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国血吸虫病疫区人群血吸虫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分析中国血吸虫病疫区人群血吸虫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研究,感染率研究对象12 604人,再感染率研究对象3 128人。血吸虫总感染率和总再感染率合并值分别为20.8%和 21.0%,两者差异比较,Z=1.12,P=0.26.再感染因素包括基线感染度、疫水接触指数、住址至感染性钉螺堤垸距离和年龄,其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3.58(1.56~8.22)、 2.37(1.08~5.22)、1.72(0.41~7.30)和0.48(0.19~1.23).结论 血吸虫总感染率和总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感染度、疫水接触指数、住址距有感染性钉螺堤垸距离是血吸虫再感染危险因素,年龄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我们于 1996年3月~ 1997年 1月在大连市进行了一次乳腺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由于logistic回归模型是目前配合发病概率与各种危险因素的最适回归模型〔1〕,因此 ,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一、病例与对照的选择病例采用 1996年 3月~ 1997年 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普外科新诊断的原发性乳腺癌女病人 ,均由病理学证实。对照选用与病例同期住院的非肿瘤 ,非肝、肾及内分泌疾病的女病人 ,对照与病例来自同一地区 ,按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危险发病原因。应法 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对1162名糖尿病病人和非糖尿病人的17个可疑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家族史、籍贯等因素与糖尿病发病有关。结论 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4.
曹宏 《职业与健康》2004,20(1):11-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为妊娠期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天津市塘沽地区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期间接受产前健康检查的孕妇 ,其中病例组 2 3例 ,对照组 10 0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来分析探讨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在本地区潜在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 0处理。结果 ①调查对象年龄分布病例组为 2 1~ 3 2岁 ,平均为 (2 6 17± 2 95 )岁 ;对照组为 2 0~ 3 9岁 ,平均为 (2 6 0 3± 3 3 8)岁。②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 ,与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的 9个变量 ,即危险因素如下 :文化程度(OR =2 5 91) ,文化程度高者危险性高 ;职业 (OR =2 .5 81) ,脑力劳动者危险性高 ;收入 (OR =3 .467) ,收入高者危险性高 ;经常接受注射史 (OR =8.981) ;父母患有乙肝史 (OR =3 .60 8) ;公共场所进餐方式 (OR =8.62 6) ,集体共餐危险性高 ;洗漱用具 (OR =7.3 49) ,共用危险性高 ;爱人患有乙肝史 (OR =2 0 83 7) ;血型 (OR =1.5 61) ,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B型、O型、B型、A型。结论 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 :职业、洗漱用具 2个变量是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伤害的大多数研究报告主要注重于伤害事件的描述 ,而影响伤害发生的个体内在因素和个体所处的外环境因素极其重要和复杂 ,为此 ,本文对某高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1.材料与方法 :( 1)对象选择 :采用整群抽样研究方法 ,对某高校 3 4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获取 1998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1月间伤害发生的有关信息 ;同时 ,采用A型行为量表对上述研究对象的性格特征进行调查和评定。( 2 )调查方法 :伤害情况及个人性格特征的调查 ,均采用一人一表的不记名问卷形式进行 ,规定两种问卷的完卷时间共计 60min ,由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18岁以上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共9 473例),分析其发生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住院患者中有家族史(OR=6.106,95%CI=4.414,8.445),离异或丧偶(OR=1.733,95%CI=1.001,3.001),曾有过治疗的患者(OR=2.775,95%CI=1.795,4.291)较易发生自杀行为;41~60岁年龄组患者发生自杀的可能性低(OR=0.631,95%CI=0.436,0.915)。抑郁症(OR=4.484,95%CI=2.579,7.797),精神分裂症患者(OR=1.757,95%CI=1.124,2.747)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应及时评估其危险因素,识别危险行为的先兆,对重点患者针对性的实施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7.
