理11家、占84.6%,实验室仪器及安全装备包括实验室操作基础设备,其中仅有3家实验室拥有室内外通讯工具、专用洗眼器、门禁装置和焚烧炉,占所有实验室的23.1%;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约60%实验室建立组织机构,40%建立生物安全体系,70%制定了废弃物管理制度,50%制定了菌种管理制度。结论个别实验室布局、流程有待改进,部分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急需配置;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较差,存在生物安全组织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废弃物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应积极争取财政增加投入,统一配置基层鼠疫实验室设施和防护设备,完善落实生物安全制度,加强并落实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加强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积极心理认知干预的对策,可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809名贫困地区小学4~6年级、初中1~3年级农村在校学生进行测验,对比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结果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t=6.273)、对人焦虑(t=4.004)、孤独倾向(t=7.325)、自责倾向(t=2.681)、过敏倾向(t=3.229)和冲动倾向(t=7.811)6个因子的得分情况均高于非留守学生(P0.05)。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欠佳占比26.1%(χ2=37.782)、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占比6.7%(χ2=11.476),均高于非留守学生(P0.05);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正常者高于留守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5,P0.05);。结论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原因是由特定的外在环境影响导致消极的心理认知进而影响其行为所致;应通过有效方式促进留守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认知和良好行为的养成,以保护这一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方病通报》2019,(1)
目的了解甘肃省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健康素养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以2017年和2018年在甘肃医学院参加培训的平凉市和白银市800名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45份,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男多(占85.0%)女少、年龄老化(40岁以上占64.3%)、文化程度低(大专及以上仅占5.1%)、收入低(3 000元以下占74.8%)和无医师证(占93.2%)等问题;不同年龄组传染病防治(F=3.492)、慢性病防治(F=13.180)、科学健康观(F=3.676)和健康信息(F=5.336)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组的健康行为(F=8.770)、健康技能(F=4.554)、安全与急救(F=8.197)、科学健康观(F=7.332)和健康信息(F=9.35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月收入组健康行为(F=5.739)、健康技能(F=5.390)、科学健康观(F=9.401)、健康信息(F=7.844)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医师证组健康知识(t=4.070)、健康技能(t=3.554)、传染病防治(t=2.921)、基本医疗(t=3.850)、健康信息(t=5.468)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及有无执业(助理)医师证等;应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对提高农村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健康素养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以2017年和2018年在甘肃医学院参加培训的平凉市和白银市800名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45份,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男多(占85.0%)女少、年龄老化(40岁以上占64.3%)、文化程度低(大专及以上仅占5.1%)、收入低(3 000元以下占74.8%)和无医师证(占93.2%)等问题;不同年龄组传染病防治(F=3.492)、慢性病防治(F=13.180)、科学健康观(F=3.676)和健康信息(F=5.336)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组的健康行为(F=8.770)、健康技能(F=4.554)、安全与急救(F=8.197)、科学健康观(F=7.332)和健康信息(F=9.35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月收入组健康行为(F=5.739)、健康技能(F=5.390)、科学健康观(F=9.401)、健康信息(F=7.844)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医师证组健康知识(t=4.070)、健康技能(t=3.554)、传染病防治(t=2.921)、基本医疗(t=3.850)、健康信息(t=5.468)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及有无执业(助理)医师证等;应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对提高农村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病知识调查和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甘肃省部分医疗卫生人员对原发性高血压 (EH)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对培训指导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来自甘肃省级、地市级、县级医院和乡卫生院的医生及省、地市、县、乡的疾病控制部门人员共 14 3例进行填式问卷调查。然后对调查对象进行EH相关基础和临床知识培训 ,培训结束后同样填式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女性得分高于男性 (P <0 .0 1) ;答题得分与从事专业、学历、医院级别不同有差异 ,从事专业得分依次为 :心内科 >内科 >预防专业 (P <0 .0 1) ;学历的得分依次为 :大学 >大专 >中专 (均P <0 .0 1) ;所在医院级别得分依次为 :省级 >地市级 >县级 >乡级 (均P <0 .0 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从事专业、学历、所在医院级别与EH知识评分相关 (P <0 .0 1)。多元线性分析提示性别、专业和医院级别对EH知识评分有独立的影响 (P <0 .0 1) ,与年龄、工作时间和学历不相关 (P >0 .0 5 )。各类观察对象培训后对EH相关知识均有显著提高 (均P <0 .0 1) ;培训后性别、从事专业、学历、所在医院级别之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医疗卫生人员工作的环境与EH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 ,疾病控制人员和基层医疗工作者应加强学习 ,继续医学教育应作为提高医疗卫 相似文献
20.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农村男性糖尿病总发病率为8.9%(城市男性12.8%),女性为7.7%(城市女性10.1%);农村男性糖尿病前期发病率为16.6%(城市男性15.5%),女性为15.6%(城市女性14.3%);2010年第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