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瘦素在椎间盘退变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采用HE染色观察6月龄雄性ob/ob小鼠(瘦素缺乏小鼠)和野生型小鼠(C57BL小鼠)椎间盘的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聚糖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基因表达。 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ob/ob小鼠椎间盘HE染色表现为椎间盘组织的胶原结构紊乱、髓核碎裂、椎间盘高度降低,免疫组化检测显示Ⅱ型胶原、蛋白聚糖表达减少,Realtime PCR检测显示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基因表达下调而Ⅹ型胶原基因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活体内瘦素缺乏可能加速小鼠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BX8在小鼠椎间盘退变的表达以及其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自小鼠椎间盘中分离出髓核细胞并行免疫组化鉴定,传代培养后用RT-PCR分别检测CBX8、Ⅱ型胶原、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变化.分别建立正常对照、假手术和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并分别于建模手术后8、12、16周进行检测,观察小鼠脊柱大体形态,We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瘦素通过对椎体骨质代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性。方法获取12个6月龄雄性ob/ob小鼠(瘦素缺乏小鼠)和野生型小鼠(C57BL小鼠)的腰5椎体(各6个),通过Micro-CT检测比较两者骨密度、皮质骨厚度、小梁骨体积、小梁骨厚度、小梁骨数量、连接性密度、结构模型指数等显微结构参数的差异。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较,6月龄ob/ob小鼠的椎体骨密度及小梁骨厚度增大,椎体连接性密度(Conn.D)明显增加;椎体骨小梁间隙明显减少;椎体结构模型指数(SMI)明显减小,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小梁骨体积((BV/TV)、小梁骨数量增加、皮质骨厚度增大,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可能通过对小鼠椎体骨质代谢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从而进一步影响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退变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椎间盘是人体最早最易随年龄而发生退行性变的组织 ,与积累劳损、外伤有重大关系 ,与生活习惯、职业、全身情况或内分泌等也有一定的关系。颈椎间盘因较腰椎间盘有更大的活动度 ,因而更容易随年龄而发生退变。椎间盘退变的最终结果导致颈椎病、腰椎病等的发生[1] 。椎间盘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有其发生、发展、成熟、衰老、死亡等不同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椎间盘因其细胞功能状态不同 ,有功能细胞数也不同 ,因而由细胞合成的细胞外基质的数量、质量和组成也有所不同。细胞外基质的数量及其排列方式决定其形态学 ,细胞外基质的质量决定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瘦素及瘦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瘦素及其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乳腺癌及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瘦素及其受体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瘦素与瘦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瘦素mRNA及蛋白在正常乳腺及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0%;瘦素受体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4.40%。正常乳腺组织mRNA阳性表达率7.69%;瘦素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瘦素受体的表达与瘦素表达明显相关(P〈0.01)。瘦素及瘦素受体高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及浸润明显相关(P〈0.01)。结论 瘦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瘦素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或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与椎间盘退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间盘突出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椎间盘退变,一氧化氮参与此过程。一氧化氮在退变椎间盘中有炎症因子样作用及热痛觉过敏作用,对继发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的神经根疼痛发挥作用,对椎间盘基质的影响主要是介导抑制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作用。  相似文献   

