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效果与报告数据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七里河区东、中、西部各抽取1~2所小学,调查2018年秋季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各项指标,并与报告数据比较。结果预防接种证查验前、后脊髓灰质炎4剂次(PV4,88.35%和95.39%,χ~2=12.247),A+C流脑疫苗2剂次(MPV-AC2,58.27%和87.80%,χ~2=81.635)和"百白"(DT,59.62%和91.33%,χ~2=100.206)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88.89%)明显低于报告接种证查验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2,P0.001);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漏种率(56.37%)明显高于报告漏种率(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14,P0.001);NIP疫苗补种率(68.27%)明显低于报告补种率(9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65,P0.001)。结论预防接种证查验可显著提高入学儿童NIP疫苗接种率,但目前七里河区接种证查验工作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伊宁县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结构分布和预防接种服务现状,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方法 2017年7─9月在伊宁县、乡、村三级在岗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中开展问卷调查,用EXCEL2010和SPSS 19.0软件分析调查数据。结果伊宁县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共计243人,以女性为主(216人、占88.9%),年龄集中在40岁~组(129人、占53.1%);中专及以下学历(212人、占87.2%)、非医学专业(144人、占59.2%)和无职称(194人、占80.0%)人员所占比例大,村级以中专及以下学历(167人、占98.8%)、非医学专业(128人、占75.7%)和无职称(167人、占98.8%)人员为主体;乡、村工作人员预防接种服务半径较大,超过10 km占35.8%;县、乡实现了日接种和集中接种全覆盖,但村级仅有5.3%(9/169)实现日接种、51.5%(87/169)为入户接种;县、乡接种单位配备设施齐全,但村级存在冷链和信息化设备老化、短缺现象。结论伊宁县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半径大、基础设施配置不足,服务能力有限,村级尤为突出;今后应优化人员结构,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制度,提高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林省乡级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前后,接种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为下阶段吉林省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下发调查表,收集全省乡级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前后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情况,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规范化门诊建设使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管理工作所需设备大幅度增加,规范化建设前后,从事信息录入工作人员的年龄构成、正式职工从事信息录入工作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吉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在乡级接种门诊正常运行的硬件条件已经搭建完成。下阶段需通过接种单位规范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和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等举措提高免疫规划体系的整体建设水平,同时,要有计划的培养和吸纳年轻人从事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防止接种疫苗后引起异常副反应,在接种疫苗前应详细询问被接种者是否有禁忌症及接种后的观察来降低异常副反应的发生。方法接种人员经培训合格,并持有预防接种上岗证及执业助理医师证常规预防接种。结果麻疹强化免疫期间出现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经治疗患儿痊愈。结论接种疫苗后可引起儿童异常副反应,强化免疫期间接种麻疹疫苗引起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少见;强化免疫期间应加强接种前禁忌症的询问及接种后的观察,加强接种实施的管理,可减少异常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6—2018年甘肃省武威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评价免疫规划系统报告质量,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选取武威市三县一区120个接种单位;抽取0~6岁7个年龄组儿童各1人调查疫苗接种率,资料来自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入户调查数据。结果2016—2018年共调查武威市适龄儿童2 520人,建卡率为99.76%、建证率99.76%、卡证相符率95.71%;"五苗"基础免疫及全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加强免疫调查接种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A+C群流脑疫苗第一(χ~2=25.944)、第二剂次(χ~2=7.356)、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χ~2=55.238)和"白破"疫苗(χ~2=16.213)调查接种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群流脑第一(χ~2=1 127.679)、第二剂次(χ~2=1 303.147)和"白破"疫苗(χ~2=36.372)报告接种率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群流脑第二剂次(χ~2=47.213)、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χ~2=414.578)和"白破"疫苗(χ~2=585.681)的调查接种率和报告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威市适龄儿童接种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调查接种率和报告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个别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不高;应继续加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加大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及群众的宣传工作,提高接种质量、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西藤县免疫规划疫苗未接种原因追查制度的实施效果,为修订和完善辖区免疫规划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0—2013年藤县查漏补种及2013—2014年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中未种原因追查制度落实情况。结果 2010—2013年查漏补种累计追查未种儿童12 090人,占前两位的原因为已外出3个月以上和居住地更换频繁,分别占未接种原因追查总数的84.37%和12.49%;2013—2014年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追查未种原因9 080人,主要原因相同,分别占未接种原因追查总数的65.51%和22.76%;查清未种原因,除去有接种禁忌和已外出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校正后补种率可提高9.93%-36.25%。结论建立并推行未接种原因追查制度,适合当前免疫规划管理工作需要,对巩固和提高免疫规划管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坚持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疆五地州《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实施情况.方法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免疫规划工作考核方案(试行)》的内容,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数据、审核材料和现场查验实物等方法了解《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实施情况.