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山区县医院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4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手术固定,对照组为传统正中入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腰部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时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1个月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拆除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拆除固定3个月后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较传统正中入路具有更低的医源性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低且恢复速度较快,并且可完全在基层山区县医院开展,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旁间隙入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微创经皮入路手术,观察组接受椎旁间隙入路手术。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Barthel指数均较前提高,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椎旁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观察组)和传统后入路组(对照组),每组6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及6个月时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切口裂开、螺钉松动、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两种不同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该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62例,均采用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所有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Ⅰ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Ⅱ组:后正中入路组。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Cobb角纠正率、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的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Cobb角纠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时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第2周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对比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在保证压缩椎体高度复位满意的同时,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疼痛缓解早,术后早期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3月本院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为(5.5±1.9)%,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丢失量为(3.5±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雷 《海南医学》2012,23(17):27-28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术后住院时间(d)、椎体高度矫正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Cobb角矫正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各项临床指标,同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患者术前和术后第4天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率明显多/长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术后第4天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及疼痛程度轻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予以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影像学[伤椎夹角(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疼痛(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影像学指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且患者疼痛感较低。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6):715-716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2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方式为对照组,20例采用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为试验组,对比两种入路方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术后Co腰椎手术角纠正率和VAS评分,分析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o腰椎手术角纠正率、术前术后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月、6月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和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骨折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等特点,体现了微创手术的理念,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晓磊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68-2069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比术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可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术后首次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利于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