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6首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玉睿 《陕西中医》2007,28(6):687-68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26首,建立了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以及对临床典型症状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在所用的189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凉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提示: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治则以益气补血、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常用药以补虚药、清热凉血药为主,随病情需要可配以安神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2.
271首治疗糖尿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鲁  周晓芳  付超  王倩 《新中医》2004,36(11):40-4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71首,建立了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以及对临床典型症状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在所使用的221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佐以祛瘀;常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3年中医治疗狼疮肾炎的文献,分析探讨中药治疗狼疮。肾炎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文献中,涉及中药196味,累计使用1276次;使用频率超过1%的中药共29味,累计使用频次702次,累计频率55.02%;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5类药使用较多,累积频率达84.41%;清热药中以清热凉血药和清热解毒药为主,补虚药中以补气和补阴药为主。结论狼疮性肾炎多用清热药凉血解毒、补虚药益气养阴.兼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敛药等共同治疗.  相似文献   

4.
傅晓骏 《陕西中医》1998,19(10):438-438
采用丹参四藤饮(赤丹参、鸡血藤、银花藤、络石藤、海风藤等)为主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31例,总有效率87.3%。提示本法有活血化瘀,凉血通络,清热和络,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肾小球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糖尿病中药配伍体系。方法:将《糖尿病验方450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中药方剂共414首,涉及中药236种,总用药次数为4071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4.255%;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6.039%;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4.774%;归经以肝、肺、脾、肾、心、胃为主,累计频率达90.183%。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黄芪、生地黄、山药、麦冬、天花粉、丹参、茯苓、元参、当归、甘草、熟地黄、知母;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  相似文献   

6.
益肾祛斑汤治疗紫癜性肾炎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士刚 《陕西中医》2002,23(4):297-298
目的 :探讨补益药配合清热、祛瘀类中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益肾祛斑汤 (黄芪、丹参、半枝莲、车前子、连翘等 )治疗本病 36例 ,结果 :总有效率 91 %。提示 :本方有清热利湿、益肾通络、凉血止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110例肾脏活检病理资料,探讨其病理与临床分布特征,明确肾脏穿刺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肾穿刺活检的病理资料。结果 110例病理报告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97例(88.2%),其中IgA肾病49例(44.5%),占总数比例最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3例(11.8%),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为常见。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中以IgA肾病最多;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逐渐增多,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为常见;肾穿刺活检术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娜  乔小燕 《陕西中医》2009,30(1):88-90
目的:对现代文献关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进行系统整理,总结辨证用药特点,为实验和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明确的参考用药依据。方法:查阅1994~2006年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文献,对其治疗药物进行统计整理及分析。结果:使用频次占前三位药物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用药治疗中,补虚药、清热药、活血药这三种药物是最主要的而且是比较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治疗银屑病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90首,分析中医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在90首复方所涉及的146种中药中,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较高.结论 目前中医治疗银屑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祛风为主要治则,所使用的药物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为主.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是肾脏病内科常见病。近年来,我们以西药福辛普利钠配合中药为主,临床治疗IgA肾病3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8例病人均系经过肾活检确诊(符合WHO1995年标准)的患者,排除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继发性IgA肾病,并排除伴有肝功能异常、出血倾向、白细胞减  相似文献   

11.
紫癜性肾炎是儿童阶段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部分迁延不愈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危害患儿生命健康。全国首批名中医丁樱教授从事儿科肾脏疾病40余年,围绕紫癜性肾炎的中医方案研究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两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对紫癜性肾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络脉瘀阻,故治疗上以舒经通络、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而藤类药具有缠绕蔓延、纵横交错之形,似人之络脉遍布全身,能够浅入阳络,深入阴络,驱逐络脉滞留之邪,为通络之佳品,活血之良药,临床应用数载,疗效显著。文章对丁樱教授临床运用藤类药从络脉瘀阻论治紫癜性肾炎经验进行总结,进一步探究了藤类药的用药及用量选择,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文献探究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相关文献,建立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结果: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中所含中药复方104首,中药129味,药物种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收涩药为主;药物性味以甘、苦为主,药性多为寒、平;归经以肝经、肾经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个聚类组合,另外对所涉及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规则17条,药组(3味药、4味药)规则36条。结论: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药物性味以甘苦为主,归肝肾两经,核心单味药为黄芪、丹参、生地黄等,临床治疗方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  相似文献   

13.
赵骞  何松蔚  何强 《北京中医药》2021,40(8):907-910
目的 探讨闫慧敏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闫慧敏教授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对闫慧敏教授临床处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经验.结果 提炼出闫慧敏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核心药物15味,以祛湿、清热、凉血、止血、收敛、补益药为主,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水祛湿药物,经聚类分析得到2个聚类组,经关联规则共得到60条规则.结论 闫慧敏教授重视"湿""瘀""热"等病理因素,特别是"湿邪"在紫癜性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本病急性期以湿热内蕴为主,治疗应以祛湿、清热、祛瘀为主,本病后期易正气虚弱、湿浊蕴结,治疗应以健脾固精、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4.
紫癜性肾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水肿、高血压、血尿和(或)蛋白尿。研究表明其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高达21%。笔者用清热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紫癜性肾炎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二至丸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至丸由女贞子、旱莲草按1:1的比例组成,有滋肝肾、补腰膝、壮筋骨之效,运用本方化裁治疗多种肾脏疾病.获效满意,并列举验案4则以佐证:(1)狼疮性肾炎;(2)糖尿病肾病;(3)慢性肾小球肾炎;(4)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03~2007-03我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均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并排除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肝硬化引起的肾脏损害等继发性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蛋白尿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年限为1980—2009年,对有关中医药治疗CGN文献进行检索。建立CGN蛋白尿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描述。结果共检索得到有关文献105篇,其中中药共计163味,使用频次1996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为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收涩药,占总体用药的80.02%;其中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6.08%;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达96.92%;归经以肝、肾、脾、肺、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86.31%。结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肾虚为本,湿热和瘀血为标。临床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等中药运用为主。  相似文献   

18.
我们根据王清任活血化瘀的治则思想,近几年来开展对肾炎病人以活血化瘀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其中材料较全的42例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发病年龄:最大63岁,最小21岁。男性25例,女性17例。住院天数:最长289d,最短30d,平均91.6 d。急性肾炎18例,慢性肾炎17例,肾病5例,紫癜性肾炎1例,狼疮性肾炎1例。  相似文献   

19.
紫癜性肾炎为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是临床较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症。本病是田多种致敏因素引起的肾脏损害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改变,重症可有持久性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可出现氮质血症或高血压。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紫癜性肾炎2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为1992年1月至1994年3月间我院中西医结合科及儿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病人,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过敏性紫癜史,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20.
紫癜性肾炎(HSPN)是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全身小血管壁受累的全身性小血管炎症综合征。是儿童最常见继发性肾病,成人也并非少见,在临床上是仅次于狼疮性肾炎的第二大继发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