结果 免疫规划经费投入及机构建设情况、接种单位和人员资质许可工作、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及事故报告与处理及安全注射工作,冷链设备的使用、温度监测和运转等各项工作,较《条例》颁布之前有所改进和规范.结论 南疆五地州正在积极贯彻和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巴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方法2009年我们对巴州8县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统一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督导检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州冷链设备的短缺尤为突出,急需更新大量的冷链设备;巴州目前暂不具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条件;各级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人不足;抽查了4个县,卡证相符率100%,五种疫苗接种率为100%。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情况较迟缓。结论各级政府应加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加大技术督导、培训和检查力度;尽快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适龄儿童的接种工作;加大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吐鲁番市2009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免疫规划工作现况,为进一步制定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人口容量比例在吐鲁番市11个乡(镇、场)随机抽取11个行政村,调查2009~2010年出生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查阅接种单位相关资料及儿童免疫规划类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基础免疫5种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及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为92.73%,增加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流脑疫苗后,7种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9.09%;预防接种人员年均收入1.4万元;151名防疫专干中,专职人员占76.82%,兼职人员占23.18%,有执业(助理)资质的占3.97%,有乡村医师资格证的占66.89%,有护士资格证的占24.50%。结论吐鲁番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及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新增的流脑疫苗、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及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收入偏低,需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叶城县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接种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以指导该县今后的免疫规划工作。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两阶段整群抽样,该县抽取30个组群(村级调查单位),每个村抽样调查7名2008年8月1日—2009年7月31日出生的儿童,共调查210名儿童的7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结果被调查儿童建卡率和建证率分别为73.33%和85.24%;BCG、Hep B1、OPV、DPT、MV、MPV、Hep A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6.19%、84.76%、89.05%、87.62%、76.67%、69.05%、64.76%;不同出生地点儿童Hep B1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家长对孩子出生后的疫苗接种和预防接种证办理的知晓率影响疫苗的及时接种;家长预防接种信息80.91%来源于接种点医生。结论新疆叶城县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较低,预防接种工作有待加强;要加大免疫规划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全县广大群众,特别是适龄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疏附县免疫规划各项工作落实及疫苗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全县调查462名儿童,建卡451人,建卡率97.62%;建证462人,建证率100.00%;卡、证相符445人,相符率96.32%(445/462);有卡痕416人,无卡痕22人,儿童不在现场24人;接种卡介苗成功率94.98%(416/438);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个案基本信息438人,录入率94.80%,个案准确录入324人;基础免疫疫苗中卡介苗接种率100.00%,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100.00%,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接种率100.00%,"百白破"三联疫苗全程接种率99.34%(459/462);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100.00%,"百白破"三联疫苗加强针97.84%(452/462),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99.13%(458/462)。结论疏附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但亟待解决以下问题:部分乡(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A群流脑疫苗接种不规范、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乡、村级免疫规划基础资料不规范、麻疹类疫苗接种、登记较为混乱、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接种信息录入质量有待提高,各乡(镇)、村之间免疫规划工作进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实施情况。方法2009年对巴州8县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统一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督导检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州冷链设备的短缺尤为突出,急需更新大量的冷链设备;巴州目前暂不具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条件;各级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抽查了4个县,卡证相符率100%;5种疫苗接种率为100%。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情况较迟缓。结论各级政府应加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加大技术督导、培训和检查力度;尽快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适龄儿童的接种工作;加大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5—2015年甘肃省会宁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5年会宁县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5年会宁县共报告627例AEFI,所有乡(镇)均有报告,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组、占69.06%;男、女性别比为1.45∶1;春季(3—5月)报告发生例数最多(36.84%);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接种后1天内发生、占44.18%,以一般反应为主、占98.56%;临床诊断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结论会宁县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的敏感性逐年提高,但各乡(镇)有一定的差异,监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佛山市适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的满意度,分析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免疫规划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前往预防接种门诊的适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从居住地到接种门诊的距离5 km以下的占87.5%;从家里到接种门诊所花的时间在10 min以内、10~29 min、30 min及以上分别占40.8%、52.8%和6.4%;交通方式以机动车为主,占52.0%;接种疫苗等候时间10 min以内、10~29 min、30 min及以上分别占36.6%、47.9%和15.5%;调查对象对预防接种门诊的总体满意度评分平均为8.5分(满分为10分),其中非常满意157人,占30.3%;满意324人,占62.4%;感觉一般37人,占7.1%;不太满意1人,占0.2%;对各个项目的评分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频次、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预约方式、服务流程和门诊环境。