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喉和下咽鳞癌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细胞因子CD44v6的表达,分析CD44v6表达与喉和下咽鳞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原发癌组织、29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结果:CD44v6在原发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67%(44/75),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34.48%(10/2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和原发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D44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高分化组的CD44v6表达率明显低于中分化组(P〈0.05)。结论:CD44v6在喉癌和下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率与喉癌和下咽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和估计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CD44v6和C—erbB—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化平  刘艳茹 《华夏医学》2002,15(2):133-134
目的:探讨CD44v6和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SA(催化信号放大系统)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原发性子宫内膜腺癌组织进行了CD44v6和C-erbB-2检测。结果:CD44v6和C-erbB-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0.0%和58.0%,CD44v6和C-erbB-2检测,结果:CD44v6和C-erbB-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0.0%和58.0%,CD44v6和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级,分期和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C-erbB-2表达对判断子宫内膜腺癌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的一种有意义的综合性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笥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Ⅰ-Ⅱ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Ⅲ-Ⅳ)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经以及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6(CD44v6)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9例NSCLC中COX-2、CD44v6的表达。结果:(1) NSCLC中COX-2、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7%、72.46%,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2)69例 NSCLC 中淋巴结转移33例,33例淋巴结转移组中 COX-2、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2%和84.85%,显著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3)NSCLC 淋巴结转移组中 COX-2表达和CD44v6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COX-2和 CD44v6在 NSCLC 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OX-2和CD44v6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王玉芳  魏兵  欧阳钦 《四川医学》2005,26(12):1391-1392
目的 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45例结直肠腺瘤和17例结直肠正常粘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77.4%,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表达率。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87.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D44v6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和nm23-H1在乳腺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流式细胞光度术定量对比分析了34例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v及nm23-H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乳腺原发癌CD44v和nm23-H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和64.71%。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对比分析揭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v和m23-H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略高和略低于其相应原发癌,但23.53%(8/34)病例可见转移癌细胞CD44v的表达低于其相应的原发癌(P<0.05),17.65%(6/34)病例转移癌细胞呈现nm23-H1的高表达(P<0.05)。结论:乳腺原发癌和转移癌细胞CD44v和nm23-H1的表达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在乳腺癌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基因表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上皮型钙粘连素和CD44v6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上皮型钙粘连素(E-cadherin)和CD44v6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人HCC组织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结果:人HCC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4%和39.4%,且E-cadherin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P<0.01),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而CD44V6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和CD44V6均与肝癌侵袭转移倾向有关,检测E-cadherin和CD44V6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肝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冯颖  黎卫平  蒋敏  马博  曾峰  朱骏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3):107-109
目的检测C-erbB-2、Ki-67及CD44v6,探讨这3个指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10例乳腺癌中C-erbB-2、Ki-67和CD44v6表达。并对110例乳腺癌作生存分析。结果在11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9%(56/110)、75,5%(83/110)和71.8%(79/110)。C-erbB-2阳性过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0.05),Ki6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C-erbB-2与CD44v6正相关(P<0.05),与Ki-67无相关性(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只有淋巴结转移,联合C-erbB-2、CD44v6检测是预后不良的指标。结论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C-erbB-2、CD44v6是乳腺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CD44v6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肾脏恶性肿瘤组织30例和正常肾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恶性肿瘤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E—Cadherin、CD44v6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E—Cadherin和CD44v6与肾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肾脏恶性肿瘤组织E—Cadherin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4v6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44v6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显著(P〈0.01)。E—Cadherin、CD44v6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肾脏恶性肿瘤组织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和CD44v6升高在肾脏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4v6蛋白产物在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30例黑色素细胞痣中CD44v6蛋白产物。结果: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皮肤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69.6%和36.7%,差别有显性(P<0.05),在皮肤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表达升高可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44v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FTC)中CD44v6和VEGF-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CD44v6和VEGF-C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C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CD44v6和VEGF-C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VEGF-C可能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CD44v6和VEGF-C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与转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胆管癌与CD44v6和MMP-9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胆管癌患者CD44v6和MMP-9的表达。结果:有浸润转移的35例胆管癌标本中CD44v6和MMP-9表达的强阳性率分别为68.6%和71.4%,无浸润转移的25例胆管癌标本中CD44v6和MMP-9表达的强阳性率分别为36.0%和40.0%,CD44v6与MMP-9的表达与胆管癌侵袭转移倾向呈正相关(P〈0.01);CD44v6与MMP-9的表达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D44v6及MMP-9的表达可能作为胆管癌预后及转移倾向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在I型、Ⅱ型、Ⅲ型及包膜内型、包膜外型、腺外型之间的表达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LI(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刘静 《吉林医学》2012,(26):5605-5607
目的:探讨Ezrin、CD44v6、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Ezrin、CD44v6、E-cadherin三者的表达在食管鳞癌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Ezrin、CD44v6、E-cadherin蛋白在70例鳞癌组织和21例癌旁组织、24例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Ezrin、E-cadherin及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和正常黏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52/70)和13.3%(6/45)、25.7%(18/70)和75.6%(34/45),78.5%(55/70)和28.9%(1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rin、CD44v6、E-cadherin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对于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CD44v6、MMP-9与VEGF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 splice variant v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1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组织进行CD44v6、MMP-9与VEGF蛋白检测。结果:CD44v6、MMP-9与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等无关;CD44v6、MMP-9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其共同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深度浸润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中之一或之二表达者或三者皆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CD44v6、MMP-9与VEGF的表达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三者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CD44v6、MMP-9与VEGF蛋白可作为预测胃癌的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CD44v6、MMP-2与VEGF-C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CD4 4拼接变异体v6 (CD4 4splicevariantv6 ,CD4 4v6 )、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 2 ,MMP - 2 )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4 0例宫颈癌组织进行CD4 4v6、MMP - 2与VEGF -C蛋白检测。结果 CD4 4v6、MMP - 2与VEGF -C的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临床分期、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等无关 ;CD4 4v6、MMP - 2、VEGF -C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 ,其共同强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深度浸润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中之一或之二强表达者或三者皆 + -表达者 (P <0 .0 5 )。结论 CD4 4v6、MMP - 2与VEGF -C的过表达促进宫颈癌的浸润转移 ,三者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CD4 4v6、MMP - 2与VEGF -C蛋白可作为预测宫颈癌的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LNM),30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10例甲状腺腺瘤(TA)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NTT)进行了CD44v6检测。  相似文献   

19.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及DNA倍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梅  蒋敏  李敏  刘伟  朱艳芳  陈永林 《医学争鸣》2007,28(10):907-909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E-cad)和CD44v6的表达及DNA倍体,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组织化学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0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DNA倍体.结果:浸润性乳腺癌E-cad阳性表达率为35.0%(36/103),E-cad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组织浸润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复发、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6.7%(78/103),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组织浸润程度、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复发、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E-cad阴性和CD44v6阳性表达的浸润性乳腺癌多为异倍体癌;E-cad阳性和CD44v6阴性表达的多为2倍体癌(P<0.05).结论:E-cad的低表达与CD44v6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DNA异倍体可作为对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