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嗅鞘细胞(OECs)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新生大鼠脑OECs和NSCs原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相关细胞.取原代OECs分为2组,实验组去除培养孔的间隔,使OECs和NSCs共用一培养液体系;对照组不破坏培养孔的间隔,单独培养NSCs,其余同实验组.观察2组细胞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原代培养的OECs表达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GFR);原代培养的神经球表达巢蛋白(nestin),神经球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丝200(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增殖实验中,实验组NS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分化实验中,实验组4d、7d时NF200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种细胞共液培养时,OECs提高了NSCs向NF200阳性细胞分化率.结论 OECs可促进NSCs增殖,并提高了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作用。方法从新生BALB/c小鼠中分别分离获得ADSCs及NSCs,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构建ADSCs与NSCs共培养体系,以单纯NSCs组为对照,进行ADSCs诱导分化研究。共培养4、8、12d后行神经元特异性神经丝200免疫组化鉴定,统计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百分率。结果共培养后8—12d,可见大量成熟神经元,大多为多极神经元,少部分为双极神经元或假单极神经元,带有较长的轴突。共培养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百分率大约为21%,而单纯NSCs培养组约为4%。共培养组神经元的转化率与单纯NSCs培养组神经元的转化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SCs在体外能够促进NSCs向神经元转化。  相似文献   

3.
NSCs在OECs诱导下定向分化及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鼠嗅鞘细胞(OECs)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并记录分化后神经元电生理特性。方法在无血清改良Eagle培养基(DMEM/F12)培养的NSCs中,加入OECs条件培养基,观察分化情况,巢蛋白(nestin)鉴定NSCs、神经丝蛋白200(NF200)鉴定神经元、膜片钳检测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结果OECs能促进NSCs分化为神经元,分化后的神经元记录到快速激活快速失活、能被河豚毒素(TTX)特异阻断的钠电流及慢激活慢失活、能被四乙基氯化铵(TEA)特异阻断的延迟整流性钾电流。结论OECs能诱导NSCs分化,分化后的神经元具有活跃的电生理特性,具有替代凋亡、坏死神经元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并扩增神经干细胞(NSCs)的基础上,研究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1)分离培养新生1d SD大鼠脑组织NSCs,免疫细胞学方法测定NSCs特异性标志物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表达及其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能力;(2)按培养液中Ang Ⅱ的浓度不同,分5个浓度(100、200、400、600、800nmol/L)对第二代NSCs进行诱导分化。10d后采用免疫细胞学方法检测DA能神经元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半定量RT-PCR(SQ-PCR)测定分化细胞中TH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外源性Ang Ⅱ诱导提高NSCs向TH阳性细胞分化的比率,TH mRNA相对表达量亦增加,以Ang Ⅱ浓度为400nmol/L及600nmol/L的诱导效果最明显,TH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0.77%和11.34%,TH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023±0.0515)和(0.3971±0.031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0nmol/L Ang Ⅱ组分化细胞中GFAP阳性细胞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AngⅡ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在400~600nmol/L浓度范围内AngⅡ的诱导效能更显著;AngⅡ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的机制可能与同时促进星型胶质细胞(AS)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嗅鞘细胞(OEC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OECs MSCs共培养组和MSCs单独培养组,在7d和14d两时间点观察MSCs的分化情况。用p75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OECs细胞的纯度;用巢蛋白(nestin)、神经丝蛋白(NF)、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突触后膜致密区蛋白(PSD)等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已分化的细胞表型。结果体外培养的MSCs经OECs诱导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表达NF、MAP2和PSD等神经元标记物,而不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在培养7d,MSCs OECs7d组的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与MSCs7d组比较有明显增高。在培养14d,MSCs OECs14d组的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与MSCs14d组比较,也有明显增高。结论体外培养的嗅鞘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与小胶质细胞的浓度有关,浓度倍数过小可能达不到应有效应,太大则会产生细胞毒性。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小胶质细胞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方向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新生24,48 h内Wistar大鼠用于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同接种于6孔板,接种密度分别为10∶1,4∶1,1∶1,1∶4,1∶10,每种密度设6孔,以单纯神经干细胞作为对照,共培养3,7,14 d,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聚集成球状,悬浮生长,Nestin染色阳性,胞核不着色。小胶质细胞贴壁生长,折光性强,大部分细胞有短的突起呈分支状,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CD11b/c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纯度在80%以上。与单纯神经干细胞对照组相比,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以10∶1,4∶1,1∶1,1∶4,1∶10接种密度共培养组ChAT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共培养组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比例为4∶1时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密度 (P < 0.05),且在培养第7天时生长达到高峰。