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体内成熟和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景极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占脾细胞的0.2%~0.5%,几乎不能直接从体内分离出大量的纯化的DC,要获得足够的DC,只有依靠体外培养增殖.目的:以不同剂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拟建立合适的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免疫学实验室和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SPF级Lewis大鼠用于培养骨髓源性DC,雄性SPF级Brown Norway大鼠用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Lewis大鼠股骨和胫骨获取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分别以2.5,5,10,20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5μg/L白细胞介素4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采用黏附法纯化DC.主要观察指标:以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以Lewis大鼠DC作为刺激细胞,以Brown Norway大鼠脾脏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分泌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水平.结果: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质量浓度的增高,诱导的细胞获得率逐渐升高,但DC比例逐渐下降.CD86、MHC-Ⅱ表达阳性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培养第5,7天,DC不能有效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培养第13天,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明显增强(P<0.01).培养7 d以后,DC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12水平明显增高(P<0.01),脂多糖刺激以后升高更加明显(P<0.01).脂多糖刺激后DC表型MHCⅡ、CD86表达明显增加,白细胞介素12分泌增加,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轻度增强.结论:5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诱导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最佳剂量,培养9 d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和纯度的未成熟D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Vp16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指导白血病临床治疗中正确使用GM-CSF。方法:在构建高效表达GM-CSF的逆转录载体N2A/CMV/GM-CSF表达系统的基础上,对转GM-CSF基因和未转GM-CSF基因的白血病HL-60细胞进行研究。结果:未转GM-CSF基因及转空载体N2A的HL-60细胞经Vp16处理后均出现凋亡的特征性表现:DNA电泳呈梯状;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呈现特征性的亚二倍体(亚G1)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可见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Vp16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而GM-CSF能够抑制Vp16诱导的细胞凋亡。以上结果表明,白血病临床治疗中为预防和改善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而应用GM-CSF时,应谨慎地选择时机,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不宜使用,以避免白血病细胞对抗癌药物诱导的凋亡产生抵抗而导致耐药。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FDA已批准应用于临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员剂只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药应用是目前最主要的动员方案,但可引起供者骨骼肌肉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1/2009-10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进行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1例,分析移植物成分、造血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动员96h后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0.97±0.13)%,CD34+CD38-细胞占CD34+细胞的比例为(37.49±4.03)%;移植后的快速造血重建与CD34+细胞、CD34+CD38-细胞输入量呈负相关。Ⅰ度、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5.5%,15.7%;局限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9.2%,21.2%。提示在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可有效实现干细胞动员,所获CD34+细胞完全可以满足快速造血重建的需要;输入较多的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可能利于快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FDA已批准应用于临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员剂只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药应用是目前最主要的动员方案,但可引起供者骨骼肌肉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1/2009-10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进行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1例,分析移植物成分、造血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动员96h后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0.97±0.13)%,CD34+CD38-细胞占CD34+细胞的比例为(37.49±4.03)%;移植后的快速造血重建与CD34+细胞、CD34+CD38-细胞输入量呈负相关。Ⅰ度、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5.5%,15.7%;局限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9.2%,21.2%。提示在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可有效实现干细胞动员,所获CD34+细胞完全可以满足快速造血重建的需要;输入较多的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可能利于快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5.
