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脑力激荡及柏拉图等品管圈工具对活动前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最后将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率由活动前的37.12%降低到活动后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是进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有效办法,可以有效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调查现状,分析非计划拔管原因,实施相应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非计划拔管率和圈员的各项能力。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48.9%下降至16.7%,品管圈成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责任荣誉感、活动信心6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总结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制定出老年病人留置针输液的标准化措施。[结果]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原来的63.5%下降到了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轻病人痛苦,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支出和护患纠纷,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增加护理人员工作成就感,创造科室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和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本院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选择住院患者中20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200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对临床护理中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因素,查找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常规护理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59.50%,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16.0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减少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有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质量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调查现状,分析非计划拔管原因,实施相应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非计划拔管率和圈员的各项能力。结果老年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50%降低到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士的QCC能力、团队精神、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荣誉感显著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以降低ICU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选题,对患者留置针留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评价其效果。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相比,活动实施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85.3%降低到37.3%,目标达成率为48%,改善幅度为37.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ICU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圈名为"太阳花"的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病人非预期拔管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从64.86%降低至31.48%,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法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减少穿刺频率,保护血管,从而促进康复,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确定本期活动主题,依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七大手法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25%降到8%。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升了护士护理水平,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纠纷发生率,从而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观察对策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区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63.01%下降至改善后的32.5%,超过改善目标值约4.3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因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确保患者及时用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信群联合品管圈降低老年患者肝胆术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效果。 方法 对住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208例老年患者开展微信群联合品管圈进行干预,235例老年患者常规对照,确定活动主题后,调查导致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原因。 结果 通过微信群联合品管圈干预组非计划拔管率6.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以药物渗出、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静脉炎和滴入不畅为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同时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也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微信群联合品管圈能明显降低老年患者肝胆术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童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择"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儿科留置针患儿进行现状调查,并设定目标,然后进行根因分析,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儿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圈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结果品管圈实施前后儿童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07,P0.05),目标达成率由活动前的68.35%上升为86.57%,护士各项能力评价在活动开展前、中、后呈正向增长。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儿童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临床工作中的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正常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正常拔管率",对目前患者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并拟定有效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非正常拔管率明显减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与开展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正常拔管率,从而提高留置针的安全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活动(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QMA)在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小组,运用PDCA循环(戴明环)方法,确立"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开展6个月的QMA,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由活动前的38.3%降低至活动后的14.5%。结论 QMA在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小儿普外科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2017年1月—12月为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8年1月—12月对本院普外科留置胃管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成立目标管理小组,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应用PDCA循环改进方法进行措施制定,制定留置胃管标准化护理流程、对全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效果探讨,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儿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与无形成果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儿的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拨管发生率由活动前的7.64%降低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小儿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通过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订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总结等一系列活动,探讨QCC活动在降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QCC活动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性拔针率从50.5%降低到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圈员的积极性、QCC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针率,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可提高护士的价值感。  相似文献   

16.
邵丽华 《当代护士》2016,(3):151-152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ICU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的效果。方法在神经外科ICU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导致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导致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神经外科ICU住院患者留置静脉针回血率和堵管率由活动前的35.48%和31.85%降至活动后的17.03%和12.68%,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率,对维持患者静脉输液通道的通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静脉留置针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组织,确定"静脉留置针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为课题,对QCC活动前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不到位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比较QCC活动前后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等。结果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从活动前的4.46%(123/276)提高到活动后的87.50%(253/289);〈72 h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70.00%(193/276)降至活动后的8.93%(26/289)(均P〈0.05)。活动后的患者满意率为94%(272/289)高于活动前满意率63%(174/276)(P〈0.05)。结论 QCC活动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提高,〈72 h的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总结分析神经外科患者留置胃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并评估活动后的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神经外科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降低,由活动前的23.35‰降至10.73‰,目标达成率为108.89%,进步率为54.05%。圈员们在品管圈法的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助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既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应用品管圈方法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实际造成非预期拔针的真因,制定相应对策,实施标准化管理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从活动前的41.22%降到活动后的17.5%.结论 采用品管圈方法对老年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安全管理,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调查现状对皮下出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找到真因,针对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由20.4%下降到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8项能力自我评价均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且能提高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及主动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