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报告2例正常蝶窦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蝶窦粘膜属典型呼吸道上皮,由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及杯状细胞组成。在窦口区纤毛长而密集,窦腔内纤毛丛中有无纤毛细胞及杯状细胞,无纤毛细胞表面有绒毛。提示窦腔粘膜分泌的粘液主要由窦口区纤毛排除。在窦腔纤毛丛中还观察到一些形似兰花叶状的特殊结构,其性质、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激光照射家兔鼻粘膜上皮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半导体激光和Nd:YAG激光照射10只家兔的鼻腔粘膜,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粘膜上皮修复情况。结果表明,术后24.72小时以炎性反应为主,术后7天开始修复,术后2个月粘膜基本修复,重新覆盖纤毛柱状上皮,恢复鼻腔生理功能。半导体激光比Nd:YAG激光损伤轻,易控制,操作方便,对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半导体激光和Nd:YAG激光照射10 只家兔的鼻腔粘膜,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粘膜上皮修复情况。结果表明,术后24、72h 以炎性反应为主,术后7d 开始修复,术后2 个月粘膜基本修复,重新覆盖纤毛柱状上皮,恢复鼻腔生理功能。半导体激光比Nd:YAG激光损伤轻,易控制,操作方便,对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气管与支气管的微细构造气管与支气管的管壁可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外膜(图3—1)。一、粘膜层由上皮及固有膜组成。上皮为含有杯状细胞的假覆层柱状纤毛上皮。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纤毛可节律性的摆动,通过纤毛摆动可将粘膜表面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鼠鼻腔及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构成以及纤毛摆动频率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性。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获取小鼠鼻腔及气管黏膜纤毛细胞,观察纤毛细胞的得率以及ATP和苯扎溴铵对纤毛摆动频率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鼻腔及气管黏膜上皮的细胞构成。结果 ①培养细胞中小鼠鼻甲的纤毛细胞得率可达(45±5)%,气管组织仅有(15±5)%;②免疫组化染色鼻腔及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均有乙酰化α-tubulin阳性表达,鼻腔的纤毛细胞层更连续,细胞更密集;③100μmol/LATP均能引起鼻甲及气管的纤毛摆动频率增加,增加率分别为235.06%和118.49%;0.005%苯扎溴铵均能使2个部位的纤毛摆动频率下降,降至原有频率的50.31%和8.27%。2组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和0.004;④扫描电镜观察,鼻腔黏膜上皮中纤毛细胞的比例(90%)明显高于气管上皮纤毛细胞比例(30%~40%)。结论 小鼠鼻腔和气管黏膜上皮中纤毛细胞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2个部位的纤毛摆动频率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从纤毛细胞的数量上看,鼻腔远远高于气管,其中鼻甲是个不容忽视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6.
人胚鼻咽粘膜主要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被覆,伴有少量过渡型上皮,未见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前者为鼻咽上皮的原基型,由纤柱细胞、杯状细胞、表面未分化细胞、中间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纤柱细胞和杯状细胞均由基底细胞、中间细胞和表面未分化细胞分化而来。过渡型上皮由基底细胞向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分化阶段的中间细胞及表面未分化细胞所组成。基底细胞和中间细胞的胞浆内含有胞浆泡状系统和张力原纤维,具有双向分化的能力。过渡型上皮是演变为复层鳞状上皮或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扫描电镜观察。被覆上皮有纤毛上皮、非纤毛上皮和鳞状上皮。纤毛丛生,纤毛丛中杂以被覆微绒毛的杯形细胞,纤毛膜光滑。非纤毛上皮细胞呈铺石样、鹅卵石样、表面圆拱状排列。微绒毛长短、茂密程度不等。鳞状细胞呈石板样排列。并见有微嵴细胞。微嵴的结构及排列有助于本肿瘤癌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萎缩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本病在解放前及50年代较多见,现在已明显减少,但贫困地区发病率仍较高。轻鼻粘膜萎缩,重粘膜下组织、下鼻甲骨质也萎缩。病因尚不明确,学说较多,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营养不良、环境因素及免疫缺陷等。女青年发病多见,不发达国家发病率高。病理检查可见:上皮化生为复层鳞状上皮,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腺体萎缩,杯状细胞明显减少,血管壁增厚闭塞,周围有炎细胞浸润,鼻粘膜变薄而干燥。  相似文献   

9.
