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动脉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材料的可行性及其采取方法。方法:以桡动脉为主要材料行冠状动脉帝路移植术12例,术前以Allen试验评判桡,尺动脉通畅性。用“免触”技术将桡动脉连同伴行静脉和脂肪组织一并游离,离断后用罂粟碱液低压扩张,并置于异搏定盐水中备用。远端多吻合至右冠状动脉及左旋支,近端均吻合至主动脉。术后常规应用钙阻滞剂6个月。结果:12例患者全部存活,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4-43个月,平均22.9个月,患者心绞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结论:桡动脉具有动脉移植材料的多种优点,通畅率仅次于乳内动脉而高于大隐静脉桥,是较有前途的血管移植材料,术前评价尺动脉的供血情况及术中防止桡动脉痉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可供冠状动脉搭桥的材料。方法:对经血管造影证实的10例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2例、双支5例、三支2例),我们应用自身桡动脉(RA)行冠状动脉搭桥术。RA-LAD8例,RA-LADdl1例,RA-RCA1例,自体大隐静脉桥13条。结果:10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近期恢复良好。随访6~2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正常。结论:桡动脉位置表浅、获取容易、有足够长度、管径大于胸廓内动脉,可供冠状动脉搭桥选用,是仅次于胸廓内动脉的理想动脉“桥”。  相似文献   

3.
自体桡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桡动脉(RA)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技术和RA移植物痉挛的预防,方法:自体RA材料行CABG手术100例,采用改良Allen试验,无创血氧饱和度(SaO2)检查,超声多普勒检查三种方法筛选RA获取患者。采用“无接触”技术获取RA,术中应用VG溶液保养RA移植物,术后应用硝酸甘油,硫氮唑酮预防动物材料 挛。结果:本组共搭桥309支,RA移植物100支,1例患者死亡,获取RA侧手的运动功能无1例受影响,切口无血肿,感染,12例患者有暂时性拇指皮肤感觉减退,结论:自体RA是较理想的CABG移植材料,近期临床结果满意,术前严格的筛选可以避免RA获取后手部缺血并发症“无接触技术和适当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防止移植物痉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以及斑块检出率。结果 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7、15.58,q=2.93~9.27;χ^2=12.38~34.72,P〈0.05、0.01)。结论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术前超声检测颈动脉能够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个能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情况的模型。方法50只新西兰兔,股动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1、3、7、14、56d分别取完整动脉桥,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弹力纤维染色,计算机测算血管内膜厚度、新生内膜中膜比指数;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结果50只兔成功建立动脉桥,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桥血管总通畅率为86%,对通畅的桥血管作形态学观测发现血管移植后7d起至56d内膜增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动物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自体桡动脉材料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采集、应用和早中期疗效评价.方法 分析 196例冠状动脉搭桥者临床资料,术前用 Allen 试验判定能否获取桡动脉,取材时严格遵守"不接触"原则,与伴行静脉一起取下,离断后向腔内注射肝素化罂粟碱液并置入血管保护液中备用.共取材 172 根,完成远端吻合口 184 个,远端分别吻合到冠状动脉第一对角支、第二对角支、左旋支、左室后支、右冠、右室后支,近端均吻合在升主动脉上.术后常规应用Ca2 拮抗剂3~6个月.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 8 例,自动出院 3 例.康复者心绞痛消失,心功能显著改善,全组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桡动脉痉挛现象发生.无围手术期出血、栓塞等合并症,无手臂缺血、坏死等.结论 桡动脉是良好的桥血管材料,可常规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Allen 试验是判定能否采集桡动脉的重要标准;取材时严格遵循"不接触"原则、术后用 Ca2 拮抗剂预防桡动脉痉挛是保证其发挥良好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杨敏  刘中民  刘泳  卢蓉  郭建华 《上海医学》2001,24(12):757-759
辅助循环技术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离心泵或人工心肺机转子泵左心转流和体外膜肺氧合 (ECMO)等方法 ,是治疗心脏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措施 ,使其存活率达到 30 %~ 5 0 % [1 4 ] 。本院自 1997年 8月~2 0 0 0年 8月共完成 9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其中 8例因低心排不能脱离体外循环心肺转流 (CPB)或术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采用辅助循环治疗 ,3例存活。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44~ 72岁 ,平均 (6 3.6±9.5 8)岁。心功能 (NYHA)Ⅱ级 1例 ,Ⅲ级 3例 ,Ⅳ级 4例…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文俊 《中国医刊》1999,34(3):15-18
冠心病外科治疗最主要的方法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获取自体非重要部位的口径相宜的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处以远与升主动脉之间建立旁路,或某些带蒂动脉远端直接吻合于冠状动脉,从而恢复心肌的供血。该手术是较理...  相似文献   