恶性细胞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的异源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已证明血清M-CSF(可溶性M-CSF)水平在白血病前期、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和肝癌患者明显升高,但机制不明。为探讨细胞内M-CSF及其受体表达在病态造血,肿瘤和白血病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ABC免疫酶标技术,对12名正常人静脉血,21例初诊血液病患者骨髓和6株血源细胞系的M-CSF/M-CSF-R mRNA及抗原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CSF及其受体的表达呈多态性分布,无论是因子还是受体在白血病患者的粒、单、红、巨核系的细胞膜、质、核呈不同程度的反应,提示其在不同状态和病种作用中的复杂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为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方法,比较应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漱口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用rhGM-CSF漱口液含漱;对照组30例,口腔局部应用西瓜霜.结果 放射性口腔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研究组应用rhGM-CSF漱口液含漱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GW003)对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形成粒系集落能力的影响。分别抽取正常恒河猴、缓解期和化疗中pLLL患者骨髓并分离有核细胞,分别加入系列浓度的GW003、吉粒芬、G-CSF突变体,在培养12d后计数粒-巨噬细胞系集落(CFU-GM)。结果表明,GW003具有提高正常恒河猴骨髓有核细胞体外形成CFU-GM的能力,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摩尔浓度的吉粒芬 及G-CSF突变体;在-定的浓度范围内,GW003浓度与恒河猴骨髓细胞形成CFU-GM的数量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R2=0.965,P=0.003);GW003能提高ALL患者骨髓细胞粒系集落体外形成能力,对化疗中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缓解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结论:GW003可显著提高骨髓细胞体外形成粒细胞集落的能力,可有效缓解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例临床应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granulocyte-macrophn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其中4例药物过敏所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5例恶性肿瘤强烈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8例白血病接受大剂量放、化疗后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感染,2例应用rhGM-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结果提示药物过敏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用药2~8天白细胞回升,疗效最佳;5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4例在用药后2~12天白细胞回升,感染控制,另1例用药4天,血像无变化,死于原发病和感染;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抑制合并感染,用药后血像回升,造血重建,感染治愈;2例用rhGM-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初步观察用药后有核细胞总数增高不明显,但单个核细胞较多(80%~100%)。本系列剂量在2.5~6μg/kg/d静脉点滴或皮下注射,用药过程均感乏力,其中1例有恶心,未发现其它严重毒副作用。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对rhGM-CSF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类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受体(GMR) 在NIH3T3 细胞中表达的功能特性。方法 将编码人GMRα和β亚单位的cDNA 转染到无人GMR表达的小鼠NIH3T3 细胞中,并检测其阳性转染子在配体刺激后的增殖信号传导与酪氨酸磷酸化。结果 重建的功能性GMRα/β可以介导细胞增殖与细胞集落形成,并诱导βc、Jak2、Shc 及Shc 相关蛋白P145(SHIP) 酪氨酸磷酸化,然而,人GMCSF并不能激活仅含GMRα的NIH3T3 细胞出现有丝分裂信号表达。结论 人GMRα与β亚单位同时转染入NIH3T3 细胞后,可通过βc 磷酸化,激活Jak2 、Shc 和SHIP信号传导途径,而导致配体依赖性细胞生长与集落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雄性SD大鼠模型,6h后收集脓毒症SD大鼠血清备用.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株(ECV-304)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对照组、脓毒症组和辛伐他汀组.予相应条件培养液处理24h后,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HUVECS的生长情况,Hoechst染色法、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细胞相对生长率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吸光度值及细胞凋亡率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结果 (1)与脓毒症组比较,辛伐他汀组HUVECS相对生长率(%)显著增加[(64.06±1.70)% vs.(37.59±2.13)%,t=-16.846,P=0.000].(2) Hoechst染色法与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加;而辛伐他汀组较脓毒症组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4.07±1.55)%vs.(30.20±8.94)%,P=0.001];辛伐他汀组细胞凋亡率较脓毒症组显著减少[(16.50±4.26)%vs.(30.20±8.94)%,P=0.027].(3)脓毒症大鼠血清处理后,HUVECS中Bcl-2基因表达降低,而Bax基因表达增高;与脓毒症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两者呈反向改变.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基因表达抑制脓毒症内皮细胞凋亡,发挥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这可能是辛伐他汀治疗脓毒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微小RNA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主要通过抑制蛋白质的翻译来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命运及功能。众多资料表明miRNAs 可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功能及凋亡进而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树突状细胞作为重要的抗原提成细胞,其功能及数量的改变在脓毒症的免疫紊乱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主要综述miRNAs 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及凋亡的影响及在脓毒症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体外纯化培养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来源于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DCs)的纯化培养方法并观察DCs的形态及功能。方法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后,用体外培养的手段,采用培养黏附法或经免疫磁珠筛选法,获得单核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培养,培养12 d诱导出DCs;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培养的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的细胞表型(CD80、CD83、CD86、CD1α、HLA-DR),MTT法检测DC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效应。结果在体外诱导出外周血来源的成熟DCs,电镜和光镜分析表明具有DCs的典型形态,所培养的细胞表面高表达CD80、CD83、CD86、CD1α、HLA-DR,并具有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应用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培养黏附法或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的单核细胞,细胞因子培养12 d可得到成熟正常的DC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hGM-CSF和rhIL-4培养体系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诱导培养。方法分离正常人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观察培养的DC的形态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面的免疫分子的表达。结果100ng/mlrhGM-CSF和500U/mlrhIL-4能使正常人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分化发育为高表达CD80、CD86、HLAⅠ类和HLAⅡ类抗原的DC。