结果提示小胶质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方向分化,神经干细胞与小胶质细胞4∶1比例共培养第7天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C6细胞和星形细胞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迁移分化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6细胞和星形细胞在体外对神经干细胞(NSCs)迁移和分化是否有不同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调节NSCs迁移、分化的因子打下基础。方法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C6细胞、星形细胞分别与NSCs限定区域培养,观察NSCs的形态变化和迁移方向。并用二者的无血清培养上清和无血清培养基分别加入“Transwell Inserts”细胞培养系统的下室,培养室的上室加NSCs悬液,共培养36h,光镜下计数位于培养系统中间膜上的细胞球数,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与C6细胞共培养的NSCs向C6细胞生长的方向迁移,而与星形细胞共培养的NSCs则呈分化现象。C6细胞的上清引起神经球迁移的数目明显多于星形细胞的上清和无血清培养基(P〈0.01),星形细胞的上清则明显引起NSCs突起生长。结论C6细胞主要引起NSCs迁移,而星形细胞主要引起NSCs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与NSCs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记录细胞移植后对照组和移植组(NSCs组、NSCsOECs组)大鼠运动功能,采用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分化和迁徙的情况。结果NSCsOECs组和NSCs组移植NSCs分别有14.19%和2.96%分化为神经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9,P<0.01),30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Cs组为1.60±0.13,NSCsOECs组为1.0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ECs移植后能存活、迁徙,NSCs移植后能存活、分化为神经元、星形和少突胶质细胞,并向损伤区迁徙。结论OECsNSCs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单纯NSCs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bHLH基因表达和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探索NSCs分化的机制。方法取孕14 d的胚胎大鼠脑组织,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获得NSCs,然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5%胎牛血清(FBS)和20 ng/mL BDNF诱导其定向分化,而对照组仅加5%FBS,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来检测分化得到的神经元细胞及其比例,采用RT-PCR技术分析bHLH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MAP-2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在分化培养后第3 d达高峰,约为60%,而同期对照组仅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后bHLH基因MASH-1、neumD和neurogenin2表达均高于分化前,相同时间段实验组bHLH基因的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BDNF促进了N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bHLH基因参与了NSCs的定向分化过程,其高表达可能有利于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试验在低氧环境下利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进行定向诱导分化,从而研究低氧对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并获得相当数量的多巴胺能细胞,为下一步的细胞移植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培养孕14 d~16 d Wistar大鼠胚胎皮质NSCs,通过传代培养获得单克隆生长的NSCs,在不同氧浓度下利用GDNF对大鼠NSCs进行定向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H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低氧可明显促进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与常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且在3%低氧浓度时,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率最高。结论低氧可促进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3%低氧浓度是促进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的最适氧浓度,低氧促进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的分化率与氧浓度梯度无依赖关系,低氧联合GDNF诱导NSCs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诱导效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大鼠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NSC)分化的影响,以及分化后神经元电生理特性。方法取新生鼠大脑皮质,原代培养大鼠NSC。NSC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无血清培养的NSC中加入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照组单纯无血清培养NSC。光镜下观察细胞分化情况,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p75)、神经丝蛋白(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膜片钳检测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结果实验组嗅鞘细胞主要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少量分化为胶质细胞。对照组NSC逐渐萎缩,最终死亡。分化后的神经元记录到快速激活、快速失活能被河豚毒素特异阻断的钠电流,以及慢激活、慢失活能被四乙铵特异阻断的延迟整流性钾电流。结论嗅鞘细胞能诱导NSC分化成神经元,分化后的神经元具有活跃的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方法以DMEM/F12培养基培养原代人羊膜上皮细胞,并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1×10-8mol·L-1维甲酸组;1×10-7mol·L-1维甲酸组;1×10-6mol·L-1维甲酸组;1×10-5mol·L-1维甲酸组。各维甲酸组经维甲酸处理7 d后,用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细胞全能性标记物Oct-4表达,并计数阳性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维甲酸组显著提高人羊膜上皮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比例,其中1×10-6mol·L-1维甲酸组阳性细胞比例最高;结论维甲酸体外能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最适诱导浓度为1×10-6mol·L-1。  相似文献   

13.