气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与粘液高分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邬海桥  周向东 《重庆医学》2002,31(9):873-874
1 气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的结构基础气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是呼吸道重要的防御机制。它包括柱状上皮细胞、纤毛、粘液层、浆液层、杯状细胞和浆液细胞。粘膜表面由柱状上皮细胞与杯状细胞等紧密结合而成 ,附着于纤丝交织成的基础上 ,柱状上皮细胞与杯状细胞之比约为 5∶1,在粘膜上皮层下有不规则排列的基细胞和中间细胞组成的假复层上皮细胞。清除功能中位移作用的实现主要依赖柱状纤毛细胞顶端向气道腔面伸出的纤毛。而媒介作用的实现主要依赖气道上皮表面覆盖的粘液毯。粘液毯由凝胶层和溶胶层组成 ,前者主要由杯状细胞和粘液腺细胞分泌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鼻粘膜损伤对风疹病毒再感染的影响。方法把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的144只豚鼠分为A、B、C、D 4组,A组仅破坏鼻粘膜上纤毛和纤毛细胞及少部分粘液毡,B组则进而破坏1/3的鼻粘膜,c组则进而破坏1/2的鼻粘膜,D组为对照组。再把A、B、C、D组又各分为3亚组,分别用4.5×10^2、4.5×10^3、4.5×10^4 IU/mL的风疹病毒悬液进行鼻腔内感染,7~10天后各组豚鼠断头采血测风疹病毒以及CD4^+、CD8^+细胞以及CD4^+/CD8^+比值,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者定量测血清风疹病毒RNA含量;同时取鼻粘膜,观察纤毛及纤毛细胞的情况,以及对鼻粘膜进行免疫组化和HE染色,计数粘膜中CD4^+/CD8^+细胞以及CD4^+/CD8^+比值。结果同种浓度的病毒悬液感染的各组中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以及血液中风疹病毒RNA含量随鼻粘膜损伤程度加大而升高,鼻粘膜损伤各组中血液及鼻粘膜组织中CD4^+/CD8^+细胞以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非损伤组,且随鼻粘膜损伤程度加大而降低。结论鼻粘膜损伤易于风疹病毒的生长增殖和再感染发生,从而增大了病毒的再感染率,因此及时治疗修复患者损伤的鼻粘膜可降低风疹病毒的再次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鼻黏膜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上皮坏死,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并见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这种病理改变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大致吻合。对照组鼻黏膜上皮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连续、完整、清晰,可见正常的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结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出现特征性的炎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Fas/FasL和颗粒酶B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define the association of the expressions of Fas/FasL and granzyme B with cell apoptosis in oral lichen planus (OLP) and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METHO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and TUNEL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Fas, FasL and granzyme B and cell apoptosis in 50 OLP cases (including 20 cases of atrophic-erosive OLP and 30 nonerosive OLP cases) and 10 normal oral mucosa specimen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LP cases showed increased apoptotic index (AI, 95.32+/-28.99) in the epithelial layer and the decreased AI (35.12+/-9.89) in the lamina propria (P<0.05), with the apoptotic cells confined within the basal or suprabasal cell layer instead of the superficial cell lay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itivity rates of FasL and granzyme B expression were both 68/ in the lamina propria of the OLP case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0.05);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were noted in atrophic-erosive than in nonerosive OLP cases (P<0.05). CONCLUSIONS: The AI significantly differs between the epithelial layer and lamina propria in OLP cases, for which the expressions of Fas, FasL and granzyme B might be held responsible. The over-expressions of FasL and granzyme B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ression of OL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Fas/FasL、颗粒酶B与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中的细胞凋亡及与OLP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20例糜烂萎缩型,30例非糜烂型)OLP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Fas、FasL及颗粒酶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OLP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95.32±28.99)比正常对照组(42.52±0.05)高(P<0.05),且OLP中凋亡上皮细胞多位于基底层或基底上层,而正常对照组的凋亡上皮细胞多位于表层及棘层。OLP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35.12±9.89)则低于正常组(61.58±0.10)(P<0.05)。OLP固有层FasL及颗粒酶B的阳性率分别为68%、6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糜烂萎缩型OLP固有层中淋巴细胞FasL及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中同时存在角质细胞的凋亡增加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减少,Fas/FasL及颗粒酶B可能与这种凋亡的异常相关,且FasL及颗粒酶B的高表达与OLP病情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麻黄碱不同作用时间对家兔鼻腔黏膜纤毛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鼻腔减充血剂滴用时间提供依据。方法以80只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选取8只为对照组,剩余72只为实验组,随机分成9组,每组8只,其中3组(A组)均以1%麻黄碱鼻腔滴鼻5d,另外3组(B组)以1%麻黄碱鼻腔滴鼻10d,最后3组(C组)以1%麻黄碱鼻腔滴鼻20d。实验组家兔分别于滴药后当天、30d、50d处死,均取鼻中隔黏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A组家兔鼻腔黏膜纤毛排列紊乱、倒伏,部分纤毛脱落,停药后,鼻腔黏膜纤毛逐渐恢复,于50d时全部标本均恢复正常。B组家兔鼻腔黏膜纤毛受损更加严重,停药50d后仅3个标本的部分纤毛恢复,另外5个标本受损区域未见纤毛生长。C组兔鼻腔黏膜纤毛基本消失,停药50d后全部标本均未见新生纤毛生长,受损区域被纤维组织替代。结论麻黄碱对鼻腔黏膜纤毛有极强的破坏作用,但短期内用药,尚可恢复。  相似文献   

15.