结论rhGM-CSF和rhIL-4能使树突状细胞定向分化成为抗原提呈细胞,为DC疫苗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温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求不同高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分为37℃,40℃,45℃,50℃,55℃和60℃六个温度组,每组又分为15min,30min,lh,2h和4h五个时间亚组。经相应的温度和时间处理后,以四甲基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细胞活性检测:不同温度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不一样。40℃时细胞平均死亡率为15%,45℃时为54%,50℃时加温15min细胞全部死亡。在一定的温度下,伴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如45℃时,15min的细胞死亡率为32%、30min的死亡率为40%、lh的死亡率为56%、2h的死亡率为68%、4h的死亡率为74%。②形态学观察:40℃组,作用lh以下者无明显的形态学改变,2h,4h时可见部分细胞呈现凋亡。45℃组,15min,30min时均见大量细胞呈现凋亡。lh,2h,4h则以坏死为主。50℃以上组,大部分细胞坏死。结论 随着温度的增高其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逐渐增强。40℃以下没有明显的杀伤作用,40℃~45℃之间,细胞的死亡形式以凋亡为主,45℃以上主要为坏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异种蛋白neu-Fc协同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卡介苗(BCG)对Th1型和Th2型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大鼠neu L2-S2功能域与人IgG Fc区编码序列融合,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应用rProtein A Sepharose Fast Flow亲和层析纯化neu-Fc融合蛋白,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Ficoll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MTT法检测融合蛋白对PBMNC的促增殖作用。通过ELISA法检测IL-12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PBMNC经MCF-7细胞上清诱导后,IL-12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10nmol/L neu-Fc对PBMNC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与GM-CSF、BCG或者neu-Fc单独作用相比,neu-Fc与GM-CSF、BCG联合作用可显著上调IL-12表达,下调IL-10表达(p<0.01)。结论:neu-Fc具有很好的促增殖作用,GM-CSF和BCG协同neu-Fc能有效诱导Th1型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脂多糖(LPS)刺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及其介导效应T细胞(Teff)增殖反应、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实验前禁食12 h.免疫磁珠法分选大鼠脾脏CD4+CD25+Treg,分为对照组(n=8)、抗CD3/CD28组(n=8)、抗CXB/CD28+LPS组(/1,=8)、抗CD3/CD28+血必净组(n=8)和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n=8).培养3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凋亡率、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和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0分泌.同时,CD4+CD25+Treg与CD4+CD25-T细胞1:1培养,刀豆素A刺激68 h后分析Treg对Teff增殖的抑制效应,并检测上清中IL-2/可溶性IL-2受体水平.结果 抗CD3/CD28诱导Treg凋亡率为(33.70±3.06%),显著高于对照组(12.84±0.84)%;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45.13±2.70)%凋亡率明显高于抗CD3/CD28+LPS组[(29.41±1.63)%,P<0.01].同时,CD4+CLY25+Treg roxp3和CTLA-4表达及IL-10分泌随凋亡增加而降低.抗CD3/CD28+血必净组(31.26%)Teff增殖反应平均抑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48%,P<0.05),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抑制率与抗CD3/CD28+LPS组比较亦明显下降(P<0.01).此外,抗CD3/CD28+血必净组和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IL-2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抗CD3/CD28+LPS组(P<0.01).结论 LPS刺激可明显上调大鼠Treg对Teff的抑制功能,血必净注射液能通过促进Treg凋亡而有效改善其对Teff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1-M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通透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HUVECs分为三组,即磷酸缓冲盐溶液(p...  相似文献   

19.
rhTpo/GM-CSF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一个治疗由于放化疗等原因造成的造血组织损伤导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的有效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从人胎肝中克隆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的基因,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其与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基因相融合,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JM101表达的融合蛋白rhTpo/GM-CSF在体外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培养中保留了Tpo对巨核细胞系和红细胞系的刺激作用,并增加了GM-CSF对粒细胞系的刺激活性。结论提示,原核细胞表达的融合蛋白rhTpo/GM-CSF具有刺激骨髓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造血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青春型双歧杆菌对过敏性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达CD86和HLA-DR及其分泌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影响。方法从15名过敏性哮喘儿童和15名非哮喘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未成熟DC,分别加入青春型双歧杆菌或脂多糖(LPS)后继续培养DC 2天,①每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表面CD86和HLA-DR的分子表达;③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水平。结果①DC经双歧杆菌和LPS分组处理后第2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双歧杆菌组和LPS组的DC突起均较空白组明显,具有突起的细胞数量较空白组增多,而双歧杆菌组与LPS组比较,LPS组有突起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提示DC过度生长。②双歧杆菌刺激后,哮喘儿童DC表面CD86表达明显增高,HLA-DR表达无明显变化,非哮喘儿童CD86和HLA-DR表达均无明显变化;LPS刺激可明显增加哮喘儿童和非哮喘儿童CD86和HLA-DR的表达。③双歧杆菌刺激哮喘儿童DC分泌IL-12、IFN-γI、L-1β及IL-6水平增高,刺激非哮喘儿童DC分泌IL-12I、L-10I、L-1β及IL-23水平增高。结论①过敏性哮喘儿童DC表面CD86的表达可能存在缺陷,双歧杆菌能适度上调其表达,在DC的成熟过程中可能起调节作用。②双歧杆菌能刺激过敏性哮喘儿童DC分泌IL-12和IFN-γ,从而改变Th2优势分化,纠正Th1/Th2失衡。③过敏性哮喘儿童DC分泌IL-10可能存在缺陷,从而影响免疫耐受的形成。④双歧杆菌可能通过刺激哮喘儿童DC分泌IL-1β及IL-6增高,达到促进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