背景: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外在因素包括细胞因子和微环境,嗅鞘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改变其微环境。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别培养Wistar大鼠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5×107 L-1神经干细胞分别和1×107 L-1,1×109 L-1,1×1011 L-1嗅鞘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不加嗅鞘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诱导7 d后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算阳性细胞/细胞总数得出阳性细胞百分比。 结果与结论:①3种浓度嗅鞘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3 d后,均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增殖,以1×109 L-1嗅鞘细胞共培养组作用最显著,明显优于1×107 L-1嗅鞘细胞组、1×1011 L-1嗅鞘细胞组。②神经干细胞与1×109 L-1嗅鞘细胞共培养7 d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比最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2B(NR2B)特异性拮抗剂(Ro 25-698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7 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Ro 25-6981组(HIBD前2 h,腹腔注射Ro 25-6981 10 mg.kg-1)、HIBD组(HIBD前2 h,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和假手术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结扎)。采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检测SVZ Nestin表达量及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HIBD组12h后Nestin表达量开始增多,48 h达峰值,之后缓慢下降;与其相比,Ro 25-6981组在12 h和24 h时下降明显(P<0.05)。HIBD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3 h后缓慢上升,72 h达高峰;与其相比,Ro 25-6981组在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表达均有所下降,以24、48和72 h减少明显,尤以72 h为著(P<0.05)。结论:Ro 25-6981能够降低HIBD新生大鼠SVZ Nestin的表达及Brdu阳性细胞数,对SVZ NSCs增殖起抑制作用,提示NR2B参与并促进HIBD引起的SVZ N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干细胞(NSCs)共移植对致鼠NSCs定向分化影响。方法:将戊四氮致大鼠分为模型组、NSCs组、NSCs+BDNF组和NSCs+BDNF+红景天苷组。取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将培养的NSCs与BDNF+红景天苷+BDNF和基础培养基分别移植至致鼠海马组织中,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谷氨酸脱羧酶(GAD65)阳性细胞数,并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结果:NSCs+BDNF+红景天苷共移植组与其他组比较,各时间点BrdU、GAD65阳性细胞数均增多(P〈0.05)。第3周开始,大鼠癫发作次数最少(P〈0.05)。结论:BDNF与红景天苷联合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化。两者联合移植至致鼠后能减少大鼠的癫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实验拟阐明大鼠嗅上皮神经干细胞(NSCs)的免疫原性,为临床NSCs移植治疗和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通过将成年大鼠嗅上皮分离、培养出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NSCs。将大鼠嗅上皮NSCs分别与自体以及异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共培养,共分为4组,使用cck-8比色法测定刺激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能力,观察不同来源NSCs刺激PBMCs的增殖情况。结果异体的嗅上皮NSCs对于PBMCs的刺激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同体细胞。结论嗅上皮NSCs在体外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促进PBMCs增殖,移植时需注意免疫排斥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分化情况及头针对其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和头针组各30只;模型组和头针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阻(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各组大鼠又按照缺血时间(7、14、28d)分为3个亚组,每个时相点10只。头针组大鼠于缺血再灌注成功后即行头针治疗,每日1次,直至处死前;各组大鼠处死前1d腹腔注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液;对各亚组大鼠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免疫荧光法计数各组大鼠海马(dentate gyrus,DG)BrdU阳性细胞和BrdU/NeuN阳性双标细胞。结果第28d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阳性细胞有明显表达,而头针组在不同时相的阳性细胞数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增加。结论头针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