7.
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成为困扰人类的疾病之一[1-3]。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下腰痛,其中椎间盘退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4]。目前临床上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是解除椎间盘退变相关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刺激或压迫,并非针对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因而临床症状可反复发作,而且手术后病变节段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5-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进步,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退变正成为可能。目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治疗及基因治疗。本综述主要着重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前提和基础病理过程,临床上往往表现为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腰腿痛、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患者相关的神经根、脊髓受压并产生一系列相应症状。目前引起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免疫学等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研究的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和检测介入治疗手段的有效性。该文综述了腰椎间盘退变研究常用的几种动物实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和原理,分析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据资料表明 ,美国人在一生中发生下腰痛的概率为 6 0 %~ 80 % ,成人丧失劳动力的原因中 ,下腰痛排第 3位。椎间盘退变 (intervertebraldiskdegeneration ,IVDD)是下腰痛的一种常见病因。目前 ,临床上对下腰痛的治疗主要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原理不同分为椎间盘切除和 /或融合术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近年来前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 ,但由于椎间盘切除和脊柱融合后 ,椎间盘的生物学环境发生改变 ,手术相邻节段退变加速。远期效果不佳。后者虽近期效果佳 ,但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通过建立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探讨椎间盘退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联合应用内毒素与激素的方法制备典型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模型,并通过终板微血栓染色证实;对照组为阴性空白对照,不给予任何药物干扰,仅标准饲料喂养.3个月后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椎间盘的水含量、生化成分含量和组织形态学,从而评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结果 终板微血栓染色证实实验组成功构建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模型,3个月后实验组动物椎间盘水含量、生物化学成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椎间盘切片染色可见椎间盘退变的表现.结论 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可直接导致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营养供给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伦磷酸钠(alendronate,ALN)联合补肾中药———肾骨安(herbs,HB)对去势小鼠椎体终板、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影响,初步探讨ALN+HB干预IVDD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12周龄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8)、去卵巢组(OVX组,n=8)、ALN组(n=8)及ALN+HB组(n=8)。对照组行假手术,其余各组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3d开始给药,连续给药2个月后取材,HE及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进行病理评分,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u-CT)检测终板表面孔隙变化及附近骨赘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椎间盘中Ⅱ型胶原(Collagen-typeⅡ,Col2)的表达。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小鼠死亡。HE及番红O-固绿染色对照组椎间盘结构和形态基本正常;OVX组椎间盘终板发生严重骨化重塑,以下位终板更为明显,同时出现终板与髓核的边界结构紊乱,椎间盘基质的丢失及裂隙形成;ALN组终板骨化重塑较OVX组轻,髓核结构形态改善,软骨终板内仍可见一些小的骨化区;ALN+HB组终板骨化重塑不明显,番红O固绿染色染色可见软骨终板着色加深。IVDD病理评分、终板表面孔隙率(%)和Col2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1.20±0.84、28.60±4.04和27764.7±1958.2,OVX组为4.00±1.58、56.80±9.39和17213.6±1021.3,ALN组为2.40±0.89、36.20±3.42和18921.4±888.1,ALN+HB组为2.00±0.71、29.60±6.19和23420.1±2439.6。OVX组与对照组比较IVDD病理评分、终板孔隙率均显著性升高(P0.05);ALN组、ALN+HB组与OVX组比较二者均显著性降低(P0.05);ALN组、ALN+HB组与对照组比较,及ALN+HB组与ALN组比较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VX组、ALN组和ALN+HB组与对照组比较Col2 IOD值均显著性降低(P0.05),ALN组与OVX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LN+HB组与OVX组、ALN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OVX小鼠雌激素缺乏可引起椎体终板的骨化重塑及孔隙率增加,导致IVDD。ALN及ALN+HB均可以抑制椎体终板的重塑,降低终板孔隙率,保证终板结构和功能完整,从而能延缓雌激素缺乏相关IVDD,ALN+HB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椎间盘是脊柱中连接两个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其中央部为富含弹性胶状物质的髓核,周围部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而成的纤维环。椎间盘具有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冲击、保护脊髓等作用。椎间盘退行性变(IDD)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是引起下腰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对引起IDD的过程不断进行观察与造模,目前也已有大量的IDD过程与机制的研究_([1-2])。总体而言,IDD是在椎间盘组织内髓核细胞数目减  相似文献   

15.
<正>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诸多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尽管其发生机制仍没有完全清楚,但是普遍认为椎间盘细胞外基质(ECM)降解代谢的显著增加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过去10年中,通过利用人体样本与动物模型对椎间盘ECM降解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认为降解ECM(如聚蛋白聚糖)的关键酶——含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家族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因而ADAMTS家族  相似文献   

16.
17.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引起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相关疾病的病理基础,也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椎间盘髓核组织蛋白多糖减少、纤维环裂隙出现,导致髓核组织从纤维环的裂口中突出,引起相应的免疫炎性反应,且同时脊髓和神经根受到突出髓核的压迫,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18.
椎间盘细胞在不断分裂增殖和外界不利因素的持续刺激下极易发生老化。衰老细胞在影响椎间盘结构和功能同时异常表达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通过分泌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蛋白酶类等物质加速椎间盘退变的进程。目前已证实抗衰老治疗在椎间盘退变疾病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包括减少衰老细胞发生、细胞移植抗衰老治疗等,特别是近些...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