9.
齐颖  赵金惠 《医学综述》2015,(2):301-30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使用自身血管在主动脉和病变冠状动脉间建立旁路,从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乳内动脉是CABG最常选用的动脉。超声作为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可用于CABG术后判断桥血管是否通畅及远端冠状动脉血供情况,并可代替冠状动脉造影评估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性及远端冠状动脉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搭桥术 (CoronaryAr teryBypassGrafting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能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虽然在体外循环下行旁路移植术能提供静止无血清晰的手术视野及充分的时间 ,取得满意的手术及临床效果 ,但是存在由于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如肾、肝、心、肺及神经系统的损害 ,凝血系统及水电解平衡的紊乱等 ,同时部分患者由于高龄肾动脉粥样硬化及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心功能不全及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等 ,不能耐受体外循环而失去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松  萧明第 《上海医学》1998,21(12):703-704
目的:介绍桡动脉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材料的取材和处理技术。方法:选用11例冠心病患者运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常规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以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11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塞,无上肢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桡动脉作为一种动脉搭桥材料,在冠状动脉手术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取材过程中应避免上起桡动脉冯的刺激因素,同时合理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术后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26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366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60例.围术期存活419例.随访390例,随访率93.08%,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2.83±1.21)年.通过回顾术时年龄、术前心肾功能、手术方式、移植血管类型等因素,观察术后患者存活率、心功能恢复情况及症状是否复发等.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围术期死亡7例,随访死亡2例.1年和5年实际存活率分别为99.74%和95.35%.平均心功能为(1.36±0.60)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中远期疗效与术前心肾功能、术时年龄及移植血管材料等显著相关.而与手术方式无明显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中远期疗效满意,存活率较高m并与术时年龄、术前心室大小、心肾功能等因素有关.术前改善心功能、采用动脉桥及术后有效控制冠心病高危因素,可减少术后症状再发.  相似文献   

13.
纪方  潘楚雄  崔旭 《北京医学》2009,31(10):591-593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冠脉搭桥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两者间的等效剂量关系。方法将16例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记录入室后、气管插管后、转机(搭桥)前、转机(搭桥)后、手术结束时各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MPAP,PCWP,CI,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心率(HR)]。观察麻醉维持期间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用量。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中,CVP在转机(搭桥)前舒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升高[(7.7±3.4)vs.(4.9±2.0)mmHg],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给药剂量为(1.3±0.6)μg/kg,芬太尼为(10.0±2.9)μg/kg;维持给药量两组分别为(0.7±0.1)μg/(kg·h)、(7.3±1.5)μg/(kg·h);麻醉维持期间给药次数舒芬太尼组[(2.7±0.5)次]少于芬太尼组[(5.0±1.3)次]。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手术麻醉均使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使用单次推注方法维持麻醉时,舒芬太尼的等效剂量为芬太尼的1/8~1/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桡动脉(RA)桥通畅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CABG术中使用RA桥,并于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患者65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A桥通畅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RA桥靶血管近端狭窄程度≥80%(OR=0.212, 95%CI: 0.049~0.912, P=0.037)和靶血管在左前降支区域(OR=0.104, 95%CI: 0.012~0.921, P=0.042)是RA桥术后通畅率的独立保护因素,而术后未规范联用抗痉挛药物(OR=6.825, 95%CI: 1.857~25.083, P=0.004)是RA桥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ABG术中RA桥靶血管的合理选择和术后联用抗痉挛药物是RA桥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经胸超声多普勒频谱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内乳动脉血流特征的价值.方法62例择期CABG患者行左内乳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术.术前及术后2周于静息态和Azoulay手法下经左胸骨旁第一肋间行超声多普勒频谱内乳动脉血流评估.结果围术期内乳动脉内径无显著改变,多普勒显像由术前三相波形变为术后二相波形,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显著降低[由(54.5±26.4)cm/s降为(26.6±12.2)cm/s,P=0.0061],舒张期峰值流速(PDV)显著升高[由(8.7±3.8)cm/s升为(18.9±12.4)cm/s,P=0.0037],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显著降低.使用Azoulay手法后,91.5%(54/59)舒张期、收缩期峰值流速比率(PDSVR)>1,提示内乳动脉血流通畅,余8.5%(5/59)比率<1,但>0.6,提示内乳动脉限制性血流特性.结论经胸多普勒显像评估内乳动脉血流特征是一项无创、易行的CABG后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术前吸气肌锻炼对改善患者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CABG病人,186例进行术前吸气肌锻炼的病人作为实验组,52例未进行吸气肌锻炼的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在术前、术后的血气变化,术后机械呼吸支持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血气指标的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机械呼吸支持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CABG术前吸气肌锻炼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肺功能,缩短术后机械呼吸支持时间,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梁恒  谢丹 《北京医学》2015,(3):250-25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后患者血乳酸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55例行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7)岁。分别监测患者返回监护室、术后6、12、24 h 4个时间段的血乳酸变化,对比血乳酸的变化与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死亡13例,存活42例。死亡组返回监护室时血乳酸为(5.33±1.41)mmol/L,之后逐渐上升,至术后12 h 达峰值(12.80±2.76)mmol/L。存活组返回监护室时血乳酸为(3.68±3.49)mmol/L,之后逐渐上升,至术后12 h达峰值(6.09±3.09)mmol/L。死亡组术后12 h血乳酸值显著高于存活组;2组12 h 后血乳酸值逐渐下降,至术后24 h 死亡组血乳酸值仍显著高于存活组[(6.80±1.07)mmol/L vs.(2.90±1.0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术后血乳酸值增高是预测术后死亡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搭桥9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97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中的难点,总结围术期处理的要点,以提高CABG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行CABG 970例,其中停跳下行CABG 394例,不停跳下行CABG 382例,单纯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30例,CABG TMLR 50例,CABG 瓣膜手术67例,CABG 室壁瘤手术41例,CABG 左房黏液瘤切除术2例,CABG 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 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 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平均冠状动脉搭桥数量为(2.8±1.0)支。住院期间死亡37例,病死率为3.8%。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合理地开展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有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后进行CABG手术。所有病人均有陈旧性心梗,心功能(NYHA)I~IV级,术前预计平均死亡率(ParsonnetScore)8.4%(2%~18%)。采用大隐静脉(SVs)及左内乳动脉(LIMAs)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后全部存活,无重大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术中平均搭桥2.8根,平均应用LIMA0.5根,平均体外循环(CPB)时间137.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0min,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平均14.0h,ICU监护平均5.5d。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不再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有着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可被绝大多数CABG病人所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