对8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按1∶1配对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因素,其中高血压、总胆固醇、吸烟和体重指数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每天吸烟量与急性心肌梗塞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Binswanger型白质脑病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Binswanger型白质脑病(BE)的危险因素,对122例BE患者进行了1∶1配队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单因素分析发现血管性痴呆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不全、饮酒、吸烟与BE发生有关联,未发现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性格以及重大不良生活事件与BE有关联。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血管性痴呆家族史、糖尿病等是BE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儿孕母早期接触的环境危险因素对唇腭裂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母亲孕早期接触的环境危险因素做条件logistic回归。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共收集252份问卷,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22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母亲孕龄(P = 0.04,OR = 0.92),文化程度(P<0.01,OR = 11.86),孕早期叶酸补充史(P = 0.01,OR = 0.21),孕期钙补充史(P<0.01,OR = 0.15),吸烟及被动吸烟史(P<0.01,OR = 7.62),居住房屋新装修(半年之内)史(P = 0.01,OR = 5.41)。结论 为预防非综合性唇腭裂孕妇尽量避免吸二手烟,孕前3个月定时定量补充叶酸、钙等,避免孕早期精神压力过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儿童青少年对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在湖北省石首市三个村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进行了本研究。对<20岁人群基线粪检阳性者行吡喹酮治疗后7个月复查,其中159名阴转者作为再感染观察队列。结果经过一个传播期,再感染率为34.59%(55/159)。用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特异性抗体IgE/IgG4比值、基线感染度、疫水接触指数(WCI)、住址距堤烷距离、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近期化疗等6项因素进入模型。结论与儿童青少年血吸虫再感染率呈正向联系的因素是基线感染度、WCI及近期化疗;呈负向联系的是IgE/IgG4比值及EOS。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在可能引发冠心病影响因素中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冠心病危险因素“最优”回归方程。方法采取系统抽样方法,对某几所医院心血管内科初诊为冠心病并进行冠脉造影病例,抽取400例30~65岁患者病例作为样本。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与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以是否冠心病为因变量,各因素为自变量,筛选影响因素。经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筛选出冠心病危险因素为年龄、合并疾病、吸烟、收缩压、血糖、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 a)。结论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找出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分析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鼠类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鼠类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情况。方法:按常规方法检查。结果:鼠类总感染率为1.73%(31/1 790),自然感染的在有黄胸鼠、褐家鼠、斯氏鼠及大绒鼠,感染率分别为2.87%、0.62%、2.94%及24.14%;4种鼠在居民区、农耕区及果园的感染率为2.10%、3.85%和2.56%,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雌雄性间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但年龄组中两性有别,即各年龄组中,以成体级及老体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蛋白质组研究方法筛选、鉴定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可溶性抗原蛋白质。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可溶性粗抗原(SCAP)、童虫可溶性粗抗原(SLAP)分别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蛋白质,每样本同时制3块胶,1块胶进行银染,2块胶通过电转印后再分别用感染兔和正常兔血清作Western印迹分析,确定特异性阳性反应点,再从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SLE的病因学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免疫科121例SLE患者及妇科122例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潮湿(OR=3.60,95%CI:1.39~9.36)、其他结缔组织病(OR=14.88,95%CI:3.43~64.52)、药物过敏(OR=9.52,95%CI:3.58~25.31)、日光过敏(OR=9.78,95%CI:4.61~84.92)、扁桃腺炎(OR=4.06,95%CI:2.14~7.72)、不明原因发热(OR=33.06,95%CI:9.95~109.79)、流产手术(OR=7.53,95%CI:3.09~18.36)、绝育手术(OR=30.04,95%CI:3.88~232.92)、经量(OR=2.00,95%CI:1.08~3.69)、出生时母亲的年龄(OR=1.08,95%CI:1.02~1.15)、减肥(OR=3.57,95%CI:1.26~10.07)、工作应激事件(OR=25.41,95%CI:0.36~192.22)、接受家庭批评(OR=0.41,95%CI:0.27~0.62)与SLE的发病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结缔组织病(OR=12.12,95%CI:1.79~82.04)、药物过敏(OR=5.95,95%CI:1.73~20.52)、日光过敏(OR=21.91,95%CI:4.08~117.54)、不明原因发热(OR=27.53,95%CI:7.11~106.59)、流产手术(OR=4.87,95%CI:1.69~14.04)、工作应激事件(OR=18.72,95%CI:1.76~198.74)、居住环境潮湿(OR=6.42,95%CI:1.79~23.05)是SLE的影响因素。