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藜芦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3.
我院于 2 0 0 1年 7月 18日收治昆明市某戒毒所藜芦集体中毒 4 0例病人 ,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4 0例中男 31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4 1岁。临床特点 ,所有病例均有恶心、呕吐、口唇及四肢麻木 ,血压均在 80 / 4 0 mmHg以下 ,其中上腹痛 6例 ,深昏迷 6例 ,室早2例 ,阿斯氏综合症 1例 ,上消化道出血 1例 ,尿失禁 5例 ,窦性心动过缓 4 0例 ,休克 2 4例 ,抽搐6例。白细胞总数偏高 10例。 4 0例均行心电图检查 ,全部病例均为窦性心动过缓 ,其中室性早搏 2例 ,房早 6例。患者均有服大锅药病史 ,患者呕吐物及尿样分析提示藜…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80年代以来文献报道的兰科植物中芪类化合物、生物碱、酚类、萜类、苷类、甾醇、本脂素、黄酮、有机酸、酯类等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内蒙古3种野生藜芦(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通过查阅SciFinder、ChemSpider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及与对照品比对,鉴别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的化学成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野生藜芦中虎杖苷、氧化白藜...  相似文献   

6.
藜芦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成分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藜芦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异鼠李素(3-methoxylisorhamnetin,1)、异鼠李素(isorham-netin,2)、3-甲氧基槲皮素(3-methoxylquer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5)、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flavone,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methoxyl-fla-vone,7)、5,7,3′,4′-四羟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flavone,8)、5,7,3′,5′-四羟基黄酮(5,7,3′,5-′tetrahydr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沙棘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沙棘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包文芳1)李保桦2)胡红瞩3)李锐4)张群林5)(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沈阳110015)沙棘属(hippophae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植物,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的东北、华北、...  相似文献   

8.
枣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属(Ziziphus)为鼠李科植物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一个属,约有170余种。迄今为止,已报道从枣属植物中发现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达200余种,主要包括三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核苷类及糖类等化学成分。其中三萜类成分主要包括游离型的五环三萜类和以达玛烷型四环三萜为主要苷元的三萜皂苷类;黄酮类成分除含有氧苷类成分外,尚含有碳苷类成分,糖多取代在C-6或C-8位;生物碱类成分可进一步分为环肽生物碱类和异喹啉生物碱类。本文对近年来枣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枣属植物资源的深入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番荔枝科假鹰爪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已从枣属植物中分得新化合物200多个,分别属于生物碱类、三萜皂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该属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尤其是环肽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One new steroid alkaloid, 12β-hydroxylveratroylzygadenine (1) and four known compounds, verdine (2), jervine (3), veramarine (4), and veratroylzygadenine (5),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and rhizomes of Veratrum nigrum L. processed by rice vinegar.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 a combined analysi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evidence. The assay results revealed that compounds 1, 4, and 5 exhibited cell toxicity against human HL-60 cells with IC50 values 52.67, 52.90, and 56.51 μmol/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2.
竹类植物主要包含黄酮、萜、醇、醛、酚酸、木质素、挥发油、香豆素、生物碱、核苷类等多类别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主要表现为抗氧化、抗炎、抗菌、抗抑郁、抗疲劳、抗肿瘤等作用.竹类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类别众多,药理活性多样,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兴姣  李红娇  刘婷  李骁 《中国药事》2018,32(2):201-209
目的:阐述麻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为麻黄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查阅麻黄属植物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其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概况。结果:麻黄中主要的化合物有麻黄碱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多糖类和少量的有机酸。目前在麻黄属植物麻黄中麻黄碱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以中药配方应用于临床,已有60余种化学药品以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作为有效成分,主治咳嗽。对其挥发油类、黄酮类的临床应用研究不多。麻黄联合化学药品共同使用,弥补了传统中药配方煎熬过程中有效成分的丢失,可以使治疗效果更明显。麻黄多糖抗炎、镇痛、对免疫的影响作用机制尚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麻黄作为传统中药,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苦木科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综述国内外对有关苦木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苦木科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和萜类,其生物活性为抗肿瘤活性、杀虫、降压、抗炎和抗菌以及抗疟等。本文以期为全面开发利用苦木科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菊科菊苣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复杂,具有保肝、降脂、降糖、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本文在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菊苣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蓝盆花属植物隶属于川续断科(Dipsacaceae),全世界约10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南部和西部,中国有9种2变种,产东北、华北、西北及台湾等地。植物化学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酚酸类、萜类和香豆素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肝纤维化、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蓝盆花属植物大多数在国内外广泛作为民族传统用药,潜在药用价值较大。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蓝盆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星中含有大量结构独特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主要以甾体化合物及其皂苷的形式存在,且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海星中的甾体化合物及其皂苷的研究进展,为海星的进一步利用以及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豆科胡芦巴属植物胡芦巴(Trigonella foerum-grae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分别为三角叶薯蓣皂苷(1a)和盾叶薯蓣皂苷A3(1b)的混合物(1),fenugreek saponin II(2),fenugreek saponin III(3),薯蓣皂苷(4);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即chrysoeriol-7-O-[6’’(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5),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6),牡荆素(7),异荭草素(8)。其中化合物1a、1b、5为首次从葫芦巴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梁光义  孙南君 《药学学报》1984,19(3):190-194
自狭叶藜芦中分离出一种新碱狭叶藜芦碱甲,根据光谱数据和衍生物的制备确定其结构。药理实验表明,该化合物有较强且持久的降压和减慢心律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20.
李万红 《中南药学》2013,(11):858-859
目的比较萱草根与藜芦的区别,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性状、显微、理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比较。结果萱草根与藜芦在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萱草根与藜芦在临床入药时应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