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护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49.38±18.26)s、急救时间为(19.37±5.36)min、入院时间为(2.57±0.31)h,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93.51±32.40)s、急救时间为(41.39±6.28)min、入院时间为(3.14±0.42)h,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转运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病死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抢救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和急救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诊断率以及转运成功率能够获得较大提升,病死率显著降低,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院前急诊护理中采取个性化护理;选择2010年9月~2011年8月接诊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院前急诊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和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改良流程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11月改良流程管理以前的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救治的AM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无间隙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同时记录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诊断率等。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水平,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且试验组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AMI应用无间隙护理模式,可提高出诊效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路径,观察组予以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建立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使患者获得干预的时间提前,提高急救成功率和预后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11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加强责任制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指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及患者心功能。结果加强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出诊时间、院外急救时间及患者入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转运及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功能良好率为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可有效提高AMI患者院前急救效率,提高急救成功率,应用效果显著,并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保障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4年6月实施出诊指导-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的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由家属护送入院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为(0.87±0.19)h,对照组为(1.26±0.35)h;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可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李艳 《当代护士》2018,(9):122-124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接收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与抢救护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能显著优化护理流程,规范化的护理路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对性护理在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接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诊护理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用时短于对照组,转运及急救成功率、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运用针对性护理,能使患者尽快得到救治,提高转运、急救成功率及血管在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流程,包括准备阶段、伤情评估阶段、抢救阶段、术后整理阶段,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救治时间为(44.27±12.8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63.18±16.7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节约急救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杭州院前转送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反应时间、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96±4.62) min、(33.14±3.48) min、(75.34±13.66) min及(9.60±2.27) d,并发症发生率8.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对于急诊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进行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14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采用常规创伤救治原则护理的1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救治相关指标,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75.71%,高于对照组的6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救治时间、院前救治时间、现场救治至到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低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多发伤患者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提升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使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在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3例,其中经院前抢救的162例作为观察组,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经院内急救的1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抢救时间与结局。结果:293例患者从发病至接受急救时间为10~90 min;从急诊到介入室或ICU溶栓时间为(29±10)min;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8±6)h;出现再次梗死24例,死亡44例。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可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转运、过程中的时间,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与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机场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医院急救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在机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将使用常规急救流程转来本院的3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急救中心在机场进行心肺复苏并无缝隙连接转运的4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急救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诊、接诊及抢救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场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医院急救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更好,比起常规急救,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急救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护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急救护理流程将2014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急诊出车接诊的135例AMI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接受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出诊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流程优化对AMI患者救护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缩短治疗开始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成功率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急诊治疗的STEMI患者132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65例)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分诊时间、入门至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建立通路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介入治疗时间(D-to-B时间)等各个急诊时间窗及D-to-B达标率;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再次复发、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并发症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护理后各项心肌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入门至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建立通路时间、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to-B达标率(87.69%)高于对照组(74.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再次复发率、再次PCI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心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CTP)、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胱抑素-C(Cys-C)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TNI、CK-MB、IMA、ⅠCTP水平低于对照组,Cys-C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可大幅缩减抢救STEMI患者的时间,及早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肌损伤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遵循急救护理路径要求开展护理。对比2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院内再介入手术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急救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总时间更短、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更低、病死率更低、院内再介入手术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对缩短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时间窗及提升抢救效果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月~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抢救效果、护理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建立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的有效方法,并分析其效果.方法 选取90例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90例采用常规抢救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抢救效果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静脉用药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疼痛缓解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度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和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梁健仪  严彩云  龙春艳 《妇幼护理》2023,3(19):4640-4642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3 月我院收 治的 7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实 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救治时间、急救效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Α组急诊出诊时间、现场 救治时间、急诊至介入室或溶栓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 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及心脏骤停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接受不良心血管事件,提 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