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荫范  周长浩  王双印  陈向红 《临床荟萃》2006,21(18):1331-1331
2002年3月至2006年2月,我们采用微波加胸腺素(迪赛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并与单纯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应用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治疗不同部位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探讨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其干预用药和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皮肤科2002—08/2004—08收治的178例带状疱疹病例,资料来自归档病案及“军卫一号”计算机病案库,以及定期随访的完整资料。从临床角度进行总结分析。①应用皮质激素的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②应用前列腺素E1的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③两者同时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比较。④年龄、疼痛程度与其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7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分为强的松组、凯时组、联合用药组、普通组4组。①早期使用皮质激素组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9.3%。②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凯时注射液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6.5%。③两者合用组发病率为9.5%;而普通组高达35.7%。④患者的疼痛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178例患者中以皮疹消退1个月仍然有明显的神经痛为统计标准时发生后遗神经痛39例,占21.91%,其年龄均大于50岁。结论: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E1预防后遗神经痛均有很好的疗效,但皮质激素的应用存在潜在的风险,受到一定的限制。早期积极的控制神经根/节炎症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发病机制,总结促进其临床康复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PHN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结合临床康复治疗经验,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PHN是嗜神经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后遗症,中枢和外周机制同时参与了PHN的发生。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其疼痛顽固而剧烈,口服解热镇痛药常无效,需阻断外周神经的兴奋传递,同时降低中枢的敏感性以提高痛域,接种水痘疫苗有望预防PHN的发生。结论PHN显著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为促进这类患者的临床康复,常需采取同时针对其中枢和外周机制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微波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较为困难,应用微波照射治疗并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6.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具有典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每日1支(>15 000AU);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 100mg联合维生素B12 500μg肌注.均为14d,疗程结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疼痛减轻、消失时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浮针埋线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浮针埋线组(n=32,以18G套管针在皮下运针并埋线治疗)和对照治疗组(n=28,将18G套管针置入皮下后,仅以采用相同运针手法进行治疗而不做皮下埋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 d、7 d以及14 d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身体机能状态(PS)和患者满意度(P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浮针埋线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时点疼痛强度、身体机能状态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呈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治疗组相比,浮针埋线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疼痛强度、身体机能状态和患者满意度评分亦呈明显下降(P<0.05~0.01)。不良反应:浮针埋线组及对照治疗组分别出现5例和1例皮下出血。结论浮针埋线疗法对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其干预用药和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皮肤科2002-08/2004-08收治的178例带状疱疹病例,资料来自归档病案及“军卫一号”计算机病案库,以及定期随访的完整资料。从临床角度进行总结分析。①应用皮质激素的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②应用前列腺素E1的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③两者同时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比较。④年龄、疼痛程度与其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7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分为强的松组、凯时组、联合用药组、普通组4组。①早期使用皮质激素组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9.3%。②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凯时注射液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6.5%。③两者合用组发病率为9.5%;而普通组高达35.7%。④患者的疼痛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178例患者中以皮疹消退1个月仍然有明显的神经痛为统计标准时发生后遗神经痛39例,占21.91%,其年龄均大于50岁。结论: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E1预防后遗神经痛均有很好的疗效,但皮质激素的应用存在潜在的风险,受到一定的限制。早期积极的控制神经根/节炎症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皮质类固醇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芳  张玉亭 《临床荟萃》2005,20(5):280-280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由于其致病原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脊髓后根和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原因,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留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s neuralgia,PHN),尤其在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都较高。为了评价皮质类固醇(泼尼松)预防老年人PHN的效果,我们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常规治疗和加用泼尼松治疗预防PHN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营镇痛汤治疗带状疮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疗效评估分析。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治愈率(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60.87%),治疗组的复发率(4.44%)低于对照组(30%),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和营镇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吲哚美辛(消炎痛)为主的对照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非常顽固和难治的痛症之一。应用胸椎旁介入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刀治疗,经1疗程治疗治愈35例,显效14例,有效2例。  相似文献   

13.
青黛膏包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病机率为9%~34%。我科自2002年以来采用复发青黛膏包敷,并辅以丹参及能量合剂静滴、微波照射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指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着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15.
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波照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除口服药物治疗外,给予局部微波照射,共4周。对照组38例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照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透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超声透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试验组应用超声透药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用常用的物理治疗,如He-Ne激光照射、中频电治疗、红外线照射等进行治疗(两组全身用药情况相同)。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应用超声透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好、使用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对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疏导,住院后经视、触、听、闻,观察患者情绪、言语、思维及行为变化,并根据患者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有针对性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去影响患者,使患者情绪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8.
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性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其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03-10/2004-06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甲钴胺治疗组50例、中药加味组55例及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55例;分组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时间和止痛效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经治疗3周后,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90.9%,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72%,中药加味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70.9%、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在止痛效果上与甲钴胺治疗组和中药加味组相比较差异意义非常显著(X^2=7.551,9.123,P&;lt;0.01)。结论: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两种药物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比单独应用一种药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泛昔洛韦是喷昔洛韦的前体药,口服后即代谢为喷昔洛韦,具有强效抗疱疹病毒作用。泛昔洛韦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明显,在止痛、促进水疱干涸、缩短病程等方面尤为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疱疹性皮肤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范平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6):513-515
本文对近年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康复治疗中的西医系统疗法、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物理疗法及局部用药等进行了综述。文中指出,目前可供选择的药物或疗法虽不少,但疗效理想者还不多,一些药物或疗法副作用还较明显,且鉴于对PHN含义理解和使用的混乱,以及判效标准的不统一,致使既往许多相同或不同的疗法间缺少了可比性及可信度。诊断PHN急需制订统一的标准,治疗PHN亦需要更多严谨的设计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