结论佛山市预防接种服务获得适龄儿童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的户籍所在地、家庭收入水平、居住地与门诊距离、接种疫苗等候时间是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非本市户籍家庭和低收入群体,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非免疫规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情况。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2021年非免疫规划疫苗的AEFI个案和接种剂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EFI发生特征及报告发生率。结果 2020—2021年荆州市报告非免疫规划疫苗AEFI病例951例,报告发生率为64.35/10万。临床诊断一般反应925例,过敏反应26例(过敏性皮疹16例、荨麻疹5例、血管性水肿2例、过敏性休克1例、其他过敏反应2例),无严重异常反应发生。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最高为1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29.13/10万),过敏反应报告发生率以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最高(4.87/10万)。结论 2020—2021年荆州市非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运转正常,非免疫规划疫苗报告发生率在预期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甘肃省白银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监测情况,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及AEFI监测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1年白银市AEFI监测数据及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EFI发生特征。结果 2017—2021年白银市AEFI报告3 146例,年均报告发生率61.48/10万,由2017年的167.4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0.48/10万,报告发生率不同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564.513,P<0.05),不同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509,P<0.05),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15,P<0.05),免疫规划疫苗与非免疫规划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701.003,P<0.05);3—4月高发,男女性别比1.06∶1,1岁以下组报告最多(1 200例)、占38.14%;新型冠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掌握甘肃省肃南县免疫规划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肃南县8个乡(镇)合并为3个乡(镇)进行接种率调查,采取入户调查的方法,现场查看卡痕、接种证,再与接种点登记表进行核对。结果全县调查儿童126人,有预防接种证15人,占11.94%,无预防接种证8人,占6.35%,卡、证不符20人,占15.87%;卡痕调查111名儿童,卡痕均为阳性,阳性率100.00%;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各单疫苗接种率均达98.00%以上,比1996年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的85.00%提高了13.00%;扩大免疫疫苗接种率88.70%~98.40%。结论肃南县要加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宣传工作,强化人员培训,提升督导自查质量,提高扩大免疫接种率,巩固免疫规划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情况,为评价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四川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AEFI个案监测系统分别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成都市新都区疫苗接种数据以及报告的AEFI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分析AEFI报告发生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8—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共报告AEFI 2 604例,其中一般反应2 398例,占92.09%,异常反应166例,占6.37%。异常反应中以过敏反应为主,占95.78%。AEFI发生主要集中在5至7月,年龄集中在1岁及以下。结论 2018—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报告的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临床表现多为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电子识别技术全程监管的数字化免疫规划管理平台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免疫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方法总结成绩并发现问题。结果数字化免疫规划管理平台具有接种快速、科学准确和管理方便的特点,甘肃省、市具有标杆示范效应,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形成了自动化、网络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结论兰州市城关区数字化免疫规划管理平台与省内免疫规划管理平台全面兼容,实现了二者的数据共享和互补,是新版省级免疫规划管理平台在县级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接种单位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接种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地震灾区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分析在灾区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难点,并探索解决方案。方法在四川省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地震极重灾区(6个市州、20个县区),对市、县、乡级儿童接种信息化工作情况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儿童信息管理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四川省地震灾区20个县区中有2个县区全部乡镇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5个县区部分乡镇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市、县、乡级有2人以上参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单位分别占50.0%、80.0%、49.6%;从事该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市、县级中级以上计算机水平人员分别占92.3%、78.0%;有74.9%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方式以月运转为主;每月平均接种儿童数低于300的接种单位占91.3%。每次接种结束后有98.2%的接种单位会预约接种。结论在四川省地震灾区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的县、乡较少,但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人员、技术、设备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