克鼻敏对豚鼠超敏鼻炎模型电镜光镜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克鼻敏方对豚鼠鼻炎模型实验结果 ,光镜下 2 ,4—二异氰酸甲苯酯 (TDI)致敏模型鼻粘膜上皮脱落伴鳞状化生 ,大量嗜酸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P <0 0 5 ) ,腺体增生明显 (P <0 0 0 5 )。克鼻敏组鼻粘膜上皮少见脱落 ,大部完整 ,或轻度鳞状上皮化生 ,上皮下少量嗜酸及慢性炎细胞浸润 ,其程度显著减轻 (P <0 0 0 5 ) ,腺体增生也轻 (P <0 0 1)。电镜下克鼻敏组杯状细胞形态正常 ,分泌颗粒丰富 ,表面微绒毛排列整齐 ,其横断面可见典型的“9+2”结构 ,上皮下少见淋巴细胞浸润 ,嗅腺形态正常  相似文献   

16.
食管鳞癌中clusterin的糖基化修饰和表达定位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clusterin的糖基化翻译后修饰状态和定位改变,探讨clusterin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对23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食管上皮标本,采用蛋白去糖基化和免疫印迹方法分析不同clusterin蛋白异构体的糖基化修饰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食管鳞癌组织clusterin异构体定位改变.结果:通常成熟型clusterin在还原状态下相对分子质量为40 000,是一种糖基化的蛋白质,定位于正常食管上皮基底膜下食管黏膜层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并经食管腺分泌到食管黏膜表面和血浆中.2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lusterin蛋白糖基化修饰均异常,未成熟的clusterin前体和核型clusterin聚集在癌细胞内,而糖化的成熟型clusterin在食管黏膜基质层减少并消失.结论:食管鳞癌中clusterin蛋白的去糖基化修饰及其定位改变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硝酸芬替康唑凝胶按规定剂量给予兔阴道后对阴道的刺激性,为临床研究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西兰兔8只,雌性,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给药1次/d,连续7 d,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动物,取阴道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空白凝胶组4只动物阴道粘膜上皮细胞无明显变性、坏死,固有膜血管未见明显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硝酸芬替康唑组4只动物阴道黏膜固有层均见成纤维细胞增生,部分黏膜上皮脱落,并且1号阴道黏膜固有层见较多的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结论连续给予硝酸芬替康唑阴道凝胶对阴道局部有一定的刺激性,有可能会引起部分阴道黏膜上皮脱落及局部水肿等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黏膜上皮和黏膜下结缔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mRNA的表达,探讨Th17细胞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病损区黏膜为实验组(n=10),健康志愿者提供的正常口腔黏膜为对照组(n=6),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OLP黏膜和正常口腔黏膜的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中IL-17、IL-23mRNA的表达量。 结果 实验组OLP黏膜上皮及固有层结缔组织中IL-17、IL-23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OLP固有层中IL 17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上皮组织(P<0.05);但OLP黏膜上皮和固有层中IL-23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h17细胞功能相关细胞因子表达量增多可能与OLP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9.
其其发病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鼻息肉组(29例)和下鼻甲组(11例)上皮细胞Fas、FasL、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鼻息肉组上皮细胞Fas、FasL和Bcl-2阳性细胞指数(PIFas、PIFasL、PIBcl-2)均大于下鼻甲组(P<0.01),PIBcl-2/PIFas也大于下鼻甲组(P<0.01),但鼻息肉组PIFasL/PIFas与下鼻甲组比无统计学意义;鼻息肉组PIFasL/PIFas和PIBcl-2/PIFas均大于1(理论值,P<0.05)。结论:Bcl-2介导的抑制细胞凋亡机制和FasL介导的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可能对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产生部分抑制作用,有可能是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平衡失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研究糖皮质激素控制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鼻息肉标本40例,其中术前局部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的鼻息肉标本20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鼻息肉标本20例,正常鼻腔下鼻甲黏膜标本7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QP3在上皮细胞,腺体细胞,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均有表达。上皮细胞中正常下鼻甲黏膜组AQP3阳性细胞数多于鼻息肉未用激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体、血管及血窦内皮中正常下鼻甲黏膜组AQP3阳性细胞数少于鼻息肉未用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息肉激素治疗组上皮细胞、腺体、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中AQP3阳性细胞数少于鼻息肉未用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通道蛋白3的正常表达与其维持下鼻甲功能有关,水通道蛋白3过度表达与鼻息肉的形成有关。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水通道蛋白3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腺体、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中表达下降,是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