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留喜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603-60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IFN-α)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含量,并和3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血清TGFβ1含量为38.35±8.97ng/L,治疗6个月后下降到21.76±6.22ng/L,治疗前后比较t=9.15,P<0.01.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含量为21.32±3.81ng/L,与肝性乙型肝炎组干扰素治疗前比较t=11.97,P<0.01,差异有显著性;与干扰素治疗后比较(t=0.40,P>0.05)则无差异显著性.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α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抑制TGFβ1的表达,起到预防乙型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α-干扰素(α-IF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对55例CHB患者予IFNα-2a(因特芬)500万U肌注,隔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ALT、AST.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CHB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及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或0.01),治疗6个月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P均<0.05).结论:α-IFN可改善CHB患者的肝纤维化水平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FN -α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血清TGFβ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HA、LN和PCⅢ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1、HA、LN和PCⅢ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在治疗后TGFβ1、HA、LN和PCⅢ都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学无意义 (P >0 .0 5 )。且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FN -α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40),动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和Ⅳ型前胶原(CL-Ⅳ)及肝功能等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血清HA、LN、PcⅢ及CL-Ⅳ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t=1.77~3.63,P〈0.05),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降低。结论干扰素α-1b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血清HBsAg、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6个月时的血清ALT、AS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9、12个月时HBsAg、HBeAg及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两组比较HBsAg、HBVDNA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疗效优于单一使用PEG-IFNα-2a。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FNα)个体化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答和远期疗效。方法对5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IFNα-1b,50μg、隔日1次、皮下注射。每隔3个月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和HBeAg、HBsAg,定量降低者进行延长治疗。治疗结束后于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7年进行随访。结果 5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接受不同疗程(24~100周)的IFNα-1b,治疗结束时,近期应答者34例,应答率64.15%,疗程48~100周。其中完全应答者24例(45.28%),部分应答者10例(18.87%),无应答者19例(35.85%)。三组患者之间年龄和IFNα疗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0)。完全应答者中2例患者在疗程68、80周结束时HBsAg阴转(3.77%)。随访期间完全应答组1年内复发1例。部分应答组复发8例:分别在6个月、1年和3年复发3例、4例、1例。结论 IFNα个体化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长、年龄小者近期应答率高,完全应答者远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TNFα的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并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肝穿刺取得肝脏活体组织进行HE、网状纤维染色,了解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0例正常人、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和TNFα的水平.结果 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2)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1)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对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3)寻找有效的方法拮抗TGFβ1、TNFα对抗纤维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相关指标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21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根据体质量分别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35μg或180μg(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或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先灵葆雅公司)50、80或者100μg,每周1次,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并结合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HBeAg定量、HBV—DNA等指标分析影响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结果216例患者,治疗结束并随访6个月后68例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转换率为31.48%。HBeAg血清学转换组与非转换组HBeAg定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GGT与HBeAg定量入选回归方程,为HBeAg血清学转换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6个月的HBeAg定量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最有预测价值。结论患者基线指标中ALT、GGT与HBeAg定量是影响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学转换的较重要因素;6个月HBeAg定量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优于基线、3个月HBeAg定量及不同时间节点HBVDNA。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并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以健康人20例为对照,并对患者组经3个月的常规护肝治疗后比较其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的改善程度。结果: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肝纤维化的进展,血清TGF-β1。水平随之上升,即对照组〈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P〈0.01);患者组血清TGF-β1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IV)、脾门静脉内径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ALS)呈负相关(P〈0.01);经3个月常规护肝治疗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HA、PⅢNP改善程度与血清TCF-β1.呈负相关。结论:测定患者血清TGF—β1可反映CHB患者肝细胞损害和肝纤维化程度,并能提示预后,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产α-2b干扰素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振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0):1074-1074,1077
近年来,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关于干扰素治疗儿童慢性乙肝的报道较少。我院于1996~1999年采用国产α-2b干扰素(安达芬)治疗儿童慢性乙肝,近期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FN-α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血清TGFβ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HA、LN和PCⅢ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1、HA、LN和PCⅢ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GFβ1、HA、LN和PCⅢ都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学无意义(P>0.05).且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FN-α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乙型肝炎合并感染者体内病毒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肝炎免疫检测,用荧光定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检测,并观察比较HCV、HBV合并感染与单独HCV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效果。结果HB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RNA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独HCV、HBV感染者(46.43%和3.57%/71.43%和66.73%),且合并感染者体内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CVRNA(3.57%/46.43%)。HCV、HBV合并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应答(SVR)率与单独HCV感染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CV、HBV合并感染者中,体内HCV和HBV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以HCV对HBV的抑制占优势。HBV的合并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sAg定量监测对干扰素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导作用。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就诊的6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I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抗病毒治疗至24周时根据HBsAg定量下降情况进行分组。 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纳入A组,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随机分成B1组和B2组。 A组和B1组继续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B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共48周。所有患者随访24周。结果:A、B1和B2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8.2%,22.7%和59.1%。 A组和B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明显高于B1组。随访24周时A、B1和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分别为[(5.00±1.62)、(2.70±1.52)和(4.13±2.00)] lg copies/mL, 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与A组接近,明显大于B1组。 A组患者HBsAg平均下降幅度高于B1组和B2组,最终A组有2例(11.8%)HBsAg消失,B1和B2组均为0。结论:HBsAg水平变化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相关。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患者可联合阿德福韦酯以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相似文献   

14.
