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难经>提出三焦名称、部位、生理、病理之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则以三焦辨证为基础,编著了<温病条辨>,从而完善了温病学辩证论治体系.为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根据三焦所属脏腑病变,将温病分为初(上焦)、中(中焦)、末(下焦)三期,作为温病在病理发展过程中的分类,同时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温热论>)进行综合的辨证论治.原著所论九种温病,三百零四条分别编入上、中、下三篇,其证候分类排列,谨严有序,理法方药,论理精明,在叶氏卫、气、营、血辨证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是一卓越的贡献.下面就三焦辨证的分类、传变、治则及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相互关系,略抒己见,望同道批评斧正.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众多医家,孜孜以求,勤求古训,博采众家之长,致力于温病学研究.遂至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三焦辨证理论.历经众多医家的发展补充,逐步形成温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和三焦辨证体系.笔者欲从其两方面浅析温病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3.
暑温是一种由暑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叶氏创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体系,后吴氏师古而不泥古,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冶,相辅而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完善了温病证、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继将温病学推上了又一个顶峰。叶天士、吴鞠通于暑温的认识颇有独到之处,到目前为止对于夏暑当令所患之疾的诊治仍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宣畅气机既是温病的治疗方法,又是温病的治疗目的.本文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三焦辨证作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分别探讨宣畅气机法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在卫气营血辨证中"清热养阴不忘宣畅气机""在卫应宣郁疏透,清气应疏卫调气,凉营仍要透热转气,凉血散血不忘疏利气机".三焦辨证中更是要将宣畅气机寓于"通利三焦"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清代名医吴鞠通以其在温病学方面的贡献而闻名于世.他创立的三焦辨证纲领与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学的证治内容,为中医学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温病学问答     
问: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在温病学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都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辨证方法。它为温病的辨证施治提供了客观依据,是指导温病临床的基本法则。其重要作用是: ①概括温病的病机及传变规律。人体感受温热病邪后,致使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及有关脏腑的实质受损害。临床反映出由卫至气而营及血,或从上焦传中焦到下焦,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从外向内、由上及下的传变规律。把握这一病  相似文献   

7.
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温病学的核心理论,但这一理论体系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在辨病势方面,在统驭温病内外的各家学说等方面。从温病学病机治则的阐述入手,总结古今医家治疗温病的经验教训,联系温病学内外的学术争鸣。发现温病学的病机治则更适宜以升降出入辨证阐发,升降出入辨证从无数经验教训中得来,可能统驭温病内外的各家学说。  相似文献   

8.
三焦辨证是温病的辨证方法之一。乃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创立。吴氏所撰《温病条辨》即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对各种温病分上焦、中焦、下焦进行辨证论治,纲目分明,条理井然,对于指导临床有很好的实用价值。现拟从三焦的生理概念,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三焦病的病理和证候及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相互关系等四方面,谈谈个人体会,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9.
郭选贤  邵文雪 《中医学报》2019,34(7):1363-1366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温病的辨证""温病的辨证体系"的概念不甚明了的状况,本文对温病辨证体系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和湿热三焦辨证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期达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温病的辨证体系内容,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文章首先明晰"温病""证候群""辨证体系"这三个重要概念的基本含义,然后从整体上概述了温病辨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特点,从每种辨证体系理、法、方、药入手,详细论述了各种温病辨证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重在辨病变之阶段、浅深、轻重;三焦辨证体系重在辨部位、病性、证候,二者应相辅应用,经纬互参;湿热三焦辨证体系既与三焦辨证体系有关,也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有关。每种辨证体系既相互独立、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
论温病学学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学核心理论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中医辨证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其理法不仅可以辨治温病,而且可广泛应用于杂病的辨治;温病学学科应界定为基础中医学三级学科。温病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应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温病学理法辨治杂病的研究、温病学名家杂病辨治规律的研究、伤寒学与温病学移植渗透的研究、温病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移植渗透的研究。温病学课程有待分化为:经典温病学、温病学派杂病学、中医传染病学、实验温病学。温病学的概念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学的辨证纲领,由它说明了温热病毒侵袭人体后所造成的各种温病,它从横的方面阐述了病毒所在部位的深浅,病情的进退,从而指导了临床的实践,故在温病中有邪在卫分,邪在气分,邪在营分和邪在血分之别。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天士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学术成就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氏治学,源自《内经》,在仲景学说的基础上,完善了温病学主瓣理论和实践。明确提出了伤寒与温度病的异同点,其著作《温病条辨》与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有密切关系,确立了三焦辨证体系及相应的治则,并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结合,治疗温病重视养阴,察舌。  相似文献   

13.
对温病的辨证虽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为主,但其中从脏腑角度辨证的内容并非鲜见。通过对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温病学》中脏腑证型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温病学教材中的脏腑辨证具有3个特点:脏腑辨证运用广泛,四脏二腑证型凸现,湿热温邪伤脾为甚。  相似文献   

14.
<正> 温病学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自古以来各医家都认为它是中医的基础和临床的主要部分,学中医者不可不读。为了大家共同学习,现将我个人对温病的辨证施治略述如下,希同道们批评指正。一、温病怎样辨证温病一般运用卫气营血和三焦学说,再参考六经等来进行辨证,看邪气已到那一部  相似文献   

15.
正温病学说是关于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学说,其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不仅可用于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对中医临床各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热证不但在外感热病中有,在临床各科中也广泛存在。温病学对于临床各科的热证有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学说为中医皮肤病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其中许多治法与方药,也为中医皮肤科临床提供了可供选择且有实用性的治法方药。温病学对中医皮肤科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温病的辨证虽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为主,但其中从脏腑角度辨证的内容并非鲜见。通过对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温病学》中脏腑证型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温病学教材中的脏腑辨证具有3个特点:脏腑辨证运用广泛,四脏二腑证型凸现,湿热温邪伤脾为甚。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中说“今夫热痫,皆伤寒之类也。”古人把所有外感热病都称之为伤寒,认为所有热病都是因伤寒引起的,治疗多投以辛温之法:但后世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外感热病与典型的伤寒病证有很大不同,由此提出了应明辨伤寒与温病。到清代,对温病的认识趋于成熟,并提出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来治疗温病的理论体系。温病学的主要奠基人叶天上更是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提出了主要治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本将就“在卫汗之可也”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标志着温病学说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它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温病的辨证论治。本文试图分析这两种辨证纲领的异同、讨论其临床运用,对“以卫气营血辨证做为温热病的辨证辨领;而以三焦辨证做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的主张,提出浅见,谬误之处,恳求指正。  相似文献   

19.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以创立三焦辨证作为温病之辨证纲领而蜚声医林,观先生所著《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两书,其辨证体系不独为温病而设,对内伤杂病之辨治亦颇具指导意义,兹就两书中从三焦论治血证之心法作一探讨。1 血证分三焦治(?)不治血《温病条辨·卷四·治血论》谓:“至于治之之法,上焦之血,责之肺气,或心气;中焦之血,责之胃气,或脾气;下焦之血,责之肝气、肾气、八脉之气”,此明确指出了血证产生的病机皆是上焦、中焦、下焦所属脏腑的气机功能失调,故治血证之关键,必须按三焦不同部  相似文献   

20.
黄元御论伤寒、温病,从六气出发,以六经论病,统治伤寒、温病,不为王叔和《伤寒例》所束缚,也不与叶天士、吴鞠通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同,具有明显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