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辅助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发病机制主要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反应的严重失衡,破坏正常的免疫耐受机制,特别是B细胞功能亢进及T细胞功能异常,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T、B细胞的异常变化与细胞因子的改变有关。1986年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处于持续增高的水平,影响着人类健康。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分型,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可诱发,严重时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传统的临床防治措施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需在目前防治的基础上探寻新的防治策略。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变化及释放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通过参与调解宿主胆固醇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发生过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促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唐屹  陈军 《疑难病杂志》2011,10(8):567-56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IL-2、IL-10、TNF-α及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UAP患者40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SAP组),健康查体者24例(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IL-2、IL-10、TNF-α及CRP水平,并观察UAP患者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UAP组血清IL-2、TNF-α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SAP组(P<0.05);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SAP组(P<0.05)。随访3个月,UAP患者中,有心脏事件患者(14例)血清IL-2、TNF-α及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24例),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脏事件患者(P<0.05)。结论血清细胞炎性因子IL-2、IL-10、TNF-α及CRP水平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不稳定型斑块的发展有关,可反映冠心痛患者临床病情,判断UAP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20例UAP患者和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ELISA试剂盒检测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的血浆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SAP组患者的血浆IFN-γ和IL-4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UAP组血浆IFN-γ水平和Th1/Th2比值均明显升高,而IL-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P患者Th1细胞活性升高,Th2细胞活性降低,Th1/Th2亚群失衡可能在UA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B细胞、成熟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及Tfh细胞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初治ITP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及成熟B细胞比例、Tfh细胞数量及树突细胞亚群.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及成熟B细胞比例分别为(13.49±9.05)%和(81.96±11.99)%,均高于对照组[(9.12±4.60)%和(75.42±12.86)%,P<0.05].ITP患者Tfh细胞(CD4+CXCR5+ICOS+PD-1+)比例为(4.27±3.88)%,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者浆细胞树突细胞比例为(2.06±1.65)%,明显低于对照组(5.07±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TP患者存在Tfh细胞数量异常,可能导致B细胞比例升高,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初发型心绞痛、恶心型心绞痛、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它可发展为心肌梗塞或猝死,亦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化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少数病人无心绞痛发作期间,静息心电图有慢性心肌缺血性改变,即T波持续例置,当心绞痛发作时描记心电图T波反而变得直立,这种现象被称为“假性正常化”。现选自我院1989~1993年住院具有T波“假性正常化”改变的2例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CTn -T与心肌损伤的关系及对UA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 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 -T) ,并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对比。结果  33例CTn -T阳性者 1 1例于入院 1周内发生AMI,发生率为 33.33% ;5 0例CTn -T阴性者仅 1例发生AMI,发生率为 2 % ,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1 2例发生AMI者中 1 1例CTnT阳性 ,占 91 .67% ;2例CK -MB阳性 ,占 1 6.67% ,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CTn -T阳性者易发生AMI;CTn -T阳性对AMI的预测价值较CK -MB阳性高。  相似文献   

10.
凌宗秀  高大中 《重庆医学》1996,25(6):369-369
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已被公认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VA)溶栓疗法尚在探索之中,我科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VA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tid,连续2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UAP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氯吡格雷75mg口服,qd,连用14天(疗程均为两周),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2,周为一疗程。观察对比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仅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且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4例UAP患分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组(欣康组)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丹参组),观察治疗前后SICAM-1和IL-6水平的变化,并与21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1)UAP患SICAM-1和IL-6水平的变化,并与21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1)UAP患SICAM-1和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欣康组,丹参组治疗后SICAM-1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组下降幅度较欣康组明显治疗后SICAM-1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组下降幅度较欣康组明显(P<0.01);(3)丹参组的临床疗效与欣康组近似。结论:(1)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可作为急性冠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预测指标;(2)丹参注射液能显降低UAP患血清SICAM-1和IL-6水平,从而降低冠脉事件的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6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和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王其柱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47-148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23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118例)和常规治疗组(118例)。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日1次,共4周;常规治疗组:消心痛10mg/次,3次/d。结果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和83.9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1.19%和63.56%;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可以有效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MI)或猝死。因此,进行有效的防治很有必要,而应用葛根素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凡符合下列标准的病例随机进入本研究:(1)符合WHOUAP的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口服消心痛,同时治疗组葛根素注射液400mg/d,对照组极化液500mL/d。结果:2周后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治疗组为88.9%,差别不显著(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心肌缺血改善的总有效率71.1%,对照组40%,差别显著(P<0.05);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此作用。结论:葛根素能有效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抗心肌缺血,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抗心绞痛常规疗法基础上,治疗组30例用降纤酶10u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5d;对照组30例用脉络宁3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0d,6d后考核疗效及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各为96.66%和70%(P〈0.01),期间治疗组的硝酸甘油用量、镇痛药使用次数较对照组少(P〈0.01和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  相似文献   

19.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银杏达莫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25m1静脉滴注,每日1次,15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药物包括硝酸酯类口服或静滴,合心爽、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口服等。观察两组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对患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银杏达莫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而两组患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显,且无毒副作用,临床静脉给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