郭保营  李建忠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3):245-247,250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LMD)并干扰素α(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HBV-DNA和HBeAg阳性的CHB病人随机分为A、B、C共3组.A组给予LMD 100 mg/d,联用IFNα 5 MU,3次/周;B组单用LMD 100 mg/d;C组单用IFNα 5 MU,3次/周,3组均12个月为一疗程.3组均在6个月及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6个月时,A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χ2=9.646、11.332,P<0.05); 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4.158,P<0.05).疗程结束时, A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5.684、13.907,P<0.05),A组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88,P<0.05);A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49~7.016,P<0.05).结论 LMD联合IFNα是HBeAg阳性CHB病人安全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其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LMD,疗效明显优于单用LMD或IFN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IFN)α/β受体蛋白在慢性丙型肝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健康人、HCV-RNA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CV-RNA阳性健康携带者及接受IFN-α/β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 清IFN-α/β受体蛋白浓度。结果:血清中IFN-α/β受体蛋白浓度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5.0± 1.8)μg·L-1、慢性丙型肝炎组为(3.4±1.5)μg·L-1、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组为(2.3±0.9)μg·L-1、健康对照组为(1.75±0.56)μg·L-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丙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不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P<0.01);在接受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与IFN疗效无关(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IFN-α/β受体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肝纤维化及炎症活动度,其表达不受体外 给予IFN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我们应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b来治疗慢性乙肝,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观察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复合免疫微球法检测干扰素抗体。结果:IFN-α治疗后患者血清抗-IFN有所增加,抗-IFN的存在与否对疗效有显著影响。抗-IFN在治疗前已阳性和治疗才转阳的患者,对IFN-α治疗的反应可能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2009年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CHB病人46例,应用IFN-α治疗48周,根据IFN-α疗效将其分为应答组与无应答组,评价病人的宿主、病毒载量及生化指标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答组治疗前HBV-DNA载量显著低于无应答组,ALT水平显著高于无应答组(t=2.381、2.800,P<0.05);HBeAg阳性病人的应答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病人(x2=4.193,P<0.05);应答组在治疗12周时HBV-DNA载量下降>2 log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应答组(x2=4.278,P<0.05).结论 治疗前HBV-DNA载量低、ALT水平高和HBeAg阳性以及治疗12周时HBV-DNA应答情况可以作为IFN-α治疗CHB病人48周时应答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复合α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C IFN)治疗过程中DC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 IFN治疗过程中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亚群百分比及数量,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和血清HBVDNA,以及肝功、肾功、血常规。结果:经C IFN治疗后,患者的应答率为43.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DC及PDC的百分比和绝对数显著减少(P<0.05),且有效组和无效组的MDC及PDC的百分比和绝对数在同一时间点无明显差别。动态观察C IFN治疗过程中血清HBVDNA载量与MDC、PDC绝对数的关系,未发现明确的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CIFN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外周血MDC及PDC的百分比和绝对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联合治疗组40例,给予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组47例,α-干扰素治疗1年,观察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HBVDNA等变化. 结果 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优于单用干扰素. 结论 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