结论 SL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因此,尽早明确其致病相关影响因素,对今后制定该病的相关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新基因,为防治日本血吸虫病提供药物靶标或候选疫苗。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对部分序列进行引物步移法测序,获取其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该cDNA序列进行开放阅读框(ORF)的寻找、编码氨基酸的推导、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初步预测。结果获得了1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微管蛋白基因,全长1439bp,编码443个氨基酸,与肝片形吸虫微管蛋白基因具有79%的同源性。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7.2198KDa,等电点为9.12;抗原表位可能位于cDNA序列373~396处。结论 获得了日本血吸虫微管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该基因功能的实验性鉴定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处理前后日本血吸虫童虫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研究青蒿琥酯抗日本血吸虫的分子机制。方法新西兰兔经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00条/只)第7天一次性灌服青蒿琥酯(实验组,8mg/kg)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照组),第10天经肝门静脉系统灌流收集童虫,观察虫体形态,提取总蛋白。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技术)鉴定青蒿琥酯处理前后13本血吸虫童虫的差异蛋白质组,通过数据库检索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青蓠琥酯处理后日本血吸虫童虫与对照组相比,形态较为粗短细小,并存在明显的发育不良或畸形。iTRAQ技术检测显示,处理后的血吸虫童虫有75个(含3个未知蛋白)蛋白存在明显表达差异。其中表达量上调的蛋白23个,下调的蛋白52个。结论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了童虫的代谢、生物调节和细胞稳态等过程,同时与应激、细胞组织和生成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日本血吸虫性别特异性候选基因SJCHGCD6309(登录号为AY813032)进行分析,为该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数据库消减杂交”(DigitalDifferentialDisplay,DDD)方法筛选出在日本血吸虫雄虫中特异表达的候选基因AY813032,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细胞定位、蛋白序列等特征,并预测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结果AY813032蛋白由287个氨基酸编码,属于Cwfl5/Cwcl5结构域家族,定位于细胞核,有8个磷酸化位点,理论等电点(pI)为5.10,分子量为32.17kDa,该蛋白在日本与曼氏血吸虫之间具有较高保守性。结论AY813032基因为日本血吸虫性别特异性候选基因,可能与日本血吸虫性别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精氨酸酶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取并真核克隆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精氨酸酶全长cDNA.方法对本实验室曾获得精氨酸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发现其5'端尚缺一段序列;根据已知序列设计引物,用5'端单巢式PCR从尾蚴文库中扩增,以获得精氨酸酶基因完整的阅读框(ORF);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获得的精氨酸酶编码基因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并将新基因的完整编码阅读框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结果用5'端单巢式PCR从尾蚴文库中获得了精氨酸酶5'端所缺序列,得到其完整的ORF,其ORF长1 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其为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的完整cDNA序列.重组质粒经双酶切DCR及测序鉴定证明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获得、识别、扩增并克隆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分子诊断抗原(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血吸虫病的实验室诊断尽管可采用病原学方法,但其敏感性低,操作复杂,现多以更敏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来替代或补充病原学方法的不足。文中就血吸虫分子诊断抗原(抗体)主要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应用体内试验将分离制备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分泌排泄物和浸出液注入健康豚鼠背部皮内,1~48h取其组织观察嗜酸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在注射后2~4h,注射部位可见少量嗜性粒细胞,8h细胞数量达高峰,然后减少,24h后只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在注射后1h,注射部位中性粒细胞增多,4h细胞数量最多,然后逐渐减少,48h降至最低。结果证明日本血吸